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謝靜
1月8日,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牽頭、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指導成立的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診療培訓基地建成啟動。據悉,這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也是全國第五家高級中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及運動障礙病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及運動障礙學組組長劉藝鳴教授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群的疾病,我國65歲以上人群總體患病率約1.7%,據此推測我國目前帕金森病患者約200萬,山東省帕金森病人約28.8萬,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原來普遍認為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疾病,現在受多種因素影響,帕金森病在四五十歲的人群中也越來越多見。」劉藝鳴表示。
「研究認為,帕金森病和遺傳、年齡增加、環境因素等都有關係。比如,經常接觸有毒氣體、受到重大負面事件的打擊等導致的慢性抑鬱狀態會導致大腦內多巴胺的減少,而多巴胺的減少是帕金森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劉藝鳴介紹。
動作遲緩、僵硬,手部震顫等都是帕金森病的常見病情。「有些患者還會出現一些非運動障礙表現,例如片斷性睡眠、噩夢增多、睡眠行為障礙、嗅覺減退、疼痛、血壓低、焦慮、煩躁等。」劉藝鳴介紹,很多患者出現這些症狀都誤以為是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等其他疾病所致,因此,病情的精準診斷和鑑別非常重要。
劉藝鳴提醒,當被診斷為帕金森病時,治療方案需要在標準化的同時要注意個體化差異,例如結合病人的病情表現、身體綜合症狀等制定治療方案,力爭用最少的藥物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滿意度。
「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是預防帕金森病的重要方面。」劉藝鳴表示,情緒的低落壓抑或壓力過大會導致腦內神經遞質的改變,會增加帕金森病的風險。同時,適當的體育鍛鍊可以增強體質,也可增強大腦額葉興奮區功能,從而有助於預防帕金森病。此外,在接觸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時要注意防護。
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的成立將有效推動山東省帕金森病診療專科化、全程化、分級化和智能化管理,大大提升帕金森病領域的醫療服務能力,使更多的患者獲益。「由於帕金森病是慢性、進展性疾病,很多患者早期發病不典型,容易被誤診。例如不是所有的震顫都屬於帕金森病」,劉藝鳴解釋,導致震顫的疾病有很多種,包括特發性震顫等,只有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才能提高診療效果。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始建於1958年,2013年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17年牽頭組建了包含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復科心理科在內的多學科帕金森病綜合服務團隊,積累了豐富的跨學科抗帕經驗,影響力輻射山東全省及周邊省份。目前已積累4000餘例病例,年門診量超1.2萬人次。
齊魯醫院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均位於華美樓1樓東側,康復科、心理科位於華美2樓東側,認知功能評估室、經顱磁電刺激室、肉毒毒素注射室、三維步態分析室等集中分布,方便患者就診及完善各項輔助檢查。患者一旦進入齊魯醫院帕金森專病中心,即可接受多學科聯合會診及「訂製」的個體化精準藥物、康復等治療。一旦確認需要手術,則會有專家進行神經調控術前評估和術後程控管理、術後綜合用藥等。此外,康復治療、營養指導和心理指導也是重中之重,幫助患者改善症狀,保持生活自理並樹立信心。
齊魯醫院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領軍人物是神經內科主任劉藝鳴教授,劉教授2003赴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系統學習帕金森病診療,回國16年來直致力於該病的臨床及科學研究。已連續14年義務舉辦「帕金森病病友會」,打造帕金森病患者「金香之家」,建立「我們不怕,快樂前行」微信群,「齊魯帕苑」公眾號,讓很多患者走出絕望,回歸社會,齊魯醫院被「帕友」譽為希望之家。
劉藝鷗教授團一直致力於提升山東省帕金森病的整體診療水平,多年來堅持在全省各地舉辦培近,通過授課、義診等多種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基層醫生診斷帕金森病的能力。2016年劉藝鳴教授獲國家十三五課題項目子課題「山東省金森病分級診療技術支撐體系建立」資助,進一步推動各地市建立帕金森病專門診,給當地帕金森病患者的診療提供便利。
齊魯醫院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目前擁有主任醫師6名,副主任醫師6名,主治醫師8名,能充分滿足患者的就診需求。同時,專病中心配備有嗅黨檢查設備、眼震電圖檢查儀、經磁/電刺激儀、睡眠多導分析儀、肌電引導肉毒毒素注射可攜式肌電圖儀、PET-CT、黑質超聲檢測等,都是專業用於帕金森病病情評估和治療。一流的專家配備專業的設備,能最大程度為患者做出準確的診斷和個體化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