KWM artcenter 新展 | 環中—自然追隨抽象

2021-02-21 KWM藝術中心

環中

自然追隨抽象

Huan Zhong

- Nature Follows Abstraction

策展人:張宇凌

藝術家:戈子餘、雎安奇、李向陽、劉剛、劉爽、孟祿丁、柯好理、王光旭、謝桂香、徐渠、餘友涵、趙要、張懷儒、HVN設計工作室

開幕時間:2017年8月2日 15:00

公眾開放時間:2017年8月3日至9月22日

展覽期間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六 10:00-19:00 

展覽地點:金杜藝術中心

Curator: Yuling Zhang

Artists: Ge Ziyu, Ju Anqi, Li Xiangyang, Liu Gang, Liu Shuang, Meng Luding, Tim Crowley, Wang Guangxu, Xie Guixiang, Xu Qu, Yu Youhan, Zhao Yao, Zhang Huairu and Studio HVN

Opening Date: 2017.8.2 15:00

Public Date: 2017.8.3 - 9.22

Hours: Tuesday to Saturday 10:00 - 19:00

Location: KWM artcenter

展覽簡介 Exhibition Notice

金杜藝術中心將於2017年8月3日至2017年9月22日呈現群展《環中—自然追隨抽象》。

 

我們的展覽的名稱來自中國古代哲人莊子的概念:「環中」。「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莊子·齊物)。這個概念是指圓環中心的空洞。圓環代表具體的嚴格的現實世界,而之間的空洞則是抽象,空靈和自由之處。莊子同樣認為,得到「環中」,才可以應對「無窮」。2017年美劇《億萬》中有一位由艾舍·凱特·迪倫扮演的跨性人(gender non-binary)泰勒·梅森,具有非凡的理性推理和數學結構的能力。當泰勒談到股票變量的可預見性時說過這樣一句話:「自然追隨抽象。」 這個聲明似乎也可以作為一個完美的副標題,它概括了我們在二十一世紀早期對創作抽象圖像的某些本質思考。

Asia Kate Dillon in "Billions", courtesy of CBS Television 

由此我們邀請了跨越代際和國別的14位藝術家,來到我們展覽的「環中」,在被金融中心環繞的現實中,來檢驗20世紀關於抽象藝術的傳統問題是否在今天離散的藝術創作環境中仍然生效:先驗還是經驗?抽象還是自然?與抽象性緊密相連的那些關鍵詞:同質性,普世性和理性是否仍然有附著力?或者是否某種來自社會和經濟學概念上的「抽象」進入了視野,更多地折射著一個當下的世界,而不是現代主義中無限延展的個人主體?.

 

我們把這些關於抽象性的基礎思考置於另一層有趣的探問中:展覽環境設計用誇張簡潔的現代主義線條與作品形成推拉變化的合力或張力,觀者可以與之進行參照解讀。展覽包括了架上,雕塑,攝影, 編織和陶瓷多種形式,展示「抽象」作為一種視覺印象是如何可以輕易地跨越不同媒介。同時也想分享「視覺抽象」的雙面性:一方面高度親和無差,一步就可以邁進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深度牽連著對視覺語言的哲學思考,對諸般庸知成見仍然可以發動生猛的攻擊。

KWM artcenter is honoured to present 「Huan Zhong - Nature follows Abstraction」, a group exhibition of 14 artists running from 3 August to 22 September 2017.

Our exhibition title derives from the 4th century B.C. philosopher Zhuang Zi’s concept of 『Huan Zhong』 in his essay 『On levelling all things」. 『Huang Zhong』 refers to the space within a circle. The circle represents the realistic world, while the spac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and intangible. Zhuang Zi believed that the 「essential」 can be attained only when one investigates 「Huan Zhong」. If one understands 『Huang Zhong』 then one can understand nature better. Through committing to abstraction, can an artist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In Showtime’s 2017 television series Billions, Asia Kate Dillon’s gender non - binary character Taylor Mason logically concludes 『nature follows abstraction』 while explaining the predictability of a stock market transaction. This statement seemed to be a perfect co-title encapsulating how we contemplate the nature of abstract image making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KWM artcenter has invited both intergener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rtists to participate within our own little 『abstract』 space surrounded by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Financial Centre and ask if traditionally 20th century questions concerning abstract art such as: 「Transcendental or Experiential?」 「Abstraction or Nature?」 are still relevant in today’s de-centralised art making environments. Does the homogeneity, universality and rationality associated with abstraction still hold? or has a more 『social』 or 『economic』 abstraction taken its place reflecting the present world rather than being an extension of the individual.

These fundamental musings are put to the test by positioning the works against an exaggerated 『modernist』 exhibition design which encourages a comparative reading of the works. The exhibition, which includes paintings, sculpture, photography, textiles and ceramics, demonstrates how the look of abstraction easily crosses mediums.  It asks one to acknowledge how, on the one hand, visually, abstraction has been so readily absorbed into daily life and yet, on the other hand, still has the ability to surprise and shock people’s preconceptions of what can be considered art.

