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股價大跌,流媒體座次重排?|盤點2020⑤

2021-02-11 圈裡GeeWhy

 

12月16日,愛奇藝宣布發行8億美元可轉債和4000萬ADS,向公開市場籌集16億美金。當天愛奇藝股價創下歷史最大跌幅18.8%,收盤價18.10美元。隨後幾天,愛奇藝股價也繼續呈現下跌趨勢,截至圈裡GeeWhy(ID:G-why-)發稿前,愛奇藝的股價已經下跌至17.44美元,市值約合847億人民幣。

 

(愛奇藝股價日K圖)

愛奇藝公布融資消息,意味著其和騰訊視頻合併的可能性降低了,中國流媒體市場格局將繼續充滿變數。事實上,愛奇藝年中的股價大漲,正是因為和騰訊的傳言,彼時很多人都相信,這會是中國流媒體市場迎來「終局」的信號。

 

儘管愛奇藝會員數早早突破1億、穩坐國內流媒體第一梯隊,但是從證券市場的表現來看,愛奇藝卻被甩在了一些二線流媒體身後——資本的態度十分值得關注。

B站股價自去年跨年夜後就一路高歌,從年初不到20美元漲至如今82美元,市值逼近1900億人民幣,是愛奇藝的兩倍有餘;芒果TV背後的芒果超媒,股價年內翻倍,一度超過了80元,如今市值也仍高達1200億元。

 

二線流媒體攻勢兇猛的背後,是以「後浪」、「姐姐」為代表的各種出圈事件和爆款作品,算上字節跳動計劃明年投入50億-60億發力西瓜的長視頻、背後站著中國移動的咪咕視頻等平臺,二三梯隊的野心,早已是擺在檯面上的事實了。

 

(B站發布的《後浪》成為刷屏爆款)

流媒體的戰事顯然不會那麼快落幕,雖說視頻網站「三國殺」的局面,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經正式確立,可是到了今天,行業並也非趨於整合,而是越發「動蕩」。

不過老牌勢力們並不打算坐以待斃。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芒果TV日活用戶已達5355萬人、超越阿里系的優酷躍居行業第三,但不久之後就消息稱阿里創投有意投資62億入股芒果超媒。12月14日,該交易獲批、阿里成為芒果超媒第二大股東。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方面,也紛紛在前段時間宣布調高或計劃調高會員費,來應對會員增速放緩、豐富平臺貨幣化手段。

 

不管是芒果TV還是愛奇藝,在此時引入新投資者或積極融資,都意味著平臺迫切地希望擁有更多彈藥儲備;而就騰訊、阿里的投資動向而言,網際網路大廠也都還沒有放棄搶奪長視頻這塊蛋糕的打算,並且比起當下手中所有,它們想要的其實更多。

 

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不久之前的一次講話,則更直白地突顯了大廠對於這場戰事的態度:除了真心,我們還有錢,(計劃未來三年投入)1000億元——而此前據媒體的估算,優愛騰三家平臺,過去十年間累計也才燒掉了1000億。

 

可見錢還得繼續燒,優愛騰芒B誰會掉隊誰能接力,還沒有定論。

 

從海外看未來,流媒體戰事難落幕

 

流媒體戰事不會很快結束,這點在產業更發達的北美市場其實已經得到印證。

 

儘管多年之前Netflix就已經坐穩了西方流媒體頭名的位置,但它卻沒有實現贏家通吃,反倒是激起了很多傳統娛樂巨頭的鬥志——隨著迪士尼、華納、康卡斯特等巨頭在近兩年裡先後入局,整個市場陷入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大混戰裡,市面上頗具實力的玩家就有六七家之多。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受眾和資本都有各自的需求。

 

企鵝智庫2019年的數據指出,中國平臺用戶裡,僅有22.4%只使用一個視頻APP,而持有2家或以上視頻會員的用戶則接近35%。理論上來說,由於用戶的需求複雜多樣,所以只要資本願意砸錢去買入、生產足夠的獨家優質內容,就有機會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Disney+和芒果TV的崛起過程皆證明了這點:Disney+依靠迪士尼的獨家內容,上線初期曾一度保持了每日150萬+的下載量,但是Netflix同期的下載量卻並沒有受到影響,Netflix曾表示,新競爭對手的成功不會以分流Netflix會員為代價;而芒果TV能在今年快速吸睛、迅速出圈為更多人所熟知,也是依靠《乘風破浪的姐姐》等自製內容。

 

資本有繼續打造新平臺的訴求嗎?

