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用了40年,成功把中國觀眾的胃口養刁了

2021-01-08 新周刊

那些美劇教我們的事情。/《實習醫生格蕾》

每個人的觀劇史可能只是美劇發展史中的一個橫切面或一小段橫切面,人們感受、領略的都只是這一階段美劇的代表作給予自己的影響與滋養,而這些東西最終會對一個人的三觀構建發揮重要作用。

英國作家約翰·埃利斯曾說,「電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私生活」。而美劇就像一扇窗,讓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中國人觀他者、見人生。

1980年,中國引進第一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一經播放便引發收視熱潮,成為60後、70後的重要回憶。1990年,《成長的煩惱》在上海電視臺首播,西佛(Seaver)一家的悲喜瑣事,無數80後感同身受。

90後、00後所見更為豐富——從《越獄》《權力的遊戲》到《緋聞女孩》《生活大爆炸》《紙牌屋》《實習醫生格蕾》《傲骨賢妻》等。

《越獄》被人稱作電視劇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每一代美劇迷都擁有了獨家回憶,這些回憶就如同密碼,讓人們即使未曾謀面,也能瞬間認出彼此。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認為,美劇有一個發展、變遷的過程,每個人的觀劇史可能只是美劇發展史中的一個橫切面或一小段橫切面;人們感受、領略的都只是這一階段美劇的代表作給予自己的影響與滋養,而這些東西最終會對一個人的三觀構建發揮重要作用。

暴力美學啟蒙

時間:上世紀80年代

代表作:《大西洋底來的人》《加裡森敢死隊》《神探亨特》

影響人群:60後、70後

關鍵詞:麥克鏡、後進青年、頭兒

1980年是中美建交第二年,也是美劇在中國起步的元年。

「一起起神秘離奇的案件,一宗宗不可告人的陰謀。」印在《大西洋底來的人》海報上的這句話也許現在看來並不那麼名副其實,但正是這部略顯「質樸」的美劇承載了無數人童年時對科學的幻想,也讓劇中主角麥克·哈裡斯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時尚icon之一。

麥克·哈裡斯佩戴的蛤蟆鏡一度被稱為「麥克鏡」,佩戴它的人還會特意保留左鏡面的白圓商標。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戴麥克鏡與提著索尼「四喇叭」收錄機聽鄧麗君的歌曲、穿牛仔褲和喇叭褲一道,構成了當時「後進青年」的典型形象,也因此被年輕人視作反叛的標誌。

中國大陸受該劇影響,開始流行太陽鏡和飛盤遊戲。/《大西洋底來的人》

《大西洋底來的人》讓美劇在中國邁出第一步,同年10月在央視播出的《加裡森敢死隊》則可稱為中國第一部「現象級」美劇。

劇中,美國陸軍情報部加裡森中尉帶領一支由殺人犯、騙子、大盜和小偷組成的敢死隊,深入德軍敵後,與敵人鬥智鬥勇,屢建奇功。《加裡森敢死隊》對傳統英雄形象的顛覆,無疑對當時中國人的認知構成了衝擊。

敢死隊隊員中有擅長表演和坑蒙拐騙的戲子,長於飛刀、不善言辭的酋長,會開門、別鎖的卡西諾以及神偷高裡夫,他們既是罪犯又是英雄,既有英勇的一面也會偶爾貪生怕死、偷雞摸狗。

另一方面,《加裡森敢死隊》的成功也離不開高水平的譯製。童自榮、喬榛、楊成純、施融、尚華……譯製團隊集結了上海電影譯製廠的精銳。對臺詞的「死磕」式翻譯也讓這部劇更加傳神。童自榮曾在做客《藝術人生》時回憶起翻譯「Yes sir」這句臺詞的故事。

