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援疆醫生塗遠豔:縱使歲寒途遠 我亦化作豔陽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白玉清 通訊員 吉秋霞) 外科醫師看病,麻醉醫師保命!一臺成功的手術,離不開一個好的麻醉醫師。今年年初,廣東省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副主任醫生塗遠豔接過援疆的接力棒,從珠江沿岸來到葉爾羌河畔,在三師圖木舒克市開展為期18個月的的援疆工作。他不僅從廣東帶來了先進的麻醉技術,還打造了一支鐵的團隊。

緊張的手術室

「開通多路靜脈通道、連接各種麻醉監測」,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的手術室裡,氣氛異常緊張。患者因為交通事故造成急性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被送入手術室時呈深昏迷狀,同時合併胸部損傷、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發性顱骨、肋骨骨折、並且已形成腦疝,病情十萬火急。廣東援建專家塗遠豔帶領科室同事周永剛、康紅梅組織急診搶救工作,在塗遠豔的指揮下,病人迅速完成了全麻誘導和氣管插管,術前麻醉時間僅僅用了五分鐘。經過緊張的輸液、輸血和手術配合,在歷經2小時30分鐘的緊張搶救後,患者順利完成了手術,被安全地送回了ICU病房。

「我們常說時間就是生命,我們越快完成麻醉工作,後續的搶救工作就能越早的進行,今天這個病人可以說手術非常成功。」剛從手術室出來的塗遠豔雖一身疲憊卻滿臉歡喜。

手術室裡,塗遠豔醫生正在為手術病人進行術前麻醉。通訊員吉秋霞提供

好男兒志在四方

今年年初,塗遠豔報名參加援疆工作,從廣東東莞市來到了三師圖木舒克市。「當時我們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通知說,要篩選醫務人員到三師圖木舒克市進行醫療援疆,我就想我要報名。」塗遠豔說,前些年自己曾去過西藏看望過援藏的同行。

西藏之行讓塗遠豔深深感受到了西部欠發達地區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渴望。然而援疆並不像表面上的雲淡風輕,塗遠豔知道自己做出援疆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

當塗遠豔懷著忐忑的心情把這個消息告訴家人時,父親支持、母親反對、妻子拿不定注意、兩個年幼孩子的淚水掛在臉上。

「父親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他支持我到三師工作,但是母親怕我適應不了北方的天氣,妻子一個人在家既要工作又要照顧老人還要照顧孩子,我心裡邊特別矛盾。」塗遠豔說,「晚上我跟妻子商量,最終妻子說他支持我的工作,她會把家照顧好,讓我放心」。

全家集體上陣,一起做母親的工作,通過查找資料,觀看電視,給母親講新疆屯墾戍邊的老兵精神,最終得到了母親的支持。3月25日,塗遠豔踏上了西飛的行程,落地喀什機場,轉乘中巴車來到圖木舒克。戈壁荒灘、塵土飛揚,塗遠豔一行趕上了沙塵暴。「艱苦不艱苦,一天二兩土,我們也是到了圖市之後才聽到這句諺語,那麼我們反過來推理,越是這樣艱苦的環境,越需要我們,我們來這裡援疆的意義才更大,這可能也是我的家國情懷。」

塗遠豔醫生每周六都會為麻醉醫師們開設小課堂,耐心講解理論知識。通訊員吉秋霞提供

引進先進麻醉技術 打造過硬技術團隊

當地政府和廣東省援疆指揮部提前為援疆幹部安排好了食宿。新一輪援疆工作也拉開了序幕,援疆幹部們克服環境、時差、生活習慣不同的因素,迅速融入到新的工作環境中。三師圖木舒克市黨委提出,對援疆幹部要任實職、給實權。塗遠豔來到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被任命為麻醉科主任。

