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當道,韭菜橫行

2020-12-23 品質中國

一本黑老黑一本黑

自從我上次在抖音看了幾天鬥地主和直播PK之後,系統認定我可能是個遊手好閒的人。於是幾天之後又給我推了一種名叫幸運盒子的東西。

超多網紅和大V都在玩,幸運如他們開出了智能手錶、拍立得、電視機、阿瑪尼口紅之類。

我好羨慕啊,花30塊錢就有可能開車價值幾千上萬的東西,而且看大V們的中獎比例,好像比買彩票中獎容易多了。搏一搏,30變3000,簡直賺翻了。

真的是這樣的嗎?

從抖音的幸運盒子說起

看完一個幸運盒子的拆箱視頻後,我有點好奇,還有多少人在網上看拆箱。於是我搜了一下這個話題,好傢夥。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關於幸運盒子的播放量,僅抖音這個平臺的播放量就超過了7億次。

在這數萬個幸運盒子的開箱視頻裡,有人花600塊買了20個現金幸運盒子,開出了701塊現金,最終純賺101塊。

也有人一次買了100個售價59.9的盒子,最後成功開出了遙控無人機、手持印表機等驚喜產品。

這種所謂的幸運盒子網上都有賣,線下也有自動售貨機,價格在十幾塊到幾十不等。

今年上半年的時候這玩意特別火,原因很簡單,在家無聊得找點樂子。所以疫情期間裸聊詐騙也十分高發,都是一個理。

解封之後,有眼力見的商家們就把這種自動售貨機搬進了商場裡或者路邊,一般一個盒子的售價在30以內,定價高了也沒人來買。

宣傳海報裡都寫著,盒子裡可能有頭戴式耳機、iPhone、智能手錶等單價上千的禮物。以小博大,30塊也不貴,說不定就中了。

但往往大家開出來的都是一些爛便宜的東西,什麼一個鑰匙扣,一包肉鬆餅,幾根水彩筆,或者其他雜七雜八,單價不會超過十塊錢的禮物。

這麼多搞盲盒的,我就服賣莆田鞋的

後來玩的人多了,大家就開始吐槽,啥幸運盒子,全是坑。

而網上所謂歐氣爆棚的網紅開箱視頻,你也知道人家是網紅了。網紅不僅能帶貨,人家還可以接廣告的哇。

如果沒有這種動不動就開出驚喜的視頻,怎麼會有繁榮的市場經濟呢?

於是在B站上有人專門發視頻揭露這種所謂幸運盒子的套路,說到底就是商家的一場撈錢遊戲。

把那些廉價的、滯銷的商品,用紙盒裝起來,再塞進自動售貨機,不僅能清庫存還能撈一筆,商家怎麼會不開心呢?

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歐氣爆棚,更多只是智商沉底。

不就是盲盒嗎?

等我關掉視頻一回味,誒,這不就是沒有IP的盲盒嗎?

不過這種套路居多的玩法,註定是不會長久的,不像盲盒,只要祖國大地上還有青少年 韭菜 的存在,盲盒這門生意就一定不會消失。

盲盒起源於日本,最早叫福袋,是商場促銷清庫存喜歡用的營銷手段。由於物超所值,深受消費者喜愛,慢慢變成一種常規操作。

現在很多淘寶店季末清倉也會推出低價福袋系列,至於裡面的東西怎麼樣,一般就看運氣了。

後來吧,一些模型愛好者的覺得這種方法真他娘的是個天才,於是後來就出現了賣模型的扭蛋機。

福袋玩的是神秘感,扭蛋玩的是隨機性。將這兩者結合的,就是盲盒的玩法啦。

有句歌是這麼唱的,

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想像。

泡泡瑪特就是傳聞中那個賣盲盒年賺十幾億,還曾把公司搞上市的那個品牌(本月又要上市了)。

在Z(1995-2009年出生)世代的眼裡,當大家說起盲盒,一般都是指裡邊裝著動漫、電影手辦或者IP玩偶的產品。比如泡泡瑪特家的、故宮的或者ViViCat。

買盲盒最大的快樂就在於拆箱的那一刻,那種感覺叫做驚喜,如果抽到了隱藏款,那種快樂就像坐上了直升機。如果抽到了已有的款式,那就只能換來一聲嘆息。

盲盒的價格不貴,單個的價格在百元以內,常見的價格區間集中在39-69。

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由固定款和隱藏款組成。固定款就是很容易得到的樣式,而隱藏款又分隱藏和大隱藏,顧名思義就是稀有款,發行量極為稀少的那種。

