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之後的報復:「東京轟炸」中,美國如何懲罰日本的偷襲?

2020-12-22 趣觀歷史

「英國首相邱吉爾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喜出望外說:「好了!我們總算贏了,現在美國和英國在同一條船上了」!他立即從戰時內閣取得授權,對日宣戰。」

01.

真正的歷史之所以要比任何一本小說都引人入勝就是因為歷史並不需要文學寫作的邏輯,它可以朝著任何詭異的,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最後還可以給出一個符合邏輯的結局

▲羅斯福對日宣戰

就在日本馬上要出發轟炸珍珠港,想要把美國的戰艦全部摧毀在老窩裡的同時,美國政府收到了一枚從日本寄出的勳章,那一枚勳章象徵著和平和友好,可是歷史有的時候總是這麼黑色幽默,甚至是有一些諷刺,就在這枚勳章出發的同時,日本引擎轟鳴的轟炸機也出發了,最後這一枚勳章被綁在了炸彈上,重新又還給了日本,不過作為回報,和勳章同行的還有美國人的炸彈。

▲日本偷襲珍珠港

這個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小故事其實都是後話了,就在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之後,全世界都瞠目結舌,待在原地,美國當然也要和所有人一樣表達出一種憤怒和震驚,羅斯福甚至還發表了那個最著名的一次《國恥演講》,羅斯福的目光堅毅,勢在必得,但是卻看上去不是很憤怒,因為這個結果完全在他的預想之中。日本人的炸彈從轟炸機上傾斜下來的一刻,最高興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同盟國的其他國家們,邱吉爾甚至高興得要開香檳慶祝這歷史性的一刻,而遠在柏林的希特勒則是從倒吸一口涼氣到雷霆暴怒,原本就十分顫抖的手更加是難以控制。希特勒,這個20世紀最成功的欺詐大師,他深深知道利弊在哪裡,甚至可以去和蘇聯開戰,但是他有一個最不像得罪的國家,那就是美國。

02.

在羅斯福發表了宣戰演說之後,美國和日本的這一場大戰就算是正式的拉開了序幕,美國人在宣戰之後都做了什麼舉措呢

▲二戰中的美國海軍

美國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要向日本人表現自己一心決戰的態度,也展示出自己強大的國力,最好的方法,也是最能展現美國風格的做法是什麼呢,那就是轟炸,美國人的裝備作戰理論在戰爭一開始就拿日本試了一下手,為了報復日本,美國迅速地訓練了一批可以在航空母艦上進行起飛降落的B-52轟炸機班組,美國決心要讓這些鋼鐵之翼降下天罰,要日本知道一下美國的力量

▲二戰時期美國航母

美國的這一次轟炸日本,和日本偷襲珍珠港從戰爭意義上是不盡相同的,美國的報復性轟炸東京其實對於戰爭的整個走勢是不一樣的,轟炸東京的政治意義大於世紀戰爭的意義,但是轟炸東京表明了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那就是展現了美國強大的國家實力,第二點那就是在海戰當中,擁有島嶼實際上並不能起到一個護衛目標的目的,決定海戰走向的還是要依靠制海權,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的實力才是決定一切勝利和失敗的最關鍵因素

▲美國羅斯福號航母

美國人在珍珠港事件當中確確實實損失了大量的艦船,但是我們如果回顧整個珍珠港事件,就會發現,美國人雖然損失了大量的艦船,但是損失的都是炮艦類的船隻,在性能上有很先進的,也有很落後的,良莠不齊,但是數量很多,但是從整個大戰略上來看,這些損失並不能對整個戰略,和整個戰爭的走向有什麼決定性的意義,美國在這次日本的突然偷襲之中損失的戰船都不是在海戰當中可以起到決定意義的戰船,日本這一次行動雖然說轟轟烈烈,聲勢浩大,成了一個震驚全世界的大新聞,可是這次行動卻不能在根本上阻止美國軍隊的行動,美國軍隊依舊有能力發動對於東京那次類似於燒烤一樣的大轟炸

