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小說為什麼只有一部?其他七部去哪兒了?

2021-03-05 狐說123

let me come to be still in your silence

And let me talk to you with  your silence

題記:

小學三年級看《天龍八部》,覺得應該有八本吧,為什麼只有上中下三冊呢?

或者是不是有八個主人公,作者還只寫了段譽、喬峰和虛竹三個呢?

到處找人打聽其他的部分在哪裡。

直到很多年後,才從網絡上找到解釋,也不知道準不準確:

天龍八部是指佛家的八位神,小說中是描寫八類人人生的走向。

喬峰是天神,帝釋;段譽是龍神;夜叉是四大惡人;鳩摩智是迦樓羅;慕容復是阿修羅;阿朱是乾達婆;阿紫是緊那羅(乾達婆和緊那羅都是天神的侍者);摩呼羅迦是虛竹。

——當我們愛喬峰,我們愛的是英雄的自己,

當我們懷念金庸,我們懷念的是年少的自己。

 

10月30日,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原名查良鏞)離世,

享年94歲。

今天是第三天了,

與鋪天蓋地而不一定走心的悼念相比,

相信金大俠一定更願意人們去回顧他的作品。

畢竟對於一個作家而言,

沒有什麼比他筆下的那些人物與故事更能講述夢想與情懷。

從燕雲十六州到靖康之恥,

從大漠鐵木真到明教朱元璋,

再到紅花會、陳家洛,

從少林、武當,到峨眉、五嶽,

從山西風陵渡到嘉興煙雨樓,

腥風血雨的江湖恩怨,

悽美交織的兒女情長,

一個宏大而迷人的江湖誕生了,

從此無數少年悠然神往。

熱血與奇遇,美人與英雄,

本是東方武俠小說與西方騎士小說都不可或缺的要素。

而在金庸的江湖裡,

這些美人與英雄,

卻與傳統文化中所宣揚的不同。

他們不是神人,而是凡人,

有氣血勇敢,也有軟弱無助,

有天縱才華,也有世俗羈絆,

有情有義、也有消極逃避,

最重要的是,他們大都有著殘缺不全的命運

——就像每一個我們。

金庸曾自擬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

意指《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

《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

而橫批則為書名《越女劍》。

這裡面的故事,

你若認真讀過,

其實從來沒有一個人是完滿的,

所謂完全意義上的成功者並不存在。

那些豪情萬丈、濃麗重彩的江湖人生裡,

悲涼與孤寂,遺憾與缺失,如影隨形。

胡斐自幼父母雙亡,成年後,深愛他的程靈素為救他而死,他愛的袁紫衣是仇敵之女,與苗若蘭私訂終身,卻又因重重誤會而與其父決鬥;

狄雲被人構陷入獄四年,琵琶骨被穿功力全失、從小依賴的師傅卻是奸惡之人,青梅竹馬的師妹嫁給了仇人;

《白馬嘯西風》李文秀父母雙雙喪命,自己愛的人卻對別人情有獨鍾,只得默然退出;

韋小寶是妓女的兒子,不知父親是誰;

令狐衝自幼失怙,深愛的小師妹嫁作他人婦;

陳家洛身世離奇,愛情悽婉,先誤霍青桐,後失喀絲麗;

郭靖是遺腹子,成年後母親為效忠大宋而自殺,中年雖獲「天下第一大俠」的稱號,然最終襄陽城破,他與黃蓉雙雙殉國;

《天龍八部》裡,三位主角俄狄浦斯式的悲劇更令人唏噓:

段譽親生父親竟是「惡貫滿盈」 段延慶,

虛竹一天之內經歷了親生父母的相認和死亡,

而最具代表性的蓋世英雄喬峰,在聚賢莊大開殺戒,深陷身份危機與道德兩難,又錯殺心愛的人,最後自殺離世;

楊過被砍掉一條手臂,小龍女意外失身;

俠客行的主人公石破天由母親的情敵撫養長大;

張無忌從小目睹父母身亡,自己身中奇毒;

袁承志是袁崇煥的遺孤,反清復明的宏志最終落敗,只好遠走異域;

放羊女阿青劍法天下無雙,一千名衛士也無法抵擋,卻終究戰勝不了情敵西施的美貌,心碎神傷,獨自離去。 

正是「寶刀相見歡,柔情恨無常」。

命運不夠曲折,就做不成江湖人;

人生不夠起伏,就成不了主人公。

或許是我們的人生都太過平淡吧。

所以這樣的江湖,永遠令人熱血沸騰。

 

我們都一樣,一樣殘缺不全

——沒有圓滿的命運,沒有隨心所欲的人生,甚至沒有完美的結局。

終其一生,我們所求的,所想的,所做的,有多少來源於內心,又有多少只是迫於世俗?

