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道教內涵(一)

2021-02-16 西安都城隍廟

《西遊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長篇神魔小說,是世界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傑出代表,同時也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對後世的文學、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近年來,以該小說為藍本的影視、動漫、遊戲等作品也是層出不窮。那麼這本以佛教「唐僧取經」的歷史事件為主要線索的小說與道教有什麼內在的聯繫呢?

在明清時反映神魔鬥法內容小說「神魔小說」中,《西遊記》是一部獨特的作品。之所以說它獨特,是因為別的「神魔小說」,如《封神演義》、《北遊記》、 《韓湘子全傳》或《飛劍記》、《咒棗記》、《女仙外史》等都明顯以某某道教仙真為主人公或主要形象,所以說這些小說受道教影響時都無甚爭議。但《西遊記》卻不一樣。由於此小說主人公是幾位和尚,主要情節也是圍繞去「西天」取佛家「真經」展開,所以一般人認為《西遊記》主要受佛教影響,與一般「神魔小說」區別甚大。民間也早就有《西遊記》釋佛,《封神》釋道之說。可見,人們對《西遊記》這部作品中的佛教色彩是認識得相當充分的。但《西遊記》受道教思想和道教觀念的極大影響則常常被一般人忽視了。其實,《西遊記》與別的「神魔小說」相比,並沒有本質區別。雖 然這部小說以僧人而非神仙為主人公, 但小說中的道教色彩仍然相 當濃厚,這是明清時代「神魔小說」在思想內容方面的一個總體特徵 。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作出簡要說明 。

一、從「取經」談「修仙磨難」

一般人在談到《西遊記》有別於別的「神魔小說」時都十分強調「西天取經」這一情節。他們大都認為由於「取經」是小說的主要情節,幾乎貫穿小說始終,而「取經」又是取佛家經書,去的是佛教「西天」, 小說當然反映的是佛教觀念。此說自然不假,但我們只要暫時將目光從《西遊記》上挪開,去看看別的「神魔小說」,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現象:《西遊記》中的「西天取經」只是「神魔小說」中一種「共有模式」的變形 。

在介紹這個「共有模式」之前,先讓我們介紹一種道教修仙觀念。道教認為,凡人要成為神仙首先必須要在精神上、道德上至真至善。由於人生於凡世, 受先天的和環境的影響,一般人都有許多惡欲惡念以及由此引發的諸種惡行。因此,凡人要成仙達道,最主要的就是要在道德上反覆磨鍊,達到思想上和行為上盡善盡美。因此,修仙最主要的內容是道德上的去欲歸真。受這種修仙觀念影響,道教內部出現了許多故事,其共同點都是神仙下凡「考驗」修仙者,並設計許多方法對修仙者進行磨難。凡人只有在經歷這一系列磨難,證明自己在思想和行為上已經盡善盡美後,才能得真傳而飛升。

葛洪的《神仙傳·李八百》就講述了神仙李八百對凡人唐公昉施以種種魔難,加以考驗的故事。他化裝成凡人,成為唐公昉家的奴僕,裝出得大病,滿身生瘡流膿的樣子,不僅讓唐公昉花費大量金錢,甚至還提出讓身為主人的唐公昉夫婦為他舐瘡治病。在唐公昉一一滿足其要求後,「考驗」才告結束,證明唐公昉已心無凡念,自然該成仙證真。這種只有經歷磨難,才能去掉凡心俗念的道教思想在別的道教故事中也得到大力宣傳。例如張道陵試趙升,設計了七次考驗,來使趙升「去盡凡人之念」。

《神仙傳·魏伯陽》中魏伯陽以所謂有毒之丹試弟子的道心,《化胡經》中老子試尹喜,讓他斬殺父母妻子,以及大家熟悉的鐘離權十試呂洞賓等,都在說明成仙需去欲還真、經歷磨難的道理。在了解了這些道教知識後,再回過頭來看看《西遊記》及別的「神魔小說」,我們就不難發現,「西天取經」實際上反映的就是這種「經歷磨難,最終成仙了道」的道教觀念,或者說由這種觀念演化而成的情節 模式幾乎存在於每一部「神魔小說」中。

