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偷襲珍珠港》(又名《虎虎虎》)覺得是戰爭片中拍得最好的了。
我不想對電影做面面俱到的分析。因為這不但做不到,即使勉強做到了,也不像是一篇影評,而是電影介紹了。
《偷襲珍珠港》中,影片一開始給日本指揮官山本五十六的戰爭觀念定性為賭局。為什麼是賭局呢?因為首先,在山本看來,要在軍事上打擊美國,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是唯一選擇。第二,偷襲不一定能成功。第三,即使偷襲成功也可能招致報復。但儘管是賭博,山本還是把戰爭的基調定下了。他開始讓軍事家進行戰略謀劃,讓空軍進行實戰演練。從影片中看到日本年輕的士兵在訓練中轟炸假想的夏威夷美國軍事基地時那種熱情高漲和興奮,叫人無法想像。這些士兵了解戰爭的意義嗎?為什麼要去打仗?知道戰爭的殘酷性和後果嗎?所以說,下層官兵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一旦被煽動起來,是非常可怕的。
在美軍一方面,雖然不能預知日本人會否對美國發動戰爭,甚至偷襲珍珠港。但一些高級將領還是對珍珠港表示了深切的擔憂。面對珍珠港內艦船密集的布置而出口又小的事實,將軍們擔心艦船若遭空襲可能出不了港。將軍吉姆說:「我還是很擔心」總司令摩吉:「我們必須遵守命令」吉姆「我們也必須有好的判斷力」摩基「這不是我們自找的」吉姆「但這是我發出的命令,我仍然擔心艦隊的安危」。有一位軍官看到大量飛機集中在一片空地,說扔一顆手榴彈就能把所有飛機都炸飛。又有一位軍官從收集到的日本動作的一些蛛絲馬跡,預判日本會突襲,但卻不能引起上級長官的重視。總而言之,日本的進攻計劃周詳完備,美國的大多數將領也應對審慎,只是因美國軍官少數人的失職才釀成戰爭的大錯。
對戰爭的意義、性質、後果,山本了如指掌。他對官兵們說的話,最能體現他真實的看法了。他說:「許多不明就裡的日本人,以為美國人的民主政治是缺乏統一的政治,自以為美國人開朗的生活態度,是奢華。崇尚自由的精神導致道德敗壞,認為所謂的強國只是表面上而已。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如果兩國發生戰爭,美國將是日本所遇到過的最強敵人,請大家謹記在心,我這麼說的目的,不是要讓你們提高警覺,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事實。」
山本作為非常理性的一位軍事家,明知道挑起戰爭會帶來毀滅性的報復,為什麼還要發動這樣一場無益的戰爭呢?解釋是,國家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誰也踩不了剎車,無論是日本最高軍事指揮官,還是首相、天皇。所以,在和平的年代裡,無論如何都不要輕言戰爭,因為,它不是一個好玩的遊戲,而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偷襲珍珠港成功後,大家都在歡呼之時,山本卻沉重地對軍官們說,我原本打算,在我軍向美方宣戰之後,立刻一舉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以及駐守在太平洋地區的兵力,目的是讓美軍喪失戰鬥意志。可是,根據美國的廣播資料,華盛頓收到我國的最後通牒之前,我們已經對珍珠港進行了55分鐘的空襲,從美國人的國民性格來看,我想這是讓他們最憤怒的一次了。我想,我們的政府,會讓沉睡中的強敵甦醒,而決定參戰到底。作為《偷襲珍珠港》的姊妹篇,在其後的電影《中途島戰役》中,所展現的日美大海戰,最後以日本的四艘航母被擊沉而告終,以及整個戰爭日本最終被打敗,都印證了山本所預想到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