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TVB的胖友們一定知道,每部劇中都有這樣一句臺詞,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可以百搭一切溫情劇情,不管是吵架求和好,還是情侶秀恩愛,此話一出必有背景音樂和淚水。這句「神仙」臺詞就是——「要不要煮碗面給你吃呀!」
小時候總覺得這句臺詞非常溫暖感人,可現在越來越感覺這話敷衍,特別是做了美食博主之後,其敷衍程度簡直讓我不能容忍......
中華上下5000年創造出那麼多好吃的面, 從武漢熱乾麵到重慶小面,從北京炸醬麵再到蘭州牛肉麵,從四川擔擔麵再到崑山奧灶面,還有西安的油潑麵,廣東的雲吞麵......這麼多好吃的面,你要煮的到底是那種面?
其實關於到底中國哪一種面更好吃這個問題,各地人民都各執一詞,每當爭論起誰家鄉的麵條是真正的全國第一面,所有的眷念,口水,食慾,都化成了爭論的力量。說不服別人誓不罷休,恨不得當下跑回家中,端一碗麵條塞到別人嘴裡。
所以,今天就帶大家盤點一下到底哪家的麵條最好吃!
武漢熱乾麵
吃喝指數:
江水東流,風起風停,早上5點到11點,江城的「過早」是一場隆重的儀式,街坊們穿著睡衣拿著不鏽鋼盅子穿梭如雲。熱乾麵師傅下面淋醬,撒作料,一氣呵成;豆皮爹爹反手就是一個大鐵鍋,面窩在油鍋裡滋滋作響……率直響亮的武漢話和哧溜哧溜的吸面聲混在一起綿延不絕。
一雙長筷子在大鍋裡翻動,三下兩下撈起,煮至七八分的鹼面加滷水,咪咪辣,酸豆角,蘿蔔丁,又或者什麼都不加,只用芝麻醬、紅油、醬油調味,也一樣爽滑勁道,香濃味美。
重慶小面
吃喝指數:
山城的小麵館,在清晨的薄霧中更覺神秘,小巷轉角時不時傳來一句:「老闆,二兩小面,幹瀝,重紅,免青。」大概意思是,面要幹點,不要煮太過,多放油辣子,不要青菜。
每一個重慶人都有一個私密的小麵館,清晨大夢初醒,上坡下坡,在此起彼伏的重慶話中落座,鹼水面加上芽菜、麻油、醬油、香蔥、姜水、碎花生……山城晨曦慢慢甦醒,一碗提神,二碗成仙,三碗不過崗。
廣東雲吞麵
吃喝指數:
廣東雲吞麵與豪邁的西北麵食不同,總讓人能聯想到小家碧玉和溫柔秀氣。
雲吞麵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製作工藝「竹升」,師傅把麵團放在案板上,騎坐在竹竿另一頭,蹬腳碾壓,讓麵團受力均勻充滿彈性,直到麵團壓成紙薄。
吃前先嘗口湯開胃,鮮甜鹹酸,一口回魂。蛋面嚼勁彈口,沒點齒力都感覺駕馭不住,而雲吞的口味倒是其次,三七分肥瘦肉起裝飾作用。美人白紗透緋色,像金魚拖著尾巴在碗內遊曳,甚是討喜。
四川擔擔麵
吃喝指數:
即使美食遍地的成都,擔擔麵的地位也是拽到飛起。
而擔擔麵的口感,也帶著一絲狡黠,雖然辣,但也不是讓人受不了的直辣,而是辣中透著香味,很舒服的酥麻。
麵條隨意,自己擀制,或者河套地區生產的雪花面,關鍵是制臊。上好的豬後腿肉剁成末,滾油翻炒,加上芽菜、蒜蓉、紅油、油潑辣子、花椒麵、豌豆尖、花生末、榨菜等調和成臊,配上剛出鍋的麵條,用力攪拌,用鼻子就能感受到的食慾。
老北京炸醬麵
吃喝指數:
老北京炸醬麵的面一定要手擀,而且只吃抻面和切面。醬是稀稀的黃豆醬,帶著零星的豆瓣,鹹甜恰宜,再可以加入肉丁,羊肉末、海米、茄子、香菇、雞蛋,小碗幹炸,豐儉由人。
菜碼兒是一碗炸醬麵的出彩之處,菠菜白菜黃瓜絲兒,青黃豆嘴兒水蘿蔔,各色面碼隨著時節,層層疊疊堆在碗裡。
崑山奧灶面
吃喝指數: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蘇崑山是吳越文化興盛之地,出產了細膩婉轉的「百戲之祖」崑曲,也出產了「鮮」打天下的奧灶面。
一碗奧灶面,處處體現著南方才有的細緻入微。麵條是嫩滑筋道的龍鬚麵,麵湯用魚鱗、魚鰓、魚肉等材料,加上花椒、桂皮、茴香籽、大料等調料精心熬製。最常見的澆頭,「一紅」是紅油爆魚,「一白」是白汁滷鴨,此外,還有燜肉、爆鱔、蝦仁、腰花、素雞。
中國好吃的麵條實在太多了,到底哪家是最好吃的,我沒有資格評論,但是......
今日互動
為家鄉爭光的時候到了,還有很多沒有寫到的麵條,歡迎大家評論區裡種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