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場集體沉浸式體驗,2020年中國科幻影視兩開花

2020-09-12 影與燈

回首過去一年,2020年就像是科幻電影中的一個年份。

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發幾乎讓全世界陷入停滯,這在之前的人類歷史上很少出現。自信滿滿要徵服宇宙的人類竟然被一個小小的病毒困住,提醒著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球各國的社會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國際時局與地區矛盾也在逐步惡化。人們不僅要應對「天災」造成的生理上的病毒感染,也在心理上擔憂「人禍」隨時可能引發的各種風險,這種體驗也是非常科幻的。


不經意間,我們在2020年經歷了一場集體的科幻「沉浸式體驗」,這份經歷或許能夠讓缺乏科幻土壤的中國在影視劇中孕育出新的可能性。



9月以來,從諾蘭的電影《信條》到雷德利·斯科特的美劇《異星災變》,好萊塢向人們展示了科幻在兩個維度上的奇詭與壯麗。而奈飛計劃將劉慈欣《三體》打造成英語劇集的消息,更是讓無數人為之一振。


在科幻大旗下,中國影視劇又能展現出怎樣的新風貌?


1、從科幻「救市」到「科幻十條」


從1月23日到7月20日,中國的電影市場停擺了整整半年。自從影院復工以後,兩大舉措都與科幻電影有關。


其一,在大片紛紛觀望的初期,影院用不少復映片來「暖場」,其中,諾蘭的兩部科幻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先後再度亮相中國大銀幕。尤其是《星際穿越》,取得了1.21億的復映成績,頗為難得。


選擇怎樣的影片來進行復映,這裡頭有不少門道。一部隨時可以在網際網路上觀看的影片,如何說服觀眾買票進電影院觀看呢?它一定是在娛樂性、藝術性、經典性、大眾性等方面有不少共識。



諾蘭這兩部電影,毫無疑問是能夠充分發揮電影媒介優勢、在腦洞大開的故事中盡情展現電影藝術魅力的作品。事實上,《星際穿越》與《盜夢空間》不僅承擔了影院復工「暖場」的重任,也在為諾蘭新片《信條》的上映預熱。


可惜的是,這部被寄予「救市」厚望的科幻大片,用「別試圖理解它,感受它」的基調打破了大眾對諾蘭電影的默契與期待。最終,國產戰爭片《八佰》異軍突起,《信條》的票房還不到其一個零頭。


其二,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疫情對於電影行業的衝擊很大,對之前一直高歌猛進的電影市場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意見》明確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這意味著,科幻電影在疫情後的電影工業中被放置在了優先發展的位置。



「科幻十條」不僅表明,主管部門對科幻電影對於工業與市場的推動寄予厚望,也隱藏著這樣一層深意:作為一種重工業電影,科幻片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其對於國家形象的表現與塑造,是文化軟實力的輻射範疇。


這不,韓國這樣一個沒有航天工業的國家,它的第一部太空科幻片——《勝利號》就快要上映了。影片由宋仲基、金泰梨主演,講述2092年,勝利號飛船在太空中展開的冒險。


受疫情影響,中國科幻片的上新節奏被阻斷。除了廢土科幻《拓星者》、軍事科幻《明日戰記》、怪獸片《749局》等等待上映的作品,《流浪地球》還將以《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的片名進行重映。



據悉,《流浪地球》重映版將增加10至15分鐘左右的內容,會有新的創作,因此影片已經在電影局網站報備公示。而《流浪地球2》仍會與劉慈欣合作,目前整體大綱已經完成,可能還需要2-3年才能與觀眾見面。


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的論壇上,陳思誠透露,他的新片《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是一部科幻片,預計會在9月26日開機。影片的故事梗概是這樣的:一個14歲喜好天文的初中男孩常年被單親父親強制苦練鋼琴,突然一天男孩的臥室中出現了一個外星人,完全改變了男孩和父親的生活。



科幻短片《李獻計歷險記》《壞未來》的導演李陽的院線長片——《從21世紀安全撤離》,在沉寂了5年後也於近期重新啟動,影片將由張若昀、鍾楚曦、宋洋主演。事實上,郭帆的導演處女作正是改編自李陽的科幻動畫短片——《李獻計歷險記》。


