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最年長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活著的歷史證人已不足百人

2021-02-13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cns2012)綜合報導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消息,10日凌晨2點,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10日下午,紀念館副館長凌曦、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工作人員趕赴老人家中悼唁,送老人最後一程。

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

管光鏡1917年4月出生,1937年他在溧水東河沿邊目睹日軍飛機來襲轟炸,他躲在大石頭底下僥倖生還。南京淪陷後,他還多次目擊日軍在南京郊區屠殺當地無辜百姓。

管老生前是一名箍桶匠,生活十分節省,經常幫助別人,在當地口碑很好,曾獲得「鎮文明戶」、「江蘇省『樂天』健康老人」稱號。在老人90歲時,他曾悄悄排隊進入紀念館展廳參觀、悼念遇難同胞。

老人生前十分喜歡一把印有十大元帥的扇子,他曾說,現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這些革命前輩。管老家人將這把扇子、手錶、茶壺等物品捐贈給紀念館。

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

目前,登記在冊倖存者已不足百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見證侵華日軍暴行的鐵證,是活著的歷史證人。

新聞多一點:中國民間要求日本政府對南京大屠殺謝罪並賠償

南京大屠殺80周年之際,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致函日本駐中國大使館,要求日本政府對南京大屠殺進行謝罪,並對南京大屠殺的中國受害者進行賠償。

資料圖:2017年4月4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清明家祭。 泱波 攝

日本無條件投降至今已經72年了,日本政府本應從二戰的歷史中總結教訓,但我們看到的卻恰恰相反,日本政府不斷尋找各種藉口對當年的罪行百般抵賴,並企圖通過修憲來復活日本軍國主義,且從未就南京大屠殺做出謝罪和反省。」在給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的信函中,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寫道。

信函中,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要求日本政府就南京大屠殺謝罪,並對受害者進行賠償。

記者了解到,這是該聯合會第三次就南京大屠殺謝罪問題致函日本政府,目前日本大使館已經籤收了此份要求函。

被稱為「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的童增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發起民間對日索賠運動,從那時起至今,他共收到萬餘封日本侵華戰爭受害者或家屬來信,控訴戰爭給他們帶來的苦難。

「我們的要求完全符合國際法原則和戰後國際慣例。」童增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國際上對於製造戰爭罪行的國家主體的懲罰,制定了必須謝罪賠償的一系列國際法律文件。戰後德國對納粹暴行的反思和謝罪、以及對受害國的受害者進行賠償形成了國際慣例。

「我們要求日本政府對南京大屠殺謝罪賠償,是要讓日本政府正視侵略歷史,從長遠來看,有利於中日友好的發展。」童增說。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哭牆前祭奠

12月7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路洪才、陳桂香等祭奠在80年前的那場浩劫中遇難的親人。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桂香(左)和他的親屬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悼念遇難親人。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杜光達老人帶著家人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在刻有他父親名字的哭牆前鞠躬。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杜光達老人。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路洪才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悼念遇難親人。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時光流逝

倖存者逐漸老去

但歷史會永存!