也就是說,《西遊記》中的「西天取經」實際上是主人公成仙了道過程中的一種考驗和磨難,而這種考驗和磨難在幾乎每部「神魔小說」作品中都存在,如《北遊記》中真武帝平定各地妖魔,《鐵樹記》中許遜率弟子六次鬥蛟,《飛劍集》中呂洞賓「度盡凡人」的使命,《女仙外史》中唐賽兒的「扶助明君」大任,以及《封神演義》中扶周滅商等等。這些使命都極具艱巨性,常常成為小說的中心情節和人物聚集的焦點 。

之所以將小說主人公「西天取經」,經歷「八十一次」磨難的故事也看成「成仙了道」前的一種考驗,是基於以下幾個理由 :

( l )隨著宋元以來「三教合一」理論及實踐的深入,成佛與成仙的區別日益縮小,特別是從世俗中人的眼光看來,兩者幾乎相同,都代表著 人在精神上和肉體上徹底解放(或解脫)。這點我們從(西遊記)所描 述的仙佛形象就可以看到。他們名稱不同,但特徵完全一樣—皆居於 天界仙境,處於以玉皇大帝為首的神仙體系中,長生不死,法術高超,互通往來,這是典型的中國世俗社會心目中的神佛形象。《西遊記》第一回所謂「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 壽」之語,正是世俗社會「仙佛合一觀念的形象反映。

( 2 )小說《西遊記》中「西天取經」乃是「成仙證道」時的一種「磨難」的另一理由是:小說有意識將主人公描寫成受謫下世的仙官:孫悟 空為天庭小吏、豬八戒為天蓬元帥、沙僧為捲簾大將,連白龍馬也原為仙人。他們皆因犯有過失而失去仙籍,受謫於凡世。因此,他們在凡世的一切行為,就自然與他們日後是否能重返仙界聯繫起來。從這個角度看,「西天取經」實際上是一種立功贖罪的行為,是一種有罪仙人 改過自新中的考驗。我們看看別的「神魔小說」,就會發現其主人公, 如《北遊記》中的真武大帝,《南遊記》中的華光,《女仙外史》中的唐月君,《飛劍記》中的呂洞賓,《咒棗記》的薩真人,以及《封神演義》中的闡、截二派仙人,都是有「過失」在身的神仙。他們在人間的不同使命都是以洗滌罪惡,重返天界為目標的。

《西遊記》與這些小說的結局也完全一致:主人公們功成圓滿,重返天界。其實,我們仔細分析去西天途中的種種災難,就可以發現,許多災難乃是天上仙佛考驗師徒們有意設計而成。甚至最後為了湊成八十一難又臨時節外生枝。可見,「西天取經」乃是道教「修仙磨難」觀念的形象反映。這種「修仙磨難」乃是「神魔小說」的一種共同特徵,或說是一種基本模式。

(聲明:本文來自道教研究《試談西遊記的道教內涵》一文節選;作者:苟波,哲學博士,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相關焦點

