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診療人次佔比已超四成

2021-01-10 天津政務網

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是深化醫改、推進分級診療的重要舉措,我市自2017年啟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以來,在全市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了2400餘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全市每年籤約總人數保持在400萬人左右。家庭醫生們不僅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更通過長期服務讓居民身邊多了一位可諮詢、可看診、可問藥、可交心的醫生朋友。

定期入戶隨訪,提供疾病康復、用藥諮詢,指導飲食、養生、保健,經過4年多的推進,我市走出了一條頂層設計、部門合力、基層落地、居民受益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路徑,許多患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全面周到的健康服務,大家對家庭醫生的信任度不斷提高。

如今,我市每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都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衛醫生3人組成,每個團隊平均籤約1500—2000名居民,優先覆蓋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結核病患者、殘疾人、孕產婦、兒童、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低保五保等10類重點人群。家庭醫生團隊每年組織對120餘萬名60歲以上簽約居民開展健康體檢;每年對10類重點人群開展常規檢驗、導尿、康復治療等特需上門服務4.6萬餘次;對109萬名高血壓、40萬名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4次健康隨訪,使患者血壓血糖控制率達到75%以上;每年開具慢病用藥長處方360萬張,有效滿足了籤約慢病患者用藥需求。

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不僅為籤約居民提供了基本醫療和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務,還逐步引導籤約居民形成了「首診在基層」的就醫模式,實現了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逐步向基層首診分流。截至目前,我市基層診療人次佔比已由原來的34.4%提升至40.3%,提高了6個百分點。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進一步推進基層服務模式轉型,充實家庭醫生團隊數量、鼓勵大醫院資源參與家庭醫生籤約、推進家庭醫生服務模式轉型升級、加強籤約服務內涵建設、提高籤約服務考核精準度,從五方面入手深化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提高籤約履約質量。

在全市推行醫生籤約服務準入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參與組建符合標準的家庭醫生團隊,在所在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下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享受同樣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各項政策。

建立全科醫生信息交流平臺,發揮二三級醫療機構卒中、胸痛、創傷、兒科、婦產五個中心的作用,引導二三級醫療機構全科醫生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雙向選擇,通過全專聯合、多點執業、購買服務、退休返聘等形式,鼓勵二三級醫療機構全科醫生組建或加入基層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居民提供高水平籤約服務。

建立「以家庭醫生團隊為服務主體」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模式,推行「預約就診—定向分診—診前健康管理服務—診間就醫取藥—診後付費—複診預約」的標準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便利性和居民就醫感受。

家庭醫生團隊依法依約為籤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等基礎性籤約服務外,結合自身服務能力及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情況,針對籤約居民健康需求挖掘服務潛力,開發提供個性化有償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籤約居民的健康需求,其中特別要將重點人群個性化醫療健康需求放在優先考慮位置。

完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績效考核辦法,從籤約對象數量與構成、服務質量、健康管理效果、籤約居民基層就診比例、居民滿意度等不同維度,建立以服務供給為導向的核心考核指標。考核結果與家庭醫生團隊和個人績效分配掛鈎,合理提高收入水平,提升家庭醫生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

