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二院利用經心尖TAVI手術治療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

2021-01-10 瀟湘晨報

人民網哈爾濱12月30日電 近日,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一病房主任田海教授團隊在北京安貞醫院心外科張海波教授的協助下,聯合麻醉科、手術室、心內科、超聲醫學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團隊,為一名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了經心尖人工主動脈瓣置換(TAVI)手術。術中患者零輸血,胸部切口僅為4釐米大小,目前患者狀態良好。

田海教授(左)、張海波教授(右)為患者進行手術。

患者蘇大爺近兩年活動後經常出現胸悶、氣短,起初他並未在意,一段時間後病情不見好轉,反覆出現胸口發悶、呼吸不暢等情況。2020年1月,家人帶著他到哈醫大二院進行檢查,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回家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和考慮後,蘇大爺和家人於11月末選擇來到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一病房接受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治療。

術前,超聲醫學科杜國慶教授(左三)為患者進行超聲檢查。

入院後,田海教授團隊為蘇大爺進行了詳細的檢查,經過評估發現患者的病情十分棘手,除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外,蘇大爺還有高血壓、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及陳舊性腦梗,身體基礎條件較差,屬於傳統開胸手術的高風險人群,開胸手術勢必對患者的身體帶來更大的打擊。蘇大爺和家人也非常牴觸開胸手術,擔心即使挺過了手術,後續在恢復過程中也難以抵抗可能危及生命的諸多併發症。

為挽救患者的生命,以最小的創傷為患者帶來最大的生存獲益,田海教授為患者組織了一次多學科會診,專家們充分討論、共同評估後,最終在常規外科瓣膜置換手術、外科微創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以及目前國內外最新的TAVI手術等方法中,為蘇大爺擬定經心尖TAVI手術治療方案。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12月23日,蘇大爺的手術在哈醫大二院雜交手術室如期開始。患者被麻醉後,張海波教授、田海教授明確患者的心尖位置後,經左側第6肋間前外側以一個4釐米小切口進胸,切開心包後在左心室心尖部縫荷包線後穿刺,經DSA引導下經傳輸器將人工主動脈瓣膜送入主動脈瓣環內,定位準確後逐步釋放人工瓣膜,完成瓣膜置換。隨後,超聲醫學科杜國慶教授利用食道超聲評估瓣膜置換效果時發現,患者人工瓣膜固定良好,無瓣周漏,無返流。術後,患者轉至重症監護室,術後當日拔除氣管插管,術後第一天患者可下離床活動,評估全身狀態良好,轉回心外科普通病房。目前,蘇大爺狀態良好,並擬於近期出院。

準備置入患者體內的人工主動脈瓣膜。

田海教授介紹,瓣膜是心臟內部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形狀像花瓣,而且非常薄,它們相當於心臟中心房與心室之間和心室與大動脈之間的大門,根據瓣膜位置不同,可分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及肺動脈瓣。正常情況下,瓣膜只能沿著血液流動的方向開啟,保證血液順著一個方向通過心臟,防止血液逆流。當心臟瓣膜出現結構或功能改變時,血液無法順利排出,或者排出去的血液逆流回來,而使心臟負荷加重,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病症,稱之為瓣膜性心臟病。

正常情況下,心臟收縮射血時,血液經過主動脈瓣從左心室射入主動脈後最終到達全身。而像蘇大爺這樣的患者,在發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血液不能完全從左心室射入主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的血液反流,除導致身體其他部位供血不足外,反流的血液淤積在左心室可使左心室容積增大,引起左心室充血性心力衰竭,最終導致進行性左心衰竭,患者常表現為心慌、氣短、呼吸困難等。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心外科在全麻體外循環下開胸進行瓣膜置換手術。然而,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老年瓣膜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老年患者常因高齡、體質弱、病史長、病變重或合併其他疾病導致手術風險高或有禁忌症而無法接受傳統的外科開胸手術,最終無法挽救生命。

田海教授(左三)為患者進行經心尖TAVI手術。

田海教授表示,TAVI手術是心臟血管領域的高精尖技術,也是用來治療心臟瓣膜病的最新微創治療技術,在心臟正常跳動的狀態下,通過動脈血管或者在心尖部開個紐扣大小的孔送入導管,輸送人工心臟瓣膜到病變處就位後釋放,替代原來的主動脈瓣,從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復瓣膜功能。相比傳統開胸手術,TIVA手術在手術時間上僅佔傳統開胸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時間的1/10,術中對患者的創傷較小,患者後期恢復較快,特別適用於高危或有心臟外科常規手術禁忌的瓣膜病患者。

