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援疆 情系和田——北大腫瘤醫院卓明磊醫生援疆之行

2021-01-19 北京大學

2020年9月27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一科的卓明磊醫生榮獲全國第四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卓明磊從醫十餘年,始終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深受患者好評。他年平均接診患者四千餘例,熟練掌握胸部腫瘤診療技術,在肺癌靶向治療和神經內分泌腫瘤綜合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9年,卓明磊參加北京市第九批第三期援疆醫療隊,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評為第九批省市優秀援疆幹部人才並立功一次,同時榮獲「北京大學優秀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稱號,被評為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優秀共產黨員」「民族團結優秀個人」和北京援疆指揮部「優秀共產黨員」。讓我們走近卓明磊,聽他講述援疆的經歷和感悟。

千裡援疆,紮根入泥土

2019年2月13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內一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醫師卓明磊,主動請纓去和田,執行北京市委組織的第九批第三期援疆任務。3月1日,卓明磊抵達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掛職擔任腫瘤科副主任及援疆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援疆醫療工作,把根深深扎入這片土地。

卓明磊告訴記者:「2012年8月,我曾經參加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情系和田直達心田』醫療隊送健康大型義診活動,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和田的土地。」那一次短暫的和田之行,卓明磊參加了墨玉縣人民醫院的義診、科內查房,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為當地醫務人員作了「肺癌診療規範」的培訓講座,受到當地醫生的歡迎。短短一周活動,卓明磊深深體會到援疆工作的艱辛,更讓他感動的是援疆同事們的精神。看到當地醫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和對新知識的渴望時,他恨不能把所學所會全告訴他們。卓明磊說,那一幕幕場景,一直在他的腦海裡回放,清晰地保留在自己的記憶中。2019年初得到選派援疆醫生的通知,卓明磊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由於新疆氣候乾燥、紫外線強烈、晝夜溫差大,入疆後不久,不少援疆醫療專家產生了明顯的不適,出現不同程度的鼻子流血、頭疼、乏力、嘴唇破裂、血壓升高、皮膚瘙癢等症狀。「最重要的是心態和看待這些困難的角度。雖然南疆比北京要乾燥很多,但是夏天沒有蚊蟲;雖然那裡經常有沙塵天氣,但是夏秋季節有很多美味的瓜果。」在新疆,卓明磊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

卓明磊(右二)在策勒縣下鄉義診

「和田這個城市的面貌變化是巨大的!2019年再去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高樓大廈變多了,道路兩旁的綠化好了很多,道路也變得平整有規劃,車輛多了起來。」卓明磊回憶道,「這是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結果,這麼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人從各個方面,給新疆帶去了日新月異的發展。」

此行,始終心繫和田的卓明磊,深深紮根入這片泥土,在無垠荒漠中,默默承受、無私奉獻、樂觀無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援疆人。

因地制宜,授魚且授漁

卓明磊介紹道:「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是當地醫療條件比較好的醫院,通過國家援疆項目的幫助和支持,醫院的硬體設施,比如醫療器械和設備也慢慢地變得齊全起來。」每周除了一天在門診,他其餘時間都扎在臨床一線工作。「和內地醫院的習慣不同,在這裡很多住院病人不是通過門診接收的,他們會直接到住院部的病房,所以我們平時在病房中會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把門診能幹的事情一起處理。」卓明磊所在的是腫瘤科,住院病房有80張床位。他告訴記者:「其實住院的病人還是很多的,床位基本一直處於滿負荷的狀態,我們需要持續關注住院病人的用藥、術後化療和恢復情況。」