相關焦點

  • 布局基層醫療,賽諾菲發出地表最強音
    9億人 64%以上的居民需要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解決日常的診療問題。 數據二:我國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佔全國總死亡人數的87% 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佔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死亡率持續高於城市水平。
  • 國產品牌能否在未來的消化內鏡診療市場佔一席之地?
    隨著內鏡診療例次的不斷提升以及治療性內鏡診療器材佔比的提升,中國內鏡診療器材市場規模不斷提升。    四、內鏡診療行業政策因素分析  在中長期的時間維度中,醫保控費(DRGs和集採)將會成為深化醫改的主旋律,進口替代進程有望大大加快。國產內鏡診療器材有望在政策推動下快速實現進口替代。  表2 內鏡診療行業主要政策
  • 西湖區基層醫療機構實現遠程影像診療
    醫生通過CT影像檢查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進行診療。據悉,西湖區衛健局所屬基層醫療機構均設立獨立的醫學影像科,但在人員技術、設備投入上存在一定差距及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對此,區衛健局通過建立區域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和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避免誤診漏診、重複檢查,同時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 鄭大二附院基層幫扶工作亮點紛呈
    基層培訓:專業對口 提高鄉村醫師的診療水平2015年至今,鄭大二附院共組織專家615人參與下鄉活動,開展義診活動834次,開展基層醫護人員培訓121次,累計服務基層群眾90000餘人次,持續做到使省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間斷開展到地市級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的專家坐診、健康講座、醫護人員培訓及相應技術指導等義診活動
  •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走基層創特色健康扶貧路
    基層培訓架起「連心橋」  小康路上,疾病是影響脫貧的「頑石」。  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是健康扶貧的關鍵。然而,人才匱乏、專業能力不足是制約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主要原因。2015年至今,鄭大二附院共組織615名專家開展基層扶貧送醫下鄉活動834次,開展基層醫護人員培訓121次,累計服務基層群眾90000餘人次。2016年-2018年,鄭大二附院為靈寶市中醫院開展26次培訓,偏遠山區進行6次義診,派出54名專家共89人次為學員授課,16個鄉鎮衛生院醫生及村醫380餘人參加了學習,培訓醫務人員700餘人次。
  • 便利蜂首次披露「Z世代」用餐數據:熱餐峰值人次佔比超三成 消費...
    南方網訊 超九成的「Z世代」品嘗過便利店的熱餐,超過八成的「Z世代」已多次或在首次嘗試後願意繼續在便利店體驗熱餐,「無辣不歡」同樣是不少「Z世代」的首選口味——這是新型連鎖便利店便利蜂在最新的《「Z世代」熱餐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披露的信息。
  • 乳山中醫診療譜新篇
    聚焦深化改革,中醫藥服務模式不斷創新  乳山市搶抓改革有利契機,2020年順利納入山東省縣域中醫醫共體建設試點項目,市中醫院已與6家鄉鎮醫院組建了「1+6」模式的縣域醫共體,籤訂了合作協議書,運行以來,醫共體建設呈現良好態勢,不斷激發中醫藥發展活力。  一是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 擴散|天津15家基層醫院開通特需服務!寧河1家醫院上線!
    截至目前,全市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建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2400餘個,籤約人數保持在400萬人左右,60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籤約服務率達到60%以上。與此同時,基層總診療人次數從每年的4300餘萬提升到4800餘萬,在基層就醫的佔比從原來的34%提升到現在的將近40%。
  • 天津這37家醫院已開通線上診療,能走醫保!
    截至今年10月底,天津市級網際網路監管平臺已收到網際網路醫院申請接入47家,接入完成37家,護理服務申請接入12家。其中,註冊醫師17216人,護士179人,藥師480人。開展複診服務約7.3萬人次,開具處方服務近8.1萬人次。
  • 滬上醫院門急診人次恢復至七成 將持續增加門診號源
    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診療服務」的原則,上海各級醫療機構正加快恢復醫療服務,進一步保障市民日常診療需求,守護患者生命安全。 門診恢復正常,手術量逐步回升 目前,本市日常醫療服務總體恢復情況良好,市、區兩級醫院業務量呈加快回升態勢,與疫情前相比,近一個星期(3月17日-23日)的門急診人次、出院人次和手術人次分別恢復到70%、65%和48%的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量與疫情前相比,恢復到76%的水平。
  • 【牢記總書記囑託】口腔醫院:對口支援幫扶基層醫院提升口腔醫療...
    2016年前每年60萬元增至目前每年300萬餘元;先後開展了兒童前牙透明冠、後牙預成冠、老年人吸附性義齒、兒童錯頜畸形的早期矯治、種植牙等多項新技術,成為鎮巴縣人民醫院近年發展起來的亮點科室。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幫扶,鎮巴縣人民醫院口腔科已達二級甲等醫院診療水平,部分新技術新業務達三級甲等醫院水平,形成了縣域內專科優勢和特色;組建了一支技術過硬、作風過硬的口腔醫學專科師資隊伍,促進了鎮巴縣人民醫院的學科發展,改善了當地群眾口腔健康水平,對口支援的目標成效落地生根。
  • 上海將大力支持網際網路診療發展 努力實現「病有良醫」
    徐明睿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4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4日獲悉,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際網路醫療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已累計開展診療服務3萬人次,目前,上海有26家網際網路醫院開展了網際網路診療服務。
  • 大型CT設施進駐合肥基層醫院
    科大訊飛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12月初,包括淝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內的包河區「智醫助理」系統中常態化使用「輔助診斷系統」的醫務人員已達190餘人,累計協助基層醫生完成門診電子病歷近7萬份,提供輔診16.4萬次。
  • 福州引進智醫助理為基層醫療減負增效 醫生效率提高120倍
    (智醫助理成為基層醫生輔助診療的得力助手)當初引進人工智慧是為試點基層醫療機構減負增效,如今成為全省首批試點,福州市為福建省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提供了「新樣本」,助力「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9月24日,福州市利用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致電居民878888人次,其中電話服務387986人次,簡訊服務490902人次。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的效率是原有人工渠道的120倍。
  • 破解基層醫療困境,全市70多名皮膚科醫生入駐專業診療平臺「充電」
    記者從市醫師協會獲悉,「重慶市基層醫療機構皮膚疾病診療平臺」(以下簡稱:皮膚疾病診療平臺)試運營近一個月,已經有70多名基層皮膚科醫生入駐,集體充電。翁瑞全教授操作平臺進行直播授課「對於我們基層皮膚科醫生而言,對疾病缺乏專業的認識、沒有上級專家的指導、甚至有時候連藥物配備也不齊全,這些現狀都讓我們在困境中打轉!」來自北碚區某基層醫生無奈地說。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宿遷3512名「新村幹」成鄉村振興...
    蔣竹清(左)在車釐子種植基地查看苗木2017年,針對農村青年人才匱乏、優秀村幹部難選難留問題,宿遷創新實施「返鄉興村千人計劃」,著力引進3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的本鄉本土大學生回家鄉工作、返基層創業,參與精準扶貧
  • 山東省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成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謝靜1月8日,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牽頭、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指導成立的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診療培訓基地建成啟動。據悉,這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也是全國第五家高級中心。
  • 8天假期佛山接待遊客超690萬人次;票房預計超4000萬元|早安,佛山
    ●本地新聞●▶「雙節」假期佛山共接待遊客694.27萬人次 「雙節」假期期間,佛山市全市接待遊客694.27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5.06%,其中,過夜遊遊客47.30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5.44%,一日遊遊客646.97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8.05%;全市旅遊收入227502.37萬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72%。
  • 【盤點】基層醫改這十幾年政策|醫療衛生|醫改|基層|政策|機構|...
    ,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目標任務是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基本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