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00後神童,2天半讀完小學,1年上完初中,10歲就考進了南科大

2020-12-27 騰訊網

"出名要趁早"這句話道盡了張愛玲年少成名時的無限風光。而蘇劉溢作為年少成名的"神童",也恰恰暗合了張愛玲的這句名言。這位在2000年山東出生的孩子在不到三年的時間中完成十幾年的學業,但是過早的成功真的會帶給他帶來人生的巔峰嗎?

"快進式"的人生

2007年,剛剛適齡入學的蘇劉溢進入山東泰安的三裡小學就讀,但是很有學習天賦的他一入學就從五年級開始讀起,而他的小學生涯也僅僅只有短短兩天半,就以閃電的速度進入初中就讀。

進入初中之前,博文中學的校長王衝對蘇劉溢進行測試。蘇劉溢都能對答如流,甚至在一些問題中靈活運用了高中的知識,他僅在七歲的時候就能讀生僻的古文,懂得等差數列。這位年僅七歲的孩子的天賦讓在座的老師紛紛驚嘆不已。

在蘇劉溢入學之後,學校在對蘇劉溢的培養上也成立專門的團隊,為他量身定製了學習進度,而蘇劉溢也不負眾望僅一年就學完了中學的所有知識。

2008年,經過推薦,年僅8歲的蘇劉溢正式進入二中學習,開學不久就和其他學生一起參加了學分認定考試,在單科總分100分的情況下,蘇劉溢的物理96分,數學88分,生物95分。老師們為他專門定製了一年半的學習計劃。蘇劉溢不僅以異常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習任務。同時也在一年多時間裡,又漸漸學會了C語言、BASIC、Pascal、JAVA、 ASP等語言的基本編程語法。

這位神童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完成正常人需要寒窗苦讀數十載才能完成的學業。這種快進式的人生歷程不僅讓蘇劉溢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也使他變成年輕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這些光環也帶給他相應的回饋。

圓夢"南科大"

2010年,蘇劉溢以年紀最小的高考生的身份參加高考,並最終以566分的成績進入南方科技大學學習,成為了南科大錄取的首批45名學生之一。談及選擇南科大的原因,蘇劉溢的父母也說更加看重南科大的教學理念。

在開始入學時,蘇劉溢對於新的環境表現的十分興奮,他在自己的qq空間也曬起了南科大的生活,字裡行間也難掩"春風得意馬蹄急"的感慨。

但是,這種新奇的感覺也並沒有持續太久,蘇劉溢因為很難融入成人的世界,所以在學校的時候,他經常自己一個人。他上課的時候也無法專心聽講,經常自己一個人在搞"小動作"。存在年齡差距的同學們也很難理解這個小同學的思維和行為。蘇劉溢其實很難融入新的校園生活。考慮到蘇劉溢的過去的經歷,學校也會給他一些相對寬鬆的環境,允許他在學生公寓自學。

其實,過早步入成年人的世界對於蘇劉溢來說也許並不是一件幸事,本該享受幸福童年的他卻在很早的時候就背上了神童的標籤,活在了公眾的眼中。自此,他的一舉一動都成為關注的焦點。

"休學"風波

2011年,蘇劉溢並未現身南科大的校園,有人紛紛傳言這位神童已經悄悄退學了,蘇劉溢的家長堅稱蘇劉溢只是暫時的休學,並未退學。即使是這樣,這一行為還是不免引起大家的揣測。目前已經離開南科大的老教授告訴記者,關於蘇劉溢離開的事情,他很早就知道了,"最終聽到他離開的時候,我的心在流血,臉在流淚。」

事情已經過去了近十年,蘇劉溢最後有沒有完成學業,現在身在何方隨著熱度逐漸消失,他的去向也不得而知。神童的高開低走也不免讓人傷感。每當神童出現,人們總會豔羨不已,因為他們天賦異稟,無須努力便可以輕易取得驕人的成績。當一個個神童逐漸"泯然眾人矣"的時候,人們不免唏噓又一個"方仲永"出現。

神童們的"從出現到消失"

小神童在我們整個社會中一直都是備受爭議。從最早的"中科大的少年班"再到年少出書的蔣方舟,神童的故事早已有之。但是,人們也要警惕的是,神童本身是天生存在的,不該被媒體塑造出來。媒體們為人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童,他們出現時備受關注,最後又悄然消失,黯然離場。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神童的故事總是能夠撩撥起讀者的心弦,背後的原因還是社會的焦慮。中國目前處在一個競爭型的社會,每個人都不免忍受著同輩的壓力。人們看過了一個個神童的故事,看到優秀的同輩不免感到的焦慮。