如果身懷絕世武功,是否能在與命運的決戰中獲勝?

我們試圖用不夠完整的自己去對抗,對索求,去救贖,

不斷與命運對話、交手、和解然後又再起衝突,

在這條孤單長路上,終於逐步接近真實的自己。

有時世俗生活讓人無處可逃,

每日重複又重複的工作、學習、生活,

每日繁瑣又機械的吃飯、睡覺、說話,

直到你打開一本書,那些熟悉的書中人,

以一種永恆少年的衝動、狂傲姿態,

向命運展示自己的真實力量,

浪漫、豪邁、強烈而充滿理想主義芬香的血液被引燃,

加快了的呼吸,讓你體察到身體深處隱藏的風暴與自由,

於是人生又變得可以忍受了。

 

關注狐說123,更多原創精彩。

相關焦點

  •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天龍八部》於1963年開始在金庸自己的報紙《明報》上連載,歷時四年完成。小說一共50回,前後歷經六次修訂,是金庸武俠作品的集大成之作,陳世驤先生稱其為「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但是可能有人會問,這《天龍八部》只有五部,為什麼叫「八部」,那三部去哪裡了?
  • 為什麼金庸小說《鹿鼎記》第一,《天龍八部》第二?
    02《天龍八部》的主角到底是誰?為什麼說它們「始終徘徊在失敗的邊緣」呢?先來看《天龍八部》。小時候看武俠,總是一套書同學們分著看,很多都是從中間看起的,金庸其他的小說沒問題,總能接上,但《天龍八部》的問題就大了。以五卷本為例,從第一部看起的,以為段譽是主角,從第三部看起的,以為蕭峰是主角,最糟心的是從第四部看起的同學,看了很久都不知道誰TM是主角。《天龍八部》的三個主角切換,實在不是大眾通俗小說的常規寫法。
  • 為什麼說《天龍八部》是金庸最好的小說?
    「笑傲江湖」全書諷刺政治,暗含許多影射,相比前期的小說人物刻畫方面也變得複雜。剛上大學的我思想比較激進,自然喜歡這種小說。然而成熟一些之後,再讀「天龍八部」,我感受到的是撲面而來的恢宏磅礴的氣勢。其他武俠小說算是涓涓細流,「天龍八部」則如同黃河奔騰一般呼嘯而下。
  • 5部《天龍八部》,為什麼就黃日華戴帽子?真的是細節決定成敗
    這些作品幾乎被拍爛了,每一部作品都被翻拍過很多次,不過最經典的也就只有那麼幾個版本,因為每一部作品比較一下就能分清,到底誰拍得更好,我們這一次主要還是來說一說《天龍八部》。《天龍八部》也算是大家很喜歡的一部作品,前前後後也被翻拍了
  • 每日一笑 | 七套《天龍八部》
    這天,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走進書店,大聲問道:「老闆,你還有多少金庸的《天龍八部》?」阿強一聽,樂呵呵地對男孩說:「你要多少有多少。」男孩不假思索地說:「我要七套,要最便宜的那種。」阿強馬上替他選了七套最廉價的。男孩又買了一支毛筆和一瓶墨水,把書綁在自行車上走了。一個月後,阿強發現那個大主顧又來了。
  • 你知道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為什麼叫天龍八部?其實跟印度有關
    金庸先生的小說應該有很多人看過,就算沒有看過紙質書,看過這些小說相關影視劇的人應該也有不少。對於一些金庸先生的小說中的情節,許多人應該都能說上一段。在這些個小說中,有一本很有名,叫做《天龍八部》,對於這個叫法大家都是滿頭的問號。
  • 讀小說天龍八部
    最近看了一下小說《天龍八部》,有幾點困惑,也有些地方很感動。
  • 金庸最好的七部小說,神鵰俠侶墊底,天龍八部第三,第一名是這部
    《倚天屠龍記》是 「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時間前後跨度一百年,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蕩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講述了一場以倚天劍和屠龍刀掀起腥風血雨的江湖故事。倚天屠龍記情節最緊湊,矛盾最突出,武打部分最多,是傳統武俠小說的巔峰。 第四名:《鹿鼎記》。鹿鼎記已經不是武俠小說,而是一部諷刺武俠的反武俠小說。
  • 金庸武俠的秘密:「天龍八部」是什麼意思,八部是哪八部?
    金庸老爺子的武俠小說,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巔峰,也為現代人打開了一扇與古代俠客神交的大門,生活中有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就去金庸的武俠中遨遊一番,在那裡可以快意恩仇、行俠仗義。金老一生創作14部小說,部部精品,被人總結成一幅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中《天龍八部》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 金庸先生小說天龍八部名字的來歷說什麼?
