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憶?一首《錦瑟》將李商隱封神朦朧詩鼻祖

2021-01-09 晩城之家

李商隱出生的那一年,李白和杜甫都己去世40多年。大唐王朝江河日下,衰落破敗。

大唐王朝從不缺詩人,中國的詩歌大咖在這個朝代集體爆發,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鬱,白居易的灑脫,王維的空靈,似乎己經添補了所有的空白,李商隱只能仰望前輩們高大的身影,在落日的餘暉中寫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樣感慨的詩句,向我們走來。

一、少年求學,幸遇天王巨星

李商隱在晚唐的蕭索中徘徊、茫然。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他筆下的詩諷刺當朝權貴,也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

於是,他獨自來到了洛陽,這畢竟是唐朝的第二大城市,在這裡打拼,機會還是很多。幸運的是,他遇到了當時的天王巨星—白居易,使得李商隱沒有淹沒在晚唐的頹廢中。

白居易是晚唐時期的頂級詩人,也是唐朝繼李杜之後排名第三的詩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杯濁酒,一首詩詞。拉近了兩人的距離。儘管白居易比李商隱大40多歲,卻並不影響兩人對詩詞的共同喜好。

白居易酒量大,千杯不倒。「新酒此時熟,故人何日來?「直白、豪放、大氣。

李商隱卻己不勝酒力,「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微醺的他,詩句更加朦朧、婉轉、華美。

在大雪紛飛的黃昏,兩位自帶流量的頂級詩人在洛陽街頭的酒肆中,吟詩作賦,縱酒狂歌。

就這樣,李商隱在洛陽站住了腳。當時的牛黨人士令狐楚把李商隱留在府內,資助他考取進仕。

二、中年進仕,陷入黨派之爭

837年,李商隱進仕及第,而他的恩人令狐楚卻撒手人寰。這時李黨的王茂元欣賞他的才華,向李商隱拋出了橄欖枝,並將女兒嫁給了她,在詩壇頗有成就,在政治上卻不成熟的李商隱稀裡糊塗地又跟隨了李黨。牛黨一派自然不會放過他,罵他忘恩負義。

一個文弱詩人就這樣陷入牛李黨派之爭,本身李商隱的意志力就不堅定,性格又猶豫不決,在黨派之爭中他毫無還手之力,在夾縫間苟延殘喘,欲罷不能,鬱鬱寡歡,成為黨派鬥爭的犧牲品。

但是這一時期,他也創作了大量的傳世之作。《錦瑟》就是其中的一首。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這首詩中用了四個典故,莊周曉夢,望帝杜鵑,滄海明珠,藍田暖玉。但這幾個典故之間又毫無牽扯,怎麼看,都是意境優美,卻又難以捉摸。

朦朧詩的鼻祖,李商隱當之無愧,千百年來,無數人在研讀這首詩,卻沒有一個人說明白這首詩究竟是在寫什麼?作者究竟要表達什麼?有人說是悼念亡妻,也有人說是愛國之作,也有人說是黨派之爭下李商隱的迷惘,這些都無從考證。

後來宋朝的大詞人黃庭堅和蘇軾讀過《錦瑟》後,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所有試圖解析的文字都是徒勞的,只有這首詩,謎一樣的存在,讓人猶如隔霧觀花,卻又好象讀懂了其中的某些含義,這就是這首詩的魅力所在,讀不懂,卻又實實在在地喜歡。

李商隱在四川做官時,輾轉於各路藩鎮,連綿的秋雨和無法逾越的高山,阻擋了他的歸程,深夜的客棧,李商隱望著窗外無盡的秋雨,寒意頓生,格外想念千裡之外的妻子。他將心中對妻子的無限思念,化作唐詩,《夜雨寄北》躍然紙上:「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遺憾的是,他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遠在長安的妻子王氏己經離開了人世。

