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你們要的全部在這裡

2021-02-20 小島科普

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作品賞析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註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於一般的詠物體,可也並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云云。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痴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麼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幹什麼要有這麼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藉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於「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製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谿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谿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谿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谿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麼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悽音,送春歸去。一個「託」字,不但寫了杜宇之託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託春心於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於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谿的「春心託杜鵑」,以冤禽託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谿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閒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後,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際,玉谿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谿生實不多覯。
  那麼,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麼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於詩人玉谿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淨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悽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複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裡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後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裡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谿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谿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麼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詩之所以為詩者在於此,玉谿詩之所以為玉谿詩者,尤在於此。
  玉谿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鬱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徊,感染於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別詩中說:「瘐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則箏瑟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覺得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
  (周汝昌)

【閱讀原文】:少康觀點

相關焦點

  • 小說:錦瑟
    熱水浸透幾層衣服,皮膚灼燙得像要爛了一樣。幸虧是浮在水面上,沒有沉下去。在水中遊了很久,漸漸能忍受水的熱度,極力掙扎著才爬上河的南岸,所幸全身並沒有燙傷。又往前走了會兒,遠遠望見一座大屋子內透出燈光,便朝著屋子走去。突然一條大狗竄出來,向王生猛撲,一口含住了他的衣服,將襪子撕破了。王生急忙摸起塊石頭打去,狗才稍往後退了退。接著又有一群狗攔路狂叫起來,都像牛犢一樣大。
  • 李商隱《錦瑟》
    注釋譯文詞句注釋⑴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撥弦樂器,通常二十五弦。⑵無端:猶何故。怨怪之詞。五十弦:這裡是託古之詞。作者的原意,當也是說錦瑟本應是二十五弦。⑶「莊生」句:《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 唐詩鑑賞-錦瑟(李商隱)
    錦瑟本來就有那麼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幹什麼要有這麼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藉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於「華年」二字。
  • 李商隱 《錦瑟》賞析
    《錦瑟》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 秦曉宇:錦瑟無端