策展人簡介 Curator Info

張宇凌,畢業於北京大學,巴黎索邦大學,歐洲中世紀藝術史博士。現居北京,為金杜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同時也是藝術紀錄片製片人,劇本作家兼中國美術學院(杭州)客座教授。

Yuling Zhang is a graduate of Pekin University and Sorbonne Paris 1, and recieve a doctor degree of European medieval art history. She is presently based in Beijing, as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KWM artcenter. She is also an art documentary producer and script writer and visiting professor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Hangzhou.

金杜藝術中心簡介 KWM artcenter Info

金杜藝術中心於2016年10月20日正式開幕,位於北京CBD區環球金融中心二層。藝術中心由金杜律師事務所與金杜藝術基金會支持創立。中心共計700平方米,包括展覽展示空間,貴賓接待室,和教育教學空間, 將用於呈現專業的藝術展覽,推介國內外的優秀藝術家,尤其在罕見藝術機構身影的北京經濟中心區域,開展一系列多角度,高品質的藝術教育活動或課程,培養高品質的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擴展中國藝術的國際影響力,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有力傳播者。

The KWM artcenter opened on 20th October 2016. It is located on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WFC centre CBD in Beijing. The new art center is supported by the law firm King & Wood Mallesons and an KWM artcenter affiliated private art fund. The KWM artcenter has over 700 sqm of exhibition space, including an exhibition space, a VIP room and an educational space. It will be used to present and promote artists both domestically and overseas. In particular, it will act as a rare art institution at the heart of the economic central area in Beijing. It will provide  high-quality art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courses aimed to cultivate art lovers and collectors. It serv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Art and become a powerful communicator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1, Tower East, World Financial Center, 

No.1 Dongsanhuan Zhonglu,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1號環球金融中心東樓2層201號 | 郵編:100020