  • 竺洪波 《西遊記》為何被清代道教徒攘奪?
    以清初汪澹漪《西遊證道書》為發軔,道教徒大舉進駐《西遊記》,道家評本成為《西遊記》文本發展主流。對此,佛教一方處置坦然,並無反擊,並且主動疏遠、拒絕《西遊記》,由此成為佛門傳統和「潛規則」。考察佛道兩教發展實際,結合《西遊記》的相關描寫,可以看出道教徒攘奪《西遊記》並非偶然,道教化「誤讀」中顯示出《西遊記》文本演化的必然性,其中隱伏著某些宗教文化的歷史線索。
  • 道教「三寶」的內涵
    在道教中「三寶」有諸多稱呼,其曰道經師,又曰慈儉讓,亦有精氣神。面對這些差別,初學道者往往容易混淆三寶的內涵,不知該遵循什麼樣的法則去修行。其實,在道教不同三寶名號之間本來便有內在的、本真上的關聯性。(資料圖)道教以道為教化,其認為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是由道化生而來的,萬物皆在道中。
  • 淺談《西遊記》英譯本中的人名翻譯
    》的英文全譯本影響最大的,是由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著名漢學家比爾·詹納爾(W.J.F.Jenner)教授所譯的Joumey to the West,也是最接近原著的一個英譯本。「You are not to eat the five stinking foods and three forbidden meats,and I'm giving you another name:Eight Prohibitions,or Bajie.」 from then on he was known as Zhu Bajie, or Eight Prohibitions Pig.
  • 道教四大天師都是道士升格成仙,西遊記的說法卻和民間大不相同
    民間傳統說法中,道教有「四大天師」,為天庭通明宮的四位尊神。四大天師是張天師、葛天師、薩天師、許天師,分別是歷史上四位道士,即張道陵、葛玄、薩守堅、許旌陽,都是道教中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
  • 關於《西遊記》中如來佛祖定位問題的說明
    但令人遺憾的是,《西遊記》流傳雖廣,然就其故事情節而言卻從未受到過真正的重視,以致於歷來與之相關的解讀往往都成了虛無飄渺的空中樓閣。也正因為如此,要想揭開《西遊記》的真實內涵,便不得不從原著的故事情節入手了。 要說《西遊記》的故事情節,看似鬆散無狀,實則另有乾坤!【大鬧天宮】與【九九八十一難】,表面上是各自為戰,但卻實際上是緊密相聯的。
  • 郭世文:神魔小說中的太乙真人不等同於道教的太一救苦天尊
    上次我們講過,道教神仙榜中前三位大神——三清天尊,祂們比東華帝君的身份還要尊貴。這次所講的這位「太一救苦天尊」,在道教神仙譜系的神階也不低!「九頭獅子」形象的改變,直接影響到了元代雜劇《西遊記》。大家都知道,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的前身就是元代雜劇《西遊記》,所以元明兩代《西遊記》中「九頭獅子」的形象,並不是參照宋以前道書中的記載,而是取材於宋元之際的「新形象」。現存清代的太一救苦天尊聖像皆以宋元畫像(如上圖)為藍本所繪製。
  • 竺洪波、王新鑫 | 域外漢學中的《西遊記》敘述
    它們的重點放在解讀文本的思想、文化內涵和描述藝術風格、成就方面,尤其是在文化解讀上表現最為充分。海外學人的特殊身份在《西遊記》敘述中必然體現出特殊的視野,提出獨到的見解。《西遊記形成史研究》為此,磯部彰爬梳了虞集的相關作品及邱處機傳記,考出虞集與道教交往密切,《道園集》中有許多與道教有關的作品,甚至曾前往長春宮觀看過邱處機「西遊」壁畫,進而他得出虞集熟識邱處機、了解《長春真人西遊記
  • 道教神話中至高無上之神、諸天宗王、穹蒼聖主——玉皇大帝
    道教神話中至高無上之神、諸天宗王、穹蒼聖主——玉皇大帝在一些神話影視劇中,天庭有一位至高無上的神,他就是玉皇大帝。比較熟悉的形象,就是《西遊記》中的了,當然《西遊記》的主角是佛家,所以給人的感覺玉皇大帝實力有些弱。
  • 道教中的「哪吒三太子」
    1979年《哪吒鬧海》中,哪吒在雨夜中割肉還母、剔骨還父,一襲白衣引頸自刎的畫面是華語動畫史上最經典、悲壯的一幕。他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替陳塘關百姓承受龍王的責罰,另一方面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以及奪回屬於自己的獨立人格。道教經典《西升經》裡面有:「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我不視不聽不知,神不出身,與道同久。」
  • 【薦讀】《西遊記》中孫悟空故事與靜樂的淵源
    在此以前史實和人們都認為是全真教丘處機及其弟子(包括宋德芳、李志常等弟子)所著,書中有大量道教的活動以及道教術語,乃至直接選自全真教經典的若干詞句段落,特別是完全佛教化的全真教最推崇的佛教《心經》貫穿全篇。不是門外漢儒學者吳承恩能寫成的。
