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與中國本土劇的區別以及借鑑意義

2021-03-03 娃娃詩文

    中國本土劇和美劇差距在哪裡,美劇對中國本土劇有什麼啟示,中國本土劇從美劇身上需要借鑑學習的地方有哪些?筆者就此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理解。

    筆者認為,美劇的魅力在於用人物去講故事,以《絕命毒師》為例,男主角是一位化學老師,得了絕症後,需要大筆的錢去治療,不得不去製作毒品,而最後情節發展到他製造毒品達到了一種瘋狂的狀態。一個普通的化學老師最後居然成為了一個大毒梟,為了錢最終失去了一切。共五季的《絕命毒師》可以說是環環相扣,把劇情一步步地推向高潮。先設計好一個人物,然後賦予他鮮活的故事,用這些故事去展開,最後讓主人公自己去完成這個故事。美劇的情節展開是立體化的,跌宕起伏中能審閱到視覺感官帶來的刺激。大多數中國本土劇給我的感覺趨於平面化,視覺衝擊力不強。有一種「主題先行」的味道在裡面,為了做故事而做故事,缺少自然而然的流露。這些問題很多大導演身上也很難避免,缺少更深層次的思考。比如馮小剛的《芳華》以及張藝謀的《一秒鐘》。

    美劇的語言精煉、一句話就能讓你記憶深刻。看了美劇《風騷律師》裡面記得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就是,律師和精子的共同點是什麼?有機會成為人類。美劇的臺詞有一種說不出的力量,比如,只要努力,你想成為任何一個你想成為的人。電影《追夢赤子心》中的經典臺詞夢想讓生活得以忍受;你無需像任何人證明什麼,除了你自己;要想生活得美好,對你遇到的任何事任何人都抱以感恩的心態。這種類似夢想的臺詞在本土電影《中國合伙人》中有所反應。《中國合伙人》中的經典臺詞借鑑了美劇臺詞的風格和元素。美劇裡對於性的臺詞比較赤裸裸,從來不忌諱談性,而且語言比較直接,就像平時說話那麼簡單。當然,這與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有關。西方人更直接,說話不拐彎抹角,東方人則比較晦澀。在中國本土電影裡,能讓我記憶猶新的經典臺詞不多,我們的電影缺少的就是讓人一下子就記住的臺詞,而臺詞則是電影的生命,一部好的電影需要經典臺詞去支撐,這些臺詞帶來的力量可以讓整個電影都增色。

    美劇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強調這在電影《角鬥士》中有所反應,誇大個人的力量,身邊的小人物都是襯託。而我們的電影,去年管虎導演拍攝的兩部戰爭劇《八佰》和《金剛川》更多強調的是群體的力量,沒有就個人的形象得以突出。


    美劇中很多人物在不同的劇裡是情節貫穿的,而本土劇則更多是獨立的。徐崢的囧系列,雖然都以囧為關鍵詞展開。《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囧媽》這些人物情節都是獨立的,沒有任何聯繫。經典美劇《冰血暴》三季就是三個獨立的故事展開,但是用的是一個名字。

    《萬箭穿心》是筆者看到的本土比較經典的電影,看完扎心的電影,一定是好電影。賈樟柯的電影則更多反應的是小人物的悲劇命運。當今,一個成功電影的視角首先是以觀眾視角為第一視角,應該考慮觀眾看了電影後的感受,有些本土電影過於浮躁,缺少深刻的東西,只是浮於表面文章,很難切入靈魂深處。這是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總之美劇和本土劇各有特色,本土劇應該從美劇身上借鑑到一些自己本身不具備的因素,豐富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本土劇才能更高地上一個臺階。