▲東京大轟炸舊照

這一次的東京大轟炸其實給日本人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陰影,日本人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這一次本土被轟炸給日本人在偷襲珍珠港成功的喜悅蒙上了一層陰影,日本人越來越覺得自己被逼到了絕路上,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戰爭資源越來越少了,越來越緊張的戰爭局勢讓日本不得不加快了入侵東南亞,尋找戰爭資源的步伐,但是為什麼就在如此緊張的情況之下,日本在東南亞的進攻步伐會如此的順利,甚至山下奉文還獲得了「馬來之虎」這樣的稱號呢?

03.

有的人可能會有一些疑問,那就是美國報復性的轟炸東京和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侵略擴張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在內在邏輯上對日本和美國戰爭的整體局勢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這背後隱藏的信息是什麼樣的呢?

▲山下奉文舊照

其實我們只要仔細的觀察整場戰爭就可以發現,其實美國和日本戰爭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但是美國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大意了也好,有意為之也好,在珍珠港事件之中被日本人站了一個大便宜,但是美國人非常詭異的是沒有一艘航母在這一次大劫難之中受到了損失,當美國的海軍實力遭遇到了重創,在短時間內確實把制海權拱手讓給了日本人,日本人迎來了短暫的戰略機遇期,所以日本決定抓緊時間入侵東南亞,趕緊把自己最緊缺的戰爭資源搞到手,美國人難道會不知道日本人想要去東南亞擴張嗎?當然是知道的,那為什麼美國不去支援東南亞,而是要去東京去進行一次「燒烤派對」呢?

▲日軍在東南亞的擴張

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大趨勢都是由無數的小事件組成的,其實每一次小事件單獨拿出來都是非常符合邏輯的,可是最有黑色幽默氣味的就是無數這些小事件組合在一起就顯得有一些陰鬱的氣息了,所有的事情整合在一起,總是看上去非常合理,可是某種程度上有有哪些不對,仿佛一系列的巧合塑造了歷史的轉折點,日本來到了東南亞,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我們在以後會單獨分析。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太平洋戰爭》

