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候鳥傳⑤丨望帝春心託杜鵑 企料這貨是「渣男」

2021-01-08 瀟湘晨報

半島記者 李百明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到龍標過五溪。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

花中有杜鵑,鳥中有杜鵑,人中也有杜鵑,詩詞中更少不了杜鵑。

杜鵑,就在我們身邊,即使身在繁華都市,經常也能聽到它們鳴叫——布穀、布穀……但是,我們並了解它。

布穀?我們脫口而出的「布穀」,就是杜鵑麼?十有八九的青島人並不知道,布穀鳥是杜鵑的一種,是大杜鵑,因其叫聲有「布」「谷」兩個音節,也叫二聲杜鵑。有二聲杜鵑,當然就有四聲杜鵑、八聲杜鵑,名字起得任性但妥帖,以聲辨鳥沒毛病。八聲杜鵑咱們青島沒有分布,這篇文章我們只講大杜鵑(布穀鳥、二聲杜鵑)和四聲杜鵑。

這兩種杜鵑體長均在30釐米左右,在城市能見鳥類中屬於大個子,腹部花紋有點像海魂衫,連專業人士都很難僅憑外表區分它們,這裡就不詳細描述它們的外表了,看圖吧。好在,它們的叫聲一個是二聲、一個是四聲,聽聲音還是很好辨別的。前面記者專門介紹了掌握分辨不同鳥鳴的學習方法,讀者可以自行複習一下。

杜鵑名字的來歷有著悽美的傳說:周朝末年,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後禪讓退位,歸隱深山,死後魂魄化為鳥,即為杜鵑。每年暮春,杜鵑花開時,杜鵑鳥也會日夜悲鳴,叫聲似「不如歸去」,十分悽切。

杜鵑鳥,中國文化中「愁」的象徵,無論是失意的喟嘆,羈旅的鄉愁,還是歸隱的無奈和離別的哀怨,都是人生際遇的寫照。

但是,望帝化為何種杜鵑?版本至少有三:一種是化作一種蜀地深山密林裡的杜鵑,世人無緣得見;一種是化作大杜鵑,即布穀鳥,持此說的人很多;一種是化作四聲杜鵑,詩詞裡的杜鵑多指四聲杜鵑。記者更傾向於第三種說法,望帝化為杜鵑不停鳴叫:不如歸去,不正好是四個音節麼?!

四聲杜鵑因鳴叫聲得名,很多地方百姓俗稱「光棍好過」,而英語把它叫做「one more bottle」,兩者都擬其叫聲,巧在「one more bottle」可譯成「再來一瓶」,可不是麼,單身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每天醉醺醺,喝完一瓶再來一瓶。自然界中,杜鵑確實是不折不扣的「渣男」。

杜鵑屬動物多有「託嬰」行為,即產卵於其它鳥類的巢中,幼鳥孵化後會把同巢的寄主卵或幼鳥推下,讓寄主親鳥只撫養自己,霸佔別家房子、啃別家父母、殺別家娃娃,典型的惡魔招人恨。二聲杜鵑和四聲杜鵑均有這種行為,資料稱二聲杜鵑可以「託嬰」125種其他鳥類,精確到個位數。

