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紅審美綁架的中國野餐

2021-02-07 網易

  原創 書單君 書單

  
有人戲稱,2020年是中國的野餐元年。

  
一聽這話,書單君也找出一張陳年的舊桌布,帶上我的可樂辣條,打算叫上朋友一起高高興興去野餐,不想遭到他們的一致嫌棄。

  
朋友們對我的裝備嗤之以鼻:你這叫春遊,不叫野餐。想叫我們野餐,方格桌布準備了嗎?小竹籃準備了嗎?刀叉餐盤吊床準備了嗎?

  
我頓時被問傻了。這野餐,講究的不就是一個自由自在嗎。

  
他們又說,你不懂。現在野餐是有門檻的,詳情請看小紅書。

  
書單君去網上搜了一圈後,決定還是一個人在自家陽臺野個餐吧。

  
社交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精美野餐照,固然賞心悅目,但細細瀏覽下來,幾乎全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這讓許多像書單君一樣,單純想去享受野餐,又為那繁瑣的道具感到頭疼的朋友望而卻步:是不是不這樣精心布置,就不配去野餐呢?

  
要我說,2020年,充其量只能算是ins風野餐元年,我心中所想的野餐則完全不是這樣。

  
它不僅歷史悠久,形式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它沒有固定的標準,怎麼開心怎麼來。

  

  精緻畫風野餐的標配

  
ins風野餐最令人疑惑的一點,就是為了「儀式感」,野和餐都不再是重點,"美"才是最重要的。

  
圍觀野餐達人們的朋友圈和小紅書後,就會發現每套野餐圖的畫風都驚人的一致——復古精緻小清新。

  
一套ins風野餐的標配的精髓,在於道具齊全:

  
從硬體設備來說,格紋餐布、藤編餐籃和刀叉餐盤紅酒杯是基礎配置;

  
還需混搭氣球和假花束,營造畫面夢幻的意境;

  
最好再來幾張假英文報紙,烘託文藝氣息;

  
配上吊床、尤克裡裡和泡泡機,豐富畫面。

  

  平常喝的青島二鍋頭大可樂,都不配入境,必須得走紅酒香檳精釀啤酒的高端路線。

  
花生瓜子辣鴨脖大可樂不香了,人人都愛上了三明治、法棍麵包、蔬菜沙拉、草莓藍莓、精美甜點和果醬。

  
一夜之間,中國人的餐桌實現了健康輕食。

  
入鏡者的造型也要符合田園野餐的設定,妝容和服裝儘量以清新優雅的類型為主——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

  
正所謂,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

  
書單君結合網店價格,粗算了下,一次ins風野餐光置辦道具,就至少要花費150元左右(不買帳篷,吊床,尤克裡裡和泡泡機)。

  
淘寶上已經有不少家居店、戶外用品店轉型為野餐道具專賣店,服務周到貼心,只要買餐籃道具套裝,就送野餐攻略。

  
有的店甚至直接把店名取為「名媛野餐」,華麗大氣上檔次。

  

  而這只是金錢上的付出,每一張野餐照的背後,還飽含著辛勤的勞動:

  
精心擺設道具和餐食飲料,輪流拿著道具,調整若干pose拍攝上百張照片,再精選出9張美照,花費數小時p圖上濾鏡。

  
然後思考(在網上搜索)emoji比字還多的「文案」,發朋友圈微博。

  

  藍天白雲,綠樹蟬鳴……想像很美好,現實卻往往很殘酷。

  
同為大自然的子民,人們去野餐,也是去給蚊子送飯,和螞蟻等昆蟲分享美食。

  
一陣風吹過來,給美味的食物撒上一層灰胡椒,增添田野的風味。

  
選錯了草坪,還可能會被管理員逐出公園。

  
但是對於野餐的人來說,只要能滿足對精緻的想像,看到朋友圈和微博收穫的點讚,一切的艱辛都是值得的。

  
什麼陽光正好微風不燥,這些都不重要。

  
刷刷這些ins風野餐照片,你就會明白,「回歸自然」只是一種基於想像的精神保健,而追趕潮流才是都市人生活真正的主旋律。

  