當初華納耗資5.83億美元、收購10%Hulu股份時,曾明確表示過,不希望Hulu的低價套餐裡,包含過多電視臺上的最新內容,從而導致用戶取消有線電視服務。華納的態度,正反應了當時很多資本當初對於流媒體的態度:本質上,流媒體還是傳統內容渠道的一種補充。

 

但到了今天,昔日保守的華納卻成為了流媒體行業裡「最激進」的玩家。今年以來,華納進行了多輪管理層重組、部門合併和人員裁撤,公司的高層指出,此舉「增強華納傳媒在流媒體戰場的戰鬥力」。作為加磅流媒體的「宣言」,不久前華納正式宣布,其2021年17部新片都將院網同步播出。

 

其實在華納之前,迪士尼就已經宣布過進行業務整合,將更多資源傾斜到了流媒體上。對此,迪士尼的CEO查佩克表示,這不僅是對於疫情的回應,線上化是「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事情」——就在華納扔出王炸後不久,迪士尼也在12月10日的投資者日上,宣布將有海量影視內容投入到流媒體中。

 

這其中包括了一系列頗受歡迎的大IP:10部星戰劇集、10部漫威劇集、15部真人大片或迪士尼、皮克斯動畫的衍生劇,此外還有15部專供流媒體的真人或動畫電影。受此影響,次日迪士尼股價大漲近14%,近176美元的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超過了3000億美元,足見資本市場對於流媒體重要性和可能性的認可。

 

因此無論是對媒體巨頭,還是網際網路大廠,伴隨著年輕用戶的崛起,流媒體早就從一種「補充」演化成了主戰場。而發力流媒體平臺業務,其意義也絕對不限於多一種變現手段,藉此貼近、留住用戶,為更豐富的商業模式提供流量入口和消費場景,或許才更具備想像空間。

 

簡單來說,只有當看流媒體的消費者也看「米老鼠」時,迪士尼的生意經才能維繫下去。正如艾媒諮詢集團創始人張毅所言,「從阿里巴巴的角度來看,優酷未必是一個定位為盈利的產品,主要任務還是保持用戶的年輕度,為其他電商產品或金融產品續流引流」。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短時間之內,不管是中國還是其他市場,流媒體的戰事都很難落定,甚至會有更多差異化的平臺湧現、參與搏殺,進一步衝擊現有的格局。面對這樣的局面,想守住優勢的老平臺、想要後來居上的新平臺,全部繞不開同一個話題:繼續燒錢。

 

按照計劃,HBO Max將在2020年推出長達10000小時的電視節目,這一服務會耗資40億美元,而Disney+的燒錢速度更是遠高於此。反觀Netflix,這幾年的內容成本投入也一直是在節節攀升,以華爾街的預測,2020年Netflix將在內容上燒掉170億美元,比2019年高出20億美元。而到2028年時,這一數字甚至有可能直衝260億美元。

 

中國流媒體:邁向D2C時代

 

國內的燒錢之戰,同樣在愈演愈烈。

 

一個佐證就是,先前一直「輕裝上陣」的B站,如今的整體運營成本也在提高。受發力自製綜藝和劇集影響,B站今年第三季度運營支出達到了18.8億元,同比增長138%,導致公司Q3淨虧損11億元,淨虧損同比擴大了171%。B站尚且如此,動輒發布數十上百個片單的大平臺,成本壓力可見一斑。

 

「現在很多平臺都在壓縮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但我認為短期內平臺支出會趨於穩定,很難有大的變化了。」某視頻平臺從業者向圈裡GeeWhy表示。愛奇藝創始人龔宇在不久前的Q3財報會議中也提到,內容成本下降受到偶然與趨勢性因素影響,但長遠來看,內容成本整體不會持續大幅下降,將會是波動狀態。

 

整個2019年,愛奇藝在內容上一共燒了222億,而主要的競爭對手騰訊視頻打算在未來的三年裡砸入1000億、芒果正在積極找錢、西瓜背後有字節跳動撐腰,因此愛奇藝眼下這輪容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畢竟擺在其眼前的,是一場的漫長的、需要充足彈藥供給的戰爭。

 

而對於中國流媒體而言,燒錢大戰中有個繞不開的話題:怎麼燒?