目前來看,國產科幻片正迎來百花齊放的黃金時代。


2、「時間旅行」賦能科幻劇集


以《想見你》為始,以《在劫難逃》為終,今年的劇集市場中的科幻元素也在增多。除此之外,《失蹤人口》《我的刺蝟女孩》《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穿越火線》等劇集也都或多或少在「時間旅行」上做文章。


與上述提到的電影相比,這些劇集只能說是帶包含一些科幻元素,它們的主類型都不能說是科幻,科幻元素的出現是類型雜糅的結果。《我的刺蝟女孩》《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主類型是愛情,《在劫難逃》《失蹤人口》的主類型是懸疑,而《想見你》《穿越火線》的主類型兼而有之。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風格跳躍,虛擬世界;解釋不通,穿越時空;不懂配色,賽博朋克。」有人這樣總結科幻片中的「四大傻」。如此看來,目前國內所謂的「科幻劇」都集中到了——「解釋不通,穿越時空」上來。


在國產劇中,所謂的「時間旅行」梗,不管是具體的途徑還是可能引發的後果,這都不是創作者敘述的重點。「時間旅行」的真正作用更貼近於為故事提供了一個可以產生戲劇衝突的變量,也因此,這類劇集經常會被人們貼上「奇幻」的標籤。


一直以來,以「穿越小說」改編的穿越劇是國產劇的重要類型。但傳統意義上的穿越劇,一般多是歷史題材,而上述提到的幾部「穿越劇」,都是當代題材,故事、主題與風格就截然不同了。



在古裝穿越劇中,主人公要麼利用歷史知識打怪升級,如《尋秦記》;要麼在一種「現代化焦慮」的衝動之下,打破歷史進程,以期歷史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如《慶餘年》。


近年來,唯一一部在立意上打破古裝穿越劇套路的劇集其實是《天意》。儘管網劇《天意》增添了現代穿越者錢小芳與楚漢之際的韓信之間的情感故事,但劇集的精神主旨與原著一脈相承,在「歷史科幻」的大膽構想下,描繪出了關於中國文明起源的一個宏大構想。



這種構想與《諸神的戰車》作者馮·丹尼肯一直以來鼓吹的觀點——「我們信仰的神,都是遠古外星人」若合一契,這是一種實打實的科幻思維。


事實上,中國科幻作家創作了不少歷史科幻,科幻作家寶樹在其編選的《科幻中的中國歷史》一書中就搜羅了不少代表性作品,其中還有劉慈欣一個類似《高堡奇人》的「或然歷史」——《西洋》。


「我想創造一種新的審美,一些很酷的機械。它們像是古代的活字印刷術、魯班發明的軍事偵察風箏、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絲綢朋克,就是將中國古代有趣的工程技術魔幻化、誇張化。」


《三體》的翻譯劉宇昆在《七王之戰》一書中提到了「絲綢朋克」的概念,或許可以為科幻與歷史的結合提供更多的美學參考。


3、軟科幻、硬科幻與輕科幻


回到文章開頭。雖然諾蘭的《信條》陷入了理科生自說自話的封閉空間,很難讓普通觀眾滿意,但是老雷的《異星災變》卻在宗教、人文、家庭、秩序重建等角度探討著「何以為人」的終極命題,呈現出科幻另一種奇異的光芒。


《信條》與《異星災變》代表著科幻的兩個流派——硬科幻、軟科幻。


「軟科幻」的情節和主題,偏向於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相對於「硬科幻」,「軟科幻」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由於涉及的題材往往被歸類為「軟科學」或社會學科,所以被稱為「軟科幻」。



簡單講,「硬科幻」是理工科思維,「軟科幻」是文科生思辨。以「人類對抗外星人」類型為例,《獨立日》這種正面迎擊的對抗是「硬科幻」,而《第九區》旨在影射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故事,是典型的「軟科幻」。


就在幾天前,由華人演員張震參演的科幻大片《沙丘》發布了首款預告片,令不少科幻迷大呼過癮。事實上,《沙丘》是「軟科幻」的裡程碑作品,即抑制技術描寫,更傾向於探討人性。


