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臺灣的逃兵

2021-02-21 臺北女孩看大陸

曾聽幾個40多歲的資深臺幹聊起「飯糰」,許多大陸城市都有類似「臺灣飯糰」的社團,寂寞的臺商臺幹們或是有家室或是孤身一人,來到北京上海組成一群吃喝玩樂的團體,可以互相幫助、排解鄉愁,當然我沒有加入過這種飯糰,因為我的自我定位是「年輕臺勞。」

 

「加入飯糰除了分享信息外,你們通常聊什麼?」我問。

 

「一半的時間在抱怨生活中的大小事,比如打車難打、食物不合胃口、地鐵又被幾個大嬸大叔推擠,諸如此類。」該臺幹想一想,話鋒一轉「但是,講到臺灣,大家也會埋怨一堆,最多人講的就是──以前我剛到上海時如何如何,現在對比臺灣發展得不要太快喔!臺灣還在內鬥喔~諸如此類。」

 

我日前寫過一段話「在大陸的臺灣人,回臺灣常常不好說什麼,因為大家都怕臺灣親朋好友笑話『你被統戰了』」,但是這種話並不是讓我們這種臺灣北漂真正難受的。在北京幾年後我發現我這年紀的臺灣北漂,內心有一個真正的痛處──那就是不斷不斷對自己的質問,「你不過是個認為臺灣沒未來,跑出來的逃兵而已,你為臺灣又做了什麼呢?」

 

「當你在批評臺灣的不好時,難道你沒看見臺灣的好嗎?當你在批評臺灣的進步緩慢時,難道你沒發現臺灣年輕人的努力嗎?」

 

於是我在北京生活,帶著憧憬、希望、拚勁面對未來,帶著罪惡感面對臺灣的朋友,日前有一位臺灣好友很認真地跟我說,「希望我們可以把臺灣變得更好,讓很多年輕人可以回來。」那時候我說不出話,就算我知道我內心的答案。

 

我知道我身旁的年輕臺灣人,凡是在北京有安穩工作的,沒有人的未來規劃裡是「回家」;我也知道以那朋友的才華,他在北京上海可以拿到更高的薪酬。我也知道我在內心嘆息,不是我悲觀,而是我看不到我們的經濟「在動」,我只看到一潭死死的水。

 

但是我就是說不出話。

有讀者朋友問,你為什麼不說說臺灣有多少美景小吃、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有讀者朋友問,為什麼你看大陸時是樂觀的、看臺灣時卻是如此悲觀?每次看到這類問題,我都只能仰天長嘆──我不傻、我更不是悲觀的人,我當然知道臺灣好,我當然也想樂觀看待自己的家鄉。

 

但是,臣妾做不到。

 

 網絡資源圖(臺灣畫家林經哲水彩畫)

臺灣很好,誰不知道?

曾經有外國人指責臺灣夜市很髒,先不論乾淨程度,那可是臺灣小老百姓生活的最真實寫照啊。下班後,十元多一點人民幣可以喝到一大杯木瓜牛奶,大塊的木瓜肉和牛奶喔,和閨蜜逛夜市時她沿途聽我嘮叨「你知道在北京這要花多少錢嗎?不收你一百塊臺幣對不起自己!」

 

還有我總是很得意地告訴大陸朋友「你連到臺灣便利商店應聘店員的資格可能都沒有喔」,朋友挑眉,我補充「以我看到的西門盯便利店店員來說,會英文是基本,講日文也通,要列印拿包裹繳水電費做咖啡做冰淇淋最近還要會做珍珠奶茶,這些工作大概分攤在兩個店員身上。對了臺灣的便利店還有休息區,休息區要打掃垃圾要丟喔。」

 

臺灣便利店店員工作之繁瑣聯臺灣人都打抱不平,認為企業壓榨,但是每家便利店店員都仍笑口常開,用嗲軟的聲音說「等我一下喔~~馬上來」。我家旁邊的便利店店員已經工作七年,我每次回臺灣都看到他笑嘻嘻的臉,他是真心喜歡這份工作。我幾個大學同學,一直會替自己認為值得的立委候選人宣傳,會不停在臉書上轉發挺勞工的文宣,在碰到任何認為「不公義」的事情都不吝站出來發聲。

