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邊彈邊講解「詠嘆調」(05:50)
對於巴赫這位音樂巨人,華格納稱他為音樂史上最驚人的奇蹟;貝多芬感嘆他的音樂不是小溪,而是大海(Bach 這個姓氏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小溪);卡拉揚曾說,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聆聽他的音樂;而很多文藝青年則表示:無論讀書、咖啡、還是散步,都適合聽巴赫。
鋼琴家郎朗也是巴赫的擁躉。與巴赫結緣多年後,38歲這一年,他首次公開演奏並錄製了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
3月1日,郎朗在妻子吉娜的家鄉威斯巴登公演了《哥德堡變奏曲》,這也是他第一次在音樂會上演奏巴赫這部偉大作品。
隨後,郎朗來到萊比錫,參觀了巴赫博物館,試奏了巴赫當年的管風琴。3月5日,在聖託馬斯教堂、巴赫的墓前,郎朗再一次演奏了《哥德堡變奏曲》,彈到最後一個變奏時,潸然淚下。德意志留聲機(DG)將這一現場實況錄製了下來。
此後不久,在柏林一個靜謐的錄音棚,郎朗花了幾天時間,錄製了《哥德堡變奏曲》。
《哥德堡變奏曲》錄音現場
錄製的同時,郎朗還準備了一個近6分鐘的「彩蛋」。他特地將曲子開頭的一段詠嘆調抽出來,邊彈邊講,講述了他對最喜歡的這段詠嘆調是怎麼理解的。
演奏從一個八小節開始,「一開始就是鋼琴家與巴赫之間的對話,最開始的這段你就已經可以彈出那種深度,旋律很簡單,你不需要做很多,就跟著線條走,也就是低音的下拍。」
「它會使你的靈魂建立起來,和低音的和聲一起,這裡的低音帶給你上升作用,同時又把整個線條保持住,而你仍然腳踏實地。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時刻。」
緊接著,「音樂變得有些掙扎,隨後是寂寞的到來,漸漸地,你試圖擺脫這個孤獨的敘述,並想找到出路……」
曲子接下來便將進入30段變化莫測的變奏,最後又緩慢且平靜地,重新回到詠嘆調的主題。
「當你彈完整首作品以後,你其實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怎樣完成呢?這裡你不需要做很多,因為你已經經歷了85分鐘的美麗、掙扎、悲傷,而這一切在不知不覺中又回到了你的身上,而且更加有意義。我認為,這裡你應該跟著自己的直覺走,就像回放自己的記憶一樣。」郎朗以此收尾說。
7月16日,這段講解視頻被上傳至各大視頻網站,包括年輕人聚集的
B站
。鋼琴家主動錄一段解析、端到你面前給你看,郎朗的這一舉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來打卡、觀摩、刷彈幕。
「這手指的動作真的絲滑。」「深夜聽的,焦躁的心一下浸入湖水。」「好像微風掠過綿軟的草地。」「好像在講述一個溫柔的故事。」「巴赫是神,你是他的傳教士。」「這段就像放風箏,低音部分在下面,風箏在上面,空靈又穩定。」網友們發揮想像力,紛紛刷起彈幕。
9月4日,郎朗的《哥德堡變奏曲》將通過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DG)全球發行。
新專輯包括2個版本、4張CD:第一個版本在萊比錫聖託馬斯教堂錄製;第二個版本在錄音室錄製。這也是郎朗第一次以錄音室版、現場實況版「雙版本」模式發行全新專輯。
7月10日,郎朗率先在各大音樂網站上線了第一支預熱單曲「詠嘆調」,上線一周,觀看量已超過千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