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劇和美劇差距在哪裡,美劇對中國本土劇有什麼啟示,中國本土劇從美劇身上需要借鑑學習的地方有哪些?筆者就此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理解。
筆者認為,美劇的魅力在於用人物去講故事,以《絕命毒師》為例,男主角是一位化學老師,得了絕症後,需要大筆的錢去治療,不得不去製作毒品,而最後情節發展到他製造毒品達到了一種瘋狂的狀態。一個普通的化學老師最後居然成為了一個大毒梟,為了錢最終失去了一切。共五季的《絕命毒師》可以說是環環相扣,把劇情一步步地推向高潮。先設計好一個人物,然後賦予他鮮活的故事,用這些故事去展開,最後讓主人公自己去完成這個故事。美劇的情節展開是立體化的,跌宕起伏中能審閱到視覺感官帶來的刺激。大多數中國本土劇給我的感覺趨於平面化,視覺衝擊力不強。有一種「主題先行」的味道在裡面,為了做故事而做故事,缺少自然而然的流露。這些問題很多大導演身上也很難避免,缺少更深層次的思考。比如馮小剛的《芳華》以及張藝謀的《一秒鐘》。
美劇的語言精煉、一句話就能讓你記憶深刻。看了美劇《風騷律師》裡面記得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就是,律師和精子的共同點是什麼?有機會成為人類。美劇的臺詞有一種說不出的力量,比如,只要努力,你想成為任何一個你想成為的人。電影《追夢赤子心》中的經典臺詞夢想讓生活得以忍受;你無需像任何人證明什麼,除了你自己;要想生活得美好,對你遇到的任何事任何人都抱以感恩的心態。這種類似夢想的臺詞在本土電影《中國合伙人》中有所反應。《中國合伙人》中的經典臺詞借鑑了美劇臺詞的風格和元素。美劇裡對於性的臺詞比較赤裸裸,從來不忌諱談性,而且語言比較直接,就像平時說話那麼簡單。當然,這與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有關。西方人更直接,說話不拐彎抹角,東方人則比較晦澀。在中國本土電影裡,能讓我記憶猶新的經典臺詞不多,我們的電影缺少的就是讓人一下子就記住的臺詞,而臺詞則是電影的生命,一部好的電影需要經典臺詞去支撐,這些臺詞帶來的力量可以讓整個電影都增色。
美劇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強調這在電影《角鬥士》中有所反應,誇大個人的力量,身邊的小人物都是襯託。而我們的電影,去年管虎導演拍攝的兩部戰爭劇《八佰》和《金剛川》更多強調的是群體的力量,沒有就個人的形象得以突出。
美劇中很多人物在不同的劇裡是情節貫穿的,而本土劇則更多是獨立的。徐崢的囧系列,雖然都以囧為關鍵詞展開。《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囧媽》這些人物情節都是獨立的,沒有任何聯繫。經典美劇《冰血暴》三季就是三個獨立的故事展開,但是用的是一個名字。
《萬箭穿心》是筆者看到的本土比較經典的電影,看完扎心的電影,一定是好電影。賈樟柯的電影則更多反應的是小人物的悲劇命運。當今,一個成功電影的視角首先是以觀眾視角為第一視角,應該考慮觀眾看了電影後的感受,有些本土電影過於浮躁,缺少深刻的東西,只是浮於表面文章,很難切入靈魂深處。這是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總之美劇和本土劇各有特色,本土劇應該從美劇身上借鑑到一些自己本身不具備的因素,豐富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本土劇才能更高地上一個臺階。
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