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絕密突襲計劃—「轟炸東京」

2020-12-23 剛子侃歷史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位於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在國會發表演說,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珍珠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同時,美國國內超過1100萬青壯年應徵入伍,近600萬婦女代替上了戰場的男人,進入兵工廠,為實現短期內製造6000架飛機,7500輛坦克和千萬噸級戰艦的備戰目標而努力工作,這就是羅斯福政府提出的「勝利計劃」。

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太平洋戰場上沒有美國軍隊的捷報傳來,反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舉步維艱,傷亡人數也不斷增加,這讓國內美國人的士氣降至冰點,也讓時任總統的羅斯福和白宮上下備感焦慮。為提高國家人民的士氣,點燃內部民眾的熱情,羅斯福下令啟動了對日本的報復計劃。

珍珠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1年12月21日,「珍珠港事件」發生兩周後,羅斯福在與海陸空三軍總司令的內部會議上,提出了針對日本本土發動空襲,不惜一切代價報復日本。羅斯福認為「珍珠港」這個恥辱,美國要用最解恨的方式報復回來,最佳方法就是以牙還牙,同時也挽回美國在國際上的面子;這個場景在好萊塢大片《珍珠港》中,曾經再現過。

但是羅斯福的建議,遭到了海陸空三軍最高指揮官的集體反對,因為這個針對日本本土的空襲,在當時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羅斯福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一切皆有可能。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為什麼對日本本土發動空襲不可能呢?難就難在作戰半徑上,美軍飛機飛得過去,未必能飛得回來。當時的日本海域500海裡範圍內,全部都在日軍的警戒範圍之下,美軍若想空襲日本計劃成功,只有讓艦載機從航母上起飛,而計劃成功的主要條件,就是飛機必須要在日軍警戒海域外起飛,這樣才不會引起日軍的警覺和阻撓,但當時的美軍飛機根本沒有這種遠程續航能力;對比之下,日本本土太遠了。

珍珠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要麼就讓航母直接駛入日軍的警戒海域之內,不過就這樣大搖大擺的進入日軍警戒海域的作戰半徑內,美軍航母這麼明顯的目標,隨時會受到日軍的火力攻擊,所承受的風險呈幾何級上升。而且這片海域也沒有可以作為航母停靠基地的島嶼,因此空襲日本本土的成功率為零。於是,空襲計劃暫時擱置了。

1942年1月10日,美國海軍作戰部參謀弗郎西斯.洛奉命,來到位於維吉尼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視察海軍最新型的航母「大黃蜂」號。就在弗郎西斯飛回華盛頓的途中,意外發現為讓飛行員習慣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機場的一條跑道被塗成航母飛行甲板的樣子,頓時腦海中靈光一閃。

大黃蜂號航母(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回到華府後,弗郎西斯.洛上校立刻向當時的海軍總司令,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歐內斯特.約瑟夫.金匯報,提議用航母裝載陸軍的遠程轟炸機,可以解決飛不到日本本土的問題。因為遠程轟炸機的航程數比艦載機要遠上許多,可以在日軍的警戒區外起飛。海陸空配合作戰,這在當時還是史無前例的創舉,不僅可以出乎日本人的預料之外,還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效。

計劃確定了,但是計劃的執行人還沒有著落。最終,美軍軍部經過層層篩選,確定了「轟炸東京」計劃的執行人—詹姆斯.杜立特。

杜蘭特(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說起詹姆斯.杜立特,也是個大有來頭的人物。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杜立特還是美國當時最傑出的特技飛行家,擁有博士學位的航空工程師。在杜立特21歲時,這個有著飛行天賦的年輕人,就加入了美國陸軍通訊團航空班,成為一名飛行員;一年後,杜立特就因為其傑出的表現,升任飛行教官,成為航空班新機型試飛員。

一戰期間,陸軍團專門下達命令,為保護杜立特生命安全,不得將他派往前線,而是留在後方專門訓練飛行員,可見陸軍團對杜立特的重視。26歲時,杜立特獨自一人駕機,在12個小時內橫穿美國本土,成為短時間內持續飛行第一人,隨後的數年間,他的紀錄無人可破,而且杜立特一直是美國本土航空競賽的冠軍獲得者。28歲時,杜立特又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航空工程學博士學位,同年,杜蘭特又組建了自己的飛行特技團,享譽美國;這種人才,國家怎麼會派他上戰場送死?