  野餐的精髓,在一個「野」字

  
ins風野餐在地點選擇上,就註定了它不夠「野」。那種修建整齊的公園草地,本就是被城市規訓的產物。

  
其實,還有另一種風格的野餐源遠流長。那是更鄉下,更偏遠,也更接近大自然的野餐。它絕不洋氣,毫無美感,重在一個「野」字。

  
而「野」字的精髓,則是反叛的、個性的、無拘無束的。美不美不重要,重要的是個性、快樂,脫離都市餐飲的那種繁文縟節。

  
可以說,幾乎是ins風的野餐品味的完全對立面。

  
這種野餐常見於中年朋友的野外家庭聚會、小學生的集體春遊,及神人輩出的快手裡。

  
和ins風的文藝、婉約、清新的氣質相比,這種野餐豪放、隨性、大開大合、土生土長。因此,相比起野餐這一自帶文藝屬性的名字,它們更適合叫做野外美食、隨地吃飯。

  

  這種土味野餐歸類起來,大概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叫居家。

  
這種居家型野餐常被叫做踏青,它常見於叔叔嬸嬸們佔有主導地位的家庭微信群。

  
春天一到,笑容滿面的嬸嬸圍上翠花撞色絲巾,戴上半張臉寬的墨鏡,打開群視頻,給家裡的後輩展示前浪們的風採:

  
鏡頭一轉,江邊湖邊坑坑窪窪的草地上,一家一張瑜伽墊,席地而坐,中間鋪上油紙或者塑料桌布,臉盆大的鐵盤鐵鍋往上一壓,任風吹呀吹呀也紋絲不動。

  
野餐的菜餚往往是半現成的。從家裡帶些切好的蔬菜姜蒜,擺個小爐子在江邊現炒。

  
嬸嬸們比的是誰抖鍋熟練做菜香,叔叔們坐在餐布面前,互相遞煙,伴著水邊的微風喝兩口小酒。

  
做菜拿不出手的家庭,就事先買好烙餅鴨脖豬肘子,用塑料打包盒一裝,也算是幾道下酒小菜。

  
這種野餐,追求的是家庭成員間的交流互動,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聊什麼。

  

  第二重境界,叫隨性。

  
對於一些樂於挑戰的人來說,居家性質的野餐未免有些不溫不火,像是只把餐館裡的酒席擺到了野外,沒有體現出「野」的精髓。

  
隨性的野餐,講究的是就地取材。

  
有些農家樂,專門給這類隨性的野餐愛好者提供去處。

  
散養的野雞在草地上散步,養殖的牛蛙在荷塘裡打盹,高級一點的,旁邊還有天然的湖泊,餵養著肥美的魚。

  
中午能吃什麼,全憑自個兒本事。

  
在這樣的野餐場景裡,大顯身手的常常是男性。男性在前線捉食材,伴侶在後面吆喝「那個那個,快」。

  
這種野餐,不拍照,不交流都沒關係,它追求的是一種隨性的歡樂。

  
第三重境界,叫求生。

  
這就超出了正常人的野餐範圍。它們大多存在於快手。裡面有位叫「荒野美食燕姿」的主播,是一位深諳此道的野餐高手。她的視頻有一種「國產貝爺」的既視感。

  

  這位主播背著竹筐,赤著腳,穿著長裙,在山野之間穿行,腳踏木柴,手摘馬蜂窩,嘴裡不時發出猿猴般的啼叫。目所能見的獨角仙、野菇、蟲蛹,都能被她放進鍋裡煮成美食。

  
若是爬山上樹期間不慎掉進水中,還能同時洗菜洗澡,可謂是真正享受自然的野餐達人。

  
如果說,打上精緻濾鏡的ins風野餐,是給屏幕前觀眾的一次視覺享受,那麼這樣野性蓬勃的野餐,則是能讓參與者樂在其中,卻不足為外人道也的一次奇妙旅程。

  

  精緻的ins風千篇一律,個性的野餐萬裡挑一

  
為什麼,ins風野餐會成為潮流?

