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野餐元年?談談野餐的前世與今生

2020-12-23 澎湃新聞

住在上海的王女士和男友從淘寶上買了一塊帶有黃色格紋的野餐墊,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前往郊區著名的燻衣草公園野餐。為了能早點出發,他們前一天晚上準備好了三明治、水果和飲料。

從居住地到公園大約需要2個小時左右的車程,為了防止食物在路途上腐敗,他們還特地在保溫袋裡放了兩袋冰塊。

上午10點,抵達公園,王女士發現還是來晚了。

五月的太陽比想像中的炙熱,公園裡可見的樹蔭都被一座座彩色的「小屋」佔滿,王女士不由地嘟囔一句:「看來我們還缺一個帳篷。」

過去的這個春天,去戶外野餐,突然流行起來。

在社交媒體上,「野餐」成為了熱搜關鍵詞,有網紅達人列出了這樣的清單:野餐墊最好是黃白格子的,因為很上鏡;竹編野餐籃必備,是絕對的野餐氣氛擔當;一套好看的茶具、餐具會提升整個野餐的儀式感;一捧乾花束更有復古的味道;飲料和水果顏色可以多一些;還要有氣球,因為拍照好看。

小紅書上的網紅達人教你如何打造一個精緻的野餐。 小紅書截圖

王女士顯然也受到了這樣的啟發,在五月一個三十二攝氏度的豔陽天趕了一波時髦,而「朋友圈」和社交媒體的傳播速度也讓這股「戶外風」越吹越熱,野餐已經成為城裡人越來越愛的一種周末度假方式。那麼,野餐是何時開始流行的呢?野餐是西方上流社會的專屬消遣嗎?中國古代也有野餐的傳統嗎?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帶你探尋野餐文化的「前世與今生」。

西方前世:狩獵、貴族消遣與鄉紳社交

大多數西方歷史學家認為英語單詞「 picnic」源自法語「 pique-nique」。在17世紀中期,外出就餐時自帶葡萄酒的人被稱為「 pique-nique」。但早在中世紀,這種戶外野餐的形式便已經誕生。當時,狩獵活動深受統治階級的青睞。在流傳於世的藝術作品中,我們也常常能看到這些中世紀狩獵盛宴的場面。

1387年,法國菲比斯伯爵(Gaston de Foix)在其所著的《狩獵之書(Livre de chasse)》一書中,詳細描述了當時法國貴族在野外狩獵就餐的畫面:馬匹被固定在柳條畜欄裡,不受束縛的獵狗們在溪流中飲水。林間空地上擺放著餐桌,貴族圍坐在一起用餐,僕人送上糕點、火腿、葡萄酒,有時也會送上烤制好的野味等美食。食客們沒有叉子,用手和刀大快朵頤。

1407 年版本的《狩獵之書(Livre de chasse)》中的插圖,展現了當時法國貴族在野外狩獵就餐的畫面。picnicwit 圖

這並不是一場休閒活動,更像是獵人們的工作會議,討論即將到來的一天狩獵安排,並且會議常常在清晨舉行。但隨著該書的流行,這種露天的野餐行為成為了歐洲狩獵儀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貴族喜愛的消遣活動。

卡爾·安德烈·范·盧(Carle Andre Van Loo)1737年創作的《Halte de chasse》中,野餐儼然成為貴族體驗鄉村情懷的娛樂活動,僕人帶著現成的食物供貴族們在田間食用。這幅畫曾被安放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在楓丹白露的城堡飯廳中。現藏於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野餐文化在歐洲真正興起大概始於18世紀末期。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由於擔心自身的安全,許多法國貴族逃往了國外。一些人去了奧地利,一些人去了普魯士甚至美國,但大多數人湧向了英國。他們主要定居在倫敦,生活不如從前,但仍試圖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因此野餐文化也被引入了英國,並很快被上流社會接納。不過在倫敦,野餐活動已不再像從前那麼精緻、小眾,而是變得更加喧鬧。