大黃蜂號航母(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但在1942年1月23日,杜立特還是接到了美國陸軍總司令,美國空軍最高長官阿諾德將軍打來的電話,要他接受由總統授意的絕密作戰計劃—「轟炸東京」。

這個在當時普遍被軍方高層認為不可能的任務和構想,最終落在了杜立特的身上。這位飛行天才雖然天賦極高,但是他也沒有在航母的飛行甲板上,起飛重型轟炸機的經驗。

航母(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此時,擺在杜蘭特面前的有兩大難題:一.選擇轟炸機;二.培訓飛行員。首先,要飛往東京執行轟炸任務的飛機,要滿足以下特點:1.載彈量大;2.遠程續航能力強;3.機身小,起飛距離短。只有滿足以上條件的機型才能在航母甲板上起飛,但能滿足這些條件的飛機,至少在當時的美國戰機機型中是沒有的。最後,杜立特選中了「B—25」米歇爾遠程轟炸機,經過緊鑼密鼓的設計、改裝後,這個機型總算是勉強滿足了上述條件。

B25離開甲板(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隨後,杜立特在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測試。測試的跑道,從飛機起飛到升空,一共467英尺,142米,但是這個長度只有「B—25」轟炸機正常起飛距離的五分之一,相比航母甲板上即窄又短的起飛跑道,若是不能在這個距離升空,轟炸機就會一頭栽進大海中。在經過反覆試驗,杜立特針對轟炸機的機頭、油箱等各方面的零部件進行參數改造,終於試飛成功。

隨後,杜蘭特又在陸軍航空隊所屬六個編隊中秘密進行人才選拔。1942年3月1日,120名經過初選的美軍飛行員進入佛羅裡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秘密集訓。這些飛行員斷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而且對所要執行的任務和目標一無所知,他們只知道在三個星期內,必須要掌握短距離起飛的技巧,以及包括投彈射擊、改裝飛機等,對外則是宣稱為飛行競賽作準備。120名飛行員,分24組集訓,經過複選最終確定了80人和16架轟炸機執行任務,作為高度機密被軍方高層絕口不提。

美軍轟炸機(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2年4月1日,西方愚人節。「大黃蜂」號航母上,80名飛行員和16架「B—25」轟炸機在諾福克海軍基地集結完畢,次日出海,飛行員和航母上的船員,都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地在哪裡。

此時的東京,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已經作好了防禦的準備。自「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山本五十六明白美國不會善罷幹休,時刻都在警覺中。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各戰線捷報喜訊頻傳,軍國主義上下都在一片歡騰和陶醉中。

大黃蜂上B25(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自西太平洋海域的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威克島被美軍空襲後,山本五十六更為憂慮;為防備美軍對日本本土特別是東京地區偷襲,山本五十六不止布下了扇形防禦陣線,更是將原來500海裡的預警海域擴大至600~700海裡,又從西南太平洋調回了由南雲忠一指揮的,「祥鶴」和「瑞鶴」號兩艘航母,加強本土東岸的空中防禦力量,並派出無數警戒船隻,包括民用漁船都加裝無線電,徵用為警戒船隻;派遣偵察機,頻繁升空監視美國方面的一舉一動。

轟炸出發前夕(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2年4月8日,「大黃蜂」號航母出發的第六天,由後來的美國五星上將威廉.哈爾西指揮的美國「企業號」航母,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1艘油輪組成的混合航母作戰集群,從珍珠港出發,他們的目的就是掩護杜蘭特的秘密空襲任務。

杜蘭特(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0日,在「大黃蜂」號航母和「企業號」航母互發密碼電報,傳遞匯合訊息時,被日本方面發現信號。山本五十六老謀深算,調兵遣將下暫且按兵不動。山本五十六對美軍艦載機的航空裡程非常了解,除非美軍航母駛入距日本本土300海裡的海域,否則不可能對日本本土構成威脅,而且山本五十六還有一個更為大膽瘋狂的想法,那就是藉機毀掉美軍的這兩艘航母,等於打掉了美軍海上一半的作戰力量。