  
或許是因為它像極了歐洲古典油畫裡野餐的場景,滿足了人們對精緻的想像。

  
但這些想像也未免太單調了,野餐千篇一律的畫風,也是最令人詬病的一點。

  
實際上那些歐洲文人畫家和名流的野餐,精緻歸精緻,卻並不趨同,各有各的精彩。

  
有本叫《一起野餐吧!》的書,就曾對此作過詳細的研究。

  

  比如愛德華·馬奈眼中的野餐,充滿了情慾。

  
書裡提到他的名畫《草地上的午餐》裡,擺在藍布上的食物全都具有性暗示:

  
無花果、牡蠣被視為催情的食物,櫻桃和桃子則因外形暗指女性器官,而翻覆的籃子或許暗示著失身。

  
再與畫面中的裸女聯繫,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據傳這幅畫雖名為午餐,但實際描繪的就是一場性約會。

  而在美食散文家M.F.K.費雪看來,野餐應該純粹簡約。

  
她主張一場真正的野餐必須遠離人居住的地方,以及保持簡單,並認為只要帶上一塊麵包和一個蘋果,在戶外任何地方享用都會變得格外可口。

  
中國古代也有不少文人騷客是野餐狂熱愛好者,最著名的莫過於曲水流觴的王羲之。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的上巳節,天氣晴朗,和風習習,王羲之與一眾賢士能人,老老少少匯集在山陰蘭亭。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這便是《蘭亭集序》中記錄的情景,因為列入「熟讀並背誦全文」名單,讓人倍感熟悉。

  
沒有精緻餐布,以berry為後綴的水果,文藝的道具,有的只是飲酒賦詩暢敘胸懷的朋友,和清幽的風景。

  

  這段眾人沿溪水而坐,以水流傳遞酒杯,作詩飲酒的野餐場景流傳了千年。

  
野餐之所以受人喜愛,從不是因為餐布或道具,而是美食和自然帶來的愜意,和朋友聚在一起遊戲,相聊甚歡的心情。

  
從古至今,野餐都是一種個性化的遊戲。它的有趣就在於,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種野餐。

  
而ins風的野餐,就是現成的模板一套,剩下的心思都花在拍照擺姿勢上了,更甚者,連野餐拍照的標準姿勢都被固定了。

  
這讓書單君想起低端影樓裡的藝術照。同樣的模板,套在所有人的身上,一切都如流水線工程一般被固定好,你要做的,不過是走個過場,然後交出錢來。

  
誠然,影樓拍照也有它的樂趣,正如ins風野餐,至少象徵著都市青年們嚮往的東西——一種有別於日常的精緻生活。

  
但這種精緻,又被同質化的網紅審美所裹挾。原本想要凸顯的個性,也被一種叫做「標配」的東西取代,從而不得不遵循它的規則,成為千千萬隨大流人群中的一員。

  
精緻的野餐並沒有錯,模版消費也有它獨特的快樂。

  
有錯的是這種野餐背離了初心——我們本是想要逃離日常生活的牢籠,去野外撒撒野,感受下自由的滋味。卻在不知不覺間,落入了另一個牢籠之中。

  