 

答案肯定不再是搶版權了。

 

2019年,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先後宣布進入億級會員時代,截止到目前,兩家平臺累計擁有接近2.3億的付費用戶(有重合),業內普遍認為頭部平臺會員數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平臺必須儘快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面對這樣的局面,龔宇曾不止一次提過,流媒體行業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市場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用戶、收入)的增長要在「每一個縫隙裡」收割。

 

作為跑馬圈地時代落幕的標誌,一個最明顯的事實就是平臺越發「冷靜」了。早年間平臺為了爭內容、搶用戶,極大程度上抬高了視頻版權的價格。但近兩年來,不管是對於演員天價片酬的限制,還是合力購置視頻內容、拼播劇集,平臺在成本壓縮上正有越來越多聯合行動。

 

類似的合作在電影領域已經十分普遍,某平臺電影業務的從業者告訴圈裡GeeWhy:「電影這塊大部分內容都涉及優愛騰三家的聯合採購,對於一些小點的院線片,每年會分好誰採購哪些,再分銷給其他家。這樣防止了惡性競價,大家成本都降低。但也帶來了問題,那就是各家內容差異度會減少。

 

同質化問題,對於想要進一步「收割」的平臺來說,絕不是好的信號。

 

在這個時間點上,較為頭部的平臺給出的答案都是相似的:當多數內容重合度較高時,以自制內容為代表的少部分「獨家」,將決定用戶的選擇。正如Netflix有《紙牌屋》《后翼棄兵》、Disney+有漫威一樣,成熟的流媒體產業裡,足夠優質的自製內容才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按照愛奇藝公布的數據,包含了《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高分熱播劇的「迷霧劇場」,今年累計吸引了6800萬的愛奇藝會員觀看,這一數字超出了愛奇藝會員總數的一半。

這意味著,平臺更垂直化和分眾化的策略,成功擊中了平臺會員的訴求,如果能夠持續輸出相似的內容,便可以極大程度上保持會員的忠誠度、黏性,同時不斷向外輻射,吸納更多的懸疑劇愛好者。

 

而在此基礎上,一些玩法的更新也變得順理成章。去年《慶餘年》的超前點播實驗曾掀起過爭議,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用戶培養,到迷霧劇場階段,「搶先看完《隱秘的角落》」已經成了一種潮流,有相當一部分平臺用戶,選擇為劇集的點播內容付費買單,直接用腳為喜歡的內容投票、買單。

 

這些變化,如今都被總結、歸納到了D2C(Direct to Customer)的模式裡,字面意思就是「直接和受眾連結」。

 

過去平臺的模式更多還是傳統電視臺的2B模式,平臺負責採購內容、決定用戶看什麼。這樣的邏輯下,多數用戶並非直接為某部作品買單,這直接導致平臺會員費一直相對較低、用戶付費意願不強。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今天購買平臺會員後,下個月、下半年是否能繼續看到「符合預期」的內容。

 

反觀Netflix,不久前剛剛經歷了2010年以來的第五次提價。這份「底氣」的背後,是其已經被充分驗證的內容產出能力。用戶相信在下一個十年裡,可以在Netflix上看到更多的「紙牌屋」,進而願意為大概率能夠滿足自身預期的內容「提前」買單。

 

某種程度上來說,Netflix的用戶就像「投資者」,他們信任Netflix的能力並為之投資,以求換來更多更多優質內容作為「分紅」,並且內容的種類正在變多、正在細分化。

 

對於平臺來說,只有真正進入到類似的模式當中,才有機會擴大收入的天花板——不管是提高客單價(會員費)還是豐富貨幣化的手段(單點付費等),若是平臺能像電影市場一樣由用戶買單,那直接決定「票房上限」的其實是好內容的數量和核心人群的觀影熱情,而非核心消費人群的人數。

 

在今年的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龔宇首次提出流媒體將會迎來D2C時代,「由消費者直接決定供給方是好還是壞,這是優勝劣汰、最公平的交易方式」。在人口紅利期步入尾聲的今天,依託於海量用戶的精細化運營和價值、需求深挖,顯然才更有價值。

 

此前各種電影線上付費點播的嘗試、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對於會員費漲價的「試探」,都是視頻平臺邁向D2C時代的必經探索。而放眼各大平臺的發布會,大體量、高品質的自製內容和垂類劇場建設,以及普遍被提及的「千人千面」、個性化推薦,早已將是平臺戰略的核心了。

 

在未來,最理想的商業模型,其實是更偏向於Netflix式的正向循環:片庫守住基本盤,優質自製內容拉動用戶客單價的提升、推動平臺盈利,相關收益能反哺內容創作、生產更多高溢價且分眾化的內容。

 

而當用戶心智足夠成熟、平臺品牌足夠強大、消費場景足夠成熟後,平臺們便有機會去暢想「線上」的迪士尼,探索更多的貨幣化可能性。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燒錢怎麼燒?答案顯而易見——讓你的消費者更加滿意。

 

誰能彎道超車?