    金庸先生小說天龍八部名字的來歷說什麼? 金庸先生作品名字大多與書中人物、武功、武器等相關,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連城訣等。但《天龍八部》卻是例外,貌似與書中內容毫無關係,只有生如分析看懂天龍才能理解。
  • 金庸哪部作品人氣最高?是天龍八部還是鹿鼎記?
    這種區分意義不大,更不能說」金庸的巔峰作品是哪哪一部」,好在可以換種說法,金庸的最受歡迎的作品是哪一部?這個話題,想必聊一聊還是有點意思的。個人最喜歡的還是射鵰英雄傳,但據我號裡很多網友的私信和留言,更多的人還是喜歡《天龍八部》,當然誰也沒法忽視這部金庸揉捏了佛學元素的武俠小說之精彩和意義,更主要的還是小說本身盪氣迴腸。事實上,天龍八部是金庸先生所有小說中花了最長時間寫作而成的一部,整整四年的時間。
  • 《天龍八部》中,「八部」指的是哪8個人?天龍又是誰?
    在金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中,《天龍八部》可謂金書之最,小說以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的武林爭鬥和民族矛盾鋪陳開來,寫就一幅跌宕起伏的史詩巨著
  • 三版《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只有他最貼近原著
    金庸的《天龍八部》無疑是一部偉大的著作,自問世以來深受武俠小說迷的喜愛。因這部作品氣勢磅礴,也曾多次被搬上銀幕。電視劇版《天龍八部》較為知名的有三部,分別是97年黃日華版,03年胡軍版和13年的鐘漢良版。
  • 天龍八部的八部代表了八個人,每個人的成名絕技都出自此神功
    小時候看天龍八部一直都有一個疑問,不是天龍八部嗎,為何到現在才出來一部,剩下的七部呢?蕭峰是不是沒有死,剩下的七部蕭峰依舊是主角嗎?
  • 金庸武俠小說 天龍八部 古代版爸爸去哪兒了 蕭峰篇
    話說金庸的武俠小說,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尤其天龍八部,堪稱巔峰之作。引人入勝的不僅是各種高深的武功,精彩的打鬥場面。最吸引人的,還有一群到處找爸爸孩子,堪稱古代版的《爸爸去哪兒了》。
  • 天龍八部和《天龍八部》
    最近在整理以前在四川遊覽的照片,發現了幾張非常有意思的天龍八部摩崖石刻。想單獨拿出來說一說。 先來說一說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分別是: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他們原本是古印度婆羅門教和外道的精靈神怪,經佛陀教化後皈依佛門,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 天龍八部——何為天龍?何為八部?
    若說集大成者,筆者看來莫過於《天龍八部》了,想必大家都曾看過小說或相關的影視作品,那麼你可知道天龍是指什麼?有哪八部?你也許記得小說裡曾多次提到了大理國無量山的天龍寺,天龍也許就是這裡了,八部也許是天龍寺內的八位高僧,其實不然。
  • 揭秘佛教「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 為什麼說03版《天龍八部》最經典?
    進入21世紀,內地也正式開啟了金庸劇的改編拍攝,2003年版《天龍八部》正處於拍攝金庸劇的逐漸成熟期。在製片人張紀中已經接連拍攝完兩部金庸劇《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後,《天龍八部》橫空出世,幾乎奠定了那個世代青年人腦海中武俠劇的基調。
  • 為什麼說03版《天龍八部》最經典?
    在製片人張紀中已經接連拍攝完兩部金庸劇《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後,《天龍八部》橫空出世,幾乎奠定了那個世代青年人腦海中武俠劇的基調。所以,實地取景下拍攝的《天龍八部》劇集,終於有了以往所不具備的真實江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