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攽《中山詩話》:李商隱有《錦瑟》詩,人莫曉其意,或謂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
黃朝英《緗素雜記》:東坡云:此出《古今樂志》,云:「錦瑟之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案李詩,「莊生曉夢迷蝴蝶」,適也;「望帝春心託杜鵑」,怨也;「滄海月明珠有淚」,清也;「藍田日暖玉生煙」,和也。一篇之中,曲盡其意。
王世貞《藝苑卮言》:中二聯是麗語,作「適、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則涉無謂,既解則意味都盡,以此知詩之難也。
楊士弘、顧璘《批點唐音》:此詩自是閨情,恐不泥在錦瑟耳。
胡應麟《詩藪》:錦瑟是青衣名,見唐人小說,謂義山有感作者。觀此詩結句及曉夢、春心、藍田、珠淚等,大概無題中語,但首句略用錦瑟引起耳。宋人認作詠物,以適、怨、清、和字面附會穿鑿,遂令本意懵然。且至「此情可待成追憶」處,更說不通。學者試盡屏此等議論,只將題面作青衣,詩意作追憶讀之,自當踴躍。
胡震亨《唐音癸籤》:以錦瑟為真瑟者痴。以為令狐楚青衣,以為商隱莊事楚,狎綯,必綯青衣,亦痴。商隱情詩,借詩中兩字為題者盡多,不獨《錦瑟》。
陸次雲《五朝詩善鳴集》:義山晚唐佳手,佳莫佳於此矣。意致迷離,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於初盛諸家中得未曾有。三楚精神,筆端獨得。
錢謙益、何焯《唐詩鼓吹評註》:此義山有託而詠也……顧其意言所指,或憶少年之豔冶,而傷美人之遲暮,或感身世之閱歷,而悼壯夫之晼晚,則未可以一辭定也。
何焯《義門讀書記》:此悼亡詩也。首特借素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泰帝禁不可止,發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而止者。次聯則悲其遽化為異物。腹聯又悲其不能復起之九泉也。曰「思華年」,曰「追憶」,旨趣曉然,何事紛紛附會乎?
吳喬《圍爐詩話》:詩意大抵出側面。鄭仲賢《送別》云:「亭亭畫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人自別離,卻怨畫舸。義山憶往事而怨錦瑟,亦然。
杜詔、杜庭珠《中晚唐詩叩彈集》:杜詔云:詩以錦瑟起興,「無端」二字便有自訝自憐之意,此瑟之弦遂五十邪?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歷歷如其柱矣。
查慎行《初白庵詩評》:此詩借題寓感,解者必從錦瑟著題,遂苦苦牽合。讀到結句,如何通得去?
屈復《玉溪生詩意》:以「無端」吊動「思華年」。中四緊承。七「此情」緊收「可待」字、「只是」字,遙應「無端」字。一,興也。二,一篇主句。中四皆承「思華年」。七八總結。詩面與「無題」同,其意或在君臣朋友間,不可知也。
薛雪《一瓢詩話》:此詩全在起句「無端」二字,通體妙處,俱從此出。意云: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悵望年華,不知何故有此許多弦柱,令人悵望不盡;全似埋怨錦瑟無端有此弦柱,遂使無端有此悵望。即達若莊生,亦迷曉夢;魂為杜宇,猶託春心。滄海珠光,無非是淚;藍田玉氣,恍若生煙。觸此情懷,垂垂迫溯,當時種種,盡付惘然。對錦瑟而興悲,嘆無端而感切。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紙上。
周詠棠《唐賢小三昧集續集》:得此結語,全首翻作煙波(末二句下)。
黃叔燦《唐詩箋注》:此義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
吳瑞榮《唐詩箋要》:即用黃帝命素女鼓五十弦,悲不自止之意。中四句曲盡情致。
葉矯然《龍性堂詩話》:細味此詩,起句說「無端」,結句說「惘然」,分明是義山自悔其少年場中,風流搖蕩,到今始知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次句說「思華年」,懊悔之意畢露矣。此與香山《和微之夢遊》詩同意。「曉夢」、「春心」、「月」、「明」、「日暖」,俱是形容其風流搖蕩處,著解不得。義山用事寫意,皆此類也。義山《錦瑟》詩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華年」,心緒紊亂,故中聯不倫不次,沒首沒尾,正所謂「無端」也。而以「清和適怨」當之,不亦拘乎?
汪師韓《詩學纂聞》:《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為時尚。成此才學,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無端」,猶言無謂也。
洪亮吉《北江詩話》:《錦瑟》一篇,皆比體也。
吳汝綸《桐城吳先生評點唐詩鼓吹》:此詩疑為感國祚興衰而作。
姜炳璋《選玉溪生補說》:心華結撰,工巧天成,不假一毫湊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