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生畢偉:接過援疆「接力棒」,開啟南疆帕金森病診療新徵程

2021-01-10 新華網新疆頻道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地圖上,廣東廣州和新疆喀什相隔將近六千公裡,因為一群人使得兩地產生了割捨不斷的情緣。2020年3月,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畢偉副主任醫師作為廣東第四批「組團式」援疆醫療隊的一員,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為大家,在邊疆以責任與擔當書寫初心使命。

  一年來,畢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藉助後方醫院先進管理制度和服務理念,助力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喀地一院)獲得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授牌,建成喀什地區首家帕金森病診療中心,實現神經內科科室整合、為科室制訂十四五發展規劃……他把希格拉底誓言深深地烙印在這座邊疆小鎮,踐行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為邊疆人民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造福本地患者。

  從「輸血」到「造血」

  初到喀什,畢偉第一時間來到當地科室積極開展學科調研,迅速為科室發展「把脈問診」。通過調研,畢偉了解到科內存在亞專科發展不平衡、神經電生理科不完善、學歷層次偏低、科研能力薄弱等突出問題。如何利用已經成熟的「腦血管病中心及醫聯體」經驗和輻射力為基礎,對神經內科進行立體化、點到面的精準幫扶成為畢偉援疆的首要任務。

多學科MDT共同討論患者病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給喀什人民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畢偉決定以人才培養為著力點,構建神經內科亞專業人才梯隊,為神經內科亞專業發展奠定基礎,力圖將自己學習、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學術經驗以及臨床經驗傳輸給當地醫生,實現輸血到造血轉換。

  畢偉根據科室醫生意願,收了三名徒弟,盡心帶教,為建立帕金森病臨床亞專業培養人才奠定基礎,同時藉助醫院「天山英才」團隊對神經內科科研團隊進行培養。他常規開展每周一次教學查房、每周一次帕金森病業務學習、每周一次疑難病例討論、每兩周一次帕金森病MDT活動,並首次提出聯合影像科實行綜合影像的集體閱片制度,為保證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水平和診斷質量、促進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發展提供新方向。

畢偉在會議中作發言

  在畢偉看來,「師帶徒」是幫助青年醫師快速成長的一種方式,這種「一幫一」的過程,既有利於徒弟的進步,也給師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傅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豐富的臨床、教學、科研經驗,與徒弟和諧相處、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畢偉說。

  此外,鑑於神經內科三個科室之間存在協作不足,在臨床、科研、教學等方面參差不齊,造成資源浪費,不利於學科總體發展和人才梯隊的全面建設等局面,畢偉積極響應醫院「十四五」規劃,積極開展神經內科科室整合,實現醫教研資源的整合,形成優勢學科群,強化科室醫生的科研及團隊協作能力。

  加強學科建設,填補帕金森病診療空白

  帕金森病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神經系統疾病,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長期以來,南疆地區對帕金森的診斷、治療極不規範,90%以上患者均未得到規範化診療,帕金森病亞專業醫生僅分布在烏魯木齊的幾所大型三級甲等醫院內,其它地州醫院僅有神經內科醫生從事帕金森的診療工作,尚未組建帕金森病亞專業團隊,帕金森病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基本為零。援疆過程中,他結合自身優勢,對帕金森病亞專科建設開展精準幫扶,填補了喀什地區帕金森病診療空白。

  學科建設是帕金森病亞專科發展的基石。畢偉結合喀什地區帕金森病患者特點及流行病學特點,首次在南疆開展帕金森病患者非運動症狀症候群研究,並根據南疆地區和內地帕金森病患者嗅覺功能差異首次開展病例觀察研究。同時,他利用已經成熟的「腦血管病中心及醫聯體」經驗和輻射力為基礎,建立了以喀地一院為中心輻射周邊縣區的帕金森病中心診治醫聯體,並採用遠程會診平臺、線下會議學習交流等多種方式,提升基層帕金森規範化診治能力,構建喀什地區帕金森病資料庫和標本庫,為今後開展帕金森病臨床、轉化及基礎研究奠定基礎。

喀地一院召開帕金森病中心推進會

  此外,畢偉整合喀地一院神經內科、精神科、康復科、泌尿外科、中醫科、消化內科、神經外科等相關專業科室資源,建立了南疆地區首個帕金森病診療中心,並組織開展了首次帕金森病MDT多學科聯合會診。通過不同學科的碰撞,不斷提升神經內科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診療水平。

  帕金森病患者的全程管理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為了實現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細化管理,畢偉用自己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厚的臨床經驗指導臨床工作,他就地取材,用饢、羊肉、胡蘿蔔、皮牙子等通俗易懂的話語來打比方,通過簡單調整患者飲食習慣、服藥時間就可以使患者取得神奇的療效,受到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讚譽。為了加強醫患溝通,他還組織開展醫護一體化查房,建立喀什地區畢偉教授帕金森病俱樂部微信群,形成了醫患雙方雙向長效管理機制。

