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實施腦起搏器術為帕金森患者恢復自理能力

2020-12-23 金臺資訊

人民網哈爾濱6月4日電 近日,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二病房牽頭、多學科合作為一位患帕金森病十年的66歲患者張女士成功實施了腦起搏器術。在開機程控後,困擾患者十年的肢體震顫和僵直症狀立即消失,已經有五年臥床無法行走的張女士,可以再一次獨立行走,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退行性運動障礙病,主要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強直、步態不穩及其他非運動症狀,是目前僅次於腦卒中、痴呆,嚴重威脅老年人群健康的第三大殺手,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對於患者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

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二病房郭冕主任醫師(中)為患者進行腦起搏器術。

「我被帕金森整整折磨了十年,天天在不停的吃藥,不敢見人,怕別人笑話。十年前剛剛發病的時候只是身體震顫、僵直,最近這五年越來越嚴重,已經完全喪失了行走能力,生活無法自理,就連進食都變得困難了。吃藥已經沒有效果了,我已經對生活喪失了信心。」張女士自述。

由於多年的藥物治療,張女士出現了耐藥。看到每天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張女士,家裡人四處尋醫問藥。在了解到可以手術治療後,家人帶她來到了哈醫大二院。

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二病房郭冕主任醫師、神經內科五病房張麗梅主任醫師和黃湘楠副主任醫師組成的帕金森MDT團隊,對張女士的病情進行了多學科系統評估。

術前進行手術規劃

「患者帕金森病史十年,每天不僅服藥量大,還服用多種藥物,目前出現了耐藥,症狀控制不佳,急需行DBS來控制症狀。」郭冕主任醫師介紹,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又稱腦起搏器或電子藥,是利用立體定向技術,在患者腦內某一個特定核團植入電極,將脈衝發生器和電極連接,脈衝發生器發出脈衝式電信號,電信號通過電極傳送至大腦,對腦內特定核團進行持續的電脈衝刺激,從而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運動症狀。

據了解,DBS是需要醫生在不開顱的情況下,將電極植入大腦中指定位置,任何角度或距離上的輕微偏差都會影響植入效果,進而直接影響治療結果。因此,腦起搏器定位要求非常精準,是整個神經外科精度要求最高的手術。

術中測試,微電極記錄到核團細胞放電,意味著電極成功植入到腦深部核團的預定目標。

經過嚴格的術前評估和討論,團隊決定採用DBS。術中採用局麻 全身麻醉方法,郭冕主任醫師在局麻下顱骨鑽孔,立體定向引導下順利植入雙側電極,實現了準確無誤的將電極植入到腦深部核團的預定目標並在術中測試成功控制症狀;接著在全麻下將脈衝發生器埋入胸前皮下,通過連接線連接電極和脈衝發生器,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後一個月開機程控,調節好程控參數後,張女士身體震顫僵直的情況立即改善,時隔五年可以再一次獨自行走的張女士,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哈醫大二院副院長蔣傳路介紹,DBS治療帕金森,具有可調控、可逆、微創治療的優勢。此方式適用於出現耐藥、「關期」延長,「開期」縮短,服藥後異動明顯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對於運動症狀的改善立竿見影,長期效果良好,已成為目前公認的治療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療手段,為無數帕金森患者帶來了新希望。此外,DBS還可以應用到特發性震顫、梅傑症候群、痙攣性斜頸以及昏迷促醒等疾病中。(焦洋、李華虹、曹玥)