1801年,一群時髦且富裕的倫敦年輕人(當時他們被稱作「Francophiles」,也就是「親法人」,即十分崇尚法國歷史、語言、文化、美食等方面的人)創立了「野餐協會(Pic Nic Society)」。他們在託特納姆街(Tottenham Street)租了間房,定期舉行聚會,每個成員都必須帶一盤菜(按抽籤決定)和六瓶酒。據當時的《泰晤士報》報導,成員間相互攀比,都試圖在奢侈程度和費用上超越其他人。晚餐後,大家唱歌、跳舞和賭博,但主要的娛樂活動始終是表演戲劇。「當然,這些作品相當業餘。舞臺很小,粗製濫造,沒有管弦樂隊,演員從來都不是專業人士。」「野餐協會」的戲劇活動一度盛行,以至於德魯裡巷劇院(the Drury Lane theatre)的所有者理察·布林斯利·謝裡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都難以望其項背。後來隨著創始人的逝世,該協會的活動在1850年代銷聲匿跡。

「野餐協會」的成員匯集了痴迷的賭徒,渴望表演的業餘演員和美食家。圖中,表演愛好者正在排練。 picnicwit 圖

法國大革命結束之後,皇家公園向公民開放,更多的公眾可以參與到野餐的活動中。同時,隨著中產階級出現,享樂不再只限於上流社會的貴族階級。歐洲鄉紳也可以在野外打造精緻優雅的聚會,野餐成為了年輕男女交友的重要社交活動。

法國著名寫實派與印象派畫家愛德華·馬奈(douard Manet)創作於1862年至1863年間的油畫作品——《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是描繪野餐最著名的畫作,現藏於巴黎的奧塞美術館。畫中描繪了一個裸體女性與兩個穿著整齊的男子在鄉村野餐,草地上散落著麵包、水果等物品,大膽的構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但從畫中男人高談闊論的舉止和神情可以看出:在19世紀,紳士們熱衷參與野餐活動談論時事、交流思想。

愛德華·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現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巴黎的奧塞美術館 圖

在美國19世紀上半葉的浪漫主義山水畫中,壯觀的風景前常常出現一群野餐者。美國最早的野餐圖是託馬斯·科爾(Thomas Cole)創作於1846年的《一次野餐(A Pic-Nic Party)》,現藏於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畫中,一名吉他樂手靠在樹上正在演唱著歌曲,衣著光鮮的貴族們坐在草坪上一邊野餐一邊欣賞,有的吃完了美食後前往林中漫步,有的在湖上划船,眾人被包圍在哈德遜河谷綠意盎然的山水間,顯得十分愜意。

託馬斯·科爾創作於1846年的《一次野餐》,現藏於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官網 圖

另外,在電影《亂世佳人》裡,斯佳麗一襲華麗的綠色洋裝出席為阿舍利舉辦的生日燒烤野餐會,也充分體現了19世紀美國南方的社交風貌。

不過直到19世紀,野餐仍然是一場需要精心準備的社交活動,包括複雜的餐點和精美的飲料,有時需要花費數天的時間來準備。

1871年,法國畫家詹姆斯·天梭(James Tissot)流亡於英國,在倫敦度過了人生大部分的時光。他繪畫了大量英國時尚女性的生活。這是於1876年的作品,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郊外下午茶活動。victorianfanguide 圖

東方前世:流觴曲水、裙幄宴,文人墨客的雅好

在中國歷史上,「野餐」的形式雖然與西方存在差異,但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東晉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提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可以說,「流觴曲水,飲酒賞景」是中國古代獨創的一種「野餐」形式。

日本畫家山本若麟(Yamamoto Jakurin)於1790年創作的《蘭亭曲水圖》展現了中國古時候流觴曲水的傳統活動,該畫現存於神戶市立博物館

「流觴曲水」最早起源於周代「上巳節」的古老風俗。「上巳」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在這一天,周代有「水濱祓禊」之俗,即人們要洗濯身體以除去兇疾。到了魏晉時期,上巳節改為「農曆三月初三」舉行,洗濯身體的風俗逐漸演化成臨水宴客和郊外踏春,而後又有了「臨水浮卵」和「臨水浮棗」等習俗,再演變成「流觴曲水」。於是每年農曆三月,人們結伴前往郊外,坐在溪水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

