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藏
許多封建統治者在奪取最高權力之前,都曾利用過讖緯預言為自己製造輿論。當他們登基之後,地位發生了顛倒性的變化,對讖緯的態度也隨即根本改變,變為防止別人利用讖緯顛覆自己。晉武帝於泰始三年下詔「禁星氣、讖緯之學」,開創了禁讖緯天文著作的先例。由此開始,六朝時期屢禁讖緯。前秦苻堅在禁讖緯的同時,還禁《老》、《莊》,嚴厲之極,明令「犯者棄市」。道教尊崇《老》、《莊》,吸收了星氣、讖緯之學。在上述一次又一次的嚴禁之中,包含有讖緯內容的道經受到株連亦不足為奇。
讖緯與道經的廢禁
《三皇經》在六朝時期流傳很廣,卷數和種數都相當可觀,為三洞之一。唐朝尊崇道教,但唐太宗曾下令禁廢《三皇經》。原因是經中的圖讖宣揚諸侯可以成皇帝、婦女可以成皇后。唐太宗擔心這種圖讖會誘導、鼓勵王侯將帥重臣覬覦皇位的政治野心,威脅李家統治。貞觀二十年(646年), 曾在禮部尚書廳前集中燒毀過一次《三皇經》。
隋朝末年,道士製造了許多改朝換代的讖緯符命,矛頭直指隋朝統治者。在各種讖緯中,李氏代楊的預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對唐朝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不僅包括道士王遠知在內的許多人利用李氏代楊的讖語力勸李淵起兵反隋,勸隋朝將士和各路反隋豪傑歸順李淵,而且李世民自己也曾敦促父親李淵順應讖緯預言,打起反隋的義旗。唐太宗對讖緯的作用一清二楚。所以他對讖緯採取了雙重標準。《三皇經》受到唐太宗禁毀後,損失慘重,今只有少量殘卷僥倖保留下來。
宋王朝近一步擴大了禁書的範圍。天文、圖緯、讖候、推步、陰陽諸類禁書,難免稍帶一些道經。
含有化胡說的經書曾遭廢禁
化胡說早在漢代即已出現。此說出自道教,還是出自佛教,後人看法不一。從各種文獻記載的史實是,六朝時期佛教方面有人強烈指責道教偽造《化胡經》,覺得自己受了侮辱。《化胡經》說老子是佛的老師,六朝以來的確有個別道士以此揚道抑佛,在本來已經很夠鹹味的佛道矛盾上再撒一把鹽。化胡說逐漸變成佛道矛盾的一個焦點。化胡說本身並沒有排外或歧視少數民族的意思,其出發點在於神化老子,或者在於依附中土文化。老子不僅化胡,也化華,大家都信奉老子,胡華一家。由於佛道教都有人從狹隘的門戶觀念出發利用化胡說作文章,遂使化胡說蒙上一層民族矛盾的色彩。
化胡說的爭論繼續到元代,一些佛教徒抓住身為少數民族的元代統治者的心理,提出《老子化胡經》的真偽這一敏感問題打擊道教,獲得勝利。元憲宗五年(1255年)僧道辯論《化胡經》真偽,憲宗裁決《化胡經》為偽書,頒旨焚毀45部道經印版。兩年後又燒了一批。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佛道再次辯論,道教又輸。世祖下詔除《道德經》外,其餘《道藏》經文印版全部焚毀。
祥邁《至元辨偽錄》卷2開列了下令禁斷的39部重要道經,它們是《化胡經》、《猶龍傳》、《太上實錄》、《聖紀經》、《西升經》、《出塞記》、《帝王師錄》、《三破論》、《十異九迷論》、《明真辯偽論》、《十小論》、《欽道明證論》、《輔正除邪論》、《闢邪歸正論》、《齕邪論》、《辯仙論》、《三光列紀》、《謗道釋經》、《五公問虛無經》、《三教根源圖》、《道先生三清經》、《九天經》、《赤書經》、《上清經》、《赤書度命經》、《十三虛無經》、《藏天隱月經》、《南鬥經》、《玉緯經》、《靈寶二十四生經》、《歷代帝王崇道記》、《青陽宮記》、《紀勝賦》、《玄元內傳》、《樓觀先生內傳》、《高上老子內傳》、《道佛先後論》、《混元皇帝實錄》。
元世祖不久覺察到在佛道二教間執行的傾斜政策已經過度了,立即對道教進行了安撫。故邊遠地區的《道藏》沒有全部燒掉。儘管如此,憲宗、世祖三次焚毀道經,特別是焚毀純陽萬壽宮所存《大元玄都寶藏》經版,對道教文獻造成了巨大損失。元末明初的戰爭,使道經繼續受到摧殘。另外,元代亦禁天文、圖讖,陰陽偽書。
除元代之外,其它朝代也有因三教鬥爭而引起禁毀道經的。南北朝是儒釋道三教鬥爭異常激烈的時期,各朝各國各位皇帝對三教的態度五花八門,甚至反覆無常。指名禁絕道教的有這麼幾位皇帝:梁武帝蕭衍於天監三年下《舍事道法詔》,稱老子為邪法、邪道,表示要劃清界限,並要求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均舍道入佛。北齊高祖高洋於天保六年下《廢道法詔》,禁絕道教。梁武帝雖舍道入佛,但仍優禮他的老朋友、著名道士陶弘景,道經在梁國境內的流傳大概受影響不大。齊高祖禁絕道教,道經在北齊國境內流傳當比較困難。周武帝宇文邕於建德三年採取斷然措施:「初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置沙門、道士,並令還俗。」統治階級指名焚毀道經,這是第一次。道經受到創傷是毫無疑問的。
三教鬥爭有時同民族矛盾攪在一起。道教產生於中國,往往被人誤認為單單是漢族人的宗教。歷史上一些少數民族統治者有這種誤解,一些漢族人也有這種誤解。其實道教的產生與少數民族文化的關係十分密切,信仰道教的少數民族也不少。當然,道教信徒中以漢族人為最多,道教的文化內涵也以漢族傳統文化為主體,這也是事實。元代兩位皇帝禁毀道經時,難免沒有防範被壓迫的漢族民眾反元的考慮。金代統治者也對全真、真大道、太一等新道派深懷戒心,幾次下達禁令,因為它們為被壓迫的漢族民眾廣泛信仰。後轉而對上層道士採取拉攏、利用的政策,對下層信眾的限制仍未放鬆。《道藏》外的道經在金代受到禁止可以想見。真大道、太一兩教經典今存世不多,當與金代嚴禁有關。
道藏與文字獄
明清兩朝進入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專制主義逐漸達到頂峰,道經受到的限制和禁毀超過從前。明代正統和萬曆年間編纂《道藏》後,再沒有新的《道藏》出現。清統治者大興文字獄,禁書的文網也張得更大,拉得更緊。清代皇帝根本沒有下令編輯新的《道藏》。清高宗下令編輯《四庫全書》時,對全國的圖書進行一次大檢查,大禁毀,一些道經也被禁止或毀壞。
因歷代封建統治者的禁毀而損失的有價值的道經究竟有多少,今已難統計。現存的有價值的道經,大都歷經磨難,十分珍貴。它們能夠逃脫一次又一次的文網,流傳至今,有賴於各種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道教徒的精心甚至捨命保護是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另外,道教徒在編制經書時,晦澀其文,使用隱語,也使一些犯禁的道經免遭文禍。這樣作的副作用也很大,造成這些道經傳到後世人皆不識的局面。今天我們破譯道經的任務還很重,其中一部分負擔是封建的文化專制主義造成的,可謂貽害無窮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崑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