《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共同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然而大部分人還是更願意在功勞簿上只寫上前者。在筆者看來,郭帆和寧浩只是在硬科幻和軟科幻兩個維度上分別進行了探索。軟科幻不是「拍的不像科幻的科幻片」的遮羞布,它是文藝工作者在另外一個維度對未來世界進行的探索。



《瘋狂的外星人》的幽默和反諷和蒂姆伯頓的《火星人玩轉地球》十分類似。如果說寧浩讓「酒文化」打敗外星人過於猴戲,《火星人玩轉地球》則是一首英文歌讓核彈都搞不定的外星人腦漿爆裂。


當然,中國科幻電影總的來說還有大片荒原,「基建」的任務還很繁重。在這種背景下,寧浩式的解構在普通觀眾中不討喜,但《瘋狂的外星人》中的「作者意識」獲得了不少影評人的肯定。


在軟科幻、硬科幻之外,還有一種類型——輕科幻。輕科幻與二者的區別在於,沒有完整的科幻觀,科幻值較低。


像《上海堡壘》這種加入一點科幻元素做故事背景的電影就是「輕科幻」。本質上這是一個愛在戰火紛飛時的愛情電影,只不過恰好這場戰爭是人類和外星人的對抗。



不知是不是巧合,2019年上映的三部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分別是硬科幻、軟科幻、輕科幻的代表。


創作者對於科幻的基本類型應該要有清醒認知,不然難免會在最終的呈現中畫風走偏,讓觀眾失望。一個「硬科幻」一定要有自己的工業水準和技術標杆;一個「軟科幻」可以不夠科技感,但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辨力;而一個「輕科幻」也沒有必要強努成一個「硬科幻」,玩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目前來看,對於中國電影來講,硬科幻還是剛需。但我們的電影人是否能有卡梅隆十年磨一劍研發《阿凡達2》的勇氣和毅力?輕科幻也是電影市場的有效補充,是類型創新的試驗場。今年上映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我的女友是機器人》都是「輕科幻」。



對於劇集市場而言,科幻元素可以為類型劇提供新的敘事動能,是求新求變的一種表現。而歷史科幻的新思維,則能為古裝劇注入新的美學基因和主題表達。當然,劇版《三體》中美成雙,我們也不妨謹慎期待。