到和田工作後,卓明磊很快就感覺到這所醫院的技術力量、醫學理念與北京有著明顯的差距。「不僅僅是醫療方法的差距,更多是醫護隊伍整體技術水平的欠缺,我深刻理解了國家派遣醫療隊援疆的意義與作用。」卓明磊表示,腫瘤診斷特別需要病理科的支持,只有這樣診斷才能精準,然後才談得上精準的治療。當地的病理科由於醫生梯隊參差不齊,診斷能力不足。比如,對肺癌的報告只能區分出是腺癌還是鱗癌,不能作出更加詳細的病理分型。很多臨床診斷需要的免疫組化指標也無法開展檢測,更別說進一步的分子水平檢測了。再比如,對當地發病率較高的宮頸癌,也只能做簡單的HPV檢測,無法開展其他指標的檢查。另一個很大的難題是,病理科也無法進行細針穿刺的細胞學診斷,活檢穿刺的技術很落後,而活檢穿刺又是進行分子檢測的前提,這些都非常不利於患者的治療和恢復。這對一直在北大腫瘤醫院工作的卓明磊來說,是心態上巨大的考驗。他逐漸意識到「一廂情願」是不可取的,必須綜合考慮和田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否則就會「水土不服」。

卓明磊(左二)為和田當地醫生授課

卓明磊常說,先融入,再改變。從最基本的問題入手,先做基礎工作,再慢慢爭取資源,加強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領導的溝通,一點一點解決。 「我當時把那裡的一位副主任醫師推薦到北大腫瘤醫院專門進修培訓穿刺活檢技術,但是非常遺憾,他學成歸來後,由於醫院沒有可以專門用於穿刺的空餘CT機,所以這條路暫時走不通。」卓明磊迅速轉變思路。「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員梯隊的問題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我調整心態,告訴自己不能著急,慢慢解決。」卓明磊聯繫了援疆同事北京地壇醫院的孫磊教授,先從最簡單的「表淺淋巴結的細針穿刺項目」開始推動,「給病人簡單地做一個塗片,就可以初步判斷腫瘤的良惡性,而且這個檢測很便宜,當地老百姓能負擔得起,這個項目也終於順利開展起來了」,卓明磊非常欣慰地告訴記者,「這解決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當時臨床面臨的很大的一個難題」。

在臨床工作中,卓明磊還遇到了另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目前在很多醫院屬於常規的針對肺癌的EGFR基因的突變檢測,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無法開展,病人有需求只能轉到烏魯木齊的醫院,費時費力,對患者也是一種負擔和治療的延誤。退而求其次,卓明磊趕緊和幾家生物檢測公司聯繫。他說道:「最開始打算讓公司投放儀器到這裡,但很遺憾,一方面醫院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另一方面醫院場地受限,沒有辦法開設分子實驗室。我沒有放棄,繼續和公司溝通,終於得到每個月給醫院四個免費的檢測名額,算是先解決了一部分問題。」

北京援疆醫療隊的口號是「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在援疆醫療的一年中,卓明磊給當地的醫生帶教,分不同的專題進行講授。每周他都會親自帶著年輕的醫生進行教學查房,耐心地解答他們所有的問題,就一些典型病例和疑難病例進行小組討論,總結經驗。在卓明磊的帶領下,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腫瘤科的多學科討論(MDT)制度建立起來,填補了醫院各個科室之間團隊合作解決臨床問題的空白,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這一重要觀念逐漸普及開來。

卓明磊還幫助醫院進行「住院醫師培訓基地的考核」預審工作。作為醫療質控管理考核小組的專家,他到感染科和呼吸內科指導解決在病曆書寫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卓明磊認為:「這都是對醫院發展有長遠意義的事情,授人以漁,心中也有一種作為醫者的成就感。」