    李商隱曾以「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勳」推許杜牧,其實他本人何嘗不是這樣的詩人?對於時間的流逝以及隨之而來的生離死別,敏感、深情的李商隱始終懷有刻骨的哀愁。而他最動人也最深晦的一首「存在與時間」的哀歌,無疑是《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詩詞朗讀:李商隱《錦瑟》
    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數亦不同。義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有「錦瑟驚弦破夢頻」;《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詩有「雨打湘靈五十弦」。無端:沒來由,無緣無故。
  • 【講唐詩】李商隱《錦瑟》
    【李商隱《錦瑟》往事有一種奇怪的魅力,無論它是甜蜜的還是悲傷的,在敏感人看來同樣是不堪回首的。悲傷的往事自不必說,而甜蜜的往事因為被時光拋棄了,沒辦法重新經歷一回,所以,也讓人不堪回首。這一講要談的是李商隱的《錦瑟》,這是一首感嘆流年,追憶往事的詩,傳達出複雜而難以言表的情緒。
  • 李商隱《錦瑟》詩中的意象探究
    錦瑟本來就有那麼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要埋怨它:錦瑟呀,你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藉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 記電影《紅線2017》出品人 錦瑟 | 關於我的「原罪」
    錦瑟:「當時在哈爾濱做民營劇場太難了,受得委屈就別提了,真有一種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感覺。當年我都是和公司的小夥伴們自己去街上派發宣傳單的。你問為什麼?不是為了省錢,是為了保證派發質量。經常被城管追,被環衛工人責備。最有意思的是還有人問我要電話號碼,說以後找我發單子,太逗了。」「當時是難,是苦。
  • 天天讀詩 |《錦瑟》唐·李商隱
    胡應麟《詩藪》:錦瑟是青衣名,見唐人小說,謂義山有感作者。觀此詩結句及曉夢、春心、藍田、珠淚等,大概無題中語,但首句略用錦瑟引起耳。宋人認作詠物,以適、怨、清、和字面附會穿鑿,遂令本意懵然。且至「此情可待成追憶」處,更說不通。學者試盡屏此等議論,只將題面作青衣,詩意作追憶讀之,自當踴躍。胡震亨《唐音癸籤》:以錦瑟為真瑟者痴。
  • 亂彈錦瑟作鄭箋
    最近,熱映電影《掬水月在手》提到了李商隱的一首詩《錦瑟》,作為朦朧詩的代表。亂彈幾響,聊作鄭箋。
  • 錦瑟-TFZ KING PRO 入耳耳機測評 外觀篇
    TFZ(THE FRAGRANT ZITHER)錦瑟香也是一個年輕的國產品牌,2015年創立於深圳。看到錦瑟香也這個名字我腦海中第一反應是李商隱的《錦瑟》,廠家取錦瑟這樣一個名字想必是對耳機的音質和外型都有一定要求。TFZ推出的耳機外型我覺得能達到錦瑟的標準,但它聲音表現是否配得上錦瑟之名呢?今天讓我們看看TFZ旗下定位較高的KING PRO的表現。
  •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數亦不同。義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有「錦瑟驚弦破夢頻」;《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詩有「雨打湘靈五十弦」。無端:沒來由,無緣無故。
  • 李商隱《錦瑟》晦澀難懂,他究竟寫了什麼?千百年來讓人難解
    》,清朝時期的王士禎就曾說「一篇錦瑟解人難」,這難度可見一斑。但是這裡又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周禮》記載,瑟這種樂器的弦只有25根,為什麼李商隱要寫「錦瑟無端五十弦」,難道是他筆誤搞錯了,其實不是這樣,這裡涉及到一個典故傳說。傳說上古的時候,天帝命令素女彈奏瑟,而這時候的瑟是有五十根弦的,這五十根弦的瑟彈奏起來異常的悲哀,天帝都聽得悲從心中起,忍不住哭了出來,天帝也覺得這個瑟彈奏太過悲涼,所以就把瑟的弦改為25根,減少了一半。
  • 李商隱《錦瑟》,到底是寫的什麼,千百年來無人能解
    說李商隱是晦澀難懂,難到什麼程度呢,元好問說「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說詩人雖然都愛李商隱詩,但遺憾的是沒有人為他的詩作注,以至於後人難以理解,而李商隱所有詩中,最難懂的恐怕要數《燕臺四首》和《錦瑟》了,《燕臺》詩太長,不談,只談《錦瑟》,清朝王士禎說「一篇錦瑟解人難」,可見這首詩的解讀難度。
  • 讀李商隱的《錦瑟》,懂時光易逝,珍惜自己美好年華
    《錦瑟》一詩出自李商隱的筆下,被後人稱為是李商隱寫下的比較有難度的詩詞。也比較不容易理解。詩人李商隱生於唐朝,也是唐朝比較著名的一個詩人。李商隱在寫作方面很有天賦,可以說與杜牧起頭並足。在當時的情況下。李商隱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響,比如黨派之間的影響。所以李商隱在仕途上屢受排擠。所以有時李商隱的詩也會顯得十分的沉重。有很多人都說一個人的語言與他的生身經歷有關。
  • 李沁新劇《錦瑟》官宣,看到男主是他後,粉絲:這部劇要爆了
    今年的他的劇雖然少,不過最近有消息表示他又有一部新劇要開拍了。這部劇是一部原創劇本,再也不是什麼小說改編的,因此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劇名叫做《錦瑟》,這是一部有關於芭蕾舞演員的現代戀愛時尚大劇。現在她要出演《錦瑟》的女主,李沁的演技肯定是過關的,不過女主是跳芭蕾的,李沁倒是需要學習一段時間了。畢竟她之前是學習崑曲出身的,身段是有的,就是芭蕾需要踮腳,平衡等等,還是需要進行專業的培訓的。
  • 深度解析高中詩詞《錦瑟》,這到底是一首寫什麼的詩
    今天為大家來解讀一首高中時期廣受大家爭議的詩詞,這首詩是由李商隱創作的《錦瑟》,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一首借物喻人,借古諷今的政治詩詞;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一首寫情的情詩;對於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理由,筆者比較相信後者,所以就後者為大家深入解析,看看有無合理之處。
  • 李商隱的《錦瑟》,您認可是悼亡詩嗎?談一談我的理解
    (全文共3000字,讀完大約需要8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李商隱的《錦瑟》,是文化史上公認的難解之詩,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首悼亡詩。我以前也是同樣的觀點。
  • 朱光潛 | 讀李義山的《錦瑟》
    《盥手觀花圖》南宋 佚名絹本 設色30.3×32.5cm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詩的佳妙往往在意象所引起的聯想,例如李義山的《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