圖片及視頻均由哈醫大二院提供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完成介入微創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
    近年來,哈醫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姜維良教授帶領的團隊,在治療大量的B型主動脈夾層的基礎上,不斷對該技術難點進行攻關,單分支和雙分支開通已經成為常規手術,近期該團隊與心外科、體外循環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合作,成功完成了介入微創技術開通主動脈弓上三分支血管,治療涉及升主動脈的主動脈夾層,技術水平達到了腔內領域的新高峰。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完成介入微創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
  • 哈醫大二院利用經心尖TAVI手術治療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
    人民網哈爾濱12月30日電 近日,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一病房主任田海教授團隊在北京安貞醫院心外科張海波教授的協助下,聯合麻醉科、手術室、心內科、超聲醫學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團隊,為一名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了經心尖人工主動脈瓣置換(TAVI)手術。
  • 黑龍江省腫瘤多學科規範診療第二屆高峰論壇在哈醫大二院舉行
    人民網哈爾濱12月1日電 我國是腫瘤高發國家,由於腫瘤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多數患者就診時已處於晚期,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惡性腫瘤吞噬了許多人的生命。而在精準醫學時代,一種由多學科診療專家團隊共同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的腫瘤MDT(多學科診療模式)的出現,為患者帶來更多生的希望。
  • 哈醫大二院心內科選派30名優秀醫護支援武漢
    3月22日,哈醫大二院心內科醫生邢磊收拾好隨身行李,與一起支援武漢的其他29名心內科同事登上了客車,他們結束了為期40多天的武漢市第一醫院的戰「疫」支援,即將繼續轉戰,支援武漢市人民醫院。  據了解,此次支援武漢,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共派出30名優秀醫護人員。30名醫護人員中,22名護士,8名醫生,大部分為80後90後為主。
  • 哈醫大二院成功救治中腦血管畸形出血合併腦積水患者
    近日,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五病房(顱底與功能神經外科疾病中心)主任胡韶山教授帶領團隊,憑藉精湛醫術,勇闖腦幹禁區,成功救治了一位65歲患有中腦血管畸形出血合併梗阻性腦積水昏迷了一個多月的患者,目前患者已經甦醒。
  • 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團隊微創介入手術成功從六歲患兒心腔取出15釐米...
    人民網哈爾濱5月8日電 5月6日,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于波教授帶領團隊,為六歲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成功實施微創介入手術,完整取出心腔內15釐米長斷裂的輸液導管,順利解除這顆時刻危及患兒生命的「定時炸彈」。目前,患兒情況平穩。
  • 哈醫大二院成功完成納米碳導航下的外陰癌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
    人民網哈爾濱1月13日電 近日,哈醫大二院婦產科一病房張宗峰教授團隊在納米碳的導航下,成功為一名外陰癌患者實施了高難度的腹腔鏡下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及廣泛外陰切除術,手術更加精準、安全,保證了切除的徹底性,減少手術併發症的發生,恢復快,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生活質量。
  • 哈醫大四院完成多例手術 為患者解決難題
    近日,哈醫大四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二病房為一例風溼性心臟病患者成功實施了二尖瓣成形+主動脈瓣成形的手術治療,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患者行心臟彩超檢查見二尖瓣、主動脈瓣呈風溼性改變,交界粘連、瓣緣增厚,致使二尖瓣中-重度狹窄,主動脈瓣中度狹窄。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醫大二院成功微創置換心臟瓣膜
    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為一位耄耋老人實施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手術由該院心內心外團隊聯合應用微創技術成功完成。據介紹,與傳統心臟瓣膜手術相比,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術中心臟不停跳,無需開胸和體外循環,手術微創,出血極少,併發症少,術後患者恢復快。
  • 哈醫大二院為頸椎骨折四肢癱瘓合併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完成手術
