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胖妹紙
《唐人街探案3》曝光了「鬧東京」的預告片,「唐人街神探組合」唐仁(王寶強 飾)和秦風(劉昊然 飾)受邀一起來到東京的泡湯館,被一群黑幫大佬按在水中「泡澡」。黑幫大佬允許唐仁提3個問題,唐仁開口還是那個標誌性的口音,「有酬金嗎?」「換成人民幣是?」秦風看不下去了,直接給唐仁摁水裡,提出了珍貴的最後一個問題「那天晚上到底發生什麼了?」
這一戲劇化的情節不僅發生在電影中,生活中也是常有發生。回憶一下面試時,面試官在結束面試前,都會問「你還有什麼問題嗎?」這時,你會如何回答?
網上有很多教程,教大家要問公司戰略布局,不要問薪資等等。胖妹以前做過HR,有個畢業生令人印象深刻,最後這個環節問了一個問題:「貴司現在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直接把胖妹問懵了,當時作為一名小HR,哪裡知道公司遇到啥大困難啊。
還聽公司大佬談起過一次面試,已經進到3輪老總面試了,應聘者問了老總,「公司有沒有食堂?」老總大跌眼鏡,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原來是應聘者是個素食者,不想每天自己帶飯,也不想吃外賣,如果公司有食堂可以自選菜那就很完美了。
其實,面試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尷尬問題。正式開展工作了也不例外,工作交流必不可少,一個優質提問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優質提問,戳中對方情緒點,能快速拉近關係。
單位採購一批工作電腦,過程中因為新辦公室工期拖延了幾個月,電腦遲遲沒讓對方發貨,拖延了很久。負責採購的小張一直在跟進這件事,每次對方業務員詢問提貨期限時,小張都支支吾吾,無法給出準確答覆。
溝通到最後對方都火了,不想讓電腦再壓庫存,我們又不肯提前支付尾款。對方業務員限令我們兩周內提貨,並且讓必須先結清尾款才肯出貨。負責這個項目的小張這下都不住了,單位哪有先給錢再拿貨的道理。
同部門的小王見勢不妙,趕緊出頭解決這事。小王登門拜訪了對方公司,誠懇的講述了單位現狀,對方還是一副不肯讓步的樣子。小王想了想,問對方業務員,「聽下來,你一直很介意先付尾款這件事,是不是有人不付尾款,讓你們吃虧過?所以,擔心再發生這事?」這一下戳到對方心坎裡,確實如此,曾經因為一次合作,對方對電腦有特殊配置,一般公司不會採購這樣的電腦,結果電腦準備好,人跑了,業務員被公司降職降薪。小王表明了單位了真實情況,照到了業務員的核心問題,後續溝通也容易很多。
結局是,小王申請了個小倉庫,先存放電腦,尾款也是驗完貨後再交付。雙方都得到了妥善的處理,事情完美解決。
《優秀的人都是提問高手》一書中提到,「為了構建信賴關係,平日裡就需要在『發問』中向對方傳達你的關心和你的愛,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小王就通過一個問題準確抓住了業務員內心的需求,拉近了與業務員的關係,好讓僵局得到了環節,最終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2、優質提問,節省溝通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全天下的領導好像都有一個問題,布置任務不說清楚限制。胖妹剛工作時,做過資質審核。
有一次上遊單位要求抽查已通過資質的材料。胖妹單位內部準備預先篩查一遍。領導和胖妹說,把系統裡的材料都重新看一遍,有問題的名單報上來,先從山東地區開始。
胖妹傻乎乎的一邊看一邊記錄,只記錄了問題的名單。交給領導,領導安排下一步把有問題的材料再重新收集一番。因為胖妹記錄的信息太少,就把問題名單又去看了一遍,把每個名單到底有啥問題又記錄了一遍,然後再一一通知。返工一次就耗費了胖妹很大的時間精力。
「在工作中,如果總是做類似的無用功,會讓人工作的勁頭變得低下。但是,如果能在著手工作之前就提出問題,其實是可以減少無用功的。」《學會提問:麥肯錫工作法》書中這麼說道。後來胖妹優化了流程,領導安排完任務,會多多提問,除了常規的詢問任務期限和任務詳細情況。還會追問,這項工作結束後,領導的下一步計劃。有助於胖妹在安排處理工作時,多考慮一步,避免返工,提高工作效率。
3、優質提問,不被雜亂的信息迷惑,保持獨立思考。
由於信息科技的進步、網絡的發達,沒有人再為信息匱乏而求知若渴,反而因為信息過載而焦慮。一新員工進公司,面對未知的工作流程和全新的單位氛圍,會有各種信息從四面八方湧入,如何最快速掌握正確信息尤為關鍵。