不忘初心,民族團結親

卓明磊入疆後發現和田當地群眾的保健意識、抗癌意識相對欠缺,定期做體檢的人數不是太多。很多患者就診的時候已經是臨床IV期(癌症晚期),治療效果就會很差。

他上崗不久接收了一個叫薩吉艾合買提的患者,是個已有三個孩子的維吾爾族青年,胃癌術後因長期臥床,十餘天前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劇烈,一直忍受著,直至超過了人體忍耐的極限方來醫院就醫。卓明磊說:「薩吉艾合買提的頑強不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他入院後我們很快查明是肺栓塞,患者的血紅蛋白量54g/L,只有正常值的三分之一,嚴重的貧血已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雖然薩吉艾合買提看上去體徵比較平穩,面色慘白卻還能坐著交流,但是作為醫生,我知道這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幸運的是,國家對當地貧困群眾有極為優惠的醫療待遇,手術費若三萬元,患者只需自付幾百元。即便如此,很多病人還是常常等到挺不住了才到醫院就診,惡性疾病此時也到了晚期。卓明磊一邊指導治療,根據病情不斷調整醫治方案,一邊給予特殊的關懷,每天要到病房看望數次。「在全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薩吉艾合買提的各項化驗指標一天天好起來。我就抓住時機將他轉入ICU病房繼續治療,值得欣慰的是,半個月後患者終於轉危為安,與妻子攜手出院回家了。」這個家庭終於有了希望,頂梁柱沒有倒下,卓明磊感慨地說:「醫生真的要有擔當,從患者利益出發,為他的整個家庭考慮。」

在腫瘤科,準確使用抗腫瘤藥物是患者診療中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卓明磊曾經收治了一位維吾爾族老媽媽買買提·阿卜艾,她患有胸膜間質瘤,出現了肺癌骨轉移。卓明磊告訴記者:「病人當時歷盡周折去了北京求醫,但是化療效果並不理想,老人的疼痛加劇,嘔吐不止,體重也急劇下降,一個月後被迫返回和田治療。」卓明磊當時感到一種浸入心底的難過,也理解了當地患者的苦衷,對援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最好的辦法還是讓病人留在當地醫院治療,提高當地醫院的治療水平。接手後,卓明磊先跟家屬溝通,如實告訴他們患者病情在進展,需要更換治療方案。他使用了新的治療方案,「二線化療再聯合藥物靶向」,雙管齊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緩解。這一次的嘗試也填補了醫院的技術空白。

臨床工作之外,針對和田地區宮頸癌、食管癌發病率高,卓明磊還到和田地區人民電視臺錄製科普節目,介紹早期篩查和抗癌的重要性,提倡居民積極參與早期防控工作。

情灑和田,沙漠變綠洲

援疆醫療隊組建了臨時黨支部,卓明磊擔任組織委員。援疆的一年裡,在領隊王榮傑部長帶領下,醫療隊開展了七次大型的下鄉義診,前往策勒、墨玉、和田縣的偏遠村莊,為人民群眾送醫送藥,帶去健康。他們還前往洛浦縣布亞鄉塔木艾格勒村,與那裡的貧困戶結為親戚,開展「結親幫戶」活動,為居民送去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進行脫貧幫扶。黨支部還組織到洛浦縣色日克小學開展愛心捐贈,給當地孩子們帶去首都人民的慰問。卓明磊在每次活動中都負責後勤保障工作。他表示,自己切身體會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間的差異是之前很難想像的,親身經歷和了解到和田地區人民的生活,才能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留下難以忘卻的痕跡。

援疆一年,作為黨支部的組織委員,卓明磊盡最大努力幫助大家解決後顧之憂,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7月下旬,黨支部組織了談心談話活動,他主動去了解援疆隊友的思想動態,關心和幫助大家解決在援疆期間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困難。

家屬送來感謝錦旗(左三為卓明磊)

一年的援疆醫療經歷,使卓明磊親身感受到邊遠地區的醫療現狀。他說:「雖然與內地大城市相比差距較大,但和田醫務人員的熱情令我動容。儘管身處艱苦環境,但每一位醫生都在盡最大努力給當地百姓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治療。同時他們也在不斷地學習,盡心盡力地工作。一年的時間很短,但我能夠明顯地看到一些變化正在發生,通過援疆醫生的幫扶,和田醫護人員的診療能力一天天在提高。每一點進步都需要通過每個人的力量去實現,你會從心底裡覺得這個事情非常有意義、有價值。」卓明磊表示,醫療援疆是一項長期工作,一批又一批的援疆醫生會把這項工作積極推進下去。「我相信和田的醫療水平和整個城市的發展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快。」