  主筆 | 清涼油 輕濁 編輯 | 燕妮

  
圖源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野餐元年?談談野餐的前世與今生
    過去的這個春天,去戶外野餐,突然流行起來。在社交媒體上,「野餐」成為了熱搜關鍵詞,有網紅達人列出了這樣的清單:野餐墊最好是黃白格子的,因為很上鏡;竹編野餐籃必備,是絕對的野餐氣氛擔當;一套好看的茶具、餐具會提升整個野餐的儀式感;一捧乾花束更有復古的味道;飲料和水果顏色可以多一些;還要有氣球,因為拍照好看。
  • 2020,中國野餐元年
    疫情雖然把生活的各種門關上了,但熱愛生活的人們會自己開窗,而且紛紛發現窗玻璃上只有兩個字:野餐!野餐,今年春天最易get的女明星「同款」。所以,這個春天,野餐火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人正在野餐或正在表達想要去野餐。
  • 朋友圈裡的小紅書野餐,快把我給看吐了
    準備一張紅色格子的墊子,你的春日野餐就成功了一半。紅配綠一直就是色彩界的潮流導向,紅色格子跟草地搭配,你啥都不用做,英式田園風就出來了。但紅色野餐墊只能是入門級,想要在草坪上獨領風騷,你還需要一束能飛起來的網紅氣球。
  • 一旦沾了網紅的邊,審美就變得俗不可耐?
    相比那些幾十成百上千萬粉絲的大up主、主播,我還顯嫩得很,深感成為網紅、從而拉動經濟路阻且長,本著「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原理,談一談網紅這個東西。說實話,每次看到這種畫,我就渾身難受,口歪眼斜毫無美感,生硬造作毫無章法,可偏偏受很多很多小朋友的追捧,他們的審美都這麼奇特的嗎?還有一度流行的網紅臉,一些主播或是通過醫美整形,或是利用美顏濾鏡,搔首弄姿,變身蛇精。
  • 別讓「網紅臉」毀了你的審美能力
    哪些成天辱罵模特醜,動輒就叫喊著外國人在種族歧視的人,殊不知他們才是拿著狹隘的網紅審美,在歧視別人。從「高鼻梁」到「白皮膚」、從「歐式大雙眼」到「尖下巴」、從「A4腰」到「紙片身材」,網紅審美」幾乎無孔不入。不止是媒體照片,有些手機和APP,乾脆設置了自動美顏功能,一鍵拍出網紅臉。
  • 仿佛半個朋友圈都去野餐了,淘寶野餐墊銷量暴增
    記者 | 盧奕貝編輯 | 昝慧昉1在中國近3萬平方公裡的城市綠地上,統治者似乎在一夜之間由撒歡的小孩與狗,變成了小紅書流野餐姐妹花。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人們的自拍與紅白格紋餐墊、田園風竹籃、桌飄氣球甚至假花,一起支配了整個朋友圈。
  • 成都也有這麼網紅ins風的地方,一場野餐派對,沉浸蔚然花海……
    邂逅一場INS網紅野餐派對ins風野餐派對,邂逅屬於你的春天。還有音樂野餐區、風車野餐區、星球野餐區、時光驛站野餐區、生態野餐區、歐式休閒野餐區、露營野餐區7主題野餐區,成都,總能把生活過得如此悠閒,把時光過得如此美好。(攝影:@拿相機的尤)(出鏡:@拿相機的尤)春風吹過,一片片笑聲如同天籟,宛轉和鳴,燦爛的笑容和花朵一同盛開。
  • 審美中的功利性能解釋直男為什麼偏愛網紅?
    為什麼男明星容易被網紅收割就算功成名就有作品,讓她們一開始獲益的依然是作為美的擁有者,而這種特殊性,在嫁入不是那麼鼎盛的豪門時就是最好的婆家門面。為什麼男明星愛網紅?為什麼假白富美盛行?綜合上面簡單的概念科普,因為審美活動具有功利性。
  • 「因為桌布總被偷去野餐,我家加盟的西貝關門了」
    再加上當時的歐洲正逐漸從繁複華麗的審美時期中解脫,開始流行舒適與自然的「田園風」,這塊格子桌布,很快成為了「田園風」的一種標誌。 這樣一看,這種本身就表達著親近自然、返璞歸真願望的格子桌布,可謂名副其實的野餐「天選之布」。 但野餐本身的歷史要比野餐桌布長很多。
  • 歐洲野餐攻略出爐,朋友圈野餐大賽巔峰對決!
    這個初夏,朋友間最火的一句邀約大概就是 「去野餐吧」 從千萬級網紅到朋友圈精緻的小姐妹 北到青島陝西北京 南至廣州成都桂林
  • 誰在助推野餐熱?小紅書野餐筆記同比增長13.6倍