  喀什的疫情給援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畢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多次與各大醫院相聚在「雲端」,開展業務交流,擴大疆內影響力。在負責完成日常工作之餘,他積極響應中組部號召,下基層走社區,開展義診工作、給基層醫生進行專科培訓。在疫情面前敢擔當,有作為,他憑藉堅韌不拔的毅力,展現了援疆人的責任擔當,生動書寫了新時代「援疆精神」。

  春華秋實,收穫碩果

  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春天到冬天,援疆工作接近尾聲之際,畢偉收穫了援疆碩果:醫院被國家腦卒中防治委員會順利授予高級卒中中心單位、神經內科已完成科室整合、設立7個亞專業組並劃分人員職責、建立完善了帕金森病中心科室職責及帕金森病會診制度,同時已完成多項科研項目的立項與申報。

喀地一院成功掛牌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對於喀地一院神經內科的未來,畢偉教授充滿設想,他希望通過大家努力打造南疆地區腦病中心,形成基礎與臨床結合、臨床診療與研究強強合作模式,匯聚神經內科、康復醫學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學科的實體化建設體系。同時,充分發揮醫聯體聯動功能,積極探索和嘗試 「大專科、小綜合」的醫聯體合作發展新方向,進一步有效促進優勢醫療資源下沉和輻射。通過搭建轉化醫學平臺、促進人員流動與培訓、加強前沿技術合作等,積極推動疑難危重罕見疾病與多發病的臨床診療和研究的規範化、標準化、同質化以及國際化,真正做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和進步,切實推動和實施「建設『雙百』醫院 + 區域國際醫療中心」戰略。