塗遠豔表示,「這是對我的一種信任,同時也是一種鞭策」,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存在技術單一,團隊力量薄弱的短板,塗遠豔既要當指揮員還要當戰鬥員,每臺手術,塗遠豔都要帶著科室團隊給病人進行術前麻醉,現場教學讓年輕醫生不斷成長。塗遠豔先後引進纖維支氣管鏡引導氣管插管術、光棒引導氣管插管術、嬰幼兒骶管麻醉術等在廣東省較為成熟的麻醉技術,為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相關領域技術填補了空白。

「以前我們掌握的技術很單一,塗主任來了之後,針對不同的病情實行不同的麻醉技術,我們真是學到了很多。」圖木舒克人民醫院麻醉科醫師周永剛說。

不僅要教,還要善於總結。塗遠豔積極發揮援疆專家「傳、幫、帶」的作用,每周六上午組織開展「小課堂」活動,尋找典型案例結合理論知識點,有針對的進行講解,「麻醉藥師只有先將理論知識學透,才能指導醫學實踐活動」,他經常這樣告訴隊員。

如今,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麻醉科這個小團隊已具備了多形式麻醉的本領。提升科室對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能力被寫在了塗遠豔的計劃表裡。

兢兢業業是國 念念戀戀是家

轉眼間,塗遠豔援疆已經七個月,七個月的時間裡他做了253臺麻醉手術,病人出院是塗遠豔在醫院裡最希望看到的場景。醫院之外,塗遠豔最喜歡看的是胡楊。「胡楊樹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這種精神真的深深地震撼到我,我真的特別喜歡胡楊」。塗遠豔介紹,自己經常跟隨本地的同事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開展義診活動,是塗遠豔和同事們為團場連隊的職工群眾做的實在事,胡楊就是他在去連隊的路上逐漸愛上的。

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駐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工作隊59人,在一個食堂吃飯,在一個小區住宿,遇到困難一起解決,遇到快樂一起分享,而這種情誼,塗遠豔也通過視頻的方式分享給了千裡之外的家人。