於是山本五十六打算先裝作毫無防範,準備誘敵深入,在美軍航母駛至離日本本土600海裡的海域,再對其實行軍事打擊。山本五十六甚至已經開始做起了消滅美國航母,進攻美國本土的美夢。只是,自認神機妙算的山本五十六,沒有想到「大黃蜂」號航母上的杜立特和他整裝待發的遠程轟炸機隊。

甲板上的B25(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6日,兩支艦隊匯合完畢,關閉了無線電,開啟了隱身模式。同時,杜蘭特也向80名飛行員公布了這次軍事行動的終極目標—轟炸東京。同時,杜蘭特也強調了轟炸並不是造成平民傷亡,而是震懾日本,同時摧毀破壞日本人的軍工重地。

由於日本人的建築材料多為木頭,每架轟炸機先投下重達230KG的航空炸彈,隨後再投擲450KG的燃燒彈,主要轟炸地點為機場、港口、兵工廠等重要設施,最後的降落地為中國。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根據杜立特的計劃,轟炸機群從日本東南方向進行襲擊,投彈後原方向返回,脫離日本海岸線足夠的距離後向西面飛行,最終飛向中國衢州、麗水、玉山及建甌等多處機場,在這些機場加油後,再飛向位於重慶的空軍基地,並通知在中國的陳納德將軍予以接應,最終這些倖存的飛行員,會送到中國戰區的美國參謀總長,約瑟夫.史迪威那裡,參加中緬戰區的戰鬥,並建立新的航空單位。但羅斯福最終不同意通知中國的蔣介石政府,因為杜立特要停靠的這幾個機場都位於日本佔領區內,這時候向蔣介石政府提供情報,對飛行員們的生命安全威脅很大,為保密先暫時不要知會蔣介石政府。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8日8時25分,日本警戒船「日東丸23號」發現美軍航母混合集群,立即向東京發報,山本五十六要求「日東丸23號」核實美軍航母數量,結果情報被美軍截獲,「企業號」向「大黃蜂」號發送訊息,示警已被日軍發現,「企業號」航母下令擊沉「日東丸23號」,並俘虜船員11名,船長自殺。

7分鐘後,美軍航母混合集群又發現日軍警戒船,這預示著他們已經隱藏不住行蹤了,但是在美軍的作戰計劃中,航母混合集群必須要在距日本本土400海裡處返航。此時距美軍進行空襲的海域還有150海裡,若按照原計劃執行,估計兇多吉少,於是杜蘭特決定提前起飛。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企業號」指揮官哈爾西將軍明白,杜蘭特的提前起飛,就預示著杜蘭特的轟炸機隊將在大白天轟炸日本本土,危險係數升高的同時,還有日本人方面已經有了預警,或許他們將很難飛至東京上空。

即使他們能成功對目標進行轟炸,但最後由於航程增加和載油量減少,他們在中國大陸安全著陸的可能性為零。但若是不提前起飛,這支混合艦隊必將受到來自日軍的攻擊,這支艦隊是自「珍珠港事件」以來,美軍僅存海上作戰力量的50%,若是遭到損失,這個代價太大了。

轟炸東京前準備(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8日上午近9時許,哈爾西將軍下達命令,轟炸機群提前起飛。此時的太平洋上,美日雙方相距688海裡,「大黃蜂」號航母將艦首對準了東京灣,航母上警鈴大作,飛行員們開始以為是演習,後來才知道是行動時間提前了。

當杜立特首先架駛著滿載炸彈的「B—25」米歇爾遠程轟炸機,顫顫巍巍地飛出了航母的飛行甲板,消失在艦首甲板下方,一秒鐘後,飛機又被強行拉回空中,讓航母的船員和飛行員們提到嗓子囗的心又放回了肚子裡,現場響起了陣陣歡呼聲。杜蘭特的轟炸機機飛了起來,讓後面起飛的飛行員提高了士氣,又增加了信心。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而此時的日軍指揮部中,山本五十六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美軍航母混合集群正一步步踏入自己親手布置的天羅地網,他要正面對決美軍,讓他們灰飛煙滅。山本五十六啟動了他的三號作戰預案,命令日本海域的5艘航母,6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9艘潛艇,90架戰鬥機和116架轟炸機集結,向「日東丸23號」被擊沉的海域進發。