相關焦點

  • 作為偷襲珍珠港的總策劃,山本五十六最終被美國人成功復仇
    1941年底,在成功偷襲珍珠港後,作為這次事件的總策劃和總導演,山本五十六得到了日本各界的頂禮膜拜,儼然如同軍神一般存在著。但是,山本自己卻非常清楚,以美國的國力而言,日本取勝只是暫時的,美軍的報復或許很快就會來臨。事實上,他的分析和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 珍珠港偷襲後,杜立德轟炸機隊飛臨東京,日本人為何在下面歡呼?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大獲成功。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嚴重損失,在相當長時間裡無力挑戰日海軍。緊接著,日軍橫掃東南亞,英美勢力被徹底趕出了菲律賓、中南半島,在海上、空中美軍的打擊半徑都無法到達日本本土,因而不再對日本構成威脅。
  • 電影偷襲珍珠港(虎虎虎)觀後感
    看電影《偷襲珍珠港》(又名《虎虎虎》)覺得是戰爭片中拍得最好的了。我不想對電影做面面俱到的分析。因為這不但做不到,即使勉強做到了,也不像是一篇影評,而是電影介紹了。《偷襲珍珠港》中,影片一開始給日本指揮官山本五十六的戰爭觀念定性為賭局。為什麼是賭局呢?
  • 偷襲珍珠港20分鐘後,日本才遞上對美宣戰書,美國:你們等著瞧!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軍以微小的代價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基地,以及瓦胡島上的飛機場,致使停泊在港內的艦艇全軍覆沒,美國宣布參戰,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日本偷襲珍珠港是進行策劃的結果,日軍反覆進行沙盤演練,還在佐伯灣以戰列艦為目標進行了兩次施展攻擊演習。
  • 日本偷襲珍珠港
    喜歡戰爭題材影片的朋友們可能都看過一部好萊塢大片,名叫《珍珠港》,在這部2001年出品的影片最後一段,英雄的飛行員們駕駛著滿載炸彈的轟炸機,從一艘航空母艦上起飛,越過茫茫海面飛向日本本土上空,影片中演繹的經典歷史場景,再現的是當年珍珠港事件後美軍的報復行動,杜立特空襲。
  • 電影偷襲珍珠港(虎虎虎)觀後感
    《偷襲珍珠港》中,影片一開始給日本指揮官因為首先,在山本看來,要在軍事上打擊美國,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是唯一選擇。第二,偷襲不一定能成功。第三,即使偷襲成功也可能招致報復。但儘管是賭博,山本還是把戰爭的基調定下了。他開始讓軍事家進行戰略謀劃,讓空軍進行實戰演練。從影片中看到日本年輕的士兵在訓練中轟炸假想的夏威夷美國軍事基地時那種熱情高漲和興奮,叫人無法想像。這些士兵了解戰爭的意義嗎?為什麼要去打仗?知道戰爭的殘酷性和後果嗎?
  • 偷襲珍珠港,日本犯了什麼錯讓山本五十六大呼「日本將敗」
    本為賭徒的山本把偷襲珍珠港當作他最後的籌碼,但是在偷襲過程中指揮官南雲忠一卻犯了一系列重大錯誤。 可是在到達珍珠港之後,日本驚訝發現美國航母根本不在港內。其次是錯誤的轟炸,美國海軍儲存在珍珠港有450萬噸重油,哪怕有一架飛機一顆炸掉也好,只要炸掉這些原油按尼米茨所言「如果失去這些原油,美國在幾個月內將無法發動任何攻擊。」
  • 為什麼說偷襲珍珠港是美國的苦肉計?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海軍在哈裡·亞內爾的率領下,在夏威夷進行了一場軍事演習,這場演習的設想是,日本海軍以2艘航空母艦和4艘驅逐艦對珍珠港內的美國海軍發起偷襲,結果是日軍大獲全勝。而就在珍珠港的附近,遊弋著一艘日本特務船,完全目睹了演戲的全過程。這是1932年初的事,十年後,山本五十六的偷襲計劃與亞內爾的演習計劃如出一轍。在世人的眼中,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是源於日本人的奇思妙想。
  • 二戰絕密突襲計劃—「轟炸東京」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位於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在國會發表演說,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羅斯福認為「珍珠港」這個恥辱,美國要用最解恨的方式報復回來,最佳方法就是以牙還牙,同時也挽回美國在國際上的面子;這個場景在好萊塢大片《珍珠港》中,曾經再現過。但是羅斯福的建議,遭到了海陸空三軍最高指揮官的集體反對,因為這個針對日本本土的空襲,在當時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羅斯福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一切皆有可能。
  • 歷史上的今天:日軍偷襲珍珠港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這一天上午,日軍突然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全軍覆沒。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目的又是什麼呢?於是,日本最終決定孤注一擲向美國發起挑戰,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珍珠港位於西太平洋夏威夷群島,是日本南進擴大戰爭的主要障礙,日本妄圖通過摧毀美國海軍主力,從東南亞獲取戰略資源。日軍為了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進行了周密準備。