三、晚年退休,生活孤寂落魄

在黨派之爭的官場上,李商隱身心俱疲,無能為力。在857年左右,罷官回到了故鄉。這一年,他44歲。

秋日的午後,李商隱獨自來到曲江。看到眼前的情景,想起了昔日和妻子的一幕一幕。此時他的妻子已經去世了6年,他一個人苦苦支撐勉強度日。思念亡妻,再加上這一生的不如意,內心的情感呼之欲出:「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這首《暮秋獨遊曲江》創作半年後,李商隱惆悵離世。給後世留下了數百首詩詞。朋友崔珏哀悼他: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梁啓超先生評價李商隱時曾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是什麼事,我理會不著。……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們若還承認美的價值,對於此種文字,便不容輕易抹煞。」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將晚唐的沒落、官場的黨爭以及自己隱晦的思想都寫進了朦朧詩,留給了千年之後的我們。他不願象李白一樣遊山賞水,也不願象杜甫一樣憂國憂民,他一路走來,只想觀注自己的內心,身外之物,皆與己無關。

相關焦點

  • 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有人說他是「晚唐一隻多情的蝴蝶」。沒錯,他就是李商隱。李商隱的初戀,名為柳枝,是洛陽城一位富家小姐。
  • 跟著詩詞去旅行|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NO.104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晚唐時期著名詩人。這首《錦瑟》便是他極負盛名的一首詩,也是最難理解的一首詩,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詩的題目雖為《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際上等於是一首無題詩。
  • 李商隱 《錦瑟》賞析
    《錦瑟》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 此情可待成追憶,驚豔名篇背後,為你揭秘個中緣由,60秒即可了解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短短十四字,道盡人間多少無奈事!這兩句曾被評價為:無奈之美韻,寫實之離情!詩人李商隱是在什麼背景下有感而書,寫下這千古名句呢?這一切都離不開李的初戀。在當時,由於玉陽觀和靈都觀同為道觀,距離又不遠,清修之人多有往來,李商隱與宮女宋氏一見鍾情,在情竇初開的年紀裡,兩個少年男女迅速陷入了愛河。此後,兩人常就著月色在山谷中偷偷幽會。期間,李商隱寫下了一首傳唱後世的無題詩:無題紫府仙人號寶燈,雲漿未飲結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
  •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數亦不同。義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有「錦瑟驚弦破夢頻」;《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詩有「雨打湘靈五十弦」。無端:沒來由,無緣無故。
  • 李商隱《錦瑟》,到底是寫的什麼,千百年來無人能解
    說李商隱是晦澀難懂,難到什麼程度呢,元好問說「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說詩人雖然都愛李商隱詩,但遺憾的是沒有人為他的詩作注,以至於後人難以理解,而李商隱所有詩中,最難懂的恐怕要數《燕臺四首》和《錦瑟》了,《燕臺》詩太長,不談,只談《錦瑟》,清朝王士禎說「一篇錦瑟解人難」,可見這首詩的解讀難度。
  • 《六神磊磊讀唐詩》,李商隱的心事你別猜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就是著名的《錦瑟》。據說李商隱寫下這首詩,沒有名字,《錦瑟》是後人所加。唐詩幾萬首,寫的這麼美的,的確不多。有個原因,就是李商隱寫詩,酷愛用典,可他詩句裡的典故,又往往與原典含義大相逕庭,於是很多人只能硬著頭皮去猜測。可問題是,他寫詩連個題目都懶的取,經常都是無題,給人連個線索也不留,故而,他的詩被後人稱之為朦朧詩,而這首《錦瑟》,更是朦朧中的朦朧,誰也看不懂。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可待追憶?可待之人?
    我不是在選太子妃,我想求的,是相濡以沫的夫人,可待的意思,不應該是可待追憶,而是,請你,再等等我。」相信很多人不喜歡等待,甚至對等待是很不耐煩的,劇中的女主費盡千辛萬苦,最終等到了她的可待之人,毫無疑問,結局是很令人欣慰和滿足的。回到現實生活中,這樣需要等待的愛戀,有多少在最後卻成為了追憶呢?
  • 李商隱《錦瑟》
