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的李奶奶患高血壓15年,並患有心律失常、陣發性心房纖顫、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近日,因頭暈再次發作,胸悶、氣促1周,來到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診,因高血壓、心功能不全住院。經心臟超聲顯示,老人患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這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退行性疾病,且這位患者合併冠脈病變,如不及時救治,會在很短時間內演變成嚴重的心力衰竭,威脅生命。患者瓣膜置換指證明確,但是患者高齡,基礎疾病較多,病情複雜,極度消瘦虛弱,進行外科手術開刀置換主動脈瓣風險極高。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案是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為了確保手術安全,心臟外科劉繼紅主任組織心臟外科、心內科、麻醉科、導管室、重症醫學及心臟超聲科等多學科專家進行術前討論,將手術及圍術期相關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評估並制定了應急預案。
麻醉科宋曉麗教授考慮到患者合併肺內感染,極度虛弱,可能存在術後脫機困難並加重感染等風險,採用喉罩通氣代替傳統手術的氣管導管機械通氣,對氣道、聲帶等刺激較小,利於減輕氣道內黏膜、聲帶等損傷,從而減少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而且由於不進入聲門和氣管,麻醉過程中對肌松藥的需求大大減低,可減少藥物殘餘作用,加快患者術後甦醒。這種麻醉方法與目前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相契合。隨後,劉繼紅主任的醫療團隊利用介入導管技術,在李奶奶的大腿根部行股動脈穿刺,成功地將人工瓣膜置換到原來病變的主動脈瓣處,取代原來有病變的主動脈瓣,恢復了瓣膜功能,術後超聲提示瓣膜位置固定良好,開合良好。造影和超聲提示幾乎無返流,手術順利完成。手術結束後5分鐘,患者完全清醒,拔除喉罩安全返回SICU,第二天便轉回普通病房,症狀較前明顯緩解。
劉繼紅主任介紹,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是一項用於治療主動脈瓣疾病的新型介入技術。經過近十年的迅速發展,TAVR治療中、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認可。由於TAVR具有的創傷小、術後恢復快等優勢,臨床醫師一直在嘗試將這項技術應用到單純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治療中。
【來源: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