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美劇中的那些中國元素
    美劇人人都愛看,看得多了,我們就會發現,幾乎每一部美劇中都會存在一些中國元素。比較膚淺有,用筷子吃一吃中餐。比較有深度如,來一段中國古代的典故。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美劇中那些讓人眼前一亮,或者眼前一黑的中國元素。
  • 美劇《荒原》和西遊記的關係遭質疑 只是鬆散借鑑
    美劇《荒原》和西遊記的關係遭質疑 只是鬆散借鑑 時間:2015-11-19 09:15:05 來源:未知 作者:liyunfei
  • 劇本創新,參考大數據還是借鑑美劇?「派樂盟」論壇給了答案
    劇本作為「一劇之本」,其地位的重要性自不言而喻,如何創作出優質的劇本?內容創新面臨著哪些困境又該如何突破?中國的影視產業該如何借鑑美劇模式?在座的幾位嘉賓與主持人奉獻了自己從業多年的經驗,與大家一同分享心得,直面困惑。
  • 《鎌倉物語》:立足本土又合理借鑑的奇幻大作
    電影《鎌倉物語》海報《鎌倉物語》:立足本土又合理借鑑的奇幻大作《鎌倉物語》的故事簡單,但影片更多的看點則集中在鬼靈諧謔的風格,巧妙頻繁的劇情轉折,精緻走心的細節設定以及古樸瑰麗的視覺呈現等方面。特別是整個故事圍繞鎌倉展開,影片超現實的奇幻想像以及故事價值觀,最終都以某種方式沉澱為這一地區的文化形象,這顯然具有超越影片的積極意義。
  • 不是美劇,勝似美劇的《七日生》
    在商業化運作成熟的美劇生產領域,題材選取對製片方具有決定存亡的意義,美劇豐富類型的成因也是多年來形成的,社會環境的寬鬆便於法律劇自由發揮,充分民主允許對政壇內幕和歷史題材進行多元化解讀,醫務劇顯示了美國人對生命及對醫療工作者的尊重,科幻劇則是想像力和探索精神的體現。
  • 日劇,美劇,韓劇,國產劇的區別,為何日劇卻在中國火不起來?
    很多劇(《野豬大改造》)你覺得會有愛情戲份但最後也沒有個所以然,是不是兩性之間的愛情在這個國家越來越不受待見了。總起來說,範圍廣,獵奇向作品很多。比如在《一公升的眼淚中》,亞也寫給麻生的「情書」,情感加獨白加恰到好處的配樂,很是讓觀眾入劇。再如《最完美的離婚》,結夏給光生寫的信,句句樸實,讓人產生共鳴。日劇的格調偏唯美,積極勵志,看到小人物那麼努力用心的過好小生活,不自覺得就被激勵了。此外11集的長度,短小精悍,不拖沓冗長,其拍攝手法在世界電視界也首屈一指。日劇的配樂真的要讚一個,很多電視劇的配樂都會被不自覺的哼唱出來。
  • 「劇·瞭望」一部看十年?我們發現了這些美劇「長壽」的秘訣
    雖然其中有不少情懷成分,但一部劇能播10多年,確實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其實,類似《犯罪心理》《生活大爆炸》這樣一播十多季的「長壽美劇」不在少數,從最經典的《老友記》《老爸老媽的浪漫史》《吸血鬼日記》,到《摩登家庭》《實習醫生格蕾》等等,「長壽」已經成為了美劇的一大招牌。但國內,「劇二代魔咒」成為困擾不少從業者的難題,很多劇第一季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到了第二季就紛紛啞火。
  • 季播概念理應異軍突起,為何本土化卻總是「差口氣」?
    來源 ∣ 中國文化報時隔一年,熱門話題劇《歡樂頌》回歸,於近日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開播。然而播出沒多久,《歡樂頌2》就遭遇了口碑滑鐵盧,拖沓的劇情、崩塌的人物設定、亂入的廣告等澆滅了劇迷們醞釀了一年的觀劇熱情。幾乎與此同時,經典美劇《越獄》時隔12年重啟,推出新一季,精彩的劇情依然能吸引全球劇迷的眼球。
  • 最受歡迎100部美劇出爐!從內容到工業模式國產劇要學什麼?
    來源|新劇觀察撰文|吳悅數據|吳悅定稿|周燚鳴謝|池彥明從紐約曼哈頓到中國上海,愛奇藝網劇《緋聞女孩》要開機了。此前國產翻拍劇質量一直是良莠不齊,如今終於大刀闊斧向美劇拋出橄欖枝,不知是會土味撲街還是助力國劇的季播奇蹟。
  • 蝦皮本土店和跨境店的區別?Shopee蝦皮本土店鋪怎麼註冊?
    Shopee蝦皮平臺是東南亞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電商平臺,成立於2015年。目前已覆蓋8個國家和地區,包括馬來西亞、臺灣、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和新開的巴西。Shopee蝦皮臺灣站的官方網站地址可以問度娘哦。