應該怎麼稱呼這支小隊的負責人?一幫犯人圍著你叫領導、隊長,好像不符合人物形象,體現不出人物氣質。

譯製廠老廠長陳敘一回家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說就叫「頭兒」。大家都覺得棒極了,既口語化,又傳神,意義精準。劇集播出後,「頭兒」這個稱呼成功出圈,成為流行語。

《加裡森敢死隊》曾獲得兩項1968年度金球獎提名。

這部大受歡迎的美劇播完第16集後即停播,直到1992年才重見天日。無數不明真相的觀眾一頭霧水,紛紛向中央電視臺寄信詢問,成為當時的一大迷案。

2003年出版的《中央電視臺的第一與變遷》一書似乎給出了答案:「這部26集連續劇播放一半時,被認為是一部打鬥胡鬧的純娛樂片,沒有多少藝術價值而停播。」

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有不少人認為,《加裡森敢死隊》停播與其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有關。據網友回憶,受這部劇影響,模仿酋長練飛刀、模仿卡西諾學開鎖是當時少年間的風氣。而在鄭州,甚至出現了罪犯兩次盜車劫持女工,並聲稱自己是「加裡森敢死隊」的極端案例。

養成系

時間:上世紀90年代

代表作:《成長的煩惱》《老友記》

影響人群:70後、80後

關鍵詞:愛情、友情、親情

如果評選90年代的現象級美劇,《成長的煩惱》一定會高票當選。它是新手爸媽教育孩子的「教科書式」指南,也是80後童年時最好的玩伴。

「每當《只要我們擁有彼此》(As Long as We Got Each Other)這首歌響起,我總會莫名地熱淚盈眶。」1989年,肖曉在外貿公司工作的丈夫用攢下的1600多元外匯券和200元人民幣為家裡添置了一臺18寸的崑崙牌電視機,讓她開啟了追劇生涯。她追的第一部劇,就是1990年引進的《成長的煩惱》。

對看過這部劇的人來說,傑森和麥琪一定是世界上最棒的父母。每當孩子們犯了錯,傑森夫婦總能找到合適的方式和他們進行溝通,從不打罵。

當大兒子麥克將新認識的女友帶回家,儘管不放心將他們二人單獨留在家中,傑森夫婦還是給了他們相處的空間;面對因春心萌動、心生醋意而隨便抓了個送報小子假扮男友的二女兒卡羅爾,傑森夫婦會對她進行開導,並說出各自為愛做過的傻事……

這讓從小生活在「棍棒出孝子」和「諱言愛與性」家庭中的中國觀眾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還可以這麼教育孩子。

父親傑森在家中提倡的啟發式教育,同樣給了觀眾極大的啟發。/《成長的煩惱》

1993年,肖曉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深受《成長的煩惱》啟發的她會仿效劇中傑森夫婦教育孩子們的方式,告訴處於青春期的女兒「什麼是愛」,當女兒遇到情感問題時會幫著出謀劃策。「我和丈夫都想像傑森夫婦那樣,既做孩子的父母,也做孩子的朋友。」肖曉說。

如果說《成長的煩惱》與親情相關,另一部在中國頗具影響力的美劇《老友記》則更多地探討友情和愛情。

2010年,李志萍因在博客上發布《老友記》英語筆記而受到關注,被網友戲稱為「美劇狂人」。但《老友記》對李志萍的意義,遠不止學習英語的文本和工具那麼簡單。

李志萍將《老友記》稱作「初戀」,也很慶幸有這麼一部三觀很正的劇陪伴她成長。剛接觸《老友記》時,李志萍19歲,剛上大學,沒談過戀愛,對愛情的認識也處於懵懂狀態。是莫妮卡的故事讓她意識到,一定要尋找真愛,不要為了金錢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與眾多《老友記》迷一樣,第六季最後一集莫妮卡向錢德勒求婚、瑞秋生寶寶這兩個情節讓李志萍既感慨又感動:「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的老朋友真的長大了!」