蘇劉溢2天半讀完小學,一年讀完初中,10歲便進入南科大學習。這一系列的傳奇經曆本身就足以讓人們津津樂道。人們總是對成績優秀的孩子們青睞有加。但是,如果家長過分注重光環,對孩子拔苗助長,並不會最後把孩子培養成天才。正如蘇劉溢一般,過高的學習天賦讓他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但是生理年齡對他始終存在限制。

過高的學習天賦再加上過低的心智造成蘇劉溢內心的矛盾衝突。他始終沒有辦法達到心理和智力的能力匹配,這也造成他既沒有辦法融入成年人的世界,也沒有辦法進入同齡人的世界。神童是光環,也是枷鎖。它帶給蘇劉溢更多的聲名,但是卻沒有辦法保證蘇劉溢達到人生的巔峰。蘇劉溢最後也只是默默的休學回家。

教育問題一直是整個社會生活關注的核心問題。父母指望孩子通過教育讓自己的孩子飛黃騰達,成龍成鳳,而孩子們也通過教育更加的社會化,更能適應整個社會的生活。社會賦予教育更高的期待,所以那些在教育領域表現優秀的人們也會受到青睞。

但是,在教育領域,人們不能只是僅僅關注分數,唯分數論。不然,教育只會把一個個神童變成仲永。而成才也遠遠不是取得高分這麼簡單,就像蘇劉溢一樣,年少成名也好,天賦異稟也好。這本身是好事,但是如何利用這些天賦使自己達到更高的高度,這個問題本身值得我們深思。