    cǐqíngkědàichéngzhuīyì此情可待成追憶?zhǐshìdāngshíyǐwǎngrán只是當時已惘然。注釋譯文詞句注釋⑴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撥弦樂器,通常二十五弦。⑵無端:猶何故。怨怪之詞。五十弦:這裡是託古之詞。
  • 亂彈錦瑟作鄭箋
    最近,熱映電影《掬水月在手》提到了李商隱的一首詩《錦瑟》,作為朦朧詩的代表。亂彈幾響,聊作鄭箋。
  • 【講唐詩】李商隱《錦瑟》
    【李商隱《錦瑟》往事有一種奇怪的魅力,無論它是甜蜜的還是悲傷的,在敏感人看來同樣是不堪回首的。悲傷的往事自不必說,而甜蜜的往事因為被時光拋棄了,沒辦法重新經歷一回,所以,也讓人不堪回首。這一講要談的是李商隱的《錦瑟》,這是一首感嘆流年,追憶往事的詩,傳達出複雜而難以言表的情緒。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凱紫的詩詞之美每晚推送】點擊上方收聽凱紫讀詩來源 | 詩詞世界(ID:shicishijie)有一種遺憾,是明明相愛,卻天涯相隔……有一種遺憾,是沒有勇氣,請你留下來……有一種遺憾,是一見傾心,卻杳無音信……在人的一生中,總會經歷遺憾,總有一些沒有說出口的故事,和一些沒有說出口的深情……此情可待成追憶
  • 詩詞Ⅰ李商隱的錦瑟中,藍田日暖玉生煙,玉生煙是什麼意思?
    讀外國的一些詩歌,經常會看到晦澀一詞,可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卻很少用這個詞解釋,一方面是我國的詩歌本來就難以解釋,只可意會,其次就是我國詩人寫的好的,情感意義都可以體驗到,寫的不好的,差不多就是白話詩了,不存在解釋不了的情況。但唯獨李商隱的詩歌,是可以用晦澀來形容的。
  • 深度解析高中詩詞《錦瑟》,這到底是一首寫什麼的詩
    今天為大家來解讀一首高中時期廣受大家爭議的詩詞,這首詩是由李商隱創作的《錦瑟》,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一首借物喻人,借古諷今的政治詩詞;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一首寫情的情詩;對於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理由,筆者比較相信後者,所以就後者為大家深入解析,看看有無合理之處。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一詩道破天機!
    新近流連b站聽歐麗娟教授讀唐詩,全程心有戚戚,至李商隱《錦瑟》詩尤甚。「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教授通過字詞訓詁來剖析詩人曲致的情感。「可待」非是「可以等到」,而作「豈待」或「不必等到」解,有反問否定意味,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用法;「只是」亦非「只不過是」的轉折式表達,而應譯為「就在」,類「只在此山中」的用法;「惘然」非是「迷惑無知」,亦非一般的「惆悵傷感」,而是「如幻影一般的不真實感」。
  • 李商隱《錦瑟》8句詩,5個典故,不懂還好,如果真懂了,你會哭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當中,最難懂的恐怕就是《錦瑟》了。這首《錦瑟》當中,8句詩,用了5個典故,差不多一句詩就是一個故事。除去詩的末尾大家耳熟能詳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剩下的還真是必須查閱典籍才能明白。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 《錦瑟》
  • 昨夜星辰昨夜風:多情才子李商隱,我用一生追憶真情
    少年時的李商隱清秀俊逸,學識過人,一位叫做柳枝的富家小姐偶然讀到他的《燕臺詩》,頓生愛慕之情,於是便向李商隱書信傳情。兩個少年男女一見鍾情,卻遭到柳母極力反對,無奈的李商隱只好離開了傷心之地離開去往長安。李商隱對柳枝姑娘難捨舊情,他寫下一首詩:「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 詩詞朗讀:李商隱《錦瑟》
    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然惆悵了.那麼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這兩句詩表達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
  • 讀李商隱的《錦瑟》,懂時光易逝,珍惜自己美好年華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一詩出自李商隱的筆下,被後人稱為是李商隱寫下的比較有難度的詩詞。也比較不容易理解。詩人李商隱生於唐朝,也是唐朝比較著名的一個詩人。李商隱在寫作方面很有天賦,可以說與杜牧起頭並足。在當時的情況下。李商隱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響,比如黨派之間的影響。所以李商隱在仕途上屢受排擠。所以有時李商隱的詩也會顯得十分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