世上最美的情話:「will you marry me?」/《老友記》

對李志萍來說,《老友記》英語筆記早已脫離文本本身,更像一個她所建立的可以反覆深入挖掘的寶庫。「我要把自己整理的手寫版筆記當成傳家寶,傳給下一代。」李志萍說。

也許是命運最好的安排,影響80後最深的《成長的煩惱》《老友記》這兩部美劇有許多共通之處。用溫暖撫慰人心的同時,這兩部劇也向觀眾傳達編劇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看法。觀眾和劇中的主角一同成長,從青澀走向成熟。

「為愛發電」

時間:2000-2010年

代表作:《絕望的主婦》《實習醫生格蕾》

《越獄》《緋聞女孩》《生活大爆炸》

影響人群:80後、90後

關鍵詞:字幕組、「《越獄》年」

時間跨入千禧年,個人電腦和家庭寬帶的普及讓網際網路進入尋常百姓家,也帶來了美劇在中國傳播方式的變革。

電視不再是觀眾收看美劇的唯一渠道,F6、人人等論壇以及電影天堂、電驢等下載站點成為人們獲取美劇資源的窗口。與此同時,因愛好而聚集,通過搬運資源、對字幕進行翻譯和加工製作的字幕組應運而生。

人人影視、伊甸園、風軟、破爛熊時稱「四大美劇字幕組」。其中,最為著名的人人影視的前身為加拿大華裔留學生小鬼神於2003年創立的YYeTs字幕組。

這群「為愛發電」、免費為劇迷提供中文字幕的人遊走在版權保護的灰色地帶,卻被不少網民視為「俠客」。

翻譯是對作品的二次創作。/《生活大爆炸》

只做事不留名是所有「俠客」奉行的信條,人人影視字幕組電影翻譯組組長somehacker就是這樣的「俠客」。

2010年年底,抱著不要讓英語水平退步的想法,上大三的somehacker加入人人影視字幕組。自此,somehacker這個ID頻繁出現在人人影視字幕組翻譯的各大劇集中。經歷過起初的好奇與欣喜,也曾因工作壓力想過放棄,somehacker熬過「職業」倦怠期,一做就是十年。

somehacker坦言,自己堅持做字幕組的動力,是對這件事發自心底的熱愛。「現在,做字幕翻譯對我來說不再是任務,而是一個放空自己的機會。」somehacker說,「每周在固定的時間做做翻譯,已經成了我的一種解壓方式。」

據somehacker介紹,人人影視字幕組建立了一套較為規範的管理機制——翻譯、校對各司其職,還設有總監為一部劇做總把關,全權負責整部劇的字幕質量,以杜絕出現問題後團隊成員互相甩鍋的現象。

2010年somehacker加入團隊的時候,人人影視字幕組已經做到當天播出的美劇(美國時間晚上播出,相當於北京時間的第二天早上)當晚就能出資源。

在網際網路、美劇社群和字幕組的共同作用下,美劇在中國的傳播迎來了井噴和爆發。

2005年《越獄》的橫空出世,更將這股浪潮推向高峰。如果你在2006年隨便走進一個大學校園附近的網吧,會驚訝地發現,人們不是在打遊戲,而是在追《越獄》。在當時,甚至出現「在中國創造了一個『《越獄》年』」的說法。

「越獄歸來,米帥最帥。」/《越獄》

「高質」與「正版」

時間:2010年至今

代表作:《權力的遊戲》《紙牌屋》

《西部世界》《致命女人》

影響人群:80後、90後、00後

關鍵詞:流媒體、小眾、分眾、黃暴

進入Web 2.0時代,隨著中國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法律的不斷健全,盜版傳播渠道受到打擊,通過正規版權購買、引進並在正規視頻網站播出美劇,逐漸成為主流。

深圳大學藝術學部教師劉一辰曾撰文描述這一變化:2009 年,優酷率先購買版權並成立美劇頻道,將美國CW 電視網的青春偶像劇《吸血鬼日記》系列作為重點產品,迅速建立知名度。