相關焦點

  • 00後「神童」用2天半學完小學內容,10歲就考上大學,現狀如何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小學讀6年,初高中各3年,大學4年,讀完大學也要20多歲。但對於神童孩子來說,學習是非常輕鬆簡單的事,考大學更是輕而易舉。比如這個00後神童,僅用2天半就學完小學課程,10歲上大學,學習經歷讓人震驚!0100後「神童」學習能力驚人,10歲上大學,現狀如何?
  • 「3歲識千字,10歲上大學」,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張炘煬哪去了?
    「神童」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天賦優異的兒童,像這些「神童」都有著共同的能力,那就是3歲識千字,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神童」,就是95年出生的張炘煬,以10歲的年齡考上大學,成為「全國最小的大學生」,這個記錄至今也沒有被人打破。
  • 河南「女神童」9歲上完高中,10歲考上大學,為家庭省下了8年學費
    —— 李大釗最近似乎颳起了一陣"神童"熱的浪潮,不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有很多對於高智商少年的描繪。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在2017年出品過一部劇情片《天才少女》,其中的天才小女孩兒有著超乎常人的數學天賦,舅舅和外祖母產生分歧的事情。她的外婆想讓這個小女孩兒直接讀最好的數學系大學,但是舅舅卻只想讓她做一個普通的、備受關愛的小女孩兒。
  •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士,父母不在北京買房就不讀書,神童如今怎樣
    它叫做張炘煬和普通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他也喜歡看一些動畫片,特別的貪玩,而且三歲不到就已經能夠認識上千個字了,而且在這個時候一般的小孩還沒有上幼兒園呢,就算是上了幼兒園也都是在玩耍中度過的,而她已經學了特別多的知識,別人六年才能學完的知識,他只用了兩年就已經上了初中,而且到初中感覺初中太過簡單了,後來在家自學到中考的時候也是直接進入到了高三參加高考,而且當時他高考的時候只有十歲
  • 上了最好的初中就能考進最好的高中?錯!
    #教育#每年這個時候,就又到了小學六年級畢業班的家長該忙碌的時候了,忙什麼呢?當然是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解決孩子小學畢業後上初中的問題。很多不明就裡的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現在不是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嗎?既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那還解決什麼上初中的問題呢?
  • 號稱神童的沈詩鈞,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後,在美國當教授
    大多數人在9歲的時候應該都在上小學二、三年級,而18歲的時候正從高中邁入大學,然而,卻有這樣一個人,他的9歲和18歲和普通人完全不同。9歲的他已經開啟了大學生活,18歲的他更是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這個人就是神童沈詩鈞。
  • 中國神童,比爾蓋茨的弟子:12歲上中科大,獲60項國外專利,身價過億
    不過有一位真正的神童,他正在用他的實力影響世界。他12歲的時候就已經考入了中科大,而且一直沒有放棄努力,在別人上高中的年紀出國繼續深造,工作後做出優異成績後,在微軟工作過,還成為了比爾蓋茨的弟子,回國後他是百度的總裁,身價過億,他就是張亞勤。
  • 沒讀過小學初中 "超常少年"丁丁尷尬高考路
    高考478分,這個分數的確是蠻尷尬的:就是上了第二批錄取線,大學也沒什麼挑選的餘地。放棄?復讀?還是接受志願調配呢?   與眾不同的是,尷尬的丁丁今年才15歲,在正規學校一共只讀過3年書——像他這個年紀,如我的女兒,15歲剛好中考結束;一路受正規學校教育出來的今年應屆高考生,則大都在18歲、19歲。
  • 13歲考研,16歲讀博士,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如今過得如何
    在零幾年的時候有一個神童,他兩歲半的時候,在三個月內就認識了足足一千多個漢字,而在他滿6歲時便送入了小學,可是,在小學的他就展現了超高的學習天賦,六年制的小學義務教育,他只用了兩年便完成了,他就是張炘煬。
  • 10歲考上大學的「女神童」,眾人羨慕不已,父母為何悔不當初
    教育部根據不同年齡應接受的文化程度,將學校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等,這也是最適合學生正常發展的學習軌跡。但總是有一些「神童」會提前完成學習任務,不僅能節省在校時間,還能早日進入社會發展,引得眾人羨慕不已,但這種「揠苗助長」的行為真的可取嗎?
  • 16歲「神童」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當時被眾人怒罵,如今現狀如何?
    結果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兩歲半的時候,這個孩子居然在三個月內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意識到兒子的不同意,父親立刻就聯繫熟人,將剛滿6歲的孩子直接送入小學,他覺得孩子肯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 東南大學少年天團亮相,三歲半讀二年級從不上輔導班
    9月12日是東南大學4063名2020級本科新生報到的日子,萌新中有4021名屬於00後,佔總人數的98.97%,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是出生於2007年1月的趙晨焱,跟他一起的還有6位少年生,最大的也只有15歲。在報到現場,這群「小不點」臨時組成「東大少年天團」透露了成為小「學霸」的秘訣。
  • 16歲讀博的「神童」:我不後悔逼迫父母在北京買房,有的是感嘆
    那我們今天就聊聊一個「神童」,他的才華讓人佩服,可做出的事又讓人爭議不已。01、13歲讀研16歲讀博的「神童」,卻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現在如何?張炘煬是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父母對他的教育有著很大的人性化,他們不會刻意壓抑孩子。
  • 16歲女孩日寫2000首詩的真相,扯掉了「中國神童」最後的遮羞布
    水木君用計算器算了算,嚇了一跳:這意味著,如果不吃不喝,平均1分鐘就要寫一首半詩。於是,有網友感慨,要是曹植想比得上岑怡諾的話,那大概可以榮登朋友圈步數排行榜上的top3了。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是乾隆皇帝,他一輩子寫了有40000多首詩。然而,40000多首詩對於岑怡諾來說,也就是20多天的事兒。這麼一想,「天才少女」20多天,就頂得上乾隆皇帝一輩子。
  • 昔日遼寧神童張炘煬,16歲考上博士,現如今怎樣了?
    他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要比普通人好得多,張炘煬就是神童中的一個。神童普通人眼中的神通學習能力強,從小就表現出了與常人不一樣的學習能力,或許在同齡人還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小學了。張炘煬是曾經遼寧省的一個神童,他1995年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家庭雖然不貧窮,但也沒有多富裕。張炘煬在張炘煬兩歲半的時候,他就能認識一千多個漢字,當父母發現他的獨特之處時,便早早就將他送到學校學習,這一上學便一發不可收拾。
  • 3年前,那個10歲上大學的天才女孩,撕開了神童最後一塊「遮羞布」
    一、10歲進入大學的「神童」 2016年,9歲的張易文就在她那激進的父母陪同之下進入到了高考考場中。 或許是對於自己的教育非常自信,張易文在9歲的時候就參加了2016年的高考。成績出來之後,讓很多網友感到非常的好笑,張易文2016年的高考成績是172分,這個成績根本就不夠看。
  • 初中定向師範生3+2是什麼意思?初中畢業考定向師範生好嗎?
    初中定向師範生3+2就是指「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計劃」,初中畢業生通過3年+2年的培養後取得專科文憑,所有定向師範生畢業後不用再參加教師招錄考試,然後定向分配到鄉村小學去任教。不需要再去考編,畢業就帶編工作,對農村初中畢業生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 「2歲還不會說話,8歲智商超146」:神童逆襲背後,父母是最好的領路人
    但全世界可以稱為「神童」的孩子比例只有1.5%,而我國就有一位,8歲時智商就高達146。  這個孩子叫做高雍涵,一般小朋友8歲的時候還在上小學,而高雍涵已經開始學習初中的數理化了,當同齡人玩玩具時,他已經開始研究奧數題,在研究奧數題的過程中,更是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奧數解題方法,就連老師都看不明白,可謂是實至名歸的「神童」!
  • 那個13歲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的「東方神童」,早已被中科院勸退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被稱作「東方神童」的男生,1996年,一個叫「魏永康」的13歲少年,以602分的成績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轟動全國。同齡人與他之間的差距尤為巨大:1歲多開始識字,2歲掌握一千多個漢字,4歲自學完初中課程,8歲跳級進入縣重點中學,13歲考上湘潭大學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