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迪解讀《哥德堡變奏曲》——上海音樂學院第十一屆鋼琴大師班專題講座

2021-02-13 音樂教育教學基地

講座預告:

楊燕迪教授「解讀《哥德堡變奏曲》——兼談巴赫藝術的理性維度」,上海音樂學院第十一屆鋼琴大師班專題講座

時間:2014年11月30日 周日 14:00

地點:上海音樂學院教學樓小音樂廳

楊燕迪,1963年生。音樂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兼任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西方音樂學會會長,中國音樂評論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美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翻譯家協會理事。

著作

《孤獨與超越--鋼琴怪傑古爾德傳》(編著,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年版)

《樂聲悠揚》(音樂文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

《音樂的人文詮釋——楊燕迪音樂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


主編

《二十世紀十大音樂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上海音樂學院學術文萃1927-2007·外國音樂研究卷》(與錢亦平合編,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

《上海之春50年紀念文集》(陸在易、楊燕迪主編、王勇執行副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年版)

《音樂學新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六點音樂譯叢」(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譯著

《李斯特傳》(Liszt,A. Wilkinson 原著,與孫國忠、洛秦合譯)

《作為戲劇的歌劇》(Opera as Drama, Joseph Kerman 原著,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年版)

《西方文明中的音樂》(Music in Western Civilization,Paul Henry Lang原著,中譯本與

顧連理、張洪島、湯亞汀合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2009年版)

《音樂史學原理》(Carl Dahlhaus原著,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版)

《音樂美學觀念史引論》(Carl Dahlhaus原著,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版)

《簡明牛津音樂史》 (The Concise Oxford History of Music,Gerald Abraham原著,顧犇

譯,錢仁康、楊燕迪校訂,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版。)

《修補裂痕:音樂的現代性危機與後現代狀況》(Music: Healing the Rift),Ivan Hewett原著,孫紅傑譯,楊燕迪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音樂詩學六講》,Igor Stravinsky原著,姜蕾譯,楊燕迪校,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年4月版。

《歌劇與觀念:從莫札特到施特勞斯》,Paul Robinson 原著,周彬彬譯,楊燕迪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版。

《音樂作品的想像博物館》,Lydia Goehr原著,羅東暉譯,楊燕迪校,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作曲家的人格聲音》,Edward T. Cone原著,何弦譯,楊燕迪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版。

《音樂哲學導論:一家之言》,Peter Kivy原著,劉洪譯,楊燕迪校,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音樂中的偉大性》,阿爾弗雷德.愛因斯坦(Alfred Einstein)原著,張雪梁譯,楊燕迪 孫紅傑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版。

主要榮譽及所獲獎項

曾獲「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1993)、國務院終身特殊津貼(1993)、 「文化部優秀專家」(1994)、「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997)、「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6)、「上海領軍人才」(2007)等稱號,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基金會研究獎」(1992)、「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上海市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5、2008)、「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研究獎」(1996)、「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集體獎,2000)、「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集體獎,2001)、「上海市育才獎」(2001)、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研究獎(2002)、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2005、2007)、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三等獎(2002、2010)等各種獎勵和獎項。