+86 10 85878001           

info@kwmartcenter.com      

www.kwmartcenter.com

相關焦點

  • ArtCenter | 本科申請全攻略
    請務必在Slideroom中列出該作品的標題,以便我們可以引用正確的作品。提交至少4-5個不同的項目,包括創建戰略性社交媒體活動、視頻內容、促銷噱頭、平面廣告、店內體驗、在線體驗或其他形式。這些活動可以推廣特定的品牌或產品,為一項事業號召行動,一個政治運動,一個事件或其他話題。
  • YIBO GALLERY藝博畫廊​丨「抽象2020/下 夜與晝」預告
    由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李旭先生策劃,歷時一年的「抽象2020」三部曲式的抽象藝術展迎來了終曲。我們期待您的到來。」(2001、2002、2003、2005,中國,上海美術館),「龍族之夢——中國當代藝術展」(2004,愛爾蘭,都柏林,愛爾蘭國家現代美術館),「線——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展」(2007,中國,上海,蘇河藝術),「道法自然——中國抽象藝術展」(2011,中國,上海當代藝術館),「時代肖像:當代藝術三十年」(2013,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時空書寫:抽象藝術在中國」(2015,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新橋美術館有新展開幕啦!
    上海新橋美術館有新展開幕啦!「通玄佳境」展覽將於本周六(7月18日)開幕,此次展覽邀請11位工作生活於上海的國際藝術家參加,共同探討當代語境地理遷移中文化疊合的更新可能性。展覽期間,將同時呈現與此次展覽主題相關的多場藝術活動。
  • Land of Art, check the art venues in Xi'an!|各色藝術演出大融合
    The upcoming dance drama "Mulan" will show you a totally different art style.These two art buildings in Qujiang District are capable to host almost all kinds of art performances.
  • Design revealed for $373-million music center in London
    As well as a state-of-the-art concert hall, there will also be education, rehearsal, and commercial spaces.
  • 新展預告 | 2020畢業之星的選擇
    當作品呈現在一個開放、日常、多元的場域中,藝術不只存在於象牙塔,而是嵌入日常消費空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藝術與現實、藝術家與觀眾在互為對稱的能量關係裡,相互審視與交互。從「在校學生」到「獨立藝術家」,青年藝術家們感受他者,自我審視,直陳作品力量。本次展覽展現了身處藝術生命轉折處的青年藝術家在藝術道路上的探索,對存在、當代、未來的困惑與思索、領悟與突破。
  • 【知識貼】抽象表現主義:鉅細皆心造
    1950年,趙無極、曾海文、朱德群和丁雄泉在抵達巴黎後很快進入巴黎藝壇的核心,以中國書法及哲學融入非具象藝術中,在抽象表現主義的洪流中脫引而出。1如今,當我們面對一室趙無極、朱德群和曾海文的抽象作品時,隱約可循的中國元素和晦澀的表現手法使得理解和欣賞的可能性變得捉摸不定。
  • 【TANC 本周開幕】好忙碌的周末,到處都是新展開幕!
    本周末,大型影像展、藝術家個展、群展層出不窮,以下是《藝術新聞/中文版》為你精心準備的新展精選■
  • 鮑棟|作為本體的日常——張雪瑞繪畫中的日常時間
    文:鮑棟 要理解張雪瑞的那些通常被叫做「抽象繪畫」的作品,看似並不困難,稍有經驗的觀眾能夠很快的發現她的方法,即把畫面嚴格地用格子分割為整齊的單元,再用色彩逐格形成漸變,因此,人們第一眼通常會把她歸類到後繪畫性抽象、硬邊抽象、極少主義,乃至光效應藝術這些西方當代藝術顯流中去。
  • 【朮art】2020.11.16. 六周年
    2020.1.1-2020.11.16.期間朮art共編整了171篇國外藝術家及團體內容(未包括投稿與展訊),其中推進了22屆雪梨雙年展報導(50篇),現階段正在持續更新34屆聖保羅雙年展前瞻參展名單介紹。在此感謝之前合作的藝術家何岸老師,現平臺小團隊,藝術機構、畫廊及藝術家們。在尋求意義和更多理解,追尋有關我們存在的過程中,我們的目的和本體問題的答案,這正是我們堅持要做的。
  • 掛機最佳選擇--適馬24-70 F2.8 OS HSM | Art
    上圖適馬24-70mm F2.8 art鏡頭下方帶有圓形銀色「A」標誌,是適馬高端鏡頭art系列的特徵,旁邊是對焦距離指示窗,很多中高端的鏡頭都是有的。作為art系列的一員,做工一如既往的好,鏡身採用金屬,黑色加白字顯得比較低調和高端,個人覺得這種比騰龍那種灰灰的黑好看,走個表情(斜眼.jpg)
  • 「抽象」的意義——吳大羽隨筆
    不過,我們可以從大量他的閃爍文字與留世圖片中領略他的家庭與感情的光風霽月。抽象藝術是中國的曾經「噩夢」。在特定的年代,「抽象」不僅是不被認可的,甚至有時被視為「反動」。那時節「反動」就無法生存了。今人無法想像那個曾經的時代。政治上的單一意識形態化,藝術的學術探索與自由獨立是不可能的。為此,今人對抽象藝術給予了同情與理解,當然也不乏真誠的喜歡與欣賞。
  • ARTdaily 不是《羅馬假日》是《羅馬》
    artvoi每日推薦: ARTdaily | 不是《羅馬假日》是《羅馬》你會擁有鮮花,你會身穿閃亮的鎧甲徵戰,你會站在自由的臺上演講
  • 像素失控 Glitch ART
    ☻Glitch ART,又被稱為故障藝術 ;顧名思義就是因機械故障而產生的藝術,當你的電腦死機時,屏幕上顯示各種破裂的圖像,通過誇張的失真、銳化、過飽和、掉幀、噪點以及畫面抖動,把科技硬體或軟體的錯誤運行作為手段來創作,來營造一種機械畫面破敗的美感,那些讓你抓狂的抽象畫面就是
  • 追隨「導師」中追隨佛陀
    追隨「導師」中追隨佛陀Breath in Mind
  • 妙造自然,伊誰與裁:龍美術館新展「中國色」觀後
    在這裡,我們獲得對自然、萬物和自我的認知,也在這裡進入天人之間的矛盾和迷惑。2020年11月末,滬上龍美術館(西岸館)一場名為《中國色》的現代藝術展悄然開幕。在展覽的弁言中,夏可君先生如此表達這場展覽的精神:所謂的「中國色」不過是接續中國偉大傳統的精神價值:讓自然來為,讓天道自成,讓時間來為,讓讓予來為。
  • 數學中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聯繫與區別
    根據思維活動憑藉物的不同,可將思維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抽象思維以詞為中介來反映現實,是藉助於語詞符號來思考的,是一種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的形式進行的思維。抽象思維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類型,具有普遍性、間接性和超脫性的特點。它是一種思維活動,提取事物最基本的特徵,形成概念,並運用概念進行推理和判斷。
  • 藝數據在臺北/artdata現場
    現代畫廊(展位C12)創般人施力仁一直為最著名的藝術經濟人之一,現在則以藝術家的身分帶著他鍾愛的犀牛家族形象,進入了藝術創作的領域。蔡澤濱的繪畫建立在一種對日常事物的調侃與戲虐之間,畫面看似簡單粗陋卻著實深具感染力,瀰漫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視覺體驗。劉國強持續關注幾何、載體、人與人的關係、乃至人與物的關係,在生活中慣性的認知中敏感察覺有趣的面向,並運用個人的思維進行創作,將關係臻於純粹。
  • 【新展開幕】尷尬·間界——張釗瀛個展
    且不論藝術家本人的尷尬究竟在哪,但凡提及,便同時代表某種關係的產生,畢竟「尷尬」意味著一種處境,一種置身於關係中的難為情。鑑於「尷尬」和「間界」是相通的詞語,所以張釗瀛說自己「有點尷尬」,其實也就是處在某種莫名的「間界」中。在此,「間界」不僅可以是空間,更是介於空間之間的邊界或連接。如果談及作品,便也意味著圍繞作品本身建構或展開的一系列場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