到了唐朝,宮廷及民間宴飲層出不窮、百花齊放,同時女子社會地位較高,一種盛行於女子間的「野餐活動」開始出現。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後的「立春」與「雨水」兩節氣之間,唐朝女子間經常舉辦「鬥花」與「裙幄宴」。該活動多半是官宦子女及富家千金參加,三三兩兩相約做伴,由家人用馬車載帳幕、餐具、酒器及食品等,到郊外遊宴。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後的「立春」與「雨水」兩節氣之間,唐朝女子間經常舉辦「鬥花」與「裙幄宴」。該圖為陳洪綬的《鬥草圖》,創作於1650年(順治七年),現存遼寧省博物館。

遊宴的步驟分為兩步:先是「鬥花」,就是比誰佩戴的鮮花更名貴更美麗,許多長安女子為了在鬥花中取勝,不惜一擲千金購買名貴花卉。遊戲結束後,姑娘們便聚到一處,以草地為席,四周插上竹竿,將裙子連起來掛在竹竿上,搭成臨時的帷帳,就地野餐,而這就被稱為「裙幄宴」。

唐朝女子喜歡野餐,到了重文輕武的宋代,野外活動更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宋徽宗喜歡蹴鞠,更喜歡設宴款待,以文會友。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會圖》就描繪了這樣的場景: 四周綠草如茵,樹木扶疏,老柳古槐下,九名文人圍著坐在方桌邊一面交談,一面吃茶、飲酒,桌上果盤酒盞茶杯整齊擺放,另外有童僕在一旁服侍忙碌。整幅作品生動有趣地呈現出宋代文人們在野外品茗雅集的場景。

宋徽宗趙佶以及宮廷畫家共同創作的絹本設色畫《文會圖》局部。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除了這些外,清朝時期,盛行在揚州、蘇州、南京等城市的水中「畫舫」也可被視作另類的「水上野餐」,遊客坐在行駛的餐船裡,不但可以欣賞兩岸的風光,還可以聽絲竹,品佳餚。清代李鬥所著的《揚州門畫舫錄》中曾有這樣的一段描繪:「畫舫在前,酒船在後,篙櫓相應,放乎中流,傳餐有聲,炊煙漸上……謂之『行庖』」。而到了近現代,野餐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頗深,受過西方教育的學者青年和趕時髦的時尚女性也喜歡約上兩三好友,帶上食物去郊外野餐。

古時,江南地區的畫舫是裝飾華麗的遊船,一般用於在水面上蕩漾遊玩、方便觀賞水中及兩岸的景觀,有時也用來宴飲。圖為《姑蘇繁華圖》局部(又稱《盛世滋生圖》),清代畫家徐揚繪製於1759年,目前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今生:網紅文化下的「野餐熱」

如今,野餐在網紅文化帶動下再度興起,並在各種「攻略」「必備清單」「推薦榜單」的簇擁下越炒越熱。有人覺得「流於形式,過於做作」,有人覺得「精緻生活,美麗時尚」。在淘寶平臺上,一家銷售「ins風防潮野餐墊」的商家每月銷量高達6.4萬,銷量最高的前五家店鋪,平均每月的銷量都在2萬左右。

其實不僅在中國,日本也曾出現過這樣的現象。

2018年,日本網絡上出現了一種叫做「おしゃピク」(日語「おしゃれなピクニック」的簡稱,在中文直譯為「時尚野餐」)的熱潮。「おしゃピク(時尚野餐)」的形成和中國的「網紅野餐」如出一轍,往往最初是一兩個很有號召力的網絡紅人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發布了「野餐」相關的精美照片,在得到大量的關注度以後,跟風者和模仿者開始出現。2018年下半年,「おしゃピク」的話題標籤在社交平臺Instagram上出現後,立刻收到了10萬多份的投稿。投稿中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精心設計過的,充滿了精緻的餐具、可愛的蛋糕、田園風格的野餐墊,還有穿著甜美的女孩。隨著照片的走紅,更多的模仿者開始出現,在全國各大公園掀起了一場「野餐拍照熱」。