卓明磊用自己寫的一首詩來總結一年的援疆經歷:「天山幾度飛,狂沙數月嘗。京衛集群力,勢助和田康。贈魚且授漁,治病更重防。民族團結親,碩果滿枝梁。」作為一名醫生,卓明磊說:「我很感激有這個機會,把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國家的戰略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與和田地區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的飛速發展一樣,我個人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成長和施展空間。」

離開和田的路上,大路兩旁是茫茫戈壁,偶然中會發現其中一點綠色。卓明磊堅定地說道:「援疆一定要留下痕跡,這痕跡對醫療援疆來說就是技術的傳承。作為醫務工作者,我願做沙漠中的一點綠,為實現沙漠變綠洲的夢想貢獻一份力量!」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文字:校報記者 孫小婕

相關焦點

  • 河南醫療援疆: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鳳虎前幾天,患者張先生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複診,得知身體恢復良好,張先生顯得很開心:「感謝河南援疆醫生,讓我及時得到了救治!」今年4月30日,張先生顱內動脈瘤破裂,被緊急送往紅星醫院就診。
  • 天津援疆推進地區人民醫院信息化建設
    董濤攝今年,天津市「組團式」醫療援疆在加快培養和田醫療隊伍的同時,藉助天津智慧醫院建設的經驗,結合地區人民醫院實際,通過優化升級改造軟硬體建設,補齊醫院信息化建設短板,自助終端服務平臺、醫院信息管理系統、電子病歷等廣泛應運於就診過程,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看病就診,提高了就診效率。在多功能自助終端機掛號。
  • 北京援疆醫生孔文君:患者的認可就是我援疆最好的禮物
    1月11日,在和田縣人民醫院掛職的北京佑安醫院援疆醫生孔文君,收到了患者吐送江·買買提送上的一面寫有「醫術精湛 醫德高尚」的錦旗。「這份肯定,是我臨行前收到的最好禮物。」收到「禮物」的孔文君高興地說。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孔文君與和田縣人民醫院眼科主任祖麗皮耶先後為患者雙眼進行了7次手術治療。兩個多月後,患者雙眼視力終於得到明顯好轉,在這過程中,倆人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近日,當吐送江得知孔文君要結束援疆工作回到北京時,他非常不舍,特意做了一面錦旗送給孔文君醫生,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他激動地說:「非常感謝孔醫生這幾個月的悉心治療和貼心幫助,讓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北京專家的高超醫術。」
  • 北京援疆醫生開展線上「互動學習」留下帶不走的隊伍
    宋躍帥採用輕鬆活潑的授課形式,通過圖文並茂的PPT課件,在每周四的「和田地區耳鼻喉科線上課堂」,將含混晦澀的耳科課程講得有聲有色,和田地區參加課程的23名醫生紛紛點讚。宋躍帥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交流經驗。
  • 赤誠之江心 大愛白衣情——寧波十年醫療援疆紀實
    清澈的之江蕩漾著浙江寧波的悠悠援疆心,高聳的天山見證著援疆的濃濃民族團結情。2010年,浙江寧波積極響應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把醫療衛生援疆工作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團結工程來抓,著力在人才、智力和技術援助上下功夫,改變新疆庫車的醫療衛生狀況。
  • 援疆十年 | 連霍情無疆 路長情更長
    他們以忠誠之心對黨、以真誠之心為民、以赤誠之心做事,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舍家報國、忠誠擔當、團結奉獻、創新奮進」的援疆精神,為伊犁的穩定發展改革事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值此新一輪對口援疆十年之際,伊犁州黨委組織「伊犁組工」微信公號特開設【援疆十年】專欄,回望對口援疆工作光輝歷程,致敬曾經和正在「塞外江南」真情奉獻的江蘇援疆人。