當山本五十六的大軍正在集結期間,杜立特率領的轟炸機隊已經看到了日本本土的海岸線。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2年4月18日上午10時28分,東京。16架美軍轟炸機的引擎轟鳴聲,讓高度戒備的東京市區市民有所警覺,但他們沒有聽到防空警報的報警聲,這些日本民眾看了看轟炸機機身上一閃而過的太陽旗旗徽,他們認為是日本空軍又搞軍事演習,這些狂熱的軍國主義民眾簇擁在一起,向美軍轟炸機招手歡呼。

正在這時,無數的炸彈從天而降,這些民眾的歡呼聲瞬間被劇烈的爆炸聲所掩蓋。向飛機歡呼的日本民眾被炸得鬼哭狼嚎,全都懵圈了。怎麼日本自己的飛機炸自己人呢?

原來,杜立特駕駛的「B—25」米歇爾轟炸機隸屬美國陸軍航空隊,機徽也是美國陸軍航空隊標識,與日軍軍機機徽稍微相似,再加上飛機飛行速度快,普通民眾根本分辨不出來。

死亡的日本人(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空軍並非獨立軍種,而是稱為美國陸軍航空隊。杜立特這支轟炸東京的編隊,也不屬於美國陸軍航空隊,屬於特別行動隊,所以他們的機徽和美國空軍常見的機徽不同,難免會被日本人誤會。

80名飛行員,16架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奇襲,杜立特飛行編隊實施穿梭轟炸,短短30秒,杜立特轟炸了高度戒備的日本本土,迅速完成了轟炸任務。

就在空襲發生前不到一個小時內,山本五十六就接到了美軍航母混合集群返航的情報,他還以為是美軍提前察覺到了他作戰計劃和軍事布防,提前撤退,就在他準備下令日軍全體追擊時,防空警報拉響了,東京被空襲,山本五十六被暴怒的日本天皇罵得狗血淋頭。

山本五十六(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日本天皇表示帝國不能被侮辱,更不能被美利堅威脅,要求山本五十六掩蓋國內的輿論呼聲,把這件事壓制了下來。

而杜立特的轟炸編隊,對東京造成了50人死亡,252人受傷,90餘座建築物被摧毀。美國此次空襲的意義,旨在鼓舞當時國內低迷的士氣,鼓舞美國民眾的激情,打擊囂張的日本,只是轟炸幾天後,美國國內沒有任何有關東京受到美軍轟炸的消息,報紙沒有報導,連電臺都沒有播報。

為什麼沒有消息傳出來?美國人不是要通過轟炸東京來達到本國國內的歡呼聲嗎?

陸軍航空隊機徽(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其實在東京遭襲的當天,羅斯福就收到消息了,只是不管是負責這項計劃的軍方高層,還是當時的蔣介石政府,都沒有杜蘭特編隊的任何消息。保持沉默,就是對他們渺茫生存機會的最大保護,所以有關的消息一律封鎖,美國陸軍、海軍軍部都對此項絕密任務絕口不提。