哈醫大二院TAVI團隊本次手術成員合影。

據了解,TAVI手術的操作非常複雜,技術要求極高,需要心外科、心內科、麻醉科、手術室、影像學科等多科室協作共同完成,同時,TAVI手術對硬體設施支撐要求極高,需要在專門的雜交手術室中進行。哈醫大二院TAVI團隊成立較早,近年來,在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于波教授的帶領下,已成功完成多例病人的經股動脈TAVI治療。此次,哈醫大二院心外科田海教授團隊成功利用經心尖TAVI手術治療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標誌著哈醫大二院TAVI技術得到了全面發展。目前,哈醫大二院心外科已能夠完成小切口心臟手術、腔鏡輔助下心臟手術、全腔鏡心臟手術、經股動脈TAVI手術、經心尖TAVI手術以及經胸先心病介入治療、微創房顫治療等全部心外科微創治療,將造福更多黑龍江省心臟病患者。(焦洋、李華虹、楊嘉安)

圖片由哈醫大二院提供

(責編:王思迪、李忠雙)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一院完成經心尖TAVI手術
    身高137釐米,體重37公斤,年齡85歲……張大媽正處於慢性消耗的狀態,再加上長期罹患嚴重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讓這位老嫗的病情雪上加霜。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專家團隊成功挽救了張大媽的生命。現已年逾八旬的張大媽,患風溼性心臟病20餘年。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嚴重麼
    正常情況下,主動脈瓣為主動脈與左心室的連接處,左心室收縮的同時主動脈瓣隨之開放,血液經過主動脈瓣進入主動脈,左心室舒展主動脈瓣隨之關閉,如果主動脈瓣出現關閉不全的現象時,左心室收縮期向主動脈排血
  • 「大連日報」TAVR手術解決老齡患者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難題
    經心臟超聲顯示,老人患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這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退行性疾病,且這位患者合併冠脈病變,如不及時救治,會在很短時間內演變成嚴重的心力衰竭,威脅生命。患者瓣膜置換指證明確,但是患者高齡,基礎疾病較多,病情複雜,極度消瘦虛弱,進行外科手術開刀置換主動脈瓣風險極高。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案是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
  • 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衰!哈醫大四院主動脈瓣置換術令73歲哮喘患者轉...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教授和麻醉科馬雪松教授,成功合作完成了1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這是一位73歲的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全身已經嚴重水腫,有兩個月不能平臥睡眠,每天只能靠牆而臥艱難呼吸。通常這種疾病需要心外科通過開胸手術,進行主動脈瓣替換手術,由於老人合併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明顯無法耐受手術的打擊和體外循環下的全身麻醉,多次的求醫無門使得老人身陷囹圄近乎絕望。
  • 主動脈瓣手術無需開胸!重慶康心醫院成功開展首例TAVR手術
    「心臟手術真的可以不用開胸嗎?」「是的,部分老年心臟病患者無需開胸即可進行手術!」近日,重慶康心醫院為一名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成功實施了「不開胸的心臟手術」——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
  • 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團隊微創介入手術成功從六歲患兒心腔取出15釐米...
    人民網哈爾濱5月8日電 5月6日,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于波教授帶領團隊,為六歲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成功實施微創介入手術,完整取出心腔內15釐米長斷裂的輸液導管,順利解除這顆時刻危及患兒生命的「定時炸彈」。目前,患兒情況平穩。
  • 主動脈瓣病變越來越常見,這種手術被稱為革命性技術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張希全教授領銜的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團隊連續對4例高危患者成功行主動脈瓣介入手術,效果滿意,標誌著齊魯醫院「不開刀換瓣膜」微創治療的常規化。患者1,男性,85歲,5年前行PCI(置入5枚冠脈支架),診斷:1.主動脈瓣狹窄(重度)、心力衰竭(LVEF 0.17, BNP 29546pg/ml);2.冠心病 PCI術後;3.急性肝功能不全(ALT 2045U/L,AST 2798U/L);4.腎功能不全;5.胸腔積液(雙側)。術前給予血濾治療,病情穩定後手術。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醫大二院成功微創置換心臟瓣膜
    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為一位耄耋老人實施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手術由該院心內心外團隊聯合應用微創技術成功完成。據介紹,與傳統心臟瓣膜手術相比,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術中心臟不停跳,無需開胸和體外循環,手術微創,出血極少,併發症少,術後患者恢復快。
  • 哈醫大四院心內科麻醉科聯手完成哮喘病人經皮主動脈瓣置換
    近日,哈醫大四院成功合作完成了一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這是一位73歲的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全身已經嚴重水腫,有兩個月不能平臥睡眠,每天只能靠牆而臥艱難呼吸。