 

還有,每次回臺灣,都能碰到一兩個讓你很暖心的小故事。忘記是哪一回我回臺灣,計程車大哥告訴我,他的兒子也去了大陸,也說那裡拼勁強有未來,每一次回來他老婆都會做醃漬臺式泡菜,他兒子會分給大陸室友吃,因為這樣,完全不懂臺灣的大陸室友學到的第一個常識,就是「在臺灣,吃臭豆腐要配臺式泡菜」,聊著聊著,我們同時發現「司機大哥,您沒打表啊!」

 

那時,已經走過一半的路程了,下車時我要多給一百元臺幣,被他堅決推開。「反正聊天聊得很好啊,我兒子在大陸也很辛苦,我希望北京過得開心。」生活在臺灣,「雞湯」基本隨處可碰到, 拿起本子記下來都能成為暖心小段子。

 

這些美好,每次都讓回臺灣的北漂們感恩在心,但在看待臺灣的時候,我卻好難只因為這些就感覺它是美好的。我知道我的同學們再怎麼讚嘆歲月靜好,他們也是缺乏保障的臺灣勞動法和薪資停滯下的受害者;我知道「這個國家」好幾年前就已經在呼籲人才流失的危機,幾年後卻仍束手無策,仍眼睜睜地看著大學甚至碩士畢業生去新加坡的機場打工,我所在的媒體產業在臺灣不斷裁員,我問朋友「現在哪個產業比較好」,她回答,科技業好點呀,其他很多產業「沒辦法」。

 

然後,一打開網上的臺灣新聞,還在吵選舉、還在吵要「親中知中還是和中」、還在吵那些吵了十年五年八年的老問題,我就怒了,啪地關上計算機,氣鼓鼓地跟室友說,叫小龍蝦來吃!

 

我真的不知道臺灣的未來會被帶到哪裡去、我甚至不知道我們的航行方向,我沒有辦法像局外人一樣說「臺灣生活起來好舒服東西好好吃,多好呀」,臣妾做不到啊!

 

 

臣妾做不到

有一次我回臺灣,樓上鄰居跟我說「是不是回來用健保(健康保險)」,我微笑回答,我至今每個月都交健保費、但每年去臺灣醫院不超過三次,我在大陸有醫保,真要算起來可能您用了更多健保費。他有些尷尬,而我覺得很複雜。

 

我突然明白,「在臺灣的臺灣人」與在大陸的「臺灣北漂族」不管多麼諒解彼此,都難免隔了一層紗,或許不少人內心真的想,這群傢伙,沒替臺灣貢獻多少就跑出去,還有臉批評臺灣!而就我所知,我們當中的許多人,確實也這樣不斷指責自己。

 

我除了堅持交健保費以外,確實沒啥貢獻,如果有人用這個指責我,我無法辯駁「我有寫文章介紹家鄉啊」,這些是我的興趣,出發點是為了我自己,並不是多麼無私的貢獻。

 

我只能說「是的,我在北京很快樂地生活,我以我的家鄉為傲,但我確實不看好它的未來,所以我才離開。這些年我吃過虧也碰到『黑暗面』,但我獲得的遠比這些多,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真的,走到現在,沒有後悔過。而我沒有渾渾噩噩地、辜負自己的選擇,也就夠了。

 

這篇純抒發,不打賞,如果讓你觸動了麻煩給我一個贊和轉發,好嗎?