其時,這也是美國政府慣用的方法,他們的態度向來都是一無所知。

(以上文字,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剛子侃歷史」吧!每一期將帶給您不同的視覺感受。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轟炸美國本土計劃炮彈是落下了但一個美國人都沒有炸死
    說到二戰美軍轟炸B29轟炸機對日本本土轟炸行動,其形成破壞力和對日本本土的威懾力根本就不亞於原子彈的威力,比如二戰1944年下半年到1945年8月美國B29轟炸機針對日本東京持續轟炸,基本把日本整個東京變成了一巨大廢墟,而不僅僅是日本東京,日本在本土境內凡是跟工業化城市掛鈎的地區也都遭受美軍無差別的轟炸打擊,美國就是想從根本上徹底瓦解了日本強大軍工再生產能力
  • 二戰美軍轟炸東京為什麼只用燃燒彈?一夜之間將東京燒成廢墟
    二戰時美國對日本的戰略轟炸為什麼只使用燃燒彈?因為炸彈根本不管事。美國作為在第2次世界大戰當中迅速完成資本積累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方面扮演著白臉,又一方面扮演著紅臉!戰前甚至是戰爭初期,美國口口聲聲稱不支持任何國家,號稱自己是絕對的中立,然而卻暗地裡和法西斯進行著軍火交易,以此來獲得大量的利益!
  • 二戰1942:東京遭到第一次空襲
    為了防止日軍侵略印度和斯裡蘭卡,在阿卡迪亞會議上還制定了一個空襲日本的大膽作戰計劃。要想從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艦起飛,對相隔1000千米之遙的東京進行轟炸,這在當時來說,是戰爭史上未曾有過的冒險,經研究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航空隊第一流飛行員、飛行速度世界紀錄保持者詹姆士·杜立特中校來率領。
  • 二戰煉獄東京:河水沸騰,橋梁融化,10萬人葬身火海
    今天來聊聊二戰時期盟國尤其是美國對於日本的毀滅性打擊,說起這個話題,相信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就是美國扔在廣島和長崎的那兩個原子彈。而實際上,在1945年3月10凌晨,美國還對日本進行過一次不亞於核打擊的毀滅性轟炸,這次行動戰果遠超之前歷次轟炸的總和,這就是後來飽受爭議的東京大轟炸。
  • 臺灣又要轟炸大陸核電站?當年想派500特種兵突襲羅布泊核基地
    2500特種兵突襲羅布泊核基地雖然現在這些計劃看起來非常滑稽可笑,不過當年,臺灣還真的策划過針對大陸核試驗場的重點襲擊。上世紀60年代,美國一直對中國的核試驗密切關注。在同甘迺迪見面後,蔣經國表示,臺灣願意空降300到500人的特種部隊,突襲大陸的核實驗基地,美國只需要提供運輸機運送特種部隊即可。聽到這個計劃後,甘迺迪很感興趣,詢問飛這麼遠安不安全,有沒有被擊落的危險。
  • 二戰日軍翻盤的希望!伊400級潛艇計劃突襲美軍,走到半路投降
    在二戰期間,最大的潛艇非伊400莫屬,它是日軍最後的希望,威力特別巨大,只要啟動,可以轟炸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既然能被日本列為二戰最高的機密,到底擁有了如何驚人的戰鬥力。 在1941年,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只是讓山本五十六意外的是,這件事情並沒有影響美軍的復仇決心,因此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山本五十六有了一個更瘋狂的想法,就是要轟炸美國的每一個城市,轟炸巴拿馬船閘,把戰火蔓延到美國整個國土。以至於大西洋的艦隊,沒有辦法來到太平洋戰場,稍微延緩一下美軍對太平洋的攻勢。
  • 東京大轟炸舊照:轟炸機如小雞下蛋丟炸彈,轟炸後的東京滿目瘡痍
    世人皆知,在1945年日本遭受了2顆原子彈的攻擊,之後不久其便宣布投降;然而實際上造成日本人最大傷亡的攻擊行動,不是原子彈襲擊,而是71年前的東京大轟炸。圖為飛往日本東京準備大轟炸的美國B-29轟炸機。
  • 「東京大轟炸」背後的秘聞—壓死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率領16架B—25「米歇爾」轟炸機突襲東京,只造成了東京地區小規模的傷亡和破壞。杜立特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當時杜立特的「東京突襲」是絕密特種作戰,任務前的準備和任務中的過程都非常倉促,沒有計劃周詳,導致轟炸機編隊在東京上空胡亂轟炸,卻成為日本空軍史上的經典轟炸案例
  • 屠戮東京:二戰時被遺忘的東京大轟炸
    因此,我們在論述東京大轟炸時,常帶著勝利者的口吻去敘述一場殘忍的屠戮——尤其是在我們這個對日本懷有怨恨的國度,人們似乎更加幸災樂禍,甚至不免吟誦: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然而,真是的東京轟炸可能是一場無恥的屠戮。東京概況與精心策劃的屠戮自江戶時代起,東京便是最能代表日本的地方。二戰時期的東京也同那時的日本一樣,是一個兼具西式與和式的地方。
