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記憶素描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熊淑蘭,1931年9月14日生。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後,熊淑蘭的大媽被日本人輪姦,第二年,大伯也被殺害。她曾親眼看到,江東門的橋被炸毀後,日軍用中國百姓的死屍堆成一座又高又長的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此後,30萬以上的中國人在侵華日軍長達六個星期慘絕人寰的屠殺中遇難。劫後餘生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那段歷史的「活證」,歷史給他們留下終身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 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歲月流逝,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新華社記者尋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走近他們的生活,核錄他們的證言,留下他們的字跡,用手繪素描和紀實攝影結合的方式重現他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銘記歷史、為世留證。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攝/陳聰穎 繪

  相關新聞: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冊(12月8日發)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冊(12月9日發)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冊(12月10日發)

(責任編輯:宋雅靜)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
    25日,南京正式啟動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據統計,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目前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獻上鮮花表達追思之情。實習生 於樂瀛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萬程鵬 攝11月25日上午,天氣陰冷。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哭牆」前舉行。
  • 在影像中祭奠同胞:那些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影視作品
    原標題:在影像中祭奠同胞:那些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影視作品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0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進入南京城,在40天內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南京30多萬同胞慘遭殺害。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照片牆又熄3盞燈
    1月3日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近日辭世的3位倖存者朱惟平、胡信佳、金茂芝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倖存者照片牆上,3位老人的彩色照片漸漸變成灰黑色,照片下方被各自親屬奉上一枝白菊。家屬們注視著老人的照片,深深地鞠躬。倖存者朱惟平於2019年11月16日晚病逝,享年91歲。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記住歷史 珍惜當下 珍愛和平
    (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石秀英:記住歷史 珍惜當下 珍愛和平中新網南京12月4日電 (記者 朱曉穎)1926年出生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已年逾九旬。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 泱波 攝石秀英老人的身體相當硬朗。天氣日漸寒冷,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將至。在家人的陪同下,她開始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一些公祭日前的活動。這也是她和家人多年來的慣例了。目前健在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不足百位。
  • 南京舉行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 倖存者僅剩73人
    新華社南京11月25日電(記者蔣芳)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到來前夕,歷史見證者正在凋零。25日,南京正式啟動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據統計,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目前在世倖存者僅剩73人。  初冬,飄著細雨。
  • 追思親人,傳承記憶!2020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今日舉行
    追思親人,傳承記憶,祈願和平!11月25日上午9點30分,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  「戰爭實在太殘酷了,讓我從小就失去了完整的家。經歷過戰爭,才讓我更加熱愛和平。」談及當年的慘痛經歷,92歲的倖存者艾義英眼含淚光,「當年哪會想到會過上現在的好日子,天堂般的好日子。
  • 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有話要說
    來源:中國新聞社每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都是歷史的「活證人」如今,在冊的在世的倖存者已不足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舉行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傳承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死難者遺屬家庭代表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馬庭寶、路洪才、艾義英、餘昌祥,去世倖存者梅秀英家屬、梅壽蘭家屬前來祭拜親人。  在哭牆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們和遺屬家庭代表獻上花束,鞠躬致哀。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餘昌祥已經93歲高齡,行動不便,仍掙扎著從輪椅上起身,向死難的親人三鞠躬。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和受害者說,「我們就是屠城血證」
    中新社南京一月十九日電 題: 「我們就是屠城血證」——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和受害者遺屬強烈譴責日本右翼勢力大阪集會  中新社記者 王國安  今天上午,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和受害者遺屬代表等三十餘人,聚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舉行抗議集會,他們紛紛以自己和親人受害的慘痛經歷,憤怒控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血腥暴行
  • 他們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日本還想否認罪行嗎?