相關焦點

  • 盤點臺灣男星「逃兵」(圖)
    阮經天台灣媒體爆料,雖然嘴上表示絕不逃避兵役,也不害怕當兵,但是現年28歲的阮經天大學念了6年仍未畢業。而且阮經天還不算是最「賴皮」的,臺灣娛樂圈的「逃兵」有一大片,賀軍翔、鄭元暢同樣念了6年大學還延畢,明道的大學學業更是整整9年沒到頭!於公 不當兵繼續吸金阮經天在拍了電影《艋舺》後,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代言邀約不斷,繼早前搶了王力宏的奶茶代言後,前日他又為女性牛仔褲走秀,可謂「錢」途一片光明。
  • 大家好,我是來自臺灣傳奇星娛樂的陳立農~~~
    也不知道出於啥心態,夷戳開某奇異的綜藝於是乎在一群帥(辣眼睛)哥中一個撞臉「華晨宇」,風格「費玉清」的臺灣治癒系小奶狗,陳立農入了夷的法眼!看到他似乎明白了:清爽,才是少年該有的模樣。「模范棒棒堂」2005年2006年,也許你們曾幻想他們的男/女朋友是我幻想早上用他們的歌聲來叫醒我幻想他們好像電視劇裡辛辛苦苦追的人是我們沒錯,青春期的懵懂的意淫就是如此
  • 每個人心中的「逃兵」
    影評丨每個人心中的「逃兵」——土耳其電影《七號房的禮物》原創 林林電影散場後,大家邊走邊討論劇情我也有此感,且不說結局(據說韓國原版要黑暗的多),就說對結局有關鍵性推動作用的兩個人物:典獄長和中尉,似乎有些太善良了。雖然說是為了實現真正的正義,可是他們畢竟違背了自己的職責,違背了上司的意願。會有多少人願意這麼做呢?但是,他們是不是為了實現大團圓結局而故意設計的工具人呢?回想整部電影,我並不覺得這部電影如此膚淺。看電影的過程中,我腦海中總是出現一個詞:「深水靜流」。
  • 「太陽花四人幫」被曝當逃兵 高喊「臺獨」卻讓別人當炮灰
    針對報導,林昶佐自己回應說:「為臺灣盡力不一定要用當兵的方式,將來如果我停藥了,要我去當兵,我也OK。」更可笑的是網友的反應,當2007年首度被媒體曝光當逃兵時,可以看出當時網上幾乎是一面倒地批評林昶佐嘴巴喊「愛臺灣」,卻「閃兵」的「雙面人」行徑,不過8年過去了,如今網民們卻又改口「不當兵也可以愛臺灣啊
  • 我是中國人,來自臺灣!
    「我是中國人,來自臺灣!」「我是中國人,家住臺灣!」曾幾何時「中國人」三個字成為部分臺灣人不能觸碰的三個字。
  • 楊乃文獻聲《綁架者》《逃兵》副歌部分預示電影有反轉劇情
    日前,片方發布了電影主題曲《逃兵》,這首備受期待的主題曲由臺灣實力女歌手楊乃文獻唱,黃立行擔任作曲和製作人。楊乃文渾然有力的嗓音,極其細膩的詮釋力,被黃立行怒贊唱功無出其右,而在這首歌中,白百何所扮演的女警官的心路歷程,也隨之揭開面紗。
  • 逃兵,是要處決的
    有人說,帶兵將軍身上那把貼身佩槍是這樣用的:被俘虜時自盡,或者下屬有逃兵時槍殺。陣前逃逸就是違反軍令,一般實時處決,以收震懾阻嚇作用。故戰士一上戰場就沒有躲避的理由,因為當逃兵的死亡機率是百分之一百,但上陣殺敵至少有一半生存機率。 所以,當看到這幾天醫護罷工的新聞報導,我想起將軍身藏那支槍。
  • 英國一戰槍決3800名逃兵
    1914年的幾個月,前線官兵士氣尚可;1917年,由於反戰情緒進一步蔓延,逃兵變成了大規模兵變,英國上層已經不敢隨意捕殺逃兵,而且私下允諾不讓前線部隊投入「沒有希望倖存的戰鬥」。 其中,英國士兵哈利·法爾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哈利·法爾是英國陸軍西約克郡團的一名,1910年參軍(當時才16歲),1914年11月,西約克郡團被派往法國。
  • 我先生來自臺灣,告訴你一個被很多人誤解的臺灣
    ,大家不念痛心疾首。 一直以來對臺灣的理解,都是來自於網絡,新聞,以及評論,從未如此近距離的和臺灣本地人了解過。 他聽了我的問題,哭笑不得,告訴我說:「那些亂七八糟的言論,都是政黨名嘴鬥爭的產物,再加上網絡的炒作就被無限放大,現在大多數的臺灣人都明白大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水平。」「那你認為臺灣是一個國家嗎?」