給家裡報平安,是塗遠豔和援友們內心深處最暖的溫柔。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醫者大愛|廣東援疆醫生協力搶救一名早產嬰兒
    近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多科室援疆醫生團隊的齊力幫助下,成功搶救了一名早產嬰兒,該名嬰兒是該院成功搶救的最小嬰兒。  日前,一名孕周僅29周多的孕婦羊水已破,下腹陣痛,被緊急送至三師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通過綠色通道安排住院。
  • 廣東援疆醫生「傳幫帶」打造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
    今年3月,廣東援疆醫生李詩成擔任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把廣東先進的心血管治療技術帶到了師市,並幫助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培養了一支思想紅、業務精、作風實的醫護團隊。通過援疆醫生和受援地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圖市人民醫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主動脈夾層、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壓急症、心臟驟停等心血管重症的搶救、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 北京援疆醫生孔文君:患者的認可就是我援疆最好的禮物
    1月11日,在和田縣人民醫院掛職的北京佑安醫院援疆醫生孔文君,收到了患者吐送江·買買提送上的一面寫有「醫術精湛 醫德高尚」的錦旗。「這份肯定,是我臨行前收到的最好禮物。」收到「禮物」的孔文君高興地說。聽說和田縣人民醫院來了北京的眼科專家,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了孔文君醫生。看著吐送江拿來的一摞厚厚的病例,經過初步診斷,孔文君也感到病情非常棘手。經過仔細檢查後,孔文君考慮患者是雙眼後葡萄膜炎,這種疾病想要治癒非常困難。於是,孔文君積極聯繫在北京的國內頂尖專家,進行多次商討。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孔文君與和田縣人民醫院眼科主任祖麗皮耶先後為患者雙眼進行了7次手術治療。
  • 廣東醫生畢偉:接過援疆「接力棒」,開啟南疆帕金森病診療新徵程
    地圖上,廣東廣州和新疆喀什相隔將近六千公裡,因為一群人使得兩地產生了割捨不斷的情緣。2020年3月,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畢偉副主任醫師作為廣東第四批「組團式」援疆醫療隊的一員,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為大家,在邊疆以責任與擔當書寫初心使命。
  • 母親腎衰竭處於重病期 寧波援疆醫生選擇遠方
    而就在2月22日,他就要出發新疆阿克蘇庫車縣,等待著他的,是一年半的援疆服務。一邊是處於重病期的83歲的老母親,一邊是援疆服務,他究竟該怎麼辦?寧波奉化醫生吳志寧,寧波援疆36人之一吳志寧,今年48歲,是奉化區中醫醫院針炙推拿康復科主治中醫師,1993年開始從醫,已經走過24個年頭了。
  • 奉化援疆醫生臨行前的選擇
    一邊是援疆服務,一邊是母親病重,盡忠還是盡孝?奉化醫生吳志寧將作如何選擇?在這兩難面前,吳醫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  「現在病情怎麼樣?」昨天下午,吳志寧撥通電話,急切地向妻子詢問尚在重症監護病房的母親情況。而他,已於昨天上午8時30分,動身前往新疆庫車縣。  身材高大勻稱,待人謙和,是吳志寧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 【出彩青春】援疆醫生李國棟:一片丹心映天山
    小編有話說青們,今天小編推出的是一位青年援疆醫生--李國棟。
  • 醫療援疆 情系和田——北大腫瘤醫院卓明磊醫生援疆之行
    卓明磊告訴記者:「2012年8月,我曾經參加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情系和田直達心田』醫療隊送健康大型義診活動,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和田的土地。」那一次短暫的和田之行,卓明磊參加了墨玉縣人民醫院的義診、科內查房,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為當地醫務人員作了「肺癌診療規範」的培訓講座,受到當地醫生的歡迎。短短一周活動,卓明磊深深體會到援疆工作的艱辛,更讓他感動的是援疆同事們的精神。
  • 援疆醫生治好了困擾老人3年的眩暈症
    援疆醫生治好了困擾老人3年的眩暈症湖南醫生支援吐魯番,為當地民眾帶來一流醫療服務湖南援疆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手術(中間為餘翔)。圖/受訪者提供瀟湘晨報記者陳詩嫻通訊員謝青實習生鄧寧龍吐魯番報導「說話帶著湘音的醫生,是最親切的。」在吐魯番當地民眾眼中的湖南援疆醫生,用精湛的醫術、先進的設備,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醫療環境,也為湘疆兩地人民留下了濃濃的情誼。他們用醫者仁心,書寫著一個個感人的生命故事。
  • 醫院也瘋狂,兒科病房來了「小丑醫生」
    原來,這是由17位廣東援疆醫生們和我院志願者組成的「生」團隊,他們卸下了平素嚴謹專注的行裝,化作孩子們喜愛的卡通形象,他們或扮作「超人」、或扮作「喜洋洋」、或扮作「熊大」、或扮作「小黃人」···「小丑醫生」是國際性志願者服務組織,可以緩解患者對疾病的焦慮、恐懼等各種心理障礙,是醫患關係的「潤滑劑」,是醫務人員人文關懷的具體體現。
  • 廣東東莞產業援疆:近百項目助師市健全產業體系