  • 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完成介入微創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
    A型主動脈夾層的治療通常情況下採用外科開放手術,需經胸、心臟停跳和深低溫體外循環下進行主動脈和主動脈弓上的頸動脈等分支血管的重建,是難度最大的外科手術之一,手術風險很大。近年來,哈醫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姜維良教授帶領的團隊,在治療大量的B型主動脈夾層的基礎上,不斷對該技術難點進行攻關,單分支和雙分支開通已經成為常規手術,近期該團隊與心外科、體外循環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合作,成功完成了介入微創技術開通主動脈弓上三分支血管,治療涉及升主動脈的主動脈夾層,技術水平達到了腔內領域的新高峰。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完成介入微創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
  • 心臟瓣膜病治療|二尖瓣|瓣膜|主動脈瓣|-健康界
    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治療二尖瓣瓣環擴大或交界部局限的瓣葉捲曲者,可以爭取實施直視成形手術;瓣葉穿孔、腱索斷裂等,成形手術難以完全矯正或成形手術失敗者,宜實施二尖瓣置換術;二尖瓣狹窄合併二尖瓣關閉不全時主動脈瓣狹窄的治療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常可在青少年時期實施直視切開手術;中老年主動脈瓣狹窄多為先天性主動脈瓣二瓣化畸形的基礎上鈣化所致,需要實施主動脈瓣置換術。
  • 合肥京東方醫院為心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近日,我院為一巨大左室(90mm)心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手術非常順利,患者現已脫離呼吸機,正在進一步恢復當中。患者杜某是59歲的男性患者,患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功能三級,喪失勞動力3年之久。
  • 浙醫二院心內科成功實施我省首例「重度二尖瓣關閉不全」介入修補...
    用介入手術修補二尖瓣  這在我省尚屬首次  劉大伯的心臟病叫做「重度二尖瓣關閉不全」,70歲以上的老年人得了這個病,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手術,57%的患者將在一年中死亡。  劉大伯的手術由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主刀,採用的是介入手術。王建安院長說,這是一項難度很高的介入技術,操作上稍有偏差便可能引起心臟穿孔、心包填塞等嚴重併發症。
  • 哈醫大四院完成多例手術 為患者解決難題
    近日,哈醫大四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二病房為一例風溼性心臟病患者成功實施了二尖瓣成形+主動脈瓣成形的手術治療,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患者行心臟彩超檢查見二尖瓣、主動脈瓣呈風溼性改變,交界粘連、瓣緣增厚,致使二尖瓣中-重度狹窄,主動脈瓣中度狹窄。
  • 廣元市成功開展首例不開胸置換心臟主動脈瓣手術
    近日,廣元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採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R),不開胸、不藉助體外循環成功為心臟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馮先生實施了心臟主動脈瓣置換。該手術創口不足4毫米,患者術後第二天即下床活動。市中心醫院TAVR術的成功運用,開創了川北地區心臟瓣膜病治療先河。
  • 浙大一院完成全國首例經心尖二尖瓣「緣對緣+腱索」修復手術
    李偉棟副主任說,超聲心動圖顯示,袁大伯二尖瓣腱索斷裂,導致二尖瓣脫垂伴重度關閉不全,左心室也比正常的偏大將近一半,心功能評級為3級,已經出現了心衰。「我們判斷他的病情主要是由於二尖瓣脫垂造成的,並且前葉和後葉都出現了脫垂,以後葉脫垂最為嚴重,如果再不進行治療,心功能將越來越差,心衰加重,隨時存在猝死的風險。」
  • 廈門:​主動脈瓣重度鈣化像石頭 小切口手術為高齡患者換「心門」
    東南網12月7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 通訊員 劉雲芳 趙靖懿)心臟「大門」主動脈瓣全部鈣化硬如石頭,隨時都會危及生命。70歲的張大爺平日多次出現頭暈、氣促、胸悶,並伴有偶發的心絞痛,尤其是爬樓梯、幹體力活時症狀明顯加重。
  • 健世科技:為三尖瓣關閉不全患者注入強勁科技之力
    本報訊(記者孫佳麗)三尖瓣關閉不全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重度以上三尖瓣返流患者在我國超過了650萬,治療率卻小於1%。如何幫助這些患者成為一個國際大難題。前不久,經導管人工三尖瓣瓣膜LuX-Valve®治療三尖瓣返流的早期臨床試驗實現了新突破。而這款產品是由寧波健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
  • 三尖瓣關閉不全的症狀、病因、診斷和3種治療方法!
    3重度反流時,胸骨左下緣有第三心音,吸氣時增強。4三尖瓣關閉不全的雜音為高調,吹風樣和全收縮期,在胸骨左下緣或劍突區最響,右心室顯著擴大佔據心尖區時,在心尖區最明顯,雜音隨吸氣增強,當右心衰竭,心搏量不能進一步增加時,此現象消失。5嚴重反流時,通過三尖瓣血流增加,在胸骨左下緣有第三心音後的短促舒張期隆隆樣雜音。6三尖瓣脫垂有收縮期喀喇音。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9月26日,我院心血管病治療中心與浙大二附院團隊協作,成功完成我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TAVR)手術,開啟了我院結構性心臟病治療的新篇章。病例簡述患者是一位78歲女性,1年前因出現心衰症狀明確診斷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拒絕外科換瓣手術,經藥物保守治療無效,病情進行性加重,不能耐受任何體力活動。楊桂棠副主任醫師詳細了解病情後,迅速為其完善了相關檢查,充分評估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