隨後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門戶網站上線美劇頻道。有了合法的傳播渠道,美劇文化的「正當性」也得到提升,大眾媒體上關於美劇的討論也日漸豐富。

如何判斷一部劇火不火:看它有沒有衍生劇。/《吸血鬼日記》

經歷了前三十年的發展,不論是通過正規渠道還是「隱秘手段」,美劇在中國與在美國本土傳播的時間差、文化空間隔膜均被大大縮小。在這個時間段,美劇在中國的變遷約等於美劇自身的變化。

2013年,奈飛製作的美劇《紙牌屋》大獲成功。該劇一次性放出整季13集的片源,無形中重塑了觀眾的收看習慣。

隨著奈飛、亞馬遜、Hulu、YouTubeTV等網際網路視頻供應商進軍美劇市場,美劇的題材也從電視臺時代的迎合大眾走向小眾化和分眾化。例如《怪奇物語》就出現了大量80年代的元素,吸引對80年代充滿懷舊感的受眾。

一群小孩子撐起的科幻片。/《怪奇物語》

然而,色情和暴力始終是美劇的標籤,並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

正如戴清所言,一方面應該承認美劇高超的敘事水準抬高了國內觀眾的審美預期,但另一方面,美劇中過度的性、暴力與快節奏敘事,對國人的審美習慣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壞影響。

重口味、惡趣味、快節奏等低審美感以及複雜敘事的刺激,是對東方雋永蘊藉、大道至簡等審美趣味與美學追求的一種致命敗壞,讓觀眾在觀劇中缺乏耐心,迷失於刺激中,缺少對細膩感動的體味。

(應受訪者要求,肖曉為化名)