  • 二戰美軍轟炸東京為什麼只用燃燒彈?一夜之間將東京燒成廢墟
    要說到第2次世界大戰,日本除了和中國作為主要的戰鬥夥伴之外,還和美國是很大的戰場對手!不過,美國對於日本的態度和中國是截然不同的,中國一直處在日本強大的壓力之下,而美國隨時隨地想的都是如何給日本造成巨大的傷害!二戰時美國對日本的戰略轟炸為什麼只使用燃燒彈?
  • 太平洋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何成為了自掘墳墓的行動?
    日軍偷襲珍珠港,從戰略意義上講並不算是走了一步臭棋,從當時的戰爭和日本國際環境來講,只能冒險偷襲珍珠港,讓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徹底癱瘓,使其無暇顧及東南亞的戰事,日本還能有一線生機,不然日軍的處境將面臨著溫水煮青蛙的悲劇,為何會這樣呢?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邱吉爾、蔣介石都什麼反應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簡單點說,日本國內物資貧乏,支持戰爭的戰略物資主要靠海運,日本侵華後,美國對日本實施了封鎖和制裁,斷了他的物資來源,逼得日本沒有辦法,所以迫不得已,鋌而走險,妄圖在太平洋上打出一條活路。
  • 日本不知道自己與美國的差距嗎?當初為何要偷襲珍珠港?
    美國的這個舉動相當於切斷了日本的命脈,畢竟沒有石油國家的戰爭機器是沒辦法運轉的,而且日本也從這件事中看出了點什麼,日本當時的觀點是,如果戰爭繼續進行下去,美國的利益必定還會受到影響,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日本宣戰會成為一個必然的結果,既然遲早都要打,不如趁美國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自己先出手,讓美國沒有準備的機會,讓它狠狠地被教訓一下,這之後美國必定會轉入防禦狀態休養生息,等它修養完畢之後,日本在亞洲的勢力範圍已經越來越大
  • 美日合作拍攝,這部電影客觀展示偷襲珍珠港前因後果
    在這麼多講述二戰時期日軍偷襲珍珠港的電影中,1970年上映的這部電影《虎虎虎》由美國和日本一起合作拍攝,可以說和真實的歷史場景是最為接近的。電影以虎虎虎作為片名是非常貼切的,是因為偷襲珍珠港的第一波日軍戰機回傳的口令是「Tora! Tora! Tora!
  • 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紀實,原來是這樣爆發的
    我麼知道,偷襲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6:00:距珍珠港370海裡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從370海裡外派出18架偵察機飛往珍珠港。 6:10:南雲中將得到攻擊的命令後下令第一波起飛。日本艦隊此時位於歐胡島北220海裡。 6:20:第一波的183架轟炸機和戰鬥機起飛飛向珍珠港。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如果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美國還會參戰嗎?
    很多人質疑如果日本進攻珍珠港失敗,美國人就不會參加二戰。事實上,從筆者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還是偷襲珍珠港失敗,都會導致美國參戰。美國雖然在當時的環境中宣布中立,但在歐洲戰爭中不可能讓它「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 在美國的重壓之下,日軍只好偷襲珍珠港。虎!虎!虎!
    於是羅斯福總統遂於1914年7月24日要求日本人從印度支那撤出其部隊——為了使其要求更有力量,他接著下令凍結所有日本人在美國的資產,並禁止石油輸往美國,邱吉爾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兩天之後,在倫敦的荷蘭流亡政府也被說服採取同樣的政策。就如邱吉爾所云:「日本是在一擊之下被剝奪了其主要石油供應來源。」
  • 日軍偷襲珍珠港前,美國太平洋艦隊實力如何?8臺密碼機未給一臺
    為了成功偷襲珍珠港,山本等人不僅攻克了長途奔襲中的各種難題,而且追求攻擊效果。在他們看來,聯合艦隊主力傾巢而出,只為一舉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否則自感丟人不說,還招致陸軍的恥笑。因此,提高投彈命中率成為關鍵。
  • 杜立特空襲東京,為什麼提前10小時起飛?915發炮彈擊沉日本漁船
    在他看來,當下要緊的是如何提振全國軍民的士氣? 於是,秘密而大膽的空襲東京行動如期展開。美國太平洋艦隊搭載陸軍的16架B-25,在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已經航行了2周,空襲會一帆風順嗎?同時,遠在大洋彼岸的山本五十六,卻一直擔心東京的安全,這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