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泉州在經濟及歷史方面看著廣州、合浦(現廣西)、徐聞等地表演,如今,泉州這條「鯉魚」,終於再次躍龍門,2019年經濟總量以近萬億位居全國百強第18名,也常年居福建首位。
回顧往昔,泉州的發跡起源於晉室南遷,宋朝在泉州設立市舶司,泉州作為貿易港口的地位正式確立。彼時,泉州的崛起可謂是佔盡了天時,南宋偏安東南一隅,失掉了大片土地,急需海外貿易的稅收來支應巨大的開銷。
這時,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與相鄰的明州(今浙江寧波),都有成為貿易大港的潛質。泉州也佔盡了地利,但更多地是憑藉著泉州人的拼搏敢闖,此後,泉州為宋朝提供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年收入。
從而一舉超越廣州,到了元朝時,更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並通過「海上貿易之路」將中華與世界聯結在一起,威名顯赫,萬商來泉,地位堪稱當下之「紐約」。
泉州人很講孝道,泉州人對自己的親人都很關心,中華孝道在泉州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大多數城市都有更明顯,這一點在當今社會是如此的寶貴。
同時泉州人熱情大方,有時候去茶葉店買茶,你嘗了幾種茶,嘗了無數次,泉州人都不會慢待你,不買也沒事,買完東西之後,還一直感謝你照顧他的生意。這樣的為人處世方式,這樣的接人待物態度,你說生意能不好嗎?
在泉州,很多老奶奶可能過得日子比你還要精緻,人們精細的生活方式也是和蘇南、上海地區有得一比,本質還是來源於雄厚的經濟基礎及對於這個世界的熱愛。
有的人說泉州包容性的問題,其實更多時候還是取決於你的人品如何,品性好的人,在哪裡都不會遇到「不兼容」的現象,不遵守當地人文風俗,無論是去到什麼地方,只能是體會到「世人皆慢你」的感受,這個準則放之四海而皆準。
說到富商,很多時候就想到南方沿海地區閩南系的富豪。其實,不是福建商人厲害,浙江,江蘇,廣州,臺商都很厲害。而閩南人中泉州人又是比較特殊的,比如入選500強富豪的幾十名福建商人有二十多名是泉州人,而且泉州人很多時候是包攬前5名。
不過福建的厲害和其他省份有本質上的區別,蘇南人做生意也不少,但感覺比較小富即安,而且感覺不是很抱團。泉州本地人都喜歡自己去做小本生意,也不喜歡給人打工,大多數這裡的年輕人打工只是為了囤積本錢,為將來做生意所用,打工只被視為暫時性事業。
愛拼才會贏在泉州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福建商人的兩個特點,一個是敢拼敢闖,另一個是團結。福建依山傍海,福建人既具有山區特質—勤勞,又有海洋特質—冒險,十分認同閩文化—「家裡蟲、出門龍」,闖刻在骨子裡。同時,福建人掙的錢,都是辛苦錢,一點點把規模做大,絕沒有投機取巧。
泉州乃至福建因丘陵地貌、水澇、颱風等自然條件,無田可耕,天時地利完全不佔,要生存必須求變,變則通,通則達。不走出去,在這八山一水一天的地方,生存只能是空中樓閣,雖然是有那麼一點「無處話悽涼」的感覺。
泉州人膽子大敢做事,心理素質好,虧幾百萬都不害怕,賺幾百萬也只是一語帶過。交際能力也很強,酒桌上最好談生意,福建人尤其泉州人在酒桌上很放得開,還很能喝。
泉州人普遍結婚生子早,家庭成員眾多,並且對生兒有著異乎尋常的執念。大概也是為了確保家裡的生意能夠傳承和擴張。福建宗族文化,以一幫帶,知道抱團,以家族的形式經商,發財。
宗族觀念,保留了很多傳統習俗,漂泊在外也不忘故鄉(修祠堂,造樓,雖然一年也不住幾天,也要造得豪華)。這樣也確保了傳統的宗族沒有被現代工業化進程所衝垮,維繫著家族與同鄉的紐帶,後邊的人有了前人的積累,才慢慢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