作者 | 周疊瑤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美劇用了40年,成功把中國觀眾的胃口養刁了
    而美劇就像一扇窗,讓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中國人觀他者、見人生。1980年,中國引進第一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一經播放便引發收視熱潮,成為60後、70後的重要回憶。1990年,《成長的煩惱》在上海電視臺首播,西佛(Seaver)一家的悲喜瑣事,無數80後感同身受。
  • 長得不符合觀眾胃口,拿了8個影后,也火不起來
    長得不符合觀眾胃口,拿了8個影后,也火不起來在娛樂圈裡面還是比較重視演員的顏值的,有時候顏值甚至壓過了演技。有很多明星,明明演技不是很好,但是因為顏值夠高,所以觀眾對他們也有一定的寬容心。可以說,顏值在娛樂圈裡面就是敲門磚。長得好看的人,就是比長得不好看的多一份優勢。
  • 《我和我的家鄉》黃渤演技遭質疑,是觀眾胃口變刁,是被綜藝反噬
    要說2020年最火的電影,不是在家就能如約免費觀看的春節檔大電影《囧媽》,也不是有《哪吒》在前為其開疆擴土的《姜子牙》,而是非常接地氣的《我和我的家鄉》。徐崢與陳思誠的故事就發生在不久前的2020年春節檔,一句「不會幹折損同行的事」,讓吃瓜群眾吃了滿滿一嘴充滿火藥味的瓜,沒想到兩人還能在一部電影再聚首。
  • 中國電視劇離美劇有多遠
    觀眾徐旻評論道:《將愛情進行到底》成功之後,國內偶像劇就開始裹足不前了,模仿《流星花園》拍攝的《紅蘋果樂園》等簡直慘不忍睹;曾鼎盛一時的戲說劇這兩年也鮮有佳作;而武俠劇更是越來越叫人失望,劇情拖沓,剪輯粗糙,倒了觀眾的胃口。(《半月談內部版》2010年第12期)
  • 美劇模式的成功在於人物!美劇30年最成功的30個人物形象!
    為了指導和服務於國產劇編劇的創作,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盤點了美劇(含部分英劇)30年最成功的30個人物形象!謝爾頓被《帝國雜誌》評委30年來,美國劇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絕命毒師》的成功與人物的塑造有緊密關係。 絕命毒師也像俄狄浦斯一樣,承受著命運的悲劇,無法逃遁。毒師人生最大的信仰便是家庭,卻被診斷出晚期肺癌,此時家中有一位40多歲懷有身孕的妻子,還有一個腦癱的兒子。他是一個化學天才卻遭到朋友背叛一輩子碌碌無為,最後為了生存不得不誤入歧途,這是一種對現有不公和體制的極端對抗的行為。
  • 美劇「引進」第40年,你們偷偷傳的硬碟神劇藏不住了
    美劇非正式「引進」中國,至今已40年。那趟過山車你們肯定也坐過。第一部在中國禁播的美劇(直到1992年才完整復播)。國內觀眾對「美劇」的概念依舊是懵懂的。《越獄》之所以成為在中國最成功的美劇:它的內核是東方人熟悉的。紛亂江湖,兄弟情義。
  • 美劇「引進」第40年,你們偷偷傳的硬碟神劇藏不住了
    還有《老友記》《迷失》《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緋聞女孩》《吸血鬼日記》《行屍走肉》《絕命毒師》……那些曾經存在我們硬碟、光碟、DVD機裡的啟蒙美劇,一度是80、90後最新潮的談資。嗯,曾經。美劇非正式「引進」中國,至今已40年。
  • 中國觀眾吐槽美國艾美獎 "毒師"成功離不開房祖名
    原標題:中國觀眾吐槽「艾美」 《毒師》成功離不開房祖名   這屆艾美獎被《絕命毒師》承包了,引來不少中國網友評價,「成功的背後離不開柯震東房祖名啊,我決定開始看這部劇了」。其實,「慢熱」的《絕命毒師》5季終結,已經吸引了不少觀眾加入「毒粉」,如劇中主人公一般,也如同吊絲逆襲,相當勵志。
  • 《軍師聯盟》熱播 中國超級劇集能成功逆襲美劇嗎?
    傳統美劇以美國電視臺為主要製作方和發行方,且在多年的運營和製作中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和有著特殊偏好的觀眾,這也使得各類電視臺在各自擅長的劇集類型中具有較為明顯優勢,如CBS擅長律政犯罪劇,收費電視臺showtime以暴力劇為主要特色,CW則製作青少年題材劇集……而製作了熱門劇集《紙牌屋》的Netflix以用戶數據進行內容創作依據,也在加快自製劇業務發展,就目前看Netflix
  • 「冰與火」35年:美劇在中國
    近幾年,該公司譯製的英美劇並不多。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種英美劇在視頻網站上非常「火爆」,大量字幕組也隨之誕生。有諮詢機構曾預測,未來幾年,英美劇在中國的在線追劇者可達數億。「美劇的播出,給了觀眾更多的選擇,當然,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和他們製作水準一樣的國產電視劇。」美劇迷陳紅表示。