  • 「不要對我尖叫」 來自臺灣的手搖茶店開業啦
    「不要對我尖叫」是一家來自臺灣的手搖茶店,品牌的創作靈感也是來自創始人成長過程中自身和家庭對待創業夢想的各自堅持,從而引發的爭執和思考。「不要對我尖叫」的第一家店鋪是在臺灣的貨櫃市集開始的,到如今已經在全球各地擁有20多家店,並成功入駐馬來西亞、日本、加拿大等海外城市,是一個成熟的國際化茶飲品牌。
  • 「我來自臺灣,給個擁抱吧!」暖!
    今天(30日)的臺媒報導稱,一名臺灣交換生日前在大陸進行「蒙眼8分鐘,街頭求抱抱」的實驗,以此了解大陸民眾對於臺灣民眾是否抱持友善態度
  • 伊藤潤二《逃兵之家》:一個被欺騙後隱藏了八年的逃兵竟是死人?
    這是伊藤潤二的《逃兵之家》帶給我們關於戰爭的啟示,也是「日本恐怖大師」伊藤潤二作品中,不多見的恐怖鏡頭較少的漫畫。逃兵之家《逃兵之家》是伊藤老師漫畫中少見將故事的前因後果一一交代的作品,從前期來看不過是一個關於戰爭和報仇的故事,之後卻迎來了一個大反轉,最終的悲傷結局不是為了增加恐怖色彩,而是突出了戰爭為人們生活帶來的沉痛後果。
  • 獨家丨「我來自臺灣,這裡和臺灣不一樣」
    Jerry來清華讀MBA前,在臺灣一家企業做老總助理,由於公司在大陸設有分支機構,所以他經常陪同老總來大陸洽談商務。2000年第一次來到清華,清華園給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當我站在清華禮堂前的大草坪前的時候,那是一種天大地大的感覺,我當時就想如果我今後所處的環境不一樣,人生的規劃可能也會增添一些不一樣」。
  • 隱秘而偉大:齊副局長之死不關逃兵的事兒,方秘書為何要算計他
    別人辛辛辛苦苦搞事業,他不流血,不犧牲輕鬆給自己留好後路。本以為可以成功逃脫,過榮華富貴的好日子。結果卻在臨走之前,被幾個逃兵打成篩子。你有沒有發現,一切都太巧合了。齊副局長上的是一艘小船,可以說是私人訂製的那種,但他有資格說讓人家開船。大家都知道普通的船班,人家開船有時間點,你總要等等別的客人吧。
  • 我是四川勞模,我來自臺灣!
    「從小我就嚮往當空中飛人,覺得特別高大上。」李偉國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是一位臺商,經常往返於臺海之上,除了為他帶回了優渥的生活外,還帶回了許多新奇的故事和更加廣闊的視野。受父親的影響,李偉國從小就活躍於各種學生活動。
  • 我是四川勞模,我來自臺灣
    「能在祖國如此廣闊的舞臺上追逐自己的夢想,我很慶幸,同時也為自己當初的選擇點讚!」12月2日,走下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領獎臺,臺灣青年李偉國難抑心中的激動,和記者分享他的獲獎心情。據悉,這是四川省首次將該獎頒給臺籍人士。
  • 大敵當前先溜為敬,國軍逃兵知多少?
    多年來,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殲敵數量和傷亡情況成為廣受關注的問題。然而,嚴格說起來,從國民黨軍跑路的逃兵,遠遠多於犧牲的烈士。時任軍政部長何應欽在軍事報告中曾提到,抗戰國軍傷亡病廢,總共損失二百五十多萬人,但同時期徵調了壯丁一千一百萬,補入部隊八百萬。
  • 辦公室的逃兵,現為自由作家|自介
  • 「我來自臺灣」 陸媒臺籍記者也要被罰?
    ,張經義回說:「我來自臺灣」。訪問美國總統川普期間,被川普反問來自哪裡,張經義回說:「我來自臺灣」(視頻截圖)  事實上,張經義的確是臺灣人,擁有政治大學新聞及阿拉伯語學系雙學士,以及紐約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歷。  不過,張經義是以中國東方衛視駐白宮記者的身份來訪問川普,因此在他脫口稱自己是「來自臺灣」後,引來大陸與臺灣雙方網友的批評。
  • 我在臺灣籤售,真的好巧
    在臺灣出這本繁體《為夢想逆向而行》,就是源於一句「真的好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