  • 珍珠港之後的報復:「東京轟炸」中,美國如何懲罰日本的偷襲?
    ▲二戰中的美國海軍美國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要向日本人表現自己一心決戰的態度,也展示出自己強大的國力,最好的方法,也是最能展現美國風格的做法是什麼呢,那就是轟炸,美國人的裝備作戰理論在戰爭一開始就拿日本試了一下手
  • 這些經典二戰電影你看過幾部?
    席皮爾曼是20世紀30年代納粹佔領時期波蘭著名的鋼琴家,1939年9月,當華沙遭受轟炸時,波蘭電臺已無主持人聲音,只有年輕鋼琴家席皮爾曼彈奏《蕭邦:夜曲》,六年後廣播恢復,電臺中演奏的是同一曲目,表演者同樣是席皮爾曼。
  • 作為最經典的二戰遊戲 《突襲》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另外,它也見證了二戰題材遊戲,乃至整個即時戰術遊戲類的興起和凋零。如果說把初代《突襲》比喻成一把開啟大門的鑰匙,那麼,《突襲2》無疑就是它背後的聖堂,但從第三代《突襲》開始,情況急轉直下,而到了《突襲4》,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座修建在廢墟之上的仿古建築而已。
  • 日本《讀賣新聞》披露了一條驚天秘密:川普秘密計劃轟炸黃巖島
    來源:大衛焦點7月29日凌晨,日本《讀賣新聞》披露了一條驚天秘密:川普秘密計劃轟炸黃巖島。
  • 詳解聖納澤爾突襲:二戰之魂,英國皇家海軍「撞沉吉野」自殺式攻擊
    由於聖納澤爾防守嚴密,傘兵空降這種突襲方式成功率很低,無異於羊入虎口。 詳解聖納澤爾突襲:二戰之魂,英國皇家海軍「撞沉吉野」自殺式攻擊詳解聖納澤爾突襲:二戰之魂,英國皇家海軍「撞沉吉野」自殺式攻擊 高射炮星羅棋布地點綴在聖納澤爾碼頭上,襲擊聖納澤爾可能會讓英國皇家空軍蒙受巨大的損失。
  • 解碼二戰戰術之戰略轟炸的秘密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導 (作者:陳航輝)作為反法西斯盟國與軸心國空中對決的焦點,戰略轟炸堪稱二戰中最具創新性的戰略戰術之一。這種獨立的作戰樣式,開啟了人類戰爭的新時代,其秘訣值得探討。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縱觀二戰期間的東西方戰場,各主要參戰國的轟炸戰術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人們或許很難想像,二戰中最早的戰略轟炸行動竟出自中國。
  • 二戰時美國投放原子彈,不選擇東京的主要原因,是畏懼炸死此人!
    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對日本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日本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當時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也並不是廣島長崎,那麼為何美國人,要選擇在這兩個城市投放原子彈呢?相比之下,投放去東京震懾力度不是更加強大嗎?
  • 珍珠港事件後東京大轟炸是不是確有其事?
    為了喚起民眾的信心,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空襲日本東京,以向美國民眾表明,珍珠港遭襲絕不是美國的末日,美軍有戰勝日軍的能力!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在國恨當頭時,雷夫與丹尼決定不做情敵,做戰友。雷夫和丹尼雙雙晉升上尉,並被分配到杜立德中校那裡,執行一項危險的絕密任務。這項任務就是著名的杜立德空襲。
  • 稀缺資源《天罰——二戰全紀實》巔峰秘史——二戰之謎大起底
    巔峰秘史——二戰之謎大起底不朽戰績——抗戰擊斃了多少侵華日軍女性從軍——戰爭如何讓日本女人狂熱日本軍妓——日軍情色武器大揭秘魅惑妖聲——最讓美國大兵銷魂的日本女人士兵突擊——二戰各國士兵軍力大排行最強戰力——二戰中的五大王牌部隊
  • 二戰老照片:義大利軍隊佔領衣索比亞;佛朗哥空軍轟炸巴塞隆納
    二戰老照片,圖為1935 年,第二次義大利和阿比西尼亞戰爭中,在衣索比亞作戰的四名義大利士兵瞄準目標。墨索裡尼指揮義大利軍隊入侵吞併了衣索比亞,將它和厄利垂亞一起併入名為意屬東非的殖民地。二戰老照片,圖為1935 年,義大利軍隊在衣索比亞 Macalle 城升起義大利國旗。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向聯合國尋求幫助卻無人理睬,義大利基本上可以在東非為所欲為了。二戰老照片,圖為1937 年 6 月 2 日,西班牙內戰中,弗朗西斯科·弗朗哥將軍率領的法西斯叛軍進攻巴塞隆納,政府軍士兵向保衛城市的婦女傳授如何瞄準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