文/楊文山



文章轉載自同名微信公眾號影與燈

公眾號ID:BNU-ysxjgzf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電影瞄準「沉浸式體驗」 中國影視「互動」時代將至?
    2條故事主線、15條故事支線、近50個互動點、25個結局,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可以選擇劇情走向,獲得沉浸式的體驗和情緒......這是互動電影《深海》內測體驗暨互動電影行業研討會給現場觀眾最直觀的感受。
  • 來體驗「平行宇宙」!2020中國科幻大會明天首鋼園開幕
    2020中國科幻大會明天首鋼園開幕) 11月1日至2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將在首鋼園舉辦。記者昨天從首鋼園運營方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獲悉,首鋼將利用佔地面積71.7公頃、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的區域,建設國內外科幻產業發展的新地標。
  • 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杭州站)
    ,與梵谷星空奇境來一場浪漫邂逅對於梵谷的作品,我們都再熟悉不過,但與梵谷的星空奇境經歷一場浪漫的邂逅,也許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新奇又充滿趣味的全新體驗。由皕博國際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杭州站)》,將於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4月6日在浙江展覽館正式開展。本次體驗由世界一流聲光創意團隊參與全程設計,採用全新的360度全息全景視頻影像技術,完美還原梵谷200多幅原作。
  • 保利發展控股和樂中國開啟沉浸式戲劇體驗
    近日,保利發展控股集團第十二屆和樂中國Festival·藝術浸空間年度主題活動POLY互動戲劇節——「日光機場夜未眠」在北京正式啟幕。光影變幻,前往可以回到過去亦可去向未來的日光機場,搭乘和樂中國號航班,在沉浸式戲劇體驗中,探尋品牌戲劇跨界、人與城市、生活與空間的美好關係。
  • 藝術浸空間 和樂中國開啟沉浸式戲劇體驗
    近日,保利發展控股集團第十二屆和樂中國Festival·藝術浸空間年度主題活動POLY互動戲劇節——「日光機場夜未眠」在北京正式啟幕。光影變幻,前往可以回到過去亦可去向未來的日光機場,搭乘和樂中國號航班,在沉浸式戲劇體驗中,探尋品牌戲劇跨界、人與城市、生活與空間的美好關係。
  • 影院與體驗館並行 沉浸世界用VR激活沉浸式體驗市場
    這不是普通的科幻電影和遊戲劇情,而是「沉浸世界」VR沉浸式樂園的電影遊藝項目——《源震》。玩家穿戴好VR設備後,將扮演地球遠徵軍,與隊友協作跟外星生物對抗。事實上,這樣調動周圍的環境、聲音、光線甚至虛擬實境技術,讓用戶成為參與者的技術,就是沉浸式體驗。2015年至今,萬娛引力推出的沉浸娛樂IP「觸電」在各大商場玩起了《鬼吹燈》、《整容液》的實景遊戲,超過100萬人次體驗了摸金校尉的盜墓人生。
  • 一場沉浸式藝術展,拉開了SKP-S一周年的序幕
    其中,作為一個涉獵較廣的熱門詞彙和新生體驗,「沉浸式」絕對可視作是一個兼具想像力和科技感的虛擬創作空間。作為近年才出現的新興概念,「沉浸式」有著科技感、互動性和趣味性的顯著特徵,因此,「沉浸式」被更多的應用在藝術展覽當中。與傳統的藝術展相比,「沉浸式藝術」更加注重參與者感官和認知的雙重體驗,而這也令它能夠展現出不同於以往的華麗效果和全方位的感官體驗。
  • 沉浸式業態:豐富遊客體驗 開拓發展空間
    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出臺的《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發展沉浸式業態」,提出引導和支持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等技術在文化領域應用,支持文化文物單位、景區景點等運用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開發沉浸式旅遊演藝、沉浸式娛樂體驗產品等。這為方興未艾的沉浸式業態提供了政策支持,也讓業界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 NSR沉浸式體驗月報 vol.18|NSR上海沉浸式體驗首份活動清單來啦
    1月活動匯總上海版信息的質量交給我們,體驗的時間交給你們。一起探索未來娛樂的新方向。這裡是NSR 沉浸式體驗周報:一份經過思考的活動清單。< 本 期 內 容 概 覽 >1.>如海·空間 #垂直沉浸式體驗 #多感官 #交互體驗圖片來源:如海·空間官方如海·空間· 地點·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4F+94F· 時間·2019年7月13日-2020年2月16日· 價格·CNY80-320· 網址 ·https://b0z.cn/
  • 迪士尼星球大戰主題公園即將開園,沉浸式體驗再度引人眼球