  • 曾借鑑美劇《傲骨賢妻》
    劇評人王小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給出了答案——民國偶像+宅鬥劇+抗戰劇的混搭。「劇中有九兒的三角戀、九兒與情人私奔,還有九兒和嫂子宅鬥,更有最後成抗日英雄的情節,這些高密度的情節容不得觀眾有半分抽離。」   對此,編劇趙冬苓也毫不避諱地表示,電視劇版的《紅高粱》的確借鑑了不少好劇。「我研究《甄嬛傳》,是研究它如何塑造女性形象,以及它在藝術上細緻的表達。」
  • 美劇的劇迷心中的美劇排行
    本人自從高中就開始看美劇,那時候時間很少,看了《越獄》和《行屍走肉》等名聲比較高的美劇,並在那時候瘋狂迷上了美劇,但是因為高考,暫時放棄了追劇
  • 翻拍韓劇、日劇、美劇,中國電視劇要一條路走到黑?
    據說,一大波日劇翻拍劇正在趕來的路上……那麼,中國為什麼如此熱衷於翻拍電視劇?這些翻拍劇到底好不好看?翻拍成風背後又有哪些隱患?這些問題值得探討。中國電視劇怪象:生命不息,翻拍不止中國電視劇行業「翻拍風」盛行,由來已久。從國劇經典到韓劇、美劇,再到如今的日劇,中國電視劇翻拍的腳步從未停息過。
  • 美劇推薦:基於真實案件改編的驚悚、刑偵以及恐怖美劇
    《心靈獵人》海報《心靈獵人》這部美劇在播出之後反響不錯,不過國內的觀眾可能接受程度不太高,畢竟這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刑偵題材:劇集當中兩位主角自始至終沒有開過一槍;劇情節奏緩慢;也沒有像福爾摩斯那樣天馬行空抽絲剝繭的想像力
  • 1分鐘盤點進中國的美劇,哪些很黃很暴力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認為,美劇有一個發展、變遷的過程,每個人的觀劇史可能只是美劇發展史中的一個橫切面或一小段橫切面;人們感受、領略的都只是這一階段美劇的代表作給予自己的影響與滋養,而這些東西最終會對一個人的三觀構建發揮重要作用。
  • 《愛情公寓》和星爺都曾借鑑,為何一個人人喊打,一個被奉為經典?
    首先在整明白這件事之前,我們先要分清跟風借鑑、改編致敬、以及抄襲的區別。拿個幾百年前的原創《西遊記》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因為它被奉為經典般的存在,所以後來的《東南北遊記》以及《花遊記》等,明明跟西遊記內容毫不沾邊,卻硬湊的「系列劇」被叫做是跟風劇。
  • 美劇用了40年,成功把中國觀眾的胃口養刁了
    每一代美劇迷都擁有了獨家回憶,這些回憶就如同密碼,讓人們即使未曾謀面,也能瞬間認出彼此。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認為,美劇有一個發展、變遷的過程,每個人的觀劇史可能只是美劇發展史中的一個橫切面或一小段橫切面;人們感受、領略的都只是這一階段美劇的代表作給予自己的影響與滋養,而這些東西最終會對一個人的三觀構建發揮重要作用。
  • 美劇用了40年,成功把中國觀眾的胃口養刁了
    每一代美劇迷都擁有了獨家回憶,這些回憶就如同密碼,讓人們即使未曾謀面,也能瞬間認出彼此。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認為,美劇有一個發展、變遷的過程,每個人的觀劇史可能只是美劇發展史中的一個橫切面或一小段橫切面;人們感受、領略的都只是這一階段美劇的代表作給予自己的影響與滋養,而這些東西最終會對一個人的三觀構建發揮重要作用。
  • 【思考】美劇這門生意,在中國沒那麼容易
    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劇都是提供給美國中產階段消磨時間的產品——2013年,美國家庭電視覆蓋率達到了96.7%。目前每年生產的電視劇大約為2500集,收入規模為150-200億美元(作為對比,2013年北美電影總票房為109億美元)。它的生意都發生在美國——本土投資、本土製作,然後在電視臺播放,各方完成回收。沒有人會覺得它會和中國相關,更談不上在中國的生意。
  • 化妝品:韓妝龍頭愛茉莉極具借鑑意義國產化妝品迎難得發展機遇
    網絡媒體時代:流量+電商,打開中國市場。2010年以後中國網際網路迅猛發展,推動了韓劇為代表的韓流文化在中國加速傳播,韓劇催生出的「粉絲經濟」等流量對中國的影響範圍和程度不斷加深,在此期間韓國對中國美妝與個人護膚品的出口額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