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如果總在玩『飄』的東西、在表面上進步,是沒什麼用的,要在本質上有新的變化,敢於打破自己的常規」,著名鋼琴家郎朗說。
轉眼間,這位曾經因高超的琴技和豐富表現力聞名的天才少年已經38歲了,在郎朗看來,是時候開啟人生的新篇章了。上周,郎朗錄製的《哥德堡變奏曲》由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全球發行,這是他的夙願,亦是對自己的證明。
對所有的鋼琴家來說,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都是極致的挑戰。有人將這部作品稱為「音樂的珠穆朗瑪峰」,它誕生在巴赫晚年,全曲共32段,包含首尾呼應的「詠嘆調主題」和30段變幻莫測的「變奏曲」,結構恢弘。
從10歲起,郎朗就開始練習《哥德堡變奏曲》,過去的27年裡動過幾次想要錄音的念頭,但「一直都沒達到想要的效果」,「挑戰性太大了,要吃透純巴洛克的彈法,還要注意即興的成分」。郎朗笑言,練完《哥德堡變奏曲》,總像是「和貓打了一架」,手上常有細小的傷口。《哥德堡變奏曲》創作之初是用雙層鍵盤彈奏的,移植到現代鋼琴上,難免要兩手交錯。這些動作,逼著郎朗平時練琴也穿上了板正的西裝,以免登臺演出時不適應。
為這次錄製,郎朗多次求教於指揮大師尼古拉斯·哈農庫特、羽管鍵琴演奏家以及早期鍵盤專家安德雷斯·斯塔爾,希望能更靠近巴赫的神韻,還特意拜訪了巴赫的故居。今年3月,郎朗在萊比錫聖託馬斯教堂公演了《哥德堡變奏曲》,那是巴赫的靈魂最終停棲的地方。手撫墓碑,郎朗的心頭湧上一股「難以置信的情緒」,「從沒有任何一場獨奏會能像這場演出一樣,讓我感覺離作曲家如此之近。」
這場一氣呵成的實況被收入了新專輯中。專輯另有錄音室版本,是郎朗在德國柏林「摳」出來的。五天內,《哥德堡變奏曲》的每個片段,郎朗都錄製了好幾遍,再從中挑選出最滿意的一版,「等了27年,我不想給自己留遺憾。」相較於演出現場,錄音室裡的郎朗有更多可能性把腦海中的設想變成現實,這個「靜謐」的版本記錄著他細膩的感受和處理。
眼下,郎朗已經帶著《哥德堡變奏曲》開始了全國巡演。在此之前他現身幾檔綜藝,不可避免地激起了質疑的聲音,「想換換腦子」,郎朗並不避諱。其實在這些節目裡,他也沒有拋下普及古典音樂的熱忱和情懷。在《青春環遊記》中,郎朗就彈奏過《哥德堡變奏曲》,為其他嘉賓和觀眾們揭開了巴赫的冰山一角。
12月27日,他將在國家大劇院演奏這部作品。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高倩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