2018年,日本網絡上出現了一種叫做「おしゃピク(時尚野餐)」的熱潮。 Instagram 截圖

日本《東洋經濟》市場分析師原田曜平如此形容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沉迷於在公園玩耍,然而最近,他們不只是玩耍,還在公園趕時髦。」為了調查年輕人沉迷的原因,他採訪了參與「時尚野餐」活動的高中女生和女大學生。

被採訪者A表示,「這麼做目的是為了自我滿足。」A說,她和同學去學校附近的草坪公園,將買來的彩色糖果、毛絨玩具、快餐食品,還有一塊小黑板細心地擺在野餐布上,為了讓細節更為生動,她還會把漢堡包裝紙拆開,把飲料倒在透明的罐子裡。擺弄好造型後,他們拍下照片,上傳到社交媒體。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這些展示可以傳遞出如下的訊息「我很時尚」、「我有很多朋友」、「我的高中生活很充實」。

當然,的確也有女孩只是單純地想要展現自己的時尚品味,甚至是創造力和手工能力。甚至有時尚博主開設專欄,專門介紹今年的野餐流行文化。

小黑板也成為了重要的道具,為了讓細節更為生動,要把漢堡包裝紙拆開。 推特截圖

原田曜平認為「時尚野餐」現象產生的背後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提高外界對所屬群體的評價。區別於自拍分享,SNS上的「野餐」照片大多沒有人,只有裝飾物和食物。通過野餐照片表現「我有很多好朋友」的同時,還巧妙地傳達了另一層含義,即「我所有的好朋友都很有品味。」換句話說,間接地誇耀了自己所屬的整個團隊,得到認同感。

另一個因素是日常生活的展示心理。在重大的紀念日或者節日上傳美照很難引起他人的關注,因為所有人都會這麼做。因此有一群年輕人想在紀念日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尋找 「熱點」。「時尚野餐」的話題給了年輕人這樣一個表現的機會,讓日常生活顯得十分時尚,因此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

原田曜平表示,在未來,社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方式的影響還會在各個方面繼續加深。

開啟一場什麼樣的野餐旅行,由你來決定。

不過話說回來,今年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居家隔離的人們對戶外運動的渴望與日俱增。隨著國內旅遊逐漸恢復後,野餐、露營、徒步等戶外活動得到了更多的推薦,順勢成為了今年的熱門選擇。王小姐說,之所以去野餐,也是想去大自然透透氣,「再不去看一看,花期都要過了。」