杜鵑之所以如此,與其習性有關,雄杜鵑出了名的花心,一夫多妻,房價高企築不起巢,而雌杜鵑也不是稱職的媽媽,不會孵卵帶娃,只能將「娃」寄人籬下。

連結: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丨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譯文錦瑟呀,你為何竟有五十條弦?我心如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鵑,寄託春心哀怨。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讀者儘管難以明了《錦瑟》詩的思想內容,但那可供神遊的詩境,卻很容易在腦子裡浮現。注釋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撥弦樂器,通常二十五弦。無端:猶何故。怨怪之詞。
  • 山海經|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從羭次山向西走五十裡,就到了時山,山上光禿禿的,沒有一棵草,也沒有一棵樹木。這貘豹具體什麼樣,山海經裡並沒有詳細記載。百度百科裡說,貘豹是上古時代的一種神獸,特指一種奇幻生物。傳說中,他們以夢為食,吞噬夢境,也可以使被吞噬的夢境重現。依照《說文解字·第九下·豸部》:「貘:似熊而黃黑色,出蜀中。
  • 望帝春心託杜鵑,詩與杜鵑
    杜鵑鳥的別名,又名蜀魄、蜀魂、蜀鳥、催歸、杜宇、子規、子娟等。大杜鵑叫聲似「布穀、布穀」,所以又叫布穀鳥;三聲杜鵑叫聲似「米貴陽」,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貴陽;四聲杜鵑又稱子規鳥叫聲似「快快割麥」、「割麥割谷」。杜鵑以昆蟲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鳥。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 【嘯天說詩】望帝春心託杜鵑:五十人生的一曲哀歌
    「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元好問)說的是李商隱詩愛家很多,然無達詁,《錦瑟》就是這樣。關於詩的主旨,歷來有詠瑟(蘇軾)、悼亡(朱鶴齡)、自傷身世(元好問、何焯)、自序其詩(程湘衡)諸說。說是中四句表現瑟聲適、怨、清、和四種境界,這個太玄。
  •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⑶望帝春心託杜鵑:《華陽國志·蜀志》:「杜宇稱帝,號曰望帝。……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子鵑即杜鵑,又名子規。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一九《杜鵑》詩注引《成都記》:「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亦曰子規。」
  • 望帝春心託杜鵑 | 王興根 紀念李赤先生文集 第39篇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每每想起李商隱的這聯詩,我的心裡總會升起一種莫名的悲哀,不僅為李商隱,更為我的恩師李赤先生。有一種記憶,本想深埋在心底;有一種傷痛,本不想輕易去觸摸。
  • 中國神話故事——望帝化鵑
    望帝將王位傳給叢帝後,自己則去西山隱居。開始的時候叢帝很能幹,處處為百姓著想,蜀地的人都很愛戴他。但是後來他卻變得越來越驕傲,不再關心百姓的疾苦,百姓都怨聲載道,望帝知道後心裡也很著急。叢帝見望帝帶這麼多人進宮,很擔心自己的王位,就下令緊閉宮門,不許望帝他們進來。望帝見進不了宮,只好懊惱地回到西山。望帝陷入深深的自責中,最終一病身亡。死後,他化成了鵑鳥,叫聲十分哀怨悽苦。聽到鵑鳥一聲聲悲啼傳來,蜀國的人民感傷地說:「這是我們的望帝,他現在是多麼地懊悔呀!」
  • 雲中吟系列·春心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至南北朝時期,古人則開始以「春心」來表達男女之間相思愛慕的情懷,南朝梁元帝有《春別應令》一詩,曰:「昆明夜月光如練,上林朝花色如霰。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
  • 杜鵑花落杜鵑啼——白居易與杜鵑花的情緣
    杜鵑花落杜鵑啼在鳥與花的關係中,一般是鳥有鳥名,花有花名,幾乎沒有一個是雷同的,唯有杜鵑卻是花鳥同名,所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才有「杜鵑花落杜鵑啼」之句。杜鵑慣作悲啼,甚至啼出血來,從前的詩人詞客,稱之為「天地間愁種子」,鵑而啼瘦,其悲哀可知。這個典故,源於一個美麗的神話。古蜀國杜宇稱帝,號望帝。
  • 深度解析高中詩詞《錦瑟》,這到底是一首寫什麼的詩
    今天為大家來解讀一首高中時期廣受大家爭議的詩詞,這首詩是由李商隱創作的《錦瑟》,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一首借物喻人,借古諷今的政治詩詞;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一首寫情的情詩;對於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理由,筆者比較相信後者,所以就後者為大家深入解析,看看有無合理之處。
  • 青島候鳥傳 :麻雀為啥不會走?小鳥唱歌會跑調嗎?
    每年4月初開始遷來東北繁殖地,秋季於10月下旬開始南遷,跟大多數候鳥一樣,春秋兩次路過青島。青島候鳥傳系列稿件發布以來,得到了許多室友、讀者的指教和喜歡,有幾位讀者問小鳥唱歌跑調不,這可把我難住了。
  • 叮咚為您解密「杜鵑泣血」的真相(第46期)
    「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餵其子,禮若奉至尊。」暮春時節,杜鵑聲聲哀切,詩人由此懷想古蜀國的聖君「望帝」。晚唐李商隱亦有詩云: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華陽國志·蜀志》載:「杜宇稱帝,號曰望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