送別老人

銘記歷史

記者:張尼

編輯:楊碩

責編:劉船

相關焦點

  • 關注 | 最年長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記住這些面孔,記住歷史!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製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給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那段慘痛歷史的「活證」。80年歲月流逝,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 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即將消逝的歷史見證!請記住這些面孔…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製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給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那段慘痛歷史的「活證」。80年歲月流逝,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10日凌晨2點,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
  • 南京大屠殺你不知道的證人證物
    距離12月13日,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還有1天。
  • 「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記憶素描
    劫後餘生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那段歷史的「活證」,歷史給他們留下終身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 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歲月流逝,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新華社記者尋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走近他們的生活,核錄他們的證言,留下他們的字跡,用手繪素描和紀實攝影結合的方式重現他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銘記歷史、為世留證。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記住歷史 珍惜當下 珍愛和平
    (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石秀英:記住歷史 珍惜當下 珍愛和平中新網南京12月4日電 (記者 朱曉穎)1926年出生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已年逾九旬。老人日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特別向年輕人叮囑:「要記住歷史、珍惜當下、珍愛和平。」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 泱波 攝石秀英老人的身體相當硬朗。天氣日漸寒冷,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將至。在家人的陪同下,她開始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一些公祭日前的活動。這也是她和家人多年來的慣例了。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南京哭牆上,遇難者名單刺目。一筆一划刻劃下血色痕跡,深深銘刻著這段灰色的回憶。警鐘哀哀,聲聲泣血。無聲無息提醒後人,時刻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下面,萬年曆App就帶你來一一細數83年前的歷史記憶。當時她才11歲,家中7口人,她父親身上被刺了三刀後死亡,她19歲的大哥石坤寶,被日軍抓走後失蹤。後來母親一個人靠洗衣服、倒馬桶等,帶大了幾個年幼的孩子。幾年後母親去世,她妹妹在11歲時給人當童養媳,她給人帶孩子活下來,"年輕人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這一段段痛徹心扉的口述令聞者心痛,聽者落淚,不敢詳問。
  • 南京律師談臻的法律人義舉 執法律之劍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
    今年6月12日6時許,他因突發肺栓塞搶救無效去世,享年66歲。談臻突然離世的消息,不僅在江蘇乃至全國律師界引發了高度關注,各界人士紛紛以各種形式紀念、悼念他,還傳播到了海外,尤其是日本知名律師渡邊春已、秘書長米倉勉、律師山森良一等日本律師團於6月15日專門以「中國人戰爭受害賠償請求案件律師團」「夏淑琴案件律師團」的名義發來唁電。
  • 「百人斬」是杜撰?戳穿日本右翼的五大謊言
    歷史,早就把日本軍國主義的這一暴行釘在恥辱柱上。但在日本國內,總有一些勢力妄圖否認南京大屠殺。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日本政壇和社會右傾化加劇,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行再度甚囂塵上,且手段更加多樣。201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評議《南京大屠殺檔案》期間,日本當局以威脅停繳會費等手段百般阻撓。
  • ♬永不忘卻——南京大屠殺79周年祭
    如今,79年過去了,這一段歷史也因為過於沉重,很多人不忍提起而日漸模糊;國際上對南京大屠殺以至二戰期間日本暴行的認知狀況也不容樂觀。但血與淚的國殤不容遺忘——「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銘記,不只是民族的悲愴,還有落後必亡的訓誡;紀念,從不為宣揚復仇的怨念,只為許下復興的心願:吾輩當自強。
  • 日本承認南京大屠殺 紀錄片還原歷史場景
    」當代日本人民是否要對南京大屠殺負責?」這個問題收穫了94個回答,其中大多數回答的都是中國人,但也有部分歐美和日本人。澳洲網友Daniel Drum說,他曾經對歷史很淡漠。但當他在10歲時聽說了在大洋彼岸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時,他表示:「我完全被當時那種暴行震驚了。
  • 東京審判:為那段不允許良心靜默的歷史
    △向哲濬(1892-1987)裘劭恆則找到當時國民政府司法部刑事司司長楊兆龍,要求他配合對南京大屠殺的取證工作。於是,南京最高法院門口貼出布告,號召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目睹者、受害者及其親屬前來遞交控訴材料。
  • 她們是這段歷史最後的證人,請一定不要忘記!
    隨著歲月的流逝,她們大多已在屈辱和煎熬中相繼離世,最終沒有等到一句道歉。倖存者已然寥寥,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生命燭光也漸漸微弱。小編們整理了手中珍貴的影像,紀念這些歷史的證人,她們不應被世人忘記!倖存者劉改連。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現已年過九旬的劉改連老人,家住山西省陽曲縣黃寨鎮。1943年12月,劉改連被掃蕩的日軍抓到據點蹂躪,後來家裡付了大洋才把她贖回來。
  • 「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吳奶奶去世 見證者又少一人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消息 ,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吳俸貞老人於2020年12月15日凌晨1點30分去世,享年94歲。稍不順從就用腳踢、用皮鞭毒打吳俸貞奶奶是湖南平江人,於1927年12月出生。
  • 曾為倖存者夏淑琴跟日本右翼打官司的談臻律師今日去世
    曾為倖存者夏淑琴跟日本右翼打官司的談臻律師今日去世 2020-06-13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一個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誰?
    說起傳播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傳播者,人們往往最先想到美籍華人張純如。這個帶著南京大屠殺闖入國際視野的年輕生命,逝去後引起人們無數次嘆息和遺憾。 不過,第一位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高興祖——南京大屠殺研究第一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章001號獲得者。
  • 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寫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
    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電 題: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寫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蔣芳、邱冰清又是一年「12·13」。第七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這個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祈願和平
    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留下了 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 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與世長辭 截至目前 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73位
  • 日本紀錄片承認南京大屠殺,用CG還原當時血腥現場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反人類罪行,然而一直以來,日本右翼勢力卻拒絕承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這次日本媒體播出紀錄片,承認南京大屠殺,是日本在對自己犯下的戰爭罪行悔罪路上的又一積極表現。同時,日本媒體反思歷史罪行的舉動也在某些程度上博得了外界同情。一些外國網友不禁問:你們中國人怎麼老揪著這事兒不放,怎麼就過不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