 

當優質自製內容成為核心競爭力、各家開始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時,行業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就會員體量、內容儲備和自制能力而言,會員雙雙破億的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短時內不易被超越,要是繼續保持當下的狀態,兩強格局便很難被打破。不過考慮到包括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和騰訊在內,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都與愛奇藝之間有過接洽的消息,因此一旦愛奇藝「易主」,那勢力的天平隨時會有所傾斜。

 

之前最有可能和愛奇藝牽手的,是擁有另一大視頻巨頭的騰訊,從今年愛奇藝股價的起落來看,資本顯然也希望這兩大巨頭可以合併。因為即便短時間內內容成本無法壓縮,資源上的集中都會讓平臺的話語權更強,頭部平臺的會員費上漲勢在必行,能極大減少經營壓力。

 

但拋開愛奇藝近期的融資動作不談——雖然這筆錢和大廠輸送給對手的彈藥相比並不算多,仍然有不少人相信,二者「潛在」的聯合不會很快發生,況且即便成真雙方會以何種方式進行整合也還存在多種方式,不排除雙平臺模式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二者在綜合實力上還是要領先於其他對手的。

 

如果說誰有機會打破這種雙雄模式的話,字節系可能會成為X因素。

 

過去幾年裡,字節跳動先後和優酷、愛奇藝傳出過緋聞,而後又採購了不少熱門內容版權,今年春節更是豪擲重金買下《囧媽》,不久前收官的《中國好聲音2020》也是和西瓜視頻達成了獨家合作。

從發力的積極性來說,字節跳動渴望打入長視頻領域的野心已經表露得很明顯了。而字節系本身在流量、資本上的巨大優勢,也讓很多人對其發力新業務充滿期待。

 

然而也不止一位接近字節跳動的從業者和圈裡GeeWhy表示過,在長視頻內容方面,字節跳動還沒有展示出較清晰的規劃。相比於已經比較成熟的平臺,字節系目前更多的動作還是放在了版權採買、合作方面,在自製內容上還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實力,還需要一些真正過硬的自製作品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至於原本同處第一梯隊的優酷,從近兩年的數據來看,確實已經是掉隊了,即使每年都能奉獻出《這!就是街舞》等一些高品質作品,但並不足以徹底扭轉其行業位置。不過就媒體報導來看,雖說一直有字節跳動有意優酷等相關傳言存在,但阿里方面看起來沒有放棄這塊業務的打算,而入股芒果超媒也更貼近戰略投資,短期內並不會實際影響優酷的位置。

 

可從蝦米音樂的命運來看,這種局面是否會維繫還是未知數,前愛奇藝副總裁、GIG文化產業諮詢專家李文就表示,「阿里此時介入不排除未來把優酷和芒果合併的可能」——如果這種設想成真,那得到阿里支持、擁有兩家平臺內容資源的新平臺,必然將會擁有彎道超車、殺入第一梯隊的實力。

 

而即便沒有和優酷合併,芒果想要更進一步的「野心」也是肉眼可見的。

在此前的綜藝年度盤點中,圈裡GeeWhy提到過某綜藝從業者的觀點:「芒果TV為什麼之前沒做說唱節目,今年卻做了?首先肯定是搶奪特定的粉絲群體,此外隨著芒果超媒上市,平臺也有足夠多的資金嘗試新領域。」

 

 

根據公開招商信息,芒果TV計劃在2021年上線53檔綜藝,是騰愛優等平臺公布上新節目數量的兩倍。畢竟面對大局未定的流媒體產業,固守一畝三分地不會是任何一家視頻平臺的終究理想,而只要存在出圈的可能,賽道搶奪就一定不會停止。


對於B站來說也是如此。今年夏天以來,B站入股了歡喜傳媒、發力自製綜藝《說唱新世代》、推出劇集《風犬少年的天空》,再加上上半年刷屏的「後浪」和即將到來的新一屆跨年晚會,小破站永遠不乏話題、始終在尋找著被更多人看到的可能。

 