單位一實習生小劉剛進來,領導安排了帶教老師帶她上手工作。帶教老師就告訴小劉,工作用的表格每個項目填啥,就讓小劉自己處理了。小劉一開始還懵懵的,依葫蘆畫瓢。做了兩天發現表格裡銷售人員業務量歸屬有點問題,就去請教帶教老師,跨區業務的歸屬問題。這一問,還真發現不對了,重新做了調整。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博士狩野未希,將哈佛大學倡導的「思考要訣」方法化,寫成了《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一書。書中的主旨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只有鍛鍊獨立思考力,才能讓你脫穎而出。脫穎而出了,那離升職加薪就不遠啦。
說了優質提問的好處,小夥伴們是不是腦子裡就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提出優質問題呢?——這就是個優質問題。
1、像海綿一樣汲取信息,預先充分了解。
在《學會提問》書中,作者尼爾·布朗提出了兩種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顧名思義,海綿式思維是指像海綿一樣,充分吸收,強調獲取結果。而淘金式思維則是需要你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帶著問題與知識展開互動。兩者是互補關係,想要掏出金子,先要自己有點儲備才行。
職場中,在面對一個新項目,或者和同事、領導日常工作交流時,很容易接收到不明確的指令。事中的溝通也不那麼充分。就會造成返工、加班、被領導批的情況。所以,充分了解信息就很重要。
了解信息的過程也是溝通的過程,任何一種溝通的首要事情就是傾聽。在《非暴力溝通》書中,告訴我們「傾聽意味著全心全意的體會他人的信息。」傾聽過後,體會到了對方的需求,就需要予以反饋了。反饋也不是漫無目的地問,而是要圍繞工作核心,把自己還不了解的需求全部拿回來。
胖妹單位的設計師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榜樣,每回和設計師小潘確認工作時,小潘都會非常深入的了解對方的需求。「你們的項目是怎麼回事?」「項目主要要突顯什麼核心意義?」「領導對項目有什麼看法?」「項目面對的客戶是什麼樣的?」……在充分了解之後,小潘給到的成品都會精準擊中領導的心,基本都是一次過,再做細節上的修改。所以,小潘的加班量也很少,與其他的設計師天天加班完全不同。
2、深入思考,找到疑點。
職場上還容易發生一種情況,就是「自以為懂」。領導安排了任務,問你明白了沒有。聽著是明白了,就回答了明白。結果,領導在某些詞的表達上有些歧義,成品就南轅北轍了。接下來就會面臨領導的批評「不要你以為,要我以為」,「不要你覺得,要我覺得。OK?聽我的。」
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事前溝通,充分了解信息後,深入思考,找到疑點。《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就給到了一個最快速檢查自己是否理解對方的方法。
用 5W1H 反駁
最快速簡便的檢查方法就是用 5W1H 問自己,是否能確實回答。也就是你是否能回答得出 Who(誰)、 What(做什麼)、 When(何時)、 Where(哪裡)、Why(為什麼)、How(怎麼做)等問題。在商務場合中,不妨再加入 to Whom(向誰)、 How much(多少錢)等,可以根據場景改變提問內容。
理清問題後,再把疑問記錄下來,向對方提問以繼續充分了解。對於這部分疑問,如何提出好問題,《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也給出了12項原則:
①「何時、何地、誰、做了什麼、怎麼做」
②「為了什麼目的?」「為什麼這麼有把握?」
③對信息提問
④探究必要性
⑤探究數據是否正確、妥當
⑥檢驗模糊的用詞
⑦引用相似但不同的例子
⑧確認事物的兩面性
⑨詢問契機、起因
⑩探究為什麼是「現在」
⑪詢問長期性發展
⑫以採訪者的姿態追問背景
由此一來,可以更加快速地推進工作,獲得更高層次的成果。我們所做的工作將會越來越接近問題的本質,工作本身也將變成一件很有魅力的事情。
職場中,優秀員工、老闆領導之所以能成功,皆因為他們有獨特的思維,不斷鑽研、不斷要求自己。愛因斯坦說過,「最重要的事情是永遠不要停止疑問。」提問的過程也是獨立思考的過程,通過不斷提問來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人生成就也以此為起點,走在上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