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第九集《佛變》,講述南梁時期的佛教中國化改造

2020-12-21 海峽網

《中國》第九集,講述戰亂之中的南北朝時期,外來思想進入並與中國文化相融合,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

12月21日晚19:30,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九集即將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

蘭陵蕭氏貴族蕭衍,是個博學多才的文化人。他文採出眾,與著名才子沈約、謝眺等人,並稱「竟陵八友」,在朝中也頗受賞識,北魏南徵時他獻上奇策,大破魏軍。文武全才的蕭衍被視為國家棟梁。但卻由於變換莫測的時局,蕭衍改朝換代,成為了南梁的開國皇帝。

他殫精竭慮,宵衣旰食,為的是建立一個新秩序,一個新權威。他廣泛納諫,謗木函和肺石函分別讓百姓得以陳情,官員得以申訴。但如何為這個因時衰事亂,人心頹廢的國家注入靈魂才是對他最大的考驗。

蕭衍成立國子學,要求皇室子弟前去授業,他祭拜孔子,親授儒家經典,並將自己編撰的著作,作為國子學的輔導教材。同時他將禮儀與國家制度結合,涵蓋了國家、社會和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五禮體系。可惜的是,經過漢以後的分裂動蕩,當時的儒學已不是光芒萬丈的儒學。蕭衍決定用來自異邦的思想——佛教,來解決當時的困局。南北朝時期,佛教廣為流行,既是上層社會的寄託,又是普通大眾的慰藉。

為了讓佛教既適應皇權統治,又便於向民眾推廣,蕭衍對佛教進行了一系列改造,僧侶和信眾被賦予全面的標準和要求,佛門清規逐漸定型。從此,佛教在中國也擁有了一整套可操作、可標識的制度和模式。經過蕭衍的調整,仁義孝道和忠君愛國成為中國佛教的特點,中國還漸漸出現了表達愛國主張的「護國寺」,來自印度的佛教,通過蕭衍的皇權意志自上而下推廣,終於實現了中國化的系統更新。

在蕭衍的投入下,南梁的文化發展到了南北朝時期的巔峰,「四聲八病說」為唐詩開闢了道路,大批詩人、文學家和著作的湧現,塑造了中國人的文藝觀,光耀千秋。佛教也在時間的沉澱下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自此建立了一種吸收外來文化的模式:任何文化的傳入,都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