有人說,「2020年是中國野餐元年」。但不管怎樣,開啟一場什麼樣的野餐旅行,則由你來決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野餐元年
    正是這點倔強的內核,讓野餐這一被發明了許久的,始終未能在人類休閒生活中獲得太多存在感的,一度瀕危的娛樂活動,成為了2020年迄今最為耀眼的當代生活觀察樣本。因為2020年,城裡人太需要野了。度過了如此壓抑的冬天,我們必須在春天出發。
  • 2020,中國野餐元年?來一頓適合中國胃的實誠野餐吧
    2020,中國野餐元年。這個夏天,年輕的男男女女,不是在野餐,就是在去野餐的路上。社交網絡上風行的野餐攻略和拍照技巧,為中國人普及了以格子野餐墊、竹籃、氣球、碎花裙、三明治、草莓、氣泡水為主體元素的精緻野餐美學。看起來,它們哪一個都不是我們美食傳統的組成部分。
  • 被網紅審美綁架的中國野餐
    原創 書單君 書單  有人戲稱,2020年是中國的野餐元年。  一聽這話,書單君也找出一張陳年的舊桌布,帶上我的可樂辣條,打算叫上朋友一起高高興興去野餐,不想遭到他們的一致嫌棄。  朋友們對我的裝備嗤之以鼻:你這叫春遊,不叫野餐。想叫我們野餐,方格桌布準備了嗎?
  • 《和平精英》2020野餐點在哪 2020野餐點位置一覽
    導 讀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和平精英2020野餐點位置匯總一覽,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和平精英的遊戲中野餐點位在哪裡呢
  • 漫畫|隨便的野餐
    漫畫|隨便的野餐 2020-05-17 0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最心動的野餐計劃
    連更一周的野餐料理後,食堂君也收到了大家的野餐出遊記,一起來感受下這溢出屏幕的歡樂。這一次,把選擇留給大家,為你心動的#假日野餐計劃#打call吧!1號@Ray哈哈,太巧了吧!您是與我心心相印麼👄 周末就和小夥伴去了野餐!
  • 仿佛半個朋友圈都去野餐了,淘寶野餐墊銷量暴增
    記者 | 盧奕貝編輯 | 昝慧昉1在中國近3萬平方公裡的城市綠地上,統治者似乎在一夜之間由撒歡的小孩與狗,變成了小紅書流野餐姐妹花。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人們的自拍與紅白格紋餐墊、田園風竹籃、桌飄氣球甚至假花,一起支配了整個朋友圈。
  • 《路邊野餐》:最動人是永恆的鄉愁
    觀看後者的電影如同夢遊,在《熱帶疾病》、《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等影像中,夢境、鬼魂、迷霧森林、前世來生是阿氏的標誌性修辭。《路邊野餐》帶來的是相似的感受,儘管影片在日常生活敘事上與侯孝賢如出一轍,但它不同於侯孝賢鏡頭中詩意現實主義的南國,而更接近阿彼察邦筆觸下魔幻現實主義的暹羅。
  • 歐洲野餐攻略出爐,朋友圈野餐大賽巔峰對決!
    都逃不掉「野餐大賽」的誘惑 一塊精緻的野餐布 幾乎鋪滿了所有的公園草坪 那麼,如果在歐洲 我們去哪裡野餐最好? 除了這些森林、山峰、峽谷之外,索赫蘭臺還為徒步旅行者、冒險愛好者以及是追求完美野餐地點的家庭提供了絕佳的位置!在這裡野餐,想必一定會讓你在朋友圈野餐大賽裡瞬間脫穎而出!
  • 新中產式野餐拉動戶外經濟消費 野餐墊燒烤架帳篷熱銷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朱迪專注於研究中等收入群體及其消費模式,她也發現,今年春天,朋友圈野餐並曬照的熱情空前高漲,「整個疫情期間,人們聚會的願望被壓抑了。『五一』期間能聚一聚,但大家對室內聚集還是謹慎的,所以很多人選擇去戶外,更放鬆一點。野餐就成為安全聚會的方式,這是比較直接的消費動機。」
  • 誰在助推野餐熱?小紅書野餐筆記同比增長13.6倍
    宅家數月的年輕人在春暖花開的小長假集中爆發了戶外活動與社交的需求,「野餐」成為了這個春天最有話題、最有儀式感的生活方式之一。過去1個月,小紅書野餐相關筆記發布量同比增長13.6倍,其中視頻筆記增長3.4倍。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和杭州成為發布量前五名的城市。
  • 當一個北京人想要去野餐|百家故事
