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高中詩詞《錦瑟》,這到底是一首寫什麼的詩

2020-12-20 鏡中畫史語心言

今天為大家來解讀一首高中時期廣受大家爭議的詩詞,這首詩是由李商隱創作的《錦瑟》,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一首借物喻人,借古諷今的政治詩詞;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一首寫情的情詩;對於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理由,筆者比較相信後者,所以就後者為大家深入解析,看看有無合理之處。

《錦瑟》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先整體來說一下詩句表達的意義,首先作者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託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其次採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像,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藉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下面具體解析詩句: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句詩中無端二字,表現了詩人淡淡的幽怨之情, 「思」這個字又將情景倒回了許多年前,說明此詩是在想像過往發生的事。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句詩採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著名典故。 營造了一幅意境朦朧優美的畫卷,其間道理值得個人深思,究竟是政治,還是人情要放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下,或是詩的整體意思下考慮。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尾聯最是表情達意,表達出了一個人對一種感情琢磨不透而又無法割捨,無法忘記的糾結無奈之情。看到這裡,其實很像現實生活中大家對於感情的盲點,也許一些感情真的值得,但你當時可能真的沒有意識到吧,錯失良緣。

對這整首詩的理解,筆者主要是側重於感情方面的認知,並沒有著重分析與他的政治背景,如果需要最好是加上政治原因。

(註:本文為作者個人理解,部分資料圖片來源於百度,喜歡文史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下,謝謝你的關注哦^ω^)

