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本期內容畫面可能會造成眼花、眩暈等眼部不適症狀,且圖片和Gif較多,請酌情觀看。
想想這樣的場景,當在我們看累了一天之後想看看盜版碟或者垃圾播放器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卡頓或者畫面大型崩潰的時候,就像下面這樣: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悲傷,不要砸電腦,扶正你的眼鏡,用眼睛好好感受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畫面,這些意境深邃的畫面使你正在目睹一場藝術現場的發生,這門藝術叫Glitch Art 。
҉Gli̶tc̴h A ҉r t
≮-電﹕子﹑-數ˇ字-脈¨衝•≯ˇ
☻
Glitch ART,又被稱為故障藝術 ;顧名思義就是因機械故障而產生的藝術,當你的電腦死機時,屏幕上顯示各種破裂的圖像,通過誇張的失真、銳化、過飽和、掉幀、噪點以及畫面抖動,把科技硬體或軟體的錯誤運行作為手段來創作,來營造一種機械畫面破敗的美感,那些讓你抓狂的抽象畫面就是「故障藝術」。
☻
最早「Glitch」在英語世界裡的記錄發生在1962年,在一次美國的太空計劃裡,信號圖像的傳輸中出現錯誤,著名的美國太空人John Glenn(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太空人,曾完成過水星-大力神計劃)對這種現象的表述為:"Literally, a glitch is a spike or change in voltage in an electric current."翻譯過來就是,這個小故障是穗狀花序或電流電壓變化產生的圖像。
☻
Glitch art的流行和進入學術討論大概是2010年以後的時候,但其實它的出現還更早一些。
最開始,Glitch art的產生還是電子設備成像技術裡的「出人意料」的圖像錯誤,算是一種驚喜;後來,Glitch graphics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審美偏好,就開始慢慢被藝術家接受,並人有意為之,在設計領域裡也會有它的趨勢和左右。
☻
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手機死機畫面卡住,電腦奔潰屏幕變藍,街邊電子廣告屏短路圖像混亂,地鐵上失真的廣告,掉幀或者出現高純度幾何彩條,看視頻時卡花的屏幕都可以用來創作,可以說一切電子時代的產物都能成為故障藝術創作的源泉。
☻
數據故障是不可避免的,科技變得越來越複雜,一些Bug就會越來越容易混入並且摧毀你完美的數據,但是在不同領域湧現出來的藝術家開始重視這些故障的價值,並且試圖使用叫做「數據變形」的技術,有目的地將它們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故障藝術在興起後的十幾年在多個領域衍生出很多分支。
在音樂上,Glitch就專指那些強調錯誤美學的新電腦音樂,glitch hop翻譯過來叫毛刺音樂,是中期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出現的一種電子音樂風格。它被形容為一個流派,堅持「失誤美學」,故意使用的毛刺音頻和其他聲音的文物,是關注的中心。
幹擾聲材料的來源通常是故障或受損的錄音設備或數位化技術,如CD跳針,電磁噪聲,數字或模擬失真,降低比特率,硬體噪音,計算機錯誤,死機,黑膠唱片的嘶嘶聲或劃痕和系統錯誤。Glitch取於噪音但沒有躁動,它陰柔溫暖,富於靈性,強調抽象顛覆的美感。
☻
也有很多藝術家將這中虛擬空間的產物搬到現實生活中,讓虛擬空間和現實生活在Glitch的物理作用下恍惚交錯,別具美感。
☻
科技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近乎冷酷的秩序,而是故障藝術則存在於秩序的反面,科技創造
的圖像、視頻、聲音無孔不入地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而故障則把這些電子產物打破並且重新解構,創造出一種荒蕪破敗的奇異美感,這種人與機器產生的疏離感在AI(人工智慧)和VR(虛擬實境)大行其道的今天,它的存在或許更能讓我們理解科技附帶的意外驚喜吧。
|▆▃▇ 願你的眼中總有光芒█ -
— |活成你想要的模樣。▂▇—
像素會失控,但二維碼不會,歡迎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