雖然資本相對比較看好B站的前景和商業模式,但就目前的會員體量和內容規模來看,B站想要立刻躋身一線並不容易。可即便不能顛覆第一梯隊,這些位於第二、第三梯隊的視頻平臺也並非毫無機會,因為從行業發展的需求來看,即使不佔據絕對的市場份額,也能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綜合來看,在國內流媒體格局方面,短時間之內騰訊視頻、愛奇藝(或者二者的結合)將依靠會員和內容優勢,穩坐第一梯隊;芒果與優酷的聯合、字節系的異軍突起,或許會創造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但還有待探索;以B站為代表的二三梯隊平臺,即便從數據上看短時間內不太具備躋身一梯隊的可能性,但這並不妨礙它們在自有賽道裡發光發熱,更不妨礙資本對其的高預期。

當大量UGC內容撐起B站這樣一家市值近1900億的公司時,誰還記得就在十年前,土豆創始人王微還曾提過UGC是「工業廢水」的理論?


在流媒體的戰場上,一切皆有可能。

-END-

點擊⬇️閱讀【圈裡GeeWhy】相關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愛奇藝擬發8億美元可轉債 周三股價大跌18%_要聞_科技頻道首頁...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消息,周三收盤,愛奇藝股價大跌18.86%,報18.1美元,最新市值132.81美元。愛奇藝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視市場情況,發行8億美元2026年到期的優先可轉換債券,並給予承銷商30天選擇權,可購買額外1億美元的債券。
  • 愛奇藝會員 愛奇藝會員開通
    愛奇藝,愛奇藝,愛奇藝會員免費領取,愛奇藝會員5元一月
  • 昨夜愛奇藝遭做空,股價一度閃崩超12%;今晨又有公司自曝「造假」,涉事員工被拘留
    北京時間4月7日晚,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發布報告稱,愛奇藝在2018年上市之前就存在欺詐行為,預測愛奇藝將2019年的營收誇大約80至130億元人民幣,將其用戶數量誇大約42%—60%。消息發布後,愛奇藝股價一度閃崩,跌超12%。愛奇藝迅速回應做空機構,稱其引用數據嚴重失實。截至收盤股價漲3.22%。
  • 愛奇藝 愛奇藝VIP自動續費
    愛奇藝,愛奇藝,愛奇藝會員免費領取,愛奇藝會員5元一月
  • 《慶餘年》成超前點播節點,2020流媒體會賺錢嗎?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毒眸在此盤點了流媒體過去一年的大事記,並預言了未來的一些行業趨勢,與諸君共作分享。以下為毒眸梳理的盤點部分。一、用戶破億,增長見頂過去一年,流媒體行業最大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就是視頻平臺訂閱會員破億。6月22日5點13分14秒,愛奇藝率先宣布自己的訂閱會員破億。
  • 《經濟學人》:愛奇藝與騰訊視頻「之戰」 或最終走向「雙贏」
    《經濟學人》:愛奇藝與騰訊視頻「之戰」 或最終走向「雙贏」
  • 奈飛推倍速、愛奇藝做奇觀,流媒體消費升級進行時
    不論是迪士尼選擇在線上放映《花木蘭》,奈飛頂著巨大爭議也要上線倍速功能,以滿足不同觀看者的差異化需求,還是國內愛奇藝重推奇觀,毫無疑問,它們都指向同一個信號——在2020年,這樣一個全球娛樂業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段,流媒體行業巨頭對用戶觀看感受的重視程度空前,尤其是瞄準技術帶來的新生產力。
  • 視頻流媒體「權利的遊戲」海內外對標:國內愛奇藝(IQ.US)、B站...
    要聞 視頻流媒體「權利的遊戲」海內外對標:國內愛奇藝(IQ.US)、B站(BILI.US)具優勢 2020年4月27日 13:37:10
  • 從Netflix《紙牌屋》到愛奇藝《鬢邊不是海棠紅》,流媒體如何以...
    此舉無疑帶給了全球流媒體從業者帶來了無盡想像:當影視內容從傳統媒體走向流媒體,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科技將如何為內容賦能?將眼光放回國內市場。從2014年網劇元年開始,各家主流網際網路視頻平臺持續加強對內容的深耕與賦能,其中將平臺技術與內容創作聯合最緊密的非愛奇藝莫屬。
  • 愛奇藝離奇暴跌背後,市場為何不買帳?
    原本是利好的增發募資,卻成為了愛奇藝股價閃崩的導火索。究其原因,市場原本寄希望於騰訊和阿里的併購能「救愛奇藝於水火」,但終究因為固有的併購風險和反壟斷的深入肌理而不了了之。愛奇藝背靠的百度能給的幫助有限,市場希望的是愛奇藝能撐到下一位「白衣騎士」的到來。