    當天凌晨,南京淪陷了,日軍衝入城裡,開始了長達40多天的「南京大屠殺」,南京城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日軍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大屠殺,其首領任由士兵們胡作非為。喪心病狂的日軍竟然舉行殺人比賽,看誰殺害的中國人多。本來國際上規定不得虐待或者屠殺俘虜,但日寇將這些規定拋之腦後,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殺害中國士兵。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蔣樹珍:穿越戰火的「女孩」祈禱和平永存
    (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蔣樹珍:穿越戰火的「女孩」祈禱和平永存中新網南京12月7日電(記者 申冉)「83年前的冬天,我們進了城門,天上飄著雪,地上到處都是屍體。」
  • 南京大屠殺後,日軍沒有就此罷手!他們又對倖存者實施了殘酷手段
    這是一個悲痛的教訓,南京大屠殺事件一發生,全世界人民都對日軍的殘酷暴行進行了嚴厲指責。簡直就是慘無人道。很多人好奇的是,剛剛經歷過浩劫的南京城是什麼樣的?大家腦海中是不是有著這樣一副畫面,經過日軍屠殺的南京已經成為了一座死城。大街上到處都是南京市民的屍體,還有一些殘酷大笑的日本士兵。其實在經歷了大屠殺之後,南京還有將近40萬人存活。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 | 我們當如何記住南京大屠殺?
    由於種種原因,從上世紀80年代最早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大陸學者高興祖開始,關於大屠殺的研究和記憶長期在抽象層面進行,學者張連紅認為,這些研究雖然有較高的價值,但光靠這些顯然不能構成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完整記憶。為了不讓南京大屠殺的記憶被各種數字的抽象所淹沒,在舒衡哲看來,應該嘗試在一點一滴中顯現大屠殺,即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段又一段的記憶中去直面那段歷史。
  • 用舞蹈揭露最殘酷、最黑暗的南京大屠殺,真實還原親歷者"記憶深處".
    憤怒和困惑把她從美國帶到中國,帶到德國,帶到日本,最後把她完全帶到了1937年的南京。在那裡,她看到了魏特琳,拉貝,受害者,倖存者,屠夫,以及所發生的一切。與大屠殺讓張純如同樣感到震憾的是,大屠殺對魏特琳和那些死裡逃生的倖存者們精神上的摧殘,可惜的是魏特琳最終沒有能夠撐得過去。張純如說過,遺忘大屠殺就是二次屠殺。
  • 6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祈願永久和平:希望年輕人平安!努力!自強
    」「我父親如果放在今天,那也是帥哥一個「每次說起這些話,我又要哭了」「今天講完,我又要難受得一晚上睡不著」……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12月13日將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昨天,石秀英、謝桂英、蔣樹珍、熊淑蘭、路洪才、高如琴等六位倖存者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採訪,儘管不是第一次回憶起那段痛苦的經歷,但平均年紀超過90歲的老人們仍滿懷對戰爭的恐懼、對和平的珍視,除了痛說歷史
  • 南京大屠殺歷史,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每一位炎黃子孫共同的記憶!
    在臨時展廳,大量反映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影像讓訪問團的成員們震驚。臨時展廳內還以圖文形式展示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無私幫助難民的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等國際友人的事跡,以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萬人坑」遺址在紀念館祭場,香港慈善訪問團成員們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敬獻花圈並默哀。
  • 南京大屠殺記憶:4座紀念館、18處叢葬地、30處避難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沉沒於血海之中。2014年12月13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確立。如果你在南京,從棲霞到玄武,從秦淮到江寧,從浦口到鼓樓,從建鄴到雨花臺,從棲霞寺到鐘山風景區,從南京大學到五臺山體育中心,在這些地方,你都能尋找到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記憶。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
    國行公祭,祀我殤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的深刻反思,正成為國人傳承歷史記憶的自覺追求,化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牢記民族苦難冬天的「哭牆」前,有無盡的哀思。
  • 我的1937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德壽口述:「不能忘記過去的災難」
    採訪時間:2016年11月26日、12月3日、12月23日採訪地點:南京市鼓樓區察哈爾路採訪人:杜羽宸、朱智立、高旭東、彭成整理人:高旭東、常遠、杜羽宸、艾德林、張國松       我出生於1932年10月,祖籍是湖北,從族譜上看是陳友諒的後代。
  • 永不消逝的南京記憶:走過至暗時刻,他們仍在守護和平
    圖為倖存者夏淑琴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縱然從浩劫中逃生,痛楚的記憶也跟隨一生。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殺80周年證言集會」在日本東京舉行。 呂少威 攝國內外多方也堅持「打撈記憶」,搜集史料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