相關焦點

  • 詩詞Ⅰ李商隱的錦瑟中,藍田日暖玉生煙,玉生煙是什麼意思?
    讀外國的一些詩歌,經常會看到晦澀一詞,可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卻很少用這個詞解釋,一方面是我國的詩歌本來就難以解釋,只可意會,其次就是我國詩人寫的好的,情感意義都可以體驗到,寫的不好的,差不多就是白話詩了,不存在解釋不了的情況。但唯獨李商隱的詩歌,是可以用晦澀來形容的。
  • 一首《錦瑟》將李商隱封神朦朧詩鼻祖
    他筆下的詩諷刺當朝權貴,也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於是,他獨自來到了洛陽,這畢竟是唐朝的第二大城市,在這裡打拼,機會還是很多。幸運的是,他遇到了當時的天王巨星—白居易,使得李商隱沒有淹沒在晚唐的頹廢中。白居易是晚唐時期的頂級詩人,也是唐朝繼李杜之後排名第三的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杯濁酒,一首詩詞。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 李商隱《錦瑟》,到底是寫的什麼,千百年來無人能解
    說李商隱是晦澀難懂,難到什麼程度呢,元好問說「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說詩人雖然都愛李商隱詩,但遺憾的是沒有人為他的詩作注,以至於後人難以理解,而李商隱所有詩中,最難懂的恐怕要數《燕臺四首》和《錦瑟》了,《燕臺》詩太長,不談,只談《錦瑟》,清朝王士禎說「一篇錦瑟解人難」,可見這首詩的解讀難度。
  • 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
    李商隱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特別的一個了,他作出來的詩句,有一首叫做《無題》,讓後人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確定這首詩的含義是什麼。李商隱出生於鄭州滎陽,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後來去世的地方,李商隱年幼時就沒了父親,跟隨著母親,母子兩個相依為命,生活過的很清苦,他在文中有寫道這段生活:傭書販舂。
  • 讀李商隱的《錦瑟》,懂時光易逝,珍惜自己美好年華
    《錦瑟》一詩出自李商隱的筆下,被後人稱為是李商隱寫下的比較有難度的詩詞。也比較不容易理解。詩人李商隱生於唐朝,也是唐朝比較著名的一個詩人。李商隱在寫作方面很有天賦,可以說與杜牧起頭並足。在當時的情況下。李商隱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響,比如黨派之間的影響。所以李商隱在仕途上屢受排擠。所以有時李商隱的詩也會顯得十分的沉重。有很多人都說一個人的語言與他的生身經歷有關。
  • 李商隱《錦瑟》詩中的意象探究
    千百年來對於這首詩的意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體而言,以「悼亡」說和「自傷」說居多,宋元以來,更是揣測紛紛。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於一般的詠物體,可也並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 經常寫詩詞或對聯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文化水平?
    平臺上有人提了個問題:經常會寫詩詞或對聯的人,他們到底是什麼文化水平? 這個問題的目的不單純。 某人詩寫得好,中文水平好,可能文化水平高。但是某人不會寫詩,不會講中文,絕對不代表文化水平低。 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門檻也一點都不高,會不會寫詩不足以作為文化水平甚至詩詞水平高低的判定依據。 詩詞寫得好,詩詞文化水平高,詩詞寫得不好,詩詞文化水平偏低——這和會不會沒有關係,只看好不好。
  • 絕非偶然,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出現頻率最高的為什麼是這三首詩
    截至今年,中國詩詞大會已經舉辦了四季,節目組的經驗越來越豐富,題目的質量水平越來越高,大賽的賽制也越來越健全。縱觀第四季比賽流程,個人追逐賽環節每個選手答對六道題目方為通關,而這六道題目難度(詩詞難度)是不斷遞增的。前兩道題涉及的詩詞應該是最基礎、最應該掌握的。那麼在這些最基礎的詩詞裡,那些重複出現的又應該是最重要、藝術性最高、最能代表中國詩詞發展水平的。
  • 紅樓夢裡的詩詞到底是什麼水平?這三個方面很不錯
    書中有很多的詩詞不假,可是它們並非不能理解,相反地為了讓大家都能夠讀懂,其中的詩詞都採用了不同的方式去呈現,正因為這樣書中的詩詞有了不同的意義。那麼在《紅樓夢》中的詩詞到底是什麼水平呢?世家的小姐和少奶奶們從小也需要學習琴棋書畫,所以她們作詩也是極其有必要的,因為大觀園創建的詩社,那麼黛玉、寶釵、湘雲、寶琴和探春等出色的姑娘們,她們需要創作的詩詞,就不僅僅需要廣泛,她們需要的是符合自身特點的深度。黛玉的《葬花吟》、《菊花詩》、《秋窗風雨夕》,寶釵的《詠白海棠》,湘雲的「蘆雪庵聯詩」,寶琴懷古詩十首,這些詩詞都是不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 淘園詩話 | ​詩詞寫作怎樣入門
    雖然每個人讀詩的體會有深淺,學寫詩詞的基礎有強弱,但動起手來,方法不外乎三種:一是即興法。在讀詩的過程中,激起了內心的共鳴,產生了抒發情感的衝動,暫且不要管它什麼格律,先乘著興致把你心裡想的寫出來,打油詩也好,順口溜也行。等到知識積累不斷加深,逐步掌握了寫詩的要領,再來修改以前的即興作品,也可以請老師幫助修改和指點。
  • 愛寫《無題》詩的李商隱,讓無數後人好奇他到底在寫什麼
    李商隱的詩讀起來有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比如《錦瑟》中的名句「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珠有淚」還好理解,套用了鮫人落淚成珠的典故;「玉生煙」理解起來就十分困難了。人們不禁紛紛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寶玉能升騰起煙雲,還是詩中的詞句另有所指。可以說,讀李商隱的詩需要反覆看、反覆想、反覆探究,才能略懂一二。至於誰敢誇下海口說能夠讀懂李商隱,這樣的才俊恐怕還沒有出現。
  • 【講唐詩】李商隱《錦瑟》
    【李商隱《錦瑟》往事有一種奇怪的魅力,無論它是甜蜜的還是悲傷的,在敏感人看來同樣是不堪回首的。悲傷的往事自不必說,而甜蜜的往事因為被時光拋棄了,沒辦法重新經歷一回,所以,也讓人不堪回首。這一講要談的是李商隱的《錦瑟》,這是一首感嘆流年,追憶往事的詩,傳達出複雜而難以言表的情緒。
  • 詩詞朗讀:李商隱《錦瑟》
    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數亦不同。義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有「錦瑟驚弦破夢頻」;《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詩有「雨打湘靈五十弦」。無端:沒來由,無緣無故。
  • 唐詩鑑賞-錦瑟(李商隱)
    賞析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註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
  • 李商隱的《錦瑟》,您認可是悼亡詩嗎?談一談我的理解
    (全文共3000字,讀完大約需要8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李商隱的《錦瑟》,是文化史上公認的難解之詩,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首悼亡詩。我以前也是同樣的觀點。
  • 錦瑟-你們要的全部在這裡
    作品賞析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註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
  • 五首關於寫夜雨的經典詩詞,感情細膩意境深遠,你喜歡哪一首?
    這是一首描寫羈旅之愁的詩,很多人都說李商隱的作品太多過於艱澀,難以意會,比如他的《無題》「錦瑟無端五十弦」。而這首詩卻是李商隱比較樸素自然、雋秀精煉、耐人尋味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者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起句,來描寫作者客旅異鄉無法歸去的境況。緊接著「巴山夜雨漲秋池」,這句看似寫景,而實質上是用那淅淅瀝瀝,仿似無窮無盡的秋雨來烘託因為「未有期」的羈旅之愁。
  • 亂彈錦瑟作鄭箋
    最近,熱映電影《掬水月在手》提到了李商隱的一首詩《錦瑟》,作為朦朧詩的代表。亂彈幾響,聊作鄭箋。
  • 秦曉宇:錦瑟無端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向稱千古詩謎,目為詠物詩乃刻舟求劍,錢鍾書說是以瑟喻詩則有些過度詮釋。錢先生立論的一個重要依據是:《錦瑟》被排在詩集首位,「自題其詩,開宗明義,略同編集之自序」。問
  • 詩裡寫的海不是海?從《次北固山下》,看詩詞中海的意向
    這個詩句肯定大家都知道,出自唐朝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這個詩人也是因為這首詩得以出名。這道題大家肯定都覺得應該選擇海上,不光大家這麼想,在詩詞大會上很多的人也是這麼選擇的。但是可能你不會信,這個答案應該是江上。詩詞大會組委的決定是認為這裡描寫的是江上的景色。但是在我們學的一些教材裡,這裡的解釋應該是夜色將盡之時,海上旭日東升。這就產生問題了,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