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邱吉爾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喜出望外說:「好了!我們總算贏了,現在美國和英國在同一條船上了」!他立即從戰時內閣取得授權,對日宣戰。」
01.
真正的歷史之所以要比任何一本小說都引人入勝就是因為歷史並不需要文學寫作的邏輯,它可以朝著任何詭異的,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最後還可以給出一個符合邏輯的結局。
就在日本馬上要出發轟炸珍珠港,想要把美國的戰艦全部摧毀在老窩裡的同時,美國政府收到了一枚從日本寄出的勳章,那一枚勳章象徵著和平和友好,可是歷史有的時候總是這麼黑色幽默,甚至是有一些諷刺,就在這枚勳章出發的同時,日本引擎轟鳴的轟炸機也出發了,最後這一枚勳章被綁在了炸彈上,重新又還給了日本,不過作為回報,和勳章同行的還有美國人的炸彈。
這個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小故事其實都是後話了,就在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之後,全世界都瞠目結舌,待在原地,美國當然也要和所有人一樣表達出一種憤怒和震驚,羅斯福甚至還發表了那個最著名的一次《國恥演講》,羅斯福的目光堅毅,勢在必得,但是卻看上去不是很憤怒,因為這個結果完全在他的預想之中。日本人的炸彈從轟炸機上傾斜下來的一刻,最高興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同盟國的其他國家們,邱吉爾甚至高興得要開香檳慶祝這歷史性的一刻,而遠在柏林的希特勒則是從倒吸一口涼氣到雷霆暴怒,原本就十分顫抖的手更加是難以控制。希特勒,這個20世紀最成功的欺詐大師,他深深知道利弊在哪裡,甚至可以去和蘇聯開戰,但是他有一個最不像得罪的國家,那就是美國。
02.
在羅斯福發表了宣戰演說之後,美國和日本的這一場大戰就算是正式的拉開了序幕,美國人在宣戰之後都做了什麼舉措呢
美國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要向日本人表現自己一心決戰的態度,也展示出自己強大的國力,最好的方法,也是最能展現美國風格的做法是什麼呢,那就是轟炸,美國人的裝備作戰理論在戰爭一開始就拿日本試了一下手,為了報復日本,美國迅速地訓練了一批可以在航空母艦上進行起飛降落的B-52轟炸機班組,美國決心要讓這些鋼鐵之翼降下天罰,要日本知道一下美國的力量。
美國的這一次轟炸日本,和日本偷襲珍珠港從戰爭意義上是不盡相同的,美國的報復性轟炸東京其實對於戰爭的整個走勢是不一樣的,轟炸東京的政治意義大於世紀戰爭的意義,但是轟炸東京表明了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那就是展現了美國強大的國家實力,第二點那就是在海戰當中,擁有島嶼實際上並不能起到一個護衛目標的目的,決定海戰走向的還是要依靠制海權,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的實力才是決定一切勝利和失敗的最關鍵因素。
美國人在珍珠港事件當中確確實實損失了大量的艦船,但是我們如果回顧整個珍珠港事件,就會發現,美國人雖然損失了大量的艦船,但是損失的都是炮艦類的船隻,在性能上有很先進的,也有很落後的,良莠不齊,但是數量很多,但是從整個大戰略上來看,這些損失並不能對整個戰略,和整個戰爭的走向有什麼決定性的意義,美國在這次日本的突然偷襲之中損失的戰船都不是在海戰當中可以起到決定意義的戰船,日本這一次行動雖然說轟轟烈烈,聲勢浩大,成了一個震驚全世界的大新聞,可是這次行動卻不能在根本上阻止美國軍隊的行動,美國軍隊依舊有能力發動對於東京那次類似於燒烤一樣的大轟炸。
這一次的東京大轟炸其實給日本人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陰影,日本人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這一次本土被轟炸給日本人在偷襲珍珠港成功的喜悅蒙上了一層陰影,日本人越來越覺得自己被逼到了絕路上,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戰爭資源越來越少了,越來越緊張的戰爭局勢讓日本不得不加快了入侵東南亞,尋找戰爭資源的步伐,但是為什麼就在如此緊張的情況之下,日本在東南亞的進攻步伐會如此的順利,甚至山下奉文還獲得了「馬來之虎」這樣的稱號呢?
03.
有的人可能會有一些疑問,那就是美國報復性的轟炸東京和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侵略擴張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在內在邏輯上對日本和美國戰爭的整體局勢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這背後隱藏的信息是什麼樣的呢?
其實我們只要仔細的觀察整場戰爭就可以發現,其實美國和日本戰爭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但是美國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大意了也好,有意為之也好,在珍珠港事件之中被日本人站了一個大便宜,但是美國人非常詭異的是沒有一艘航母在這一次大劫難之中受到了損失,當美國的海軍實力遭遇到了重創,在短時間內確實把制海權拱手讓給了日本人,日本人迎來了短暫的戰略機遇期,所以日本決定抓緊時間入侵東南亞,趕緊把自己最緊缺的戰爭資源搞到手,美國人難道會不知道日本人想要去東南亞擴張嗎?當然是知道的,那為什麼美國不去支援東南亞,而是要去東京去進行一次「燒烤派對」呢?
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大趨勢都是由無數的小事件組成的,其實每一次小事件單獨拿出來都是非常符合邏輯的,可是最有黑色幽默氣味的就是無數這些小事件組合在一起就顯得有一些陰鬱的氣息了,所有的事情整合在一起,總是看上去非常合理,可是某種程度上有有哪些不對,仿佛一系列的巧合塑造了歷史的轉折點,日本來到了東南亞,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我們在以後會單獨分析。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太平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