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0年3月,第一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召開,標誌著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正式啟動。1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懷關心下,江蘇省先後派出1178名幹部人才奔赴伊犁開展對口支援。他們以忠誠之心對黨、以真誠之心為民、以赤誠之心做事,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舍家報國、忠誠擔當、團結奉獻、創新奮進」的援疆精神,為伊犁的穩定發展改革事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值此新一輪對口援疆十年之際,伊犁州黨委組織部「伊犁組工」微信公眾號特開設【援疆十年】專欄,回望對口援疆工作光輝歷程,致敬曾經和正在「塞外江南」真情奉獻的江蘇援疆人。今天的專欄為您講述南通援疆工作組十年來是如何把把張謇思想的種子根植在伊寧縣,為實現杏鄉經濟跨越式發展譜寫第二故鄉塞外篇章。
南通援疆人
把張謇思想的種子根植在伊寧大地
——南通市對口支援伊寧縣十年側記
南通援疆幹部傾情作詞的歌曲《和你在一起》傳唱天山南北
從黃海之濱到西北邊陲
橫跨萬裡徵程
「中國近代第一城」和「弓月古城」相遇
十年,南通援伊全力以赴,
精挑細選四批95名援疆鐵軍
十年,南通援伊緩急相濟,
優先落實援疆資金13.7億元
十年,南通援伊鼎力相助,
愛心資助貧困大學生近3000人次
……
以民生產業、就業、人才、教育為重點,立足杏鄉實際發揮南通優勢,持之以恆如春風夏雨沁潤杏鄉大地,援受雙方增進互信,結下對口援建累累碩果,為實現杏鄉經濟跨越式發展融入更多南通經驗、貢獻更多南通力量,譜寫第二故鄉塞外篇章。
項目引領
保障民生「大動脈」
「剛才樓上樓下仔細看了這個福利中心,環境衛生好、文藝活動好,方方面面都挺好,我們很滿意。」伊寧縣退休老職工孫水仙高興地說道。
2018年8月10日,時任民政部部長黃樹賢在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吉爾拉·衣沙木丁等陪同下視察南通援疆項目——伊寧縣社會福利中心
2010年以來,南通援疆工作組秉承「全面援疆、精準援疆、長期援疆」理念,高標準實施項目質量管控,堅持向民生和基層傾斜,持續把富民安居、定居興牧、基層教育衛生醫療條件改善等群眾直接受益、廣泛受益的項目作為重點,切實改善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援建的社會福利中心、南通實驗學校、人民醫院、安全飲水等一大批精品援疆項目,推動了伊寧縣衛生、教育、養老、兒童福利設施條件得到根本性改變。
伊寧縣人民醫院2013年8月實施整體搬遷,是援疆項目建設,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投資2.1億元,其中援疆資金7600萬,該建築獲得建築類最高獎項魯班獎,醫院有職工640人,功能、設施、醫療服務均為疆內縣級醫療機構前列,躋身中國縣級醫院競爭力排行榜300強,位列289位,被中國縣域研究中心譽為最美縣醫院及醫共體模範稱號。
2013年8月,伊寧縣人民醫院實施整體搬遷。
伊寧縣社會福利中心
十年間,累計實施項目255個,涉及民生類項目204個,資金10.96億元,佔援疆資金總量的80%以上。投入援疆資金34700萬元,建設富民安居房59406套,惠及267327人。
平臺鋪路
跑出增收「加速度」
走進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園,車間裡一片繁忙景象。針對伊寧縣貧困群眾技能少、分布廣實際,堅持精準扶貧,就業先行,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免費培訓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構建就業扶貧長效機制。
2017年9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強考察南通援疆項目——伊寧縣家紡服裝產業園
45歲維吾爾族女工古麗巴哈·買買提最有發言權:「我們公司主要做校服,所有工序我都已掌握,記得去年有一個月天天加班,但那個月我領了7300元工資,家裡3個孩子都特別開心,現在我把大女兒也帶進廠務工掙錢啦。
家紡服裝產業園迎來了第一批1805名新員工
伊寧縣家紡服裝、織造產業園全景圖
南通市憑藉自身「紡織之鄉」在市場、人才、技術、信息方面的綜合優勢,著眼「一區兩園」建設,傾力打造伊寧縣家紡服裝、織造產業園。家紡服裝產業園一期建設標準化廠房5.1萬平方米,入駐服裝、手套、箱包企業10餘家,解決了5000多名農牧民富餘勞動力就業。二期總投資4.6億元,建設標準化廠房9.7萬平方米,宿舍3萬平方米,目前廠房已預訂近半。2018年,伊寧縣輕紡產業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稱號。
人才優先
開啟發展「強引擎」
教育、醫療是南通援疆工作重要著力點。南通援疆工作組堅持「援疆一批人才、帶出一批人才」理念,深入實施「組團式」援疆。充分發揮南通「教育之鄉」優勢,創新實施「百名南通名師進伊寧」行動,柔性引進40批245名南通名師來伊援教,「組團式」教育援疆效應凸顯。2015年,伊寧縣二中喇飛虎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改寫了伊寧縣從未有人考取北大的歷史。2020年伊寧縣二中本科上線人數481人,其中5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近30人,均創歷史新高。
南通骨幹教師示範課及送教下鄉(上)、「人才柔性援疆」德育專題講座(下)
「真的要感謝援疆專家,又引進了新項目,填補了我院外科微創手術空白。」伊寧縣中醫院陳鋒院長高興地說。十年來,南通援疆醫療團隊陸續引入20餘項新醫療技術,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每名援疆醫療專家在對應科室挑選1-2名本地醫生做翻譯兼徒弟,在學術和實踐上全方位幫扶,邀請南通培訓專家為本地醫護人員考前集中培訓,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通過率從20%提升到50%,切實提高了當地醫療水平。
聚合資源
公益照亮「成長路」
援疆工作不僅要發揮個體最大能量,更要整合資源,充分利用大後方巨大能量。十年來,南通援疆工作組架起通伊兩地友誼之橋,創新組織實施了「讓閱讀照亮邊疆孩子的未來——愛心圖書捐贈公益行動」,為伊寧縣各族孩子募集圖書110萬冊,價值2600萬元,全面改善伊寧縣各族孩子的閱讀環境和質量。
讓閱讀照亮邊疆孩子的未來——愛心圖書捐贈公益行動
「雖然我們距離遙遠,但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感受著祖國母親給我們的溫暖;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我願意和你成為知心朋友……」這是伊寧縣墩麻扎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回族學生馬文軒寫給江蘇南通如皋市林梓小學六年級學生顏鋁湘信中的內容。愛心圖書捐贈行動受到人民網、新華網等20餘家媒體專題報導,引起巨大反響。此舉得到江蘇省委、政府的高度認可和肯定。
今年3月,伊寧縣委副書記、南通援疆工作組組長張華第二次留任時,對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說:「作為來自張謇家鄉的援疆人,我們希望結束援疆的時候,能在伊寧『留一二有用事業』,把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成果,寫進各族群眾的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