  • 愛奇藝:十年巨虧,營收首現負增長,被騰訊併購或許是最終宿命
    愛奇藝股價大跌15%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在於此。 由此可見,愛奇藝管理費用率仍保持了增長趨勢,公司整體營運效率也並未出現好轉。 財報發布次日,愛奇藝股價開盤大跌近10%,盤中一度跌逾16%。截至收盤,愛奇藝跌14.62%,報收23.71美元/股。
  • 摩根大通增持樂信、蔚來、愛奇藝 中國「新經濟」被華爾街看好
    來源:金融界網站華爾街知名投行摩根大通披露,其在2020年3季度增持了多家中國新經濟板塊的中概股代表公司。增持股數前6的公司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車公司蔚來、流媒體視頻平臺愛奇藝、新消費公司樂信等,分別約467萬股、153萬股和63萬股。
  • 愛奇藝遭做空!被指存欺詐行為,反擊後股價收漲
    Wolfpack Research表示,在2019年10月至11月期間親自對愛奇藝中國目標人群中的1563人進行了調查,發現約31.9%的愛奇藝用戶通過他們與京東或小米等愛奇藝合作夥伴的會員資格訪問了僅愛奇藝VIP可以查看的內容。愛奇藝則以總會員身份再來計算雙重會員資格,這意味著它會記錄全部收入,並將合作夥伴的份額作為費用記錄下來。
  • 股價大跌近10%、流媒體混戰加劇,留給Netflix的紅利時間不多了
    當下,美國疫情態勢有增無減,一眾傳統影院仍舊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何時復工也充滿不確定性,相比之下,Netflix等流媒體平臺則展現出了較強的增長韌性,並在上半年繼續推出多個兼具口碑與爆款的內容。近日,Netflix發布了二季度財報。
  • 流媒體的無限戰爭:還會燒掉多少個1000億?
    這條融資消息的發布,意味著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短期內合併的可能性降低了,中國流媒體市場格局將繼續充滿變數。事實上,愛奇藝年中的股價大漲,正是因為和騰訊的傳言,彼時很多人都相信,這會是中國流媒體市場迎來「終局」的信號。 但流媒體的戰事顯然不會那麼快落幕。雖說視頻網站「三國殺」的局面,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經正式確立,可是到了今天,行業並也非趨於整合,而是越發「動蕩」。
  • 愛奇藝被做空!中概股的對手是誰?
    4月7日美股剛開盤,沽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對中概股公司愛奇藝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其涉嫌通過會計手段虛增營收和誇大用戶數量。該機構認為,愛奇藝將其2019年的營收誇大了約80-130億元(27%-44%),此外還存在誇大支出以掩蓋其審計師和投資者的欺詐行為。
  • |netflix|奈飛|愛奇藝|face...
    目前Netflix的股價約為每股435美元,自2020年初以來上漲了約35%。該股是FAANG集團投資者的首選股之一。除了Netflix,該集團還包括Facebook、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迄今為止,蘋果、Facebook和Alphabet的股價分別上漲了20%、15%和10%。到目前為止,亞馬遜的股價已經上漲了40%以上。
  • 愛奇藝被質疑財務造假,愛奇藝否認指控,創始人稱邪不壓正
    4月7日晚,美國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發布了一份37頁的報告,認為愛奇藝在2018年上市之前存在欺詐行為,並一直持續至今,估算愛奇藝2019年收入被誇大80-130億元。愛奇藝予以否認。
  • 愛奇藝的問題不僅僅是SEC調查
    ​中國視頻服務商愛奇藝(NASDAQ:IQ)周四公布了二季度的財報,在疫情危機下,業績前景不確定性增高,公司營收不達預期,每股收益持續虧損,而更為糟糕的是,公司還透露,美國證監會目前正在調查公司財務狀況。多重打擊導致愛奇藝在美股盤後一度大跌19%,最後收跌12.36%,截至發稿,該股在周五美股盤前再跌11.53%。
  • 行業快訊丨B站《元龍》收入超日本番劇,光線傳媒股價四日大跌超過20%
    B站、愛奇藝等多家單位起訴D站 10月10日,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侵犯著作權罪對被告人溫某特、鄭某傑、林某、黃某四人依法向閔行區法院提起公訴。 閱文集團旗下作品《詭秘之主》在泰國出版 9月30日,曼谷國際書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