相關焦點

  • 山東省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成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謝靜1月8日,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牽頭、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指導成立的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診療培訓基地建成啟動。據悉,這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也是全國第五家高級中心。
  • 帕金森病難確診?江蘇有了一站式專病診療中心
    上了年紀,出現手抖,很多人首先就會聯想到"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就等同於"手抖"嗎?事實上很多患者早期還有很多隱匿症狀,較難確診;有些患者即便確診了,治療效果也不太好。為此,12月4日,南京成立了帕金森病一站式專病診療中心,讓患者能夠及早發現、規範治療。
  • 明基醫院成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 效率提升
    帕金森病作為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年齡越大,患病的風險越高。到目前為止,帕金森病沒有明確的發病機制,因此,早診斷早幹預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1月8日,新年伊始,南京明基醫院成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一次掛號,即可獲得集評估、門診、住院、檢查、治療、康復為一體的全流程服務,一站式解決帕友看病難題。
  • 廣東援疆醫生塗遠豔:縱使歲寒途遠 我亦化作豔陽
    今年年初,廣東省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副主任醫生塗遠豔接過援疆的接力棒,從珠江沿岸來到葉爾羌河畔,在三師圖木舒克市開展為期18個月的的援疆工作。他不僅從廣東帶來了先進的麻醉技術,還打造了一支鐵的團隊。手術室裡,塗遠豔醫生正在為手術病人進行術前麻醉。通訊員吉秋霞提供好男兒志在四方今年年初,塗遠豔報名參加援疆工作,從廣東東莞市來到了三師圖木舒克市。「當時我們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通知說,要篩選醫務人員到三師圖木舒克市進行醫療援疆,我就想我要報名。」
  • 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這個異常表現更是要命!
    帕金森病,不僅僅是「手抖」手抖,是很多人對帕金森病最深的印象。但事實上,帕金森病遠遠不是「手抖」那麼簡單。日前,來自帕金森病廣東聯盟的專家召開了關於帕金森病專業診療交流會。另外,帕金森病早期還可能有嗅覺變差、焦慮、便秘、睡眠中大喊大叫的表現,危險人群也應該警惕。帕金森病最怕出現運動併發症患帕金森病6年的霍先生前不久在上班途中,過馬路時突然就邁不開腳步了,整個人像被施了「定身術」似的被定住在馬路中央。
  • 膠東半島首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落戶青大附院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多學科聯繫,一站式服務帕金森患者,解決所有問題。1月9日,膠東半島首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正式落戶青大附院,聯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理科、康復科等多個科室,減輕了患者就醫環節,大大增強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 廣東援疆醫生「傳幫帶」打造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
    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於2017年4月成立,設有心血管專科門診、專家門診,承擔師市轄區及周邊地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診療任務。今年3月,廣東援疆醫生李詩成擔任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把廣東先進的心血管治療技術帶到了師市,並幫助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培養了一支思想紅、業務精、作風實的醫護團隊。
  • 1小時解決腰痛問題 浙江醫生在南疆率先開展影像引導下脊柱微創手術
    年過七旬的謝奶奶雙眼泛起了淚花,激動地說道。 謝奶奶患有高血壓18年、類風溼性關節病30餘年,兩月前腰骶部突然疼痛並逐漸加重。12月10日,只能在家人的幫助下乘坐輪椅來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就診。幸運的是,浙江省人民醫院疼痛科的郭然博士正好在該院開展為期一周的柔性援疆工作。郭然博士結合謝奶奶的病史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後,確診她為腰椎椎體多發壓縮性骨折。
  •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狀?1分鐘帕金森病自查了解一下
    帕金森病最早由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報導,為了紀念他,歐洲帕金森聯合會(EPDA)在1997年將他的生日 4 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而今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月11日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帕金森病日。
  • 帕友看病不兜圈,華南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落戶廣州
    華南地區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病診療培訓基地近日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啟動,這是廣東省第一家、全國第五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據了解,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神經內科是全國帕金森病高級診療中心、這裡還有國內首家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共同組建的帕金森病與DBS治療中心。這種創新的「帕金森一站式專病中心模式」每周四下午出診,還可為患者提供多學科會診、定期遠程會診等診療服務。
  • 科學家發現與帕金森病高度相關的蛋白結構,或將開啟帕金森研究新時代
    科學家發現與帕金森病高度相關的蛋白結構,或將開啟帕金森研究新時代 2020-08-25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造血」式幫扶如何真見效——廣東創新產業援疆方式調查
    在廣東產業援疆過程中,「造血」式產業幫扶是重要抓手,也頗具特色。2020年12月底,經濟日報記者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採訪調查廣東創新性產業援疆的獨到之處。美麗而貧困,是上世紀80年代末記者到南疆遊歷時留下的深刻印象。30多年過去了,南疆雖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受歷史、地理、人口結構、資源條件、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然相對落後。
  • 醫療援疆 情系和田——北大腫瘤醫院卓明磊醫生援疆之行
    2020年9月27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一科的卓明磊醫生榮獲全國第四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卓明磊從醫十餘年,始終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深受患者好評。他年平均接診患者四千餘例,熟練掌握胸部腫瘤診療技術,在肺癌靶向治療和神經內分泌腫瘤綜合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 帕金森病不只是「抖」!醫生提醒,帕金森病初期症狀不典型,易被誤診
    看了許多醫生,但得到的診斷結果卻各不相同,多次診療後,依伯仍舊沒有好轉。近日,依伯來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被確診為帕金森病,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他的病情明顯好轉。網絡配圖依伯神疲愚鈍 竟是帕金森纏身黃依伯平時身體健康、手腳麻利,家中九十多歲的老母親都是他一人照顧。
  • 廣東醫生的追夢赤子心
    鄭大勇是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醫生。2019年,他主動報名援疆,被任命為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兼腫瘤中心主任。得知喀什出現新冠肺炎疫情,鄭大勇立即趕回沒有硝煙的戰場。堅守50餘天,勇戰疫情回程的路並不順利。趕到南京的機場,鄭大勇被告知他預訂前往喀什的航班被取消了。他決定先前往廣州,再試著從廣州返回喀什。
  • ...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指導舉辦2020年南疆環球港校園招聘會
    4月22日,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指導月星集團喀什南疆環球港舉行了2020年「助力穩就業」校園招聘會。南疆環球港拿出近100個管理、技工、服務等多種類型崗位,來自喀什職業技術學院和喀什技師學院的近200名應屆畢業生參加了招聘會。
  • 帕金森病患者腰直不起來該怎麼辦
    謝老伯患帕金森病7年餘,平時定期看醫生,規律服藥,堅持參加鍛鍊,身體狀況一直保持得很好。然而近來謝老伯發現自己彎腰越來越嚴重,已經快彎到了90度,行走不穩,而且腰背部疼得厲害。特別是最近摔倒了2次,更加不敢走路了。現在謝老伯只能天天呆在家裡,生活需要家人照顧,背部疼痛難忍。
  • 帕金森病患者怎麼治療可以減少併發症
    由於帕金森病的進展性,病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在疾病早期階段的病程進展較後期階段要快,因此,一旦早期診斷,即應儘早開始治療,爭取掌握疾病的修飾時機,對今後帕金森病病的整個治療成敗起關鍵性作用。 但是,帕金森病的治療不僅要立足當前,更需要長期管理,以期達到長期獲益。
  • 神經科醫生必備:國內外帕金森病指南匯總
    今天小編匯總一下國內外帕金森病相關指南,本文對自2010以來有關帕金森病的國內外指南進行全面匯總(截止到12月3日,不敢說這裡是最全的,但小編盡力整理了,如有落下的,還希望有心醫生留言告知, 之後小編會進行補充~),話不多說,指南上場……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醫者大愛|廣東援疆醫生協力搶救一名早產嬰兒
    近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多科室援疆醫生團隊的齊力幫助下,成功搶救了一名早產嬰兒,該名嬰兒是該院成功搶救的最小嬰兒。  日前,一名孕周僅29周多的孕婦羊水已破,下腹陣痛,被緊急送至三師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通過綠色通道安排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