  • 援疆醫生治好了困擾老人3年的眩暈症
    援疆醫生治好了困擾老人3年的眩暈症湖南醫生支援吐魯番,為當地民眾帶來一流醫療服務湖南援疆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手術(中間為餘翔)。圖/受訪者提供瀟湘晨報記者陳詩嫻通訊員謝青實習生鄧寧龍吐魯番報導「說話帶著湘音的醫生,是最親切的。」在吐魯番當地民眾眼中的湖南援疆醫生,用精湛的醫術、先進的設備,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醫療環境,也為湘疆兩地人民留下了濃濃的情誼。他們用醫者仁心,書寫著一個個感人的生命故事。
  • 【出彩青春】援疆醫生李國棟:一片丹心映天山
    曾獲市第一人民醫院院級先進個人、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青年醫生李國棟part1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人民醫院裡,李國棟像往常一樣,仔細聽著面前病人的敘述,時不時用不太熟練的維語詢問兩句。遇到複雜的語句,在求助身邊擔當翻譯的當地醫務人員後,又在病歷上記下診斷和治療建議。門診結束後,他還得去辦公室,為幾天後的下鄉義診做準備。
  • 讓當地醫生成長和進步 援疆醫生林進團在喀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 實習生 陳思琦)2019年12月,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醫生林進團獲選成為深圳市第十批深圳援疆醫療隊員。2020年3月底,醫療隊啟程前往新疆,林進團因技術過硬,責任心強,被任命為塔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業務主任兼醫務部主任。
  • 廣東援疆醫生塗遠豔:縱使歲寒途遠 我亦化作豔陽
    今年年初,廣東省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副主任醫生塗遠豔接過援疆的接力棒,從珠江沿岸來到葉爾羌河畔,在三師圖木舒克市開展為期18個月的的援疆工作。他不僅從廣東帶來了先進的麻醉技術,還打造了一支鐵的團隊。手術室裡,塗遠豔醫生正在為手術病人進行術前麻醉。通訊員吉秋霞提供好男兒志在四方今年年初,塗遠豔報名參加援疆工作,從廣東東莞市來到了三師圖木舒克市。「當時我們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通知說,要篩選醫務人員到三師圖木舒克市進行醫療援疆,我就想我要報名。」
  • 奉化援疆醫生臨行前的選擇
    一邊是援疆服務,一邊是母親病重,盡忠還是盡孝?奉化醫生吳志寧將作如何選擇?在這兩難面前,吳醫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  「現在病情怎麼樣?」昨天下午,吳志寧撥通電話,急切地向妻子詢問尚在重症監護病房的母親情況。而他,已於昨天上午8時30分,動身前往新疆庫車縣。  身材高大勻稱,待人謙和,是吳志寧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 援疆十年 | 南通篇:把張謇思想的種子根植在杏鄉伊寧
    他們以忠誠之心對黨、以真誠之心為民、以赤誠之心做事,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舍家報國、忠誠擔當、團結奉獻、創新奮進」的援疆精神,為伊犁的穩定發展改革事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值此新一輪對口援疆十年之際,伊犁州黨委組織部「伊犁組工」微信公眾號特開設【援疆十年】專欄,回望對口援疆工作光輝歷程,致敬曾經和正在「塞外江南」真情奉獻的江蘇援疆人。
  • 廣東援疆醫生「傳幫帶」打造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
    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於2017年4月成立,設有心血管專科門診、專家門診,承擔師市轄區及周邊地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診療任務。今年3月,廣東援疆醫生李詩成擔任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把廣東先進的心血管治療技術帶到了師市,並幫助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培養了一支思想紅、業務精、作風實的醫護團隊。