    宅家數月的年輕人在春暖花開的小長假集中爆發了戶外活動與社交的需求,「野餐」成為了這個春天最有話題、最有儀式感的生活方式之一。過去1個月,小紅書野餐相關筆記發布量同比增長13.6倍,其中視頻筆記增長3.4倍。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和杭州成為發布量前五名的城市。
  • 從中國詩意電影的消散與重組解構電影《路邊野餐》
    本文作者:方舍予一、關於中國詩意電影1、詩意電影的內涵中國詩意電影長久以來借鑑中國古典詩詞歌賦文化的內容,在儒家美學上給人以詩意的感受,在社會問題上多以超脫的思想的觀點去看待,展現人性之美,情境之美,在敘事、劇情上不那麼注重,把劇情隱藏在語言之下,注重詩歌中的借景抒情,以情景抒發人物內心的哀思。
  • 《花木蘭》海報被「中國式」審美群嘲,網友:劉亦菲不如網紅臉
    確實,《花木蘭》的海報是屬於比較寫實的類型,而且作為一部美國迪士尼製作的電影,在圖片的磨皮處理上確實不會像現在的網紅一樣至於毛孔這事,其實人人都有,只不過是中國的某p圖軟體太強大,以至於大家都忘了正常人的皮膚是怎麼樣的。
  • 文末福利 | 那些火爆全網的野餐原來是這樣誕生的…
    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既是是儀式感,更是對野餐的尊重。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去哪兒網的達人們野餐都去了哪兒!圖 | 網絡But‼️自從抖音把這個地鐵口捧紅之後,遊客就越來越多了(就是那個一出地鐵口就能看見海的地方)
  • 2020,中國野餐元年?來一頓適合中國胃的實誠野餐吧
    2020,中國野餐元年。這個夏天,年輕的男男女女,不是在野餐,就是在去野餐的路上。社交網絡上風行的野餐攻略和拍照技巧,為中國人普及了以格子野餐墊、竹籃、氣球、碎花裙、三明治、草莓、氣泡水為主體元素的精緻野餐美學。看起來,它們哪一個都不是我們美食傳統的組成部分。
  • 不得不說網紅審美真害人!
    以前的小內雙成了歐式大雙眼皮、鼻子也變得挺拔起來整個人看著就很符合現在的所謂的網紅審美,當然,也跟其他網紅臉一樣,下一秒就不記得她到底長什麼樣子了。雖然讓自己變得更美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是看到曾經那些霸氣美豔的演員也在現在的網紅審美的薰陶下開始整容,變成一個毫無記憶點的網紅臉,不得不說,網紅審美是真的害人呀!
  • 被傳統審美綁架的Yamy們 究竟還要被傷害多久
    不光沒有當老闆的氣度,這種評頭論足的行為也實在低級,因為審美是沒有評判標準的。還記得Yamy在參加《中國有嘻哈》的時候,和參賽選手在臺上Battle合唱《Wait a Minute》,其中幾句歌詞很有意思「我不是美女不懂節奏也能贏過你,我平胸不平庸,當我對手還沒人能成功。」
  • 野餐能帶什麼貨?
    幻想中的野餐和朋友、戀人、家人拎上美酒,聽著音樂和三五好友的愉快聊天,所有美好的元素都在這一刻會在一起,遠離城市裡滿滿的壓力和疲倦,拍出美美的照片成為朋友圈焦點。而實際上的野餐,集體力、記憶力、技術、硬體設備、廚藝以及洞察力為一體的一項不怎麼容易的「休閒活動」。僅僅野餐裝備就得好好準備一番。桌布紅白格子略顯普通,可以黃白格子,或者綠白格子都能夠襯託布上面擺的東西的高級,還可以根據當天所穿衣服顏色購買相襯的野餐墊。
  • 中國人批全安琪難看,憑什麼就說我們「審美單一」嗎?
    但一些女權大V並不滿足於此,繼續窮追猛打,將話題引向國人「審美單一」「直男癌」「不懂得尊重女性」,頗有貼大字報搞大鳴大放的風範。比如某篇《只愛網紅臉的中國人沒資格嘲笑美國人審美》,宣稱「網紅臉是中國的女性審美風向標」,指責國人的審美觀不夠多元化,網紅臉壓縮了其他審美的空間,才導致「看到全安琪那種粗放的臉,會百般不適」,甚至連小麥膚色、大嘴巴也為國人所不容。全然罔顧國人審美觀已然多元化的事實。
  • 朋友圈的野餐大賽攻略
    一個野餐墊定基調~比如最經典的紅黃格子野餐墊,代表著熱烈的風格,搭配飽和度高的向日葵,服裝方面可以選同樣豔麗的,有撞色的美感。除了經典的格子款,還可以選擇素色墊子,即使穿的花花綠綠坐在墊子上,也不會「亂花漸欲迷人眼」。如果你周圍環境有限,或者人太多,那麼躺著拍是出片兒的精髓,可以讓畫面的顏值達到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