本微信資訊轉載自「無盡燈文化」微信平臺

相關焦點

  • 為何古爾德的《哥德堡變奏曲》最貼近巴赫?
    29、節日聽巴赫丨手風琴大師蓋利安諾的巴赫音樂會;30、節日聽巴赫丨王笑晗演奏巴赫《哥德堡變奏曲》;31、安德拉什·席夫丨巴赫《法國組曲》BWV812-817;32、巴赫與舒伯特的《聖母頌》,哪個才是「聖母頌」頭牌?
  • 鋼琴大師郎朗錄製巴赫永遠的哥德堡變奏曲
    這部作品被稱為「音樂的珠穆朗瑪峰」。該作品由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2020年9月4日全球發行,包括兩個相得益彰的演奏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在萊比錫聖託馬斯教堂一氣呵成錄製;第二個版本是在一個靜謐的錄音室。超豪華版專輯有4CD,由2個版本共同組成,第1次以錄音室版、現場實況版雙版本模式發行全新專輯。
  • 布朗傑關門弟子艾莫利·瑙莫夫——2018上海音樂學院國際鋼琴藝術節大師介紹
    在本次上海音樂學院國際鋼琴藝術節的音樂會上,瑙莫夫先生將演奏他個人改編版的《c小調帕薩卡利亞舞曲與賦格》,拉威爾《高貴而憂傷的圓舞曲》,舒伯特《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D.960)》,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他的恩師納迪婭·布朗傑的《至新的生活》,以及由他改編的三十首布朗傑主題變奏曲。
  • 吉他上的《哥德堡變奏曲》
    《哥德堡變奏曲》是萊比錫時期的創作的作品,由巴赫的學生哥德堡演奏給俄國駐德大使用於治療失眠。這個曲子由一個主題和三十個變奏構成,整曲通常的演奏時間是1個小時,比較長。2006年9月,我在上交排練廳周末室內樂音樂會裡看鋼琴家孫暢演奏這個曲子,曲目演奏完畢,前面和後面的女觀眾都睡著了,催眠效果真不錯。
  • 楊燕迪|學術講座《貝多芬晚期風格再議》
    2020年12月9日周三下午,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特邀我做了一次線上講座《貝多芬晚期風格再議》(「致敬貝多芬·2020」系列學術講座之一)。我驚訝地發現,此次線上講座的累積觀看人次居然達到2.5萬人次(至2020年12月20日)——或許這個人次累積對於網絡傳播不值一提,但對於一個屬於「小眾」的古典音樂方面的專門學術講座而論,或許仍屬某種意外。本公號也趁勢轉發這個講座視頻,權作某種存檔留念。感謝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韓鍾恩教授的主持,也感謝我的博士研究生盛漢同學費心對此次講座做了詳盡綜述,這裡一併附上。
  • 郎朗《哥德堡變奏曲》首秀獻給深圳
    郎式「脫口秀」解讀巴赫當晚的演出,郎朗共演奏了兩首曲目。開場,一首舒曼《阿拉伯風格曲,OP.18》將觀眾從現實生活引入郎朗浪漫的音樂世界。一曲彈畢,郎朗短暫離場修整,於20∶15開啟樂迷所期待的重頭戲——完整版《哥德堡變奏曲》。當郎朗的手指觸動琴鍵的瞬間,整個劇場都被音樂包圍,跳動的音符、變幻莫測的旋律令觀眾沉醉其中。
  • 樂評|今夜,《哥德堡變奏曲》是郎朗的
    12月9日郎朗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音樂會,開始售票兩分鐘便被一搶而光,這足以顯示出郎朗巨大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當然,還有觀眾在疫情尚未散去之時對古典音樂演出的渴望。好久不見郎朗的現場音樂會。在此期間,也不時會有朋友和我說,經過了手指病痛之後的郎朗有了不小的變化,在音樂理解上成熟了很多;又加之此次演出的曲目,無論是在演奏技巧還是在詮釋音樂方面可謂是擺在任何鋼琴家面前的一座「高山」,通過炫技而獲得其明星地位的郎朗開闢了這一曲目,這一演出自然也引起了我的興趣。開場並不是《哥德堡變奏曲》,這讓坐在我前排的帶著樂譜來學習的小朋友疑惑了半天。
  • 劇院人手記丨純粹系列與哥德堡變奏曲
    2018年,他又回歸廣州大劇院演出巴赫《十二平均律》上冊,甚至加演了哥德堡變奏曲的主題,到現在還讓我們記憶猶新,如今這兩位大師都已駕鶴西去,那些指下流淌的音符,如今只能回味。2017年由羽管鍵琴家馬漢·埃斯法哈尼、鋼琴大師安德烈·加夫裡洛夫和天才神童阿姆斯特朗先後在同一年帶來三場不同演繹風格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可以說是創下了廣州演出史上之最了,馬漢·埃斯法哈尼的哥德堡,兼具個人風格和歷史原貌,可以說是新時代羽管鍵琴版的首選。
  • 郎朗鋼琴獨奏會8月來廣州 只演一曲《哥德堡變奏曲》
    8月20日,世界頂級鋼琴大師郎朗將在廣州大劇院舉行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將演奏深受樂迷喜愛的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這是一場從演奏者到作品都令人十分期待的演出。郎朗在古典音樂領域成績非凡,在全球各地的音樂會幾乎都一票難求。另外,鋼琴獨奏音樂會上,鋼琴家通常會演奏幾組音樂作品,而此次獨奏音樂會,正式曲目只有一部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
  • 郎朗《哥德堡變奏曲》9月4日全球發行
    」獨奏音樂會,成為近來最大的文化事件之一,也使國內部分觀眾可以在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發布前,親身感受郎朗在歷經長期沉澱與學習後對這部古典巨作的「郎式」解讀。為了貼近巴赫,近年來,郎朗找了指揮大師尼古拉斯·哈農庫特、羽管鍵琴演奏家以及早期鍵盤專家安德雷斯·斯塔爾來幫助自己「進化」,從而對錄製《哥德堡變奏曲》更有信心與把握。為了在現代鋼琴上演繹出管風琴、古鋼琴的風味,郎朗特意拜訪巴赫的故居,對他生活的地方進行了實地考察,「你要有知識儲備量,要有積累,不能單靠感覺來彈。而且你的心一定要靜,彈這曲子一點雜念都不能有」。