  • 《西遊記》中最厲害的神仙是誰——西遊記神仙體系實力排行
    《西遊記》中最厲害的神仙是誰--西遊記神仙體系實力排行《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神話小說之一,其中神仙眾多,又有一套自己的神仙體系。西遊記天界的等級劃分,一點都不比人間簡單,他們自上而下,有屬於自己的劃分方法。在西遊記中,玉帝是三界之首,修煉的時間長,歷練的劫數多,他足足有2億歲。身為道教九大天尊之一,他的身份和地位足夠高,他還算是六御之一(也有說四御或四御輔佐他)。
  • 《西遊記後傳》中,無天代替了如來就能統領三界?三清四御呢?
    在看《西遊記後傳》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彈幕中吐槽編劇把無天設計的太厲害了,連玉帝三清都不是對手,這主要還是跟神話體系的認識不同有關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神話體系基本上都是《西遊記》和《封神演義》衍生出來的。這兩本書誰前誰後無從考證,但是其中有很多相同的人物和相似的情節。
  • 西遊記中創造天地的神仙是太上老君,而不是盤古大神
    看過《西遊記》,有很多讀者都認為在書中開天闢地的神仙是盤古大神,其實這是很多讀者對書中的一種錯覺的,在書中真正開天闢地的神仙不是盤古大神,或者說在書中出現的盤古大神並不是開天闢地的,而真正開天闢地的神仙是太上老君。
  • 《西遊記》讀法中的「索隱派」與「曹學」
    本文是「捉拿妖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西遊記》讀法中的「索隱派」與「曹學」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在「紅學」史上,存在兩大批評流派,「索隱派」和「曹學」。所謂的「索隱派」的立論基礎,其實就是根據作者在第一回中的一句話:「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
  • 盤古的仙界地位岌岌可危,只因老君創立道教
    本系列只深度解析,吳承恩所編著的《西遊記》原文,不對其他衍生的西遊題材做任何的評論。小金魚會盡最大的努力,還原出我認為的,吳承恩筆下的西遊世界。這期我們來講一講道教,為什麼要放在長生之戰的系列來講呢?因為道教的成立,就是基於長生之戰的背景下才有的。
  • 《西遊記》中唐僧投胎之時,前去通報的神仙為什麼是南極星君?
    南鬥北鬥「壽星」顧名思義,就是在壽命一道有特別的專長,在《西遊記》中壽星出場時的造型就是手持靈芝,民間年畫中的壽星則多持蟠桃,與福星持金元寶、祿星持玉如意相得益彰。作為三界公認的傑出人才之一,壽星被認為在延年益壽方面有特殊的專長,同時也側面反應壽星當年也是撈不到多少蟠桃吃的人物,要不然多吃幾個九千年一熟的蟠桃或者人參果草還丹之類的仙果,哪裡需要費心思去想什麼長生的辦法?你看人家太白金星,什麼時候人家需要研究長生之道?
  • 《西遊記》與全真之緣
    不過,還應注意的是,道教內丹學說在逐漸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中,大量借鑑吸收了禪宗的思想材料,前引張伯端《西江月》第四「法法法原無法」便非其本人所作,而是從南陽國忠禪師那裡直接抄襲來的;「佛在靈山莫遠求」一詩,也不是《性命圭旨》的首創,在其之前民間化的佛教經卷《金剛科儀》就已有了這首詩,正德年間之羅教更是反覆提及,說明這首詩在民間早廣泛流行了,所以不能徑指來自全真。
  • 《西遊記》中的神魔群像
    《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在這裡作者仍然存在有爭議。此書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全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整部作品內容豐富,人物塑造生動、豐滿、鮮活,情節曲折離奇,是我國神魔小說創作的巔峰。
  • 道教神話:真實的天蓬元帥是什麼樣的?別被小說誤導了
    道教體系的天蓬元帥在《西遊記》中實力低於王靈官,更不敵孫悟空!天蓬元帥在《西遊記》中本來就出現過,不僅他出現過,包括道教的「北極四聖」「三清」等都出現過,但依然擋不了孫悟空!天蓬元帥真君,是道教的「北極四聖」之首,是紫薇大帝的手下,而紫薇大帝則屬於「四御」之一。
  • 《西遊記》中「八十一難」,到底有什麼深意(下)
    火焰山四季皆熱,寸草不生,為了戰勝這樣一種惡劣的自然災害,《西遊記》想像的法寶就是芭蕉扇,這個芭蕉扇,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大概也合乎現實生活中人們把扇子功能放大一百倍以應付炎熱的想像。過火焰山時,《西遊記》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