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cns2012)綜合報導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消息,10日凌晨2點,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10日下午,紀念館副館長凌曦、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工作人員趕赴老人家中悼唁,送老人最後一程。
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
管光鏡1917年4月出生,1937年他在溧水東河沿邊目睹日軍飛機來襲轟炸,他躲在大石頭底下僥倖生還。南京淪陷後,他還多次目擊日軍在南京郊區屠殺當地無辜百姓。
管老生前是一名箍桶匠,生活十分節省,經常幫助別人,在當地口碑很好,曾獲得「鎮文明戶」、「江蘇省『樂天』健康老人」稱號。在老人90歲時,他曾悄悄排隊進入紀念館展廳參觀、悼念遇難同胞。
老人生前十分喜歡一把印有十大元帥的扇子,他曾說,現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這些革命前輩。管老家人將這把扇子、手錶、茶壺等物品捐贈給紀念館。
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
目前,登記在冊倖存者已不足百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見證侵華日軍暴行的鐵證,是活著的歷史證人。
新聞多一點:中國民間要求日本政府對南京大屠殺謝罪並賠償
南京大屠殺80周年之際,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致函日本駐中國大使館,要求日本政府對南京大屠殺進行謝罪,並對南京大屠殺的中國受害者進行賠償。
資料圖:2017年4月4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清明家祭。 泱波 攝
「日本無條件投降至今已經72年了,日本政府本應從二戰的歷史中總結教訓,但我們看到的卻恰恰相反,日本政府不斷尋找各種藉口對當年的罪行百般抵賴,並企圖通過修憲來復活日本軍國主義,且從未就南京大屠殺做出謝罪和反省。」在給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的信函中,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寫道。
信函中,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要求日本政府就南京大屠殺謝罪,並對受害者進行賠償。
記者了解到,這是該聯合會第三次就南京大屠殺謝罪問題致函日本政府,目前日本大使館已經籤收了此份要求函。
被稱為「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的童增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發起民間對日索賠運動,從那時起至今,他共收到萬餘封日本侵華戰爭受害者或家屬來信,控訴戰爭給他們帶來的苦難。
「我們的要求完全符合國際法原則和戰後國際慣例。」童增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國際上對於製造戰爭罪行的國家主體的懲罰,制定了必須謝罪賠償的一系列國際法律文件。戰後德國對納粹暴行的反思和謝罪、以及對受害國的受害者進行賠償形成了國際慣例。
「我們要求日本政府對南京大屠殺謝罪賠償,是要讓日本政府正視侵略歷史,從長遠來看,有利於中日友好的發展。」童增說。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哭牆前祭奠
12月7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路洪才、陳桂香等祭奠在80年前的那場浩劫中遇難的親人。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桂香(左)和他的親屬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悼念遇難親人。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杜光達老人帶著家人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在刻有他父親名字的哭牆前鞠躬。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杜光達老人。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路洪才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悼念遇難親人。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時光流逝
倖存者逐漸老去
但歷史會永存!
送別老人
銘記歷史
記者:張尼
編輯:楊碩
責編: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