  • 母親腎衰竭處於重病期 寧波援疆醫生選擇遠方
    而就在2月22日,他就要出發新疆阿克蘇庫車縣,等待著他的,是一年半的援疆服務。一邊是處於重病期的83歲的老母親,一邊是援疆服務,他究竟該怎麼辦?寧波奉化醫生吳志寧,寧波援疆36人之一吳志寧,今年48歲,是奉化區中醫醫院針炙推拿康復科主治中醫師,1993年開始從醫,已經走過24個年頭了。
  • 醫療| 健康扶貧 上海援疆醫療專家主持一例特殊類型脊柱側彎矯形手術
    醫療 | 健康扶貧 上海援疆醫療專家主持一例特殊類型脊柱側彎矯形手術 2020-06-12 0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援疆幹部席世明:入疆581天 走過100多個村莊讓愛一路蔓延
    席世明在于田縣蘭幹鄉葡萄種植基地合作社央視網消息:席世明是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幹部,任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招商局副局長。2019年1月6日,席世明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突發腦卒中,雖經津、滬、新三地醫療專家全力搶救,終因病情嚴重於1月14日辭世,年僅43歲。援疆後,他的足跡遍布于田100多個村莊;生活中,他是天津援疆于田工作組照顧大家生活的「大管家」;對於當地維吾爾族群眾來說,他是給予真誠幫助、留下溫暖笑容的漢族兄弟。
  • 踏沙追夢 援疆情深 18位天津援疆幹部下沉到和田地區東三縣鄉鎮...
    當地相關部門規定,為了安全,援疆幹部不能駕車出行,於是他倆不得不考慮其他出行方式。兩人想起,可以買一輛自行車救急。在阿熱勒鄉鄉政府門口的一家自行車行,劉子鑫看中了一款自行車,管材厚實,結構牢固,適合沙漠地帶騎行。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以500元的價格成交。回到駐地,他們翻看自行車的說明書,上面清楚地寫著「產地: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
  • 天津援疆:精心擘劃提升「和田夜市」品牌效應 立足產業幫扶促就業...
    一直以來,天津援疆認真貫徹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對口支援新疆系列工作部署,以產業援疆為主攻方向,為和田發展擴容挖潛賦能,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堅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以挖掘民族美食和文化為著眼點,以推動就業促進民族團結為目標,積極圍繞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提升「和田夜市」品牌效應,推動在津和兩地復制推廣,逐步實現「和田夜市」走出和田、走進內地、走向全國。「和田夜市」項目產業模式得到了兩地幹部群眾的充分認可,在產業援疆幫扶探索方面走出了一條互交、互融、互通的天津新路子。
  • 吉林省第七批短期醫療衛生援疆醫療隊隊員王德民載譽歸來
    12月7日,按照吉林省衛生健康委關於組織選派2020年短期醫療衛生專家進疆開展帶教工作精神,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醫院放射線科專家王德民圓滿完成三個月的支援新疆任務後載譽歸來。王德民是吉林省第七批短期醫療衛生援疆醫療隊隊長,也是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醫院放射線科專家。在支援新疆阿勒泰地區哈薩克醫醫院期間,他牢記我省支援新疆精神囑託,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積極幫助哈薩克醫醫院創建三甲醫院過程中組建放射線科,並幫助科室建章立制、優化流程、完善質量控制體系等。
  • 錢塘江·踏歌行丨援疆賦
    三山兩盆,生金聚礦之地;冰川雪水,壓枝垂蔓之壤。原荒漠廣,蔽日黃沙藏油氣;天曠雲閒,逐風綠草見牛羊。山川既非異域,明月何曾兩鄉?漢武鑿空,通絲路至羅馬;唐宗雄略,設都護於高昌。御駕親徵,故土新歸康乾帝;抬棺死戰,舊域重屬左宗棠。三千載血脈相承,五十弦同譜華章。脫貧共富,興疆安邦。對口支援,令發中央。七尺之軀既許國,三載歸來再兒郎!燕然勒石非所願,但教萬裡共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