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是深化醫改、推進分級診療的重要舉措,我市自2017年啟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以來,在全市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了2400餘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全市每年籤約總人數保持在400萬人左右。家庭醫生們不僅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更通過長期服務讓居民身邊多了一位可諮詢、可看診、可問藥、可交心的醫生朋友。
定期入戶隨訪,提供疾病康復、用藥諮詢,指導飲食、養生、保健,經過4年多的推進,我市走出了一條頂層設計、部門合力、基層落地、居民受益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路徑,許多患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全面周到的健康服務,大家對家庭醫生的信任度不斷提高。
如今,我市每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都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衛醫生3人組成,每個團隊平均籤約1500—2000名居民,優先覆蓋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結核病患者、殘疾人、孕產婦、兒童、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低保五保等10類重點人群。家庭醫生團隊每年組織對120餘萬名60歲以上簽約居民開展健康體檢;每年對10類重點人群開展常規檢驗、導尿、康復治療等特需上門服務4.6萬餘次;對109萬名高血壓、40萬名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4次健康隨訪,使患者血壓血糖控制率達到75%以上;每年開具慢病用藥長處方360萬張,有效滿足了籤約慢病患者用藥需求。
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不僅為籤約居民提供了基本醫療和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務,還逐步引導籤約居民形成了「首診在基層」的就醫模式,實現了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逐步向基層首診分流。截至目前,我市基層診療人次佔比已由原來的34.4%提升至40.3%,提高了6個百分點。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進一步推進基層服務模式轉型,充實家庭醫生團隊數量、鼓勵大醫院資源參與家庭醫生籤約、推進家庭醫生服務模式轉型升級、加強籤約服務內涵建設、提高籤約服務考核精準度,從五方面入手深化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提高籤約履約質量。
在全市推行醫生籤約服務準入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參與組建符合標準的家庭醫生團隊,在所在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下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享受同樣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各項政策。
建立全科醫生信息交流平臺,發揮二三級醫療機構卒中、胸痛、創傷、兒科、婦產五個中心的作用,引導二三級醫療機構全科醫生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雙向選擇,通過全專聯合、多點執業、購買服務、退休返聘等形式,鼓勵二三級醫療機構全科醫生組建或加入基層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居民提供高水平籤約服務。
建立「以家庭醫生團隊為服務主體」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模式,推行「預約就診—定向分診—診前健康管理服務—診間就醫取藥—診後付費—複診預約」的標準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便利性和居民就醫感受。
家庭醫生團隊依法依約為籤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等基礎性籤約服務外,結合自身服務能力及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情況,針對籤約居民健康需求挖掘服務潛力,開發提供個性化有償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籤約居民的健康需求,其中特別要將重點人群個性化醫療健康需求放在優先考慮位置。
完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績效考核辦法,從籤約對象數量與構成、服務質量、健康管理效果、籤約居民基層就診比例、居民滿意度等不同維度,建立以服務供給為導向的核心考核指標。考核結果與家庭醫生團隊和個人績效分配掛鈎,合理提高收入水平,提升家庭醫生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