    《星球大戰》自1977年上映引發了一場科幻的颶風。至今已上映八部,每下一部電影的畫面和特效都將更為絢爛和令人驚嘆,場景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清晰的太空大圖景,超具想像力的外星人形象、機器人造型充滿整個銀河系,強大的銀河帝國擁有絕殺性武器「死星」,消失的守護世界的正義者絕地武士……從史詩級的劇情搭建到腦洞大開的人物設計,開創科幻電影新時代。
  • 傾影科技集團:沉浸式藝術體驗|零距離感受「時空穿梭」
    人類總對新鮮事物充滿嚮往,在有限的人生獲得豐富美妙的體驗。網際網路技術的興起,高科技的應用,將使人類進入「時空的穿梭」和「虛擬世界」時代,享受奇妙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沉浸式「吃」法沉浸式餐廳主要通過借鑑影視、藝術、科學、技術和設計領域的元素創造出戲劇性的感官體驗,從味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多方面帶給遊客全新的用餐體驗。
  • 2020中國科幻大會聚焦科幻電影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1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開幕,此次大會主題為「科學夢想 創造未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電影局指導。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 藝術浸空間丨保利發展控股和樂中國開啟沉浸式戲劇體驗
    作為第十二屆和樂中國年度主題活動,POLY互動戲劇節與知名藝術家強強聯手,匯聚中國影視戲劇行業先鋒演員、歌者、舞者、樂隊,為在場嘉賓帶來一場絕無僅有的沉浸式戲劇體驗,一次快樂又深刻的自我發現之旅。2020年,和樂中國全面煥新,由單一藝術門類的青少年賽事活動,全面提升為面向大眾的藝術體驗平臺——和樂中國 Festival。在這個特別的年份,作為負責任的中央企業,保利發展控股仍然恪守初心,通過煥新升級全國性公益品牌活動和樂中國IP,以實際行動促進行業生態復甦,讓高雅藝術融入日常生活,帶給每一位公民無界的藝術體驗。
  • 沉浸式體驗掀「線下奇幻潮」,奇幻影視博覽會如何撬動市場天花板
    雙向加持,也保障了奇幻影視產業論壇雖是首次舉辦,但已向業內發出了巨大的聲量。沉浸式體驗掀「線下奇幻潮」,博覽會如何讓奇幻照進現實?天馬行空的世界重構,似乎是奇幻帶給大多數人的印象,它更像是創作者的伊甸園,觀眾只能在電影院一窺究竟。
  • 文旅新業態:星球大戰主題公園即將開園,沉浸式體驗再度引人眼球
    《星球大戰》自1977年上映引發了一場科幻的颶風。至今已上映八部,每下一部電影的畫面和特效都將更為絢爛和令人驚嘆,場景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清晰的太空大圖景,超具想像力的外星人形象、機器人造型充滿整個銀河系,強大的銀河帝國擁有絕殺性武器「死星」,消失的守護世界的正義者絕地武士……從史詩級的劇情搭建到腦洞大開的人物設計,開創科幻電影新時代。
  • VR單元沉浸式劇場 一鍵浸「入」北京國際電影節VR體驗
    隨著不同主題論壇和展映片單的曝光,本屆北影節將展現十年升級、十年突破,海納更為豐富和廣闊的影視概念和影人創作。其中以「入」為主題的2020年北京國際電影節VR單元及其在23日召開的展映開幕式發布會,向所有與會者展現了「VR」技術與電影結合的魅力。
  • 京西未來將現科幻之城,重點發展「科幻+影視」等五大領域
    京西未來將現科幻之城,重點發展「科幻+影視」等五大領域 2020-10-28 0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旅遊】旅遊演藝分化,沉浸式娛樂興起
    這種通過光聲電、VR/AR/MR等現代科技手段,並附加創意的虛幻、科幻、夢幻性沉浸式娛樂體驗方式,已普遍應用於旅遊區,作為吃住行遊購娛之「遊和娛」的一種方式,甚至於在吃、住、購、行中也有探索實踐。事實上,沉浸式娛樂只是旅遊沉浸化體驗的一個點。
  • 從HBO的《西部世界》沉浸式體驗看未來的故事製作
    這種新的娛樂被稱為沉浸式娛樂。關於沉浸式娛樂,IN2此前已經介紹過包括大空間多人互動的VR遊戲、風靡全球的沉浸式戲劇Sleep No More、迪士尼的星戰主題公園銀河之刃以及好萊塢的諸多沉浸式娛樂項目。要問經歷過諸多愉快/驚險/刺激體驗的IN2,願望清單上最想「進入」的故事當屬HBO的熱播劇了。無論是宇宙第一劇集「大冰火」還是去年刷屏的《西部世界》。
  • 全域沉浸式科幻體驗,2020天貓雙11狂歡夜舞美開啟「未來市集」!
    11月9日,由紅星美凱龍冠名的2020天貓雙11狂歡夜(簡稱貓晚)以充滿黑科技的舞美,再次勾起全網期待。讓舞臺復活的立體屏、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未來市集」、與愛豆零距離接觸的「迷妹之眼」,無不預示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作為「購物狂歡節」零點之前的標配儀式,11月10日19:30浙江衛視和優酷聯合直播的天貓雙11狂歡夜,將帶來怎樣震撼人心的硬核舞臺現場?答案即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