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吉安家園網」即可關注,吉安大小事,我們全知道!
泰和縣百歲老人郭啟明:一生平淡成歸宿
郭啟明老人(中)
百歲老人郭啟明,家住泰和縣蘇溪鎮芫背村五組。第一次見到百歲老人郭啟明,覺得老人生活平平淡淡,卻滿臉幸福;個子高但不偉岸、面目秀而不威嚴、步子穩而不高遠、談吐清而不調侃。
農民生活的平淡
老人出生在民國元年,今年104歲。三萬多個日日夜夜,每一個新的開始,都始於平淡,歸於平淡。老人說,平平淡淡才是真,這就是生活。小時候,郭啟明的家裡並不富裕。但是,他的父母勤儉持家。勤,就是不停的勞作,田裡總是有事做的;儉,就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有點錢,攢起來,一是教崽讀書,郭啟明讀了四五年書,也算是有文化了。二是買田置土,到解放時,家裡劃了個地主成分,為郭啟明的後半生帶來了磨難。
當年,大辦農業修水利,搞的是人山人海戰術。遠赴老營盤、近在本鄉上彭、下彭、蘇溪,每一個水庫都留下了郭啟明的身影。擔土築壩,任務到人。普通社員每天100擔,地主人家要120擔,有人專門記數。個子高大的郭啟明就兩擔土箕疊在一起,來回跑個不停,一天下來,居然能夠與普通社員同時收工。除修水庫,各種公益的事,也是出身不好的農民義務。建學校,挖舊磚,修豬場,郭啟明處處在崗。在做蘇溪公社萬豬場時,拖拉機的後輪把郭啟明的小腿壓斷了,憑著他壯實的身板,扛了過來,恢復得出奇的好。只是到了90歲以後才感到有些不適,兒女們給他準備了一根拐杖,他不怎麼用。責任制了,年過古稀的郭啟明依然是田裡的一把好手,種水稻,他的田裡不見一株稗草,禾苗齊整,比別人家多收個三、五十斤是平常的;種百合,他家裡的百合球莖大,黑點少,賣價高。勞作,給郭啟明帶來了健康的體魄,也給他帶來平常的心。他不把勞動當作懲罰,而把勞動當作創造財富的機會。近年來,他養花弄草,庭院內,高的是玉蘭、矮的是月季;香的是桂花,甜的是黃菊。在這平常的農家小院內,郭啟明用平平淡淡的心享受生活,快樂地度過人生。
四世同堂的幸福
郭啟明的老伴比他小十一歲,但在十年前過世了。郭啟明一生養育了三男一女,現在四世同堂,20多人口。1958年出生的大兒子在家種地,種水稻和百合;1963年出生的小兒子是個包工頭,在鄉裡鄉外包些小工程,工程雖小,賺錢不少。兩兄弟都做了三層小樓,比鄰而居。郭啟明住老大一樓後間,兩兄弟輪流照顧父親。但不管輪值不輪值,誰做了好吃的,總不忘端上一碗給老父親。
七十歲以前,老人素葷皆宜,七十歲以後,老人就不喜素食而偏愛吃肉了。郭啟明不抽菸,唯一嗜好是喝酒。每餐喝二兩燒酒。當年,村旁供銷社小店的「蔗皮燒」每斤要四毛三,而遠在五公裡外的八一八廠,每斤只要四毛二,為了省一分錢,老人可以步行一小時,打回自己認為沒摻水的燒酒。沒有燒酒就喝水酒,每餐他至少要喝兩碗自家釀的米酒。爺仨在一塊喝酒,他比兩個兒子喝得快些。老人自己說道,一生只醉過一回,就是自己做新女婿這天,一高興,喝得貓兒不認識狗,冷落了新娘。
熱愛生活的郭啟明喜愛活動,有事沒事喜歡在村前村後走動,找人聊天。有時也與侄兒侄媳開個玩笑,引得滿屋滿村的笑聲。天氣好的時候,他上白土街逢圩,買回他認為的好酒。見到鎮村幹部,他很尊敬地道一聲辛苦;鎮派出所的警察,成了他的朋友。因種種原因,郭啟明老人的戶口遺漏。去年11月,派出所所長張國順帶領戶籍民警,上門為老人家辦理了新的戶口本,現在,郭啟明每月享受政府發放的300元「百歲老人長壽保健補助金」和55元的「農保」。
2014年重陽,泰和縣民政局的郭海濤副局長帶著民政幹部,專程看望了郭啟明老人。大家了解了百歲老人的生活情況,並向他們送去了關懷和祝福。幹部們說:「百歲老人是寶貴財富,是應該尊敬、關心的對象,我們會把這種溫暖和愛心延續下去。」(內容來源於中國吉安網)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即可快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