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5日電 (陳靜 施嘉奇)運動併發症是帕金森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度過藥物治療效果的「蜜月期」後,患者發生運動併發症的機率非常高。怎樣讓帕金森患者獲得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能力?
25日,上海探索成立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帕金森一站式診療中心,能夠一次性完成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和中晚期評估,開展運動、非運動症狀及運動併發症一體化幹預,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個體化、精準化診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振國表示,對帕金森病患者一站式診治的管理模式將令這一疾病的管理治療更加規範。
中西醫結合治療帕金森運動併發症的啟動時機應貫穿疾病全程。今年7月,新華醫院牽頭出臺了《帕金森運動併發症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20)》。據此,目前西醫對於運動併發症的治療優勢明確,但缺乏對疾病整體治療的理念。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理念正是對西醫治療不足的有效補充。
劉振國說,帕金森患者需要長期管理體系:一方面需要長期監測,顱腦情況、步態測試、色覺及嗅覺檢測等,及時了解疾病的發展進度;另一方面需要不斷調整治療方案,中西醫結合,藥物與運動康復結合等,讓患者可以更長時間地保持生活自理能力和質量。這位專家直言,「對帕金森患者而言,哪怕是多爭取一天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種勝利。」
對帕金森病患者一站式診治的管理模式將令這一疾病的管理治療更加規範。新華醫院供圖
據介紹,76歲的李女士受帕金森疾病折磨將近8年,今年以來,她更難以控制自己的軀體,常常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直到今年7月,新華醫院看了神經內科劉振國主任的專家門診,為她制定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才一定程度減少了她的症狀。
據悉,帕金森病運動併發症出現的症狀複雜多樣,有的患者會出現「開關現象」。身體活動「開關」開著,患者就能動,可一旦「關閉」,患者便無法運動,關鍵是,誰也不知道這身體的「開關」何時開、何時關,開多久、關多久。有些患者則表現為運動過多,包括面部肌肉、四肢等不自主地簡單重複動作,肢體像舞蹈樣擺動不受控制。這種不自主動作很容易造成患者受傷或殘疾。
目前,帕金森病雖然無法完全治癒,但如果早期發現、系統治療,可控制病情並延緩進程。據了解,中國帕金森患者數量龐大,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快,每年新增患者數量不少。接近15%的患者在患病2年以上才去醫院就診,錯失了早期幹預治療的最佳時機。劉振國接受採訪時表示:「運動併發症的治療效果不佳,明智的選擇只有預防其發生。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