    這個春天,中國一躍成為「新晉野餐大國」,人們對野餐展現出的熱情是空前的。只是,比起溫暖溼潤的南方,想在本就「春脖子短」的北京找到一塊適合野餐的場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比這更難的是,如何在這座「野餐大國」的首都,策劃一次豔壓朋友圈的野餐。
  • 《路邊野餐》不僅是一場中國電影革命
    在國產片扎堆上映的6、7月,《路邊野餐》從天而降,風頭蓋過了人們苦等12年的《大魚海棠》,成為2016年最熱的國產文藝電影。它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文藝電影在人們心中的固有印象,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路邊野餐》改變了什麼?與跪求排片不同,《路邊野餐》走起了飢餓營銷路線。4月,方勵在直播平臺跪求排片,效果顯著,最終《百鳥朝鳳》總票房達到8690萬元。
  • 野餐發朋友圈的句子配文 碎花裙和野餐是我對春天最美好的期望
    野餐發朋友圈的句子配文 碎花裙和野餐是我對春天最美好的期望時間:2020-05-04 12:38   來源:飛翔下載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野餐發朋友圈的句子配文 碎花裙和野餐是我對春天最美好的期望 野餐發朋友圈的句子配文 與閨蜜野餐發朋友圈說說文案 1.享受完春天的溫柔後再去迎接夏日的浪漫
  • 野餐全攻略 周末讓我們一起去野餐吧
    如果你基本都是在這兩個選擇之間徘徊,那麼不如破一下慣例,約上好友,或者是和家人一起組織一次野餐會吧!明媚的陽光就怎麼浪費掉實在太可惜了!  去野餐,一般首選有草坪的戶外空間,但除了要注意選定的地方是否允許將草坪公開給公眾使用之外,還要事先了解一下附近有沒有洗手間和停車場。你住的地方沒有這樣的場地?那麼你還可以考慮一下另外3個選擇。
  • 「趣野餐、樂成長」靖西市第三幼兒園小班組野餐活動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親近自然、拓展視野,豐富孩子們的生活體驗,我們組織了野餐活動,讓孩子們一起體驗野餐的樂趣!     在「快樂的幼兒園」主題分支「幼兒園裡朋友多」談話中,小朋友分享了和自己的好朋友可以做些什麼。恩恩: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滑滑梯。紫夏:可以一起去遊樂園。倩倩:可以一起放風箏。
  • 野餐全攻略 周末讓我們一起去野餐吧
    如果你基本都是在這兩個選擇之間徘徊,那麼不如破一下慣例,約上好友,或者是和家人一起組織一次野餐會吧!明媚的陽光就怎麼浪費掉實在太可惜了!這可以是閨蜜的小資下午茶會,也可以是靜靜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吃小吃的休閒時刻,可以在親近自然的戶外大草坪,也可以在你的家裡,感興趣的朋友快來看看我們特別整理的野餐攻略吧。
  • 中國人實誠野餐指南:別忘帶熱水
    原創 王槍槍 三個料理人2020,中國野餐元年。這個夏天,年輕的男男女女,不是在野餐,就是在去野餐的路上。社交網絡上風行的野餐攻略和拍照技巧,為中國人普及了以格子野餐墊、竹籃、氣球、碎花裙、三明治、草莓、氣泡水為主體元素的精緻野餐美學。
  • 在十六潭野餐
    想要尋個好地方旅行,時間又似乎不太夠,就在家門口逛一逛,又覺得太過枯燥乏味了,不如換個方式,一家大小來場公園野餐,避暑納晾,其樂融融。 一塊色彩斑斕的野餐布,幾個手工編織的藤條籃,再配上冷餐、飲料、帳篷、香檳杯……傍晚時分,在風景怡人的十六潭公園內,城區的居民紛紛走出家門,趁著清涼的秋意,與家人朋友享受難得的休閒時光。 不知從何時起,城區悄然颳起一股「野餐熱」, 野餐成為年輕人頗具儀式感的休閒方式之一。上周末的傍晚,我帶著孩子們來到十六潭公園「趕趟」。
  • 原創|一場期待很久的野餐計劃
    天氣轉暖,春暖花開,有沒有萌生出門野餐的想法?如果有了那麼接下來是本周工作末點為您推出的野餐計劃🍕🗓 日期:2020/04/18/19  周末🔆天氣:晴朗🌤️ 📄 主題:一場計劃很久的野餐,天空很藍太陽很暖,有一點小幸福想要分享給你🔆📸🥂和好朋友一起出門踏春、野餐,一起拍照片,寫點文案發個動態,發個朋友圈,在這裡推薦一些野餐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