  • 編劇||如何吊人胃口?讓觀眾忍不住一直想看下去!
    有用嗎?有。但,用這招只保證,觀眾會想看下去。不保證,觀眾會喜歡他看到的東西。可是話說回來,吊人胃口仍是個利器,怎樣用就看你的本事。險境讓主角處於險境,是最常見的吊人胃口方式。大難臨頭,大家都想知道主角會如何脫困,吊人胃口效果是一定有的。但如果只是靠簡單的「蹲下」就脫困了,觀眾一定不會滿意的。 兩難比起一個好作的決定,「兩難」讓吊人胃口戲碼多了「後果」。
  • 電視劇《裝臺》:老實人刁大順的陝味日常
    劇中以主角刁大順為代表的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喚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讓大家在看劇的同時也能聯想到自己的日常,可謂深入人心。    好不容易遇到了蔡素芬(閆妮飾演)可偏偏大女兒刁菊花處處跟他們兩個作對,一天好日子都不讓他們過。
  • 《生活大爆炸》這部陪伴觀眾成長12年的美劇,將與全球觀眾告別
    《生活大爆炸》是CBS電視臺最具風格的一部情景喜劇,該劇以越來越盛行的「宅文化」吸引了一大批固定收視人群,在美劇史上,幾乎沒有幾部劇能像《生活大爆炸》這樣成功,2016年,這部劇的收視率成功刷新紀錄,近2000萬觀眾同時收看,這還不包括像我們國內這樣更新比較慢的。
  • 美劇排行榜前十名:最受中國觀眾關注美劇排行榜TOP10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美劇排行榜前十名:最受中國觀眾關注美劇排行榜TOP10 2019-11-04 17:2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2020年破9分的五部神級美劇
    但近年來,英劇大作青黃不接,自《神探夏洛特》之後便沒有多少在國內有影響力的作品,倒是優質美劇不斷,一路爬到劇迷鄙視鏈頂端。2020年是美劇爆發年,雖然沒有像《權力的遊戲》這種現象級神作,但也誕生了多部口碑爆棚,深受資深劇迷叫好的各種作品。眼下,即將來臨,,不去旅遊的你或許可以選擇刷劇來度過假期。
  • 中國的電視劇到底比美劇落後了多少年?
    ,過了十幾年被2000名好萊塢專業電影電視人評為「100部最偉大的美劇」第12位。她們演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主角——畢竟看電視的多是女性觀眾。若要攻下年輕人這座城池,就得拿出更狠的招,比如《太子妃》那樣賤兮兮的無釐頭,莫名到一定程度,就自然成了熱點。沒有中年女性作主角的中國電視劇,這必然給看電視的中年女性一種焦慮。「你看,曾經再美的瓊瑤女主角,過了30就淪為電視劇裡的皇后皇太后。美人遲暮,青春不再,多可惜。」
  • 中國觀眾因這部劇開始追美劇,劇中男主十國混血,卻選擇了出櫃
    ,開始喜歡美國電視劇,都是從2005年播出的《越獄》開始。  在美國的《越獄》之前,中國觀眾看的大多都是中國內地、香港TVB、臺灣以及新加坡等地所拍攝的電視劇。2005年,美國推出了一部劇情懸疑劇《越獄》,雖然這部劇沒有在中國的電視臺播出,但是許多中國觀眾從各大網站上觀看了此劇,並由此愛上了美劇。
  • 天津年味|刁記:為網紅蛋糕排隊幾十分鐘?老點心我們排了幾十年
    而在楊柳青,最著名的老味糕點就要數青致路上的刁記糕點了。店中的老式點心,又洋氣又紮實,樸素的外表下卻都是真材實料。刁師傅經營這家老字號已經十多年了,老顧客都說他"人特別好,有天津人樂樂呵呵的氣質",他自信自家傳統白皮的味道,比桂順齋等有過之而無不及!
  • 俄羅斯美女因減肥患上厭食症,瘦到40斤,到中國後成功「逆襲」
    俄羅斯美女因減肥患上厭食症,瘦到40斤,到中國後成功「逆襲」愛美是女人的天性,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有的人選擇控制飯量,凡事都有雙面性,俄羅斯有一個女模特,為了保持身材,體重100斤的她,在短短幾個月暴瘦幾十斤。
  • 裝臺刁大軍結局是什麼 原著小說中刁大順哥哥結局是好是壞
    刁大軍是男主刁順子的大哥,年輕時就不學好,後來離開家鄉到南方闖蕩,掙到過錢,也在牌桌上輸過錢,性格方面豪爽,要面子。  原著中刁大軍生平最後一次回到家鄉時已經處在破產邊緣,等離開家鄉不久後就查出患癌,沒錢治病又沒地方住的他流落街頭。當地派出所就通知刁順子,讓他把人接回去,刁大軍到刁家村不久後就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