    廖唯方 攝中新網東莞10月29日電 (李映民 李獲)記者29日從廣東東莞援疆工作隊獲悉,2017年以來,該隊先後協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以下簡稱「師市」)引進90多個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73.08億元,有效健全了師市的產業體系。
  • 「造血」式幫扶如何真見效——廣東創新產業援疆方式調查
    在廣東產業援疆過程中,「造血」式產業幫扶是重要抓手,也頗具特色。2020年12月底,經濟日報記者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採訪調查廣東創新性產業援疆的獨到之處。美麗而貧困,是上世紀80年代末記者到南疆遊歷時留下的深刻印象。30多年過去了,南疆雖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受歷史、地理、人口結構、資源條件、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然相對落後。
  • 北京援疆醫生開展線上「互動學習」留下帶不走的隊伍
    宋躍帥是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援疆醫生,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的這一年時間,最讓他引以為豪的是能夠用自己所學知識和臨床經驗,服務當地患者,為本地的醫生留下適用技術。「服務和培養當地醫師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宋躍帥告訴記者,只有本地醫師掌握了紮實的技術,和田百姓才能持續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 從「輸血」到「造血」,東莞援疆交一份滿意答卷
    12月21日至26日,東莞市組織中央、省、市媒體前往三師圖市,對廣東援疆工作進行專題採訪,通過實地行走,報導援疆工作中的亮點和故事。 據三師圖市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工作隊副隊長陳暢介紹,2017年以來,工作隊從民生項目、產業扶持、教育醫療、扶貧攻堅、文化交流等方面,立體化、系統性地推進對口援疆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開展援疆工作的各類廣東援疆幹部人才共有137人,其中東莞有65人,他們當中既有黨政幹部,也有教師、醫生等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 劉培俊:當祖國召喚的時候,我們的名字叫「援疆」(援疆路上話初心①)
    天山事,天下事不忘援疆報國初心祖國西部,天山南北,我們接力傳遞正能量……新疆,一個重要地區;援疆,一項國家戰略;我們,一批特殊戰士。我們來自祖國各地,幾代人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援疆」!20世紀50年代,進疆部隊官兵以及河南、山東、安徽、上海等地支邊青年來到新疆開發建設邊疆。
  • 劉漢海,廣東好醫生!
    昨天,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省文明辦、省中醫藥局公布第三屆尋找「廣東好醫生」活動推選結果,劉漢海等10位同志為「廣東好醫生」,王建春等10位同志為「廣東好醫生」提名獎人選。劉漢海,這個東莞長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頓時被聚光燈籠罩,這對他而言是崇高的榮譽。這是屬於他的驕傲,這也是整個東莞衛生健康系統的榮光,7萬多名東莞衛生健康工作者與有榮焉。
  • 讓當地醫生成長和進步 援疆醫生林進團在喀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 實習生 陳思琦)2019年12月,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醫生林進團獲選成為深圳市第十批深圳援疆醫療隊員。2020年3月底,醫療隊啟程前往新疆,林進團因技術過硬,責任心強,被任命為塔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業務主任兼醫務部主任。
  • 遠赴萬裡締兩地之誼——記援疆幹部到阿瓦提後的日子
    2017年2月26日,26名第九批紹興市援疆幹部人才肩負「舍家保國、傾情援疆」崇高使命,順利抵達對口受援地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在未來三年或一年半的日子裡,這些遠赴萬裡之外的幹部人才將握起過去援疆隊伍的「接力棒」,瞄準「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鐵的信仰、鐵的信念、鐵的紀律、鐵的擔當,積極為促進民族團結、邊疆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 電影《喀什古麗》引兩代援疆人共鳴
    據中新網,近日,十餘位廣東籍退休援疆人員觀看未公映的電影《喀什古麗》,影片中女主人公一家三代人的援疆故事引起大家共鳴,幾位老人熱淚盈眶,激動不已。「我們是上世紀50年代『招幹』(招收幹部)從廣東來新疆的。當時共有1.1萬人,大部分是初高中生,很多人還經過專業培訓,被分配到新疆各地。」今年85歲的李迪發說,影片中講述的援疆故事勾起了曾經的回憶。
  • 廣東醫生的追夢赤子心
    「我現在立馬改籤回去!」10月下旬,接到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疏附廣州新城院區打來的電話,作為醫院代表正在南京參加會議的鄭大勇匆匆離開會場,收拾行李直奔機場。鄭大勇是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醫生。2019年,他主動報名援疆,被任命為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兼腫瘤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