    人民網哈爾濱12月9日電 患強直性脊柱炎十餘年,又遇車禍導致頸椎骨折,由於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患者張先生來到哈醫大二院醫治。經過全面評估和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哈醫大二院骨科六病房B區王新濤教授團隊在o-arm三維導航系統的護航下為其順利完成手術。
  • 哈醫大二院承辦第二屆龍江罕見病論壇 專家交流前沿診療理念
    國家正在逐漸規範罕見病診療,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的陸續出臺,到如今越來越多的罕見病治療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讓我國的罕見病患者及醫生看到了希望。
  • 哈醫大二院「換心人」健康存活26年 持續刷新中國最長「換心」紀錄
    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專家和數十名在哈醫大二院做過心臟移植的「換心人」聯合向社會發起倡議,以當時國內存活時間最長的「換心人」楊玉民手術重生日為標誌,設立「4.26愛心日」,哈醫大二院在每年4月26日開展義診、免費手術、科普宣傳等活動,旨在宣傳普及心血管防病保健常識,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意識,採取醫療惠民措施回饋龍江患者,更重要的是宣揚「愛心」傳遞、關愛社會的醫學大愛精神。
  • 94歲老人腎臟內長「鹿角」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協作挽救患者生命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三病房修有成教授團隊成功為94歲的腎半鹿角結石女性患者,完成微創碎石取石手術,成功解除泌尿系感染與梗阻,避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性反應症候群進一步發展,挽救患者生命。
  • 哈醫大二院專家提醒:育齡期女性當心子宮內膜異位症
    為得到進一步診治,陳女士來到哈醫大二院泌尿外科尋求幫助。 泌尿外科一病房副主任王海平主任醫師耐心詢問患者的病史後了解到,陳女士除了多年痛經外並沒有其他不適,而相關檢查結果卻顯示「左腎積水、左側輸尿管下段梗阻、右側卵巢巧克力囊腫及盆腔巨大子宮肌瘤」,連忙為患者請來婦產科專家會診。哈醫大二院婦產科一病房張宗峰主任醫師會診後,考慮患者的這些表現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
  • 哈醫大二院婦產科專家利用孕前腹腔鏡下宮頸內口環扎術圓患者母親夢
    一年多以前,王女士和丈夫慕名來到哈醫大二院婦科四病房尋求幫助。黑龍江省婦幼保健協會婦科腔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哈醫大二院婦產科四病房主任孔憲超教授為王女士進行了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宮頸內口鬆弛,屬於宮頸機能不全,建議王女士進行宮頸內口環扎。
  • 愈「心」更愛「心」哈醫大二院心內科30人「精英團」武漢戰「疫」
    李華虹 方若冰 龍頭新聞記者 霍營3月22日,哈醫大二院心內科醫生邢磊收拾好隨身行李,與一起支援武漢的心內科同事登上了客車,他們結束了為期40多天的武漢市第一醫院的抗疫支援,轉戰武漢市人民醫院,看著自發前來送行的武漢市民,這位三十多歲的東北漢子不禁熱淚盈眶。
  • 哈醫大二院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功治癒腎、心臟移植術後感染新冠...
    李華虹 曹玥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1 月 27 日正月初三,哈醫大二院院長焦軍東擔任黑龍江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臨時黨委書記兼領隊,帶領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二、三、四醫院 137 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黑龍江省首批醫療隊,其中哈醫大二院派出
  • 哈醫大二院專家:靠譜!成功是可預見的
    日前,俄病人計劃接受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而計劃實施手術的義大利神經學家賽吉爾·卡納維羅恰好與哈醫大二院顯微外科任曉平教授有著密切合作。15日,記者專門就此熱點問題採訪了任曉平教授。他表示,異體頭身重建的成功是可預見的。
  • 一例重度肝挫裂傷患者在樂東二院經多學科聯合救治成功康復
    :注意:近日,一例外傷致重度肝挫裂傷、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樂東二院經急救綠色通道、多學科聯合救治,成功轉危為安,現病情穩定,即將康復出院。患者高某某,男性,40歲,樂東利國鎮人。2020年6月13日中午騎摩託車回家時不慎摔傷,當即腹痛難忍、不能行走。被救起後急送我院就診,急診查患者呈重度貧血貌,表情痛苦,神志淡漠,測血壓80/50mmHg,心率120次/分。經檢查患者內出血嚴重,已出現急性失血性休克。「時間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
  • 哈醫大二院將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哈醫大一院再派...
    2月12日22時,哈醫大二院接到省衛健委指令後,迅速反應,在40分鐘內火速集結了160名精銳醫護人員,組成了哈醫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2月13 日,哈醫大二院副院長蔣傳路帶領支援武漢醫療隊的160名隊員,攜帶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設備,帶著全院職工的殷切囑託與祝福,帶著龍江人民的深情厚誼,緊急出徵武漢市,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