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氣度宏闊高遠的人,一定會有驚人成就。胸懷天下、心存濟物的人,也一定能取得驕人的成績。那是因為一個人胸懷有多大, 他的成就也就有多大。
胸襟氣度不闊,心中存藏的理想與目標不同,其動力和成就也 不一樣。但人的胸襟氣度並不是天生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學習、 磨練中擴張,一般有三種情況。
1、道德的自我完善 品德修養是一個人終生的課題。活到老學到老,不僅是一個學習 知識過程,也是修養心性和品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胸襟氣 度自然地也隨之宏闊廣博起來。道德修養應該有大修與小修的區別。 小修指個人道德的完善,其結果與世無爭,逃避現實麻煩,實際上是 一種清高的逃避主義。大修則是胸懷天下,心存濟物,為更多人的幸福而努力。孟子講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也有這個意思。
2、學識閱歷的增長 經歷了許多的人事之後,人成熟了, 胸有大志的人氣度自然會 擴升。有的人由於現實的阻力,自願地放棄了許多人生目標,另一種人則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融入客觀繁複的現實中,踏踏實實地努 力,不再傲浪漫的幻想,他逐漸知曉了包容與成功之間的聯繫,因 而就自覺地擴大了自己的胸襟氣度,去團結人,去容忍他們的個性 和缺點,以充分發揮其長處為己所用。
3、責任的加重 一旦認識到自身的理想和目標能給更多人帶來福音,其信心和 力量倍增,由此產生了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促使他胸襟博大 起來,去看更高遠的事,並為此目標奮鬥終生。 有的人也許並沒有悟到這一點,而是被命運推上去的。比如組 織斌予了他某種權力,在執行和使用這種權力時,他遇到了各種阻 力和困難,現實迫使他思考,領悟著以前清靜無為時沒遇到也沒想 到的事。這個時候,他領悟到了博大胸襟、能夠容納的重要意義, 胸襟氣度也隨之博大寬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