紀錄片《中國》第十集《關隴》將於12月22日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講述北方蒼穹下,影響中國未來格局新力量的醞釀勃發,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人文紀錄片《中國》都講了什麼?它怎樣以影像解構歷史人物?丨紀錄...
    點擊播放 紀錄片《中國》預告片 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 《中國》第一季 將從春秋到盛唐的中國歷史故事中, 挖掘對今日中國影響深遠的人和事
  • 紀錄片《中國》第八集播出,北魏孝文帝促成民族大融合
    紅網時刻12月17日訊(通訊員 羅亞琪)在紀錄片《中國》第八集《融合》中,深受漢文化薰陶的北魏第七任皇帝拓跋宏,帶領自己的民族鮮卑族,主動發起變革,融入漢文化。他以健勇無畏的開拓、以前瞻創新的理想,重啟中國北方大地新的生機,拉開了民族融合波瀾壯闊的大幕。
  • 紀錄片《中國》07-09集
    紀錄片《中國》08《融合》在紀錄片《中國》第八集《融合》中,深受漢文化薰陶的北魏第七任皇帝拓跋宏,帶領自己的民族鮮卑族,主動發起變革,融入漢文化。他以健勇無畏的開拓、以前瞻創新的理想,重啟中國北方大地新的生機,拉開了民族融合波瀾壯闊的大幕。
  • 不是所有的時代都是偉大的時代—觀紀錄片《中國》有感之二
    應該最大程度地保持審慎、客觀的觀照、不矯飾、不虛無、不迴避,不阿臾,最大程度地保持獨立學術精神至關重要,應該最大程度地向觀眾交代清楚一個真實的歷史上的中國。 最近,我在看紀錄片《中國》,朋友在看電視劇《大秦賦》。朋友向我反饋,看了幾集,這部紀錄片和電視劇都看不下去了。
  • 古代世界的形成(下)——佛教中國化
    佛像出現於希臘化之後,阿育王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似乎未帶佛像來,有可能是來自恆河流域的原始佛教,若從海上來,則為南傳一路。後來的漢傳佛教,從西域來,為北傳一路,由恆河北上,從南亞往中亞,從興都庫什山抵天山,從犍陀羅至敦煌,伴隨佛教,將希臘化世界同中國式天下連接起來,以中國絲綢、印度佛教還有希臘化貨幣為紐帶,維繫著東西方橫跨歐亞的一個世界格局,有全球一體化趨勢,經過希臘化和中國化以後,世界歷史的統一性就用佛法表達。
  • 張藝謀陳凱歌曹保平輪番點讚,《中國》為何能「封神」?
    上周,兩位導演分別點讚了《中國》獨特而頗具新意的藝術表達,稱其將東方美學詮釋到極致。繼張藝謀、陳凱歌先後推薦《中國》後,曹保平今日也對這部高分紀錄片的鏡頭語言給予了高度評價。比如,東方美學中強調的對稱構圖,工整之餘,盡顯莊嚴大氣;大景別下人物被環境包裹著的渺小身影,描繪出天地之蒼茫,與人之無奈;毋庸置疑,從畫面上看,無論攝影、服化道、布景、構圖,還是整體美學風格,《中國》都達到了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
  • 十集紀錄片《邕江》今晚播出第九集《城在綠海》
    南寧旅遊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官方微信關注南寧市2019年重點文化項目,中共南寧市委宣傳部全程指導,南寧廣播電視臺負責承制的十集紀錄片《邕江》,今天將在南寧新聞綜合高清頻道推出第九集《城在綠海》。紀錄片《邕江》第九集《城在綠海》生動詮釋了「中國綠城」的由來,呈現了美好生態環境帶給人們的幸福生活。南寧人是綠色生態文明的踐行者,他們種綠養綠,愛綠護綠,把綠色當成共同遵守的生活方式;也正是這些家園的守護者,把這種對未來的責任和擔當,化成一種根植於心的自願選擇和自覺行動。我們把視線拉升,躍上高空,俯瞰這條江,這座城,共享一幅天上人間的壯美畫卷。
  • 論南北朝時期佛教與經學的相互滲透——焦桂美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傳統的儒學之間經歷了一個由碰撞、衝突至漸趨融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二者互相影響、互相滲透,逐漸形成了互補共存之格局。但這一格局是以佛教對經學的認同與依附為前提,即二者之間的相互滲透是不平衡的,經學對佛教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佛教對經學的浸染。本文僅對南北朝時期佛教與經學之間的相互滲透略作論述。
  • 泰國政府官員與中國佛協法師作「佛教中國化」座談交流
    泰國政府官員與中國佛協法師作「佛教中國化」座談交流 2019-11-23 21:07: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翟璐
  • 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閉幕 張一山講述「青春」
    唐倩 攝中新網成都9月20日電 (唐倩 肖奉琳) 19日,以「時代傳承·青春不悔」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閉幕式盛典在成都舉行。據悉,本次閉幕式盛典分為「傳承,青春是一條路」「奮進,青春是一首歌」「理想,青春是一束光」三個篇章。
  • 100集紀錄片《中國通史》邊拍邊播·都市快報
    如果不想被這些「演義」、「傳奇」給歪曲了史實,不妨選擇百集大型紀錄片《中國通史》吧。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組織撰稿,並邀請國內多家重點大學、專業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參與創作的紀錄片《中國通史》,不僅力求在傳達史實上真實準確,且內容橫跨中華文明誕生至辛亥革命,真正將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展現在你面前。
  • 紀錄片《中國》第十集《關隴》 深刻融匯多民族的血脈和文化
    紀錄片《中國》第十集《關隴》 深刻融匯多民族的血脈和文化時間:2020-12-23 16:35   來源:海峽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紀錄片《中國》第十集《關隴》 深刻融匯多民族的血脈和文化 《中國》第十集《關隴》,講述了關隴集團在西魏丞相宇文泰帶領下,深刻融匯多民族的血脈和文化,並由蘇綽相助連接起周禮的思想制度源流
  • 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閉幕 張一山李一桐講述「青春」
    唐倩 攝中新網成都9月20日電 (唐倩 肖奉琳)19日,以「時代傳承·青春不悔」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閉幕式盛典在成都舉行。據悉,本次閉幕式盛典分為「傳承,青春是一條路」「奮進,青春是一首歌」「理想,青春是一束光」三個篇章。
  • 佛教紀錄片:《靈巖道風》講述高僧顯聖淨土祖庭:靈巖山寺
    大型佛教文化紀錄片《靈巖道風》,講述了一座絕囂世外的千年古寺,一座吳越春秋的西施遺宮,一座清雅古樸的奇石靈山,一座高僧顯聖的淨土祖庭:靈巖山寺。 《靈巖道風》由蘇州弘化社、新影世紀影視文化傾力打造,歷時兩年餘,謹依宋、明、清、民國、當代不同時期數十萬字的古籍文獻為背景資料;經過有關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聆聽佛門長老大德追憶敘述
  • 會議|佛教中國化研究的歷史與展望(上)
    我們這個座談會的題目叫做「佛教中國化研究的歷史與展望」,我想有幾層意思。首先「佛教中國化」是現在大熱特熱的話題,我們也不能免俗。這個概念當然有政治上的含義,是黨和政府制定的宗教中國化方針的一環,有治國理政、妥善處理宗教民族問題,促進宗教與社會和時代相適應的考量,我們暫且不議。「佛教中國化研究」與此著重點有所不同。
  • 惠能禪學對福建禪宗的影響 ——本性禪師在嶺南佛教與宗教中國化...
    編者按:2020年12月20日,作為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佛教與宗教中國化」學術交流會在廣州大佛寺開幕。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本性法師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禪師惠能禪學對福建禪宗的影響 ——本性禪師在嶺南佛教與宗教中國化論壇上的演講今天要講的主題是:「惠能禪學對福建禪宗的影響」。
  • 以溫情與共鳴,致敬浩蕩無邊的中國|紀錄片《中國》創作筆記
    《中國》用十二集「重現」影像回望了歷史長河中關鍵與日常的瞬間,其獨特的美學風格、差異化的視覺表達、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無不在向觀眾傳遞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作者: 鄧建永 紀錄片《中國》總撰稿終於,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有了一個段落感的休止符。
  • 爆款紀錄片《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翔宇圖/資料圖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首播,每周一至周四晚播出。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
  • 九部好看的紀錄片——歷史,中國
    全盛時期的楚國北到黃河,東達東海,西至巴蜀,南抵嶺南。在吸收、融合以及創新之中形成的楚國文化,對中國長江流域以及東南和西南地區影響深遠 。 楚辭的浪漫優雅、青銅器的莊嚴厚重、漆器的神秘豔麗,這些極具標誌性的楚文化遺存早溶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標誌。
  • 大型佛教紀錄片:《千年菩提路》 全集
    大型佛教紀錄片:《千年菩提路》 共四十三集【第一集:中華佛緣(上)】 【第二集:中華佛緣(下)】 【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