  •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中國首奏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銳)8月14日,鋼琴家郎朗將首次做客深圳坪山,帶來坪山大劇院之夜·郎朗2020巴赫《哥德堡變奏曲》世界巡演深圳站的演出。這是坪山大劇院疫情後的復演首秀,也是郎朗演奏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中國首站。此次獨奏音樂會的最大亮點,是郎朗將完整演奏整部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當晚曲目還有舒曼的《阿拉伯風格曲,Op.18》。
  • 古爾德版《哥德堡變奏曲》,古典史上最偉大變奏曲的標杆演繹
    《哥德堡變奏曲》是巴洛克大師巴赫著名的羽管鍵琴作品,亦是古典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也是最偉大的變奏曲,是鍵盤器樂作品史上不朽的裡程碑之作 「《哥德堡變奏曲》是一件永恆的藝術品。」羅莎琳·圖雷克(Rosalyn Tureck),這位為巴赫的音樂奉獻終身的鋼琴家如是說。
  • 錄製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38歲的郎朗走入藝術新階段
    走過20年音樂旅程的鋼琴家郎朗,剛剛錄製完成了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不朽的鍵盤作品《哥德堡變奏曲》,於他,這是實現了一個人生的夢想。9月4日,該作品將由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進行全球發行。
  • 郎朗錄製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挑戰「音樂的珠穆朗瑪峰」
    上周,郎朗錄製的《哥德堡變奏曲》由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全球發行,這是他的夙願,亦是對自己的證明。對所有的鋼琴家來說,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都是極致的挑戰。有人將這部作品稱為「音樂的珠穆朗瑪峰」,它誕生在巴赫晚年,全曲共32段,包含首尾呼應的「詠嘆調主題」和30段變幻莫測的「變奏曲」,結構恢弘。
  • 古爾德版《哥德堡變奏曲》,古典樂史上最偉大變奏曲的標杆演繹
    《哥德堡變奏曲》是巴洛克大師巴赫著名的羽管鍵琴作品,亦是古典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也是最偉大的變奏曲
  • 每個人的《哥德堡變奏曲》
    朱曉玫有著相似的經歷,熱愛鋼琴演奏的她在30歲以前的鋼琴演奏生涯是難以為繼的、甚至是偷偷摸摸的。後來,當她五、六十歲的時候,在法蘭西,她卻試圖在巴赫的音樂跟中國古老的《道德經》之間建立起某種連接,試圖通過自己的演奏證明它們彼此之間是相通的。一直喜歡《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卻談不上懂,只是不斷重複地聽。
  • 中國人民保險&郎朗《哥德堡變奏曲》鋼琴獨奏音樂會在西安啟幕
    2020年12月18日晚,中國人民保險&郎朗《哥德堡變奏曲》鋼琴獨奏音樂會,在西安音樂廳啟幕,中國人民保險傾情回饋俱樂部會員共同見證這場非同凡響的古典音樂盛典。
  • 郎朗發行新專輯,周杰倫受邀挑戰演奏《哥德堡變奏曲》
    環球音樂中國供圖此次錄製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不朽的鍵盤作品《哥德堡變奏曲》,也是實現了郎朗的一個人生夢想,這部作品被稱為「音樂的珠穆朗瑪峰」,對郎朗而言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這首曲子挑戰性太大,你要吃透純巴洛克的彈法,同時注意即興的成分。彈這首曲子必須手腦並用,要用心。」
  • 郎朗:第一次在巴赫墓旁演奏《哥德堡變奏曲》,我哭了!
    郎朗:第一次在巴赫墓旁演奏《哥德堡變奏曲》,我哭了!9月4日,郎朗全新錄製的《哥德堡變奏曲》將由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進行全球發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鋼琴家郎朗依然在堅持做音樂的事情。
  • 2018首屆新疆鋼琴藝術節圓滿落幕!
    2018首屆新疆鋼琴藝術節現場回顧Master Class 大師講座楊燕迪,音樂學家、音樂批評家、音樂翻譯家。 上海音樂學院原副院長。現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音樂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西方音樂學會會長,中國音樂評論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美學學會常務理事,《人民音樂》副主編,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館長,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