此外還有限定款,比如情人節限定款、XX聯名款。

由於盲盒的隨機性,你壓根不知道即將到手的是個什麼玩意。如果你是一個有收集愛好的人,那麼買盲盒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瘋狂買買買,直到集齊全套。如果不想憑運氣,也可以選擇在閒魚上高價回收,也不貴,也就溢價那麼三五十倍吧。

比如sooya bts ,閒魚也就6500;比如大久保 雪怪,也才7500塊吧。

對不起,我凡爾賽了。

不管是sooya,還是雪怪,甚至是一千多塊的胡桃夾子,我都買不起。

這個價格,真的有人買嗎?我不知道。

但是真的有人靠倒賣盲盒賺了錢的,閒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一30歲的上海男子通過轉賣盲盒賺了10萬。泡泡瑪特靠盲盒賺了16億。

盲盒的生意有多好?泡泡瑪特今年雙十一的銷量為1.42億,這樣你大概能明白,盲盒到底有多受人追捧。

盲盒是年輕人的玩意,數據顯示18-24歲的玩家最多,但月薪8000-20000萬的消費者佔了9成。

雖然盲盒被稱為95後5大燒錢愛好的No1,但實際上,論購買力還得是95前人群,畢竟經濟實力擺在那。

盲盒的玩偶長得那麼可愛,試問哪個女生不想擁有呢?

那圓潤的曲線,亮麗的色彩搭配,以及豐富的表情。嚶嚶嚶,作為猛男的我也很想擁有啊。

不管是Molly還是畢奇還是LABUBU,每個都能萌一臉血。

我真的心動了,但摸摸口袋,我忍住了,衝動是魔鬼。

成套的產品邏輯+隨機盲猜的玩法,想不上癮都難。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花費幾萬甚至數十萬買盲盒的原因。

那些盲盒資深愛好者,還會通過「搖、捏、晃」等手法來辨別盒子裡的到底是隱藏款還是固定款。和咱們去超市買西瓜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訣竅來判斷這個瓜到底是不是好瓜。

只不過抽隱藏款盲盒比肉眼挑瓜更難,有人統計過一個隱藏款出現的概率大概為1/144。

假設一個盲盒的售價為49元,想抽中隱藏款集齊全套,沒個大幾千是下不來的。

而一個IP旗下有多個系列,每個系列一次會推出12款左右的玩偶。此外還有品牌聯名,節假日限定款。

泡泡瑪特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中國迪士尼,隱藏的意思就是,「我們會不停的增加合作IP或者自創IP」。只要你想花錢,不愁沒路子。

不得不感嘆一句,這屆後生仔是真的了不得。玩潮牌、買手辦、打電競,哪一個不燒錢啊,擱我們年輕那會,哪敢這麼玩。

在天貓上,一年有接近20萬人在盲盒上的花費超過2萬,他們被稱為硬核玩家,他們絕大部分是95後。

也有人花數幾十上百萬隻為集盲盒,難怪有人說「盲盒一面牆,北京一套房。」

為什麼買盲盒會上癮?

那些沉迷於收集盲盒/AJ/椰子/.....的人,我們一般統稱為韭菜。這個收割了無數韭菜的盒子,又被親切稱為韭菜盒子。

之所以我們會認定這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無外乎是因為這件商品配不上我們心目中的價位。

比如球鞋,這是商品,是用來穿的,一兩千一雙可以,一兩萬,智商稅吧!!!

比如,盲盒,這是擺件,拿來看的,四五十一個可以,四五千,大可不必!!!

比如普洱,這是飲品,拿來喝的,幾百上千一斤也行,80萬一餅,神經病吧!!

這些東西能被炒出天價,正是因為商家給這類商品強加了內涵,比如AJ代表潮,普洱代表品位,鑽石象徵愛情諸如此類。

其實都很扯,商品就是商品,喝80萬的普洱跟喝8毛錢的立頓有什麼區別?所有的象徵意義都是人為賦予的,只要給一樣商品注入象徵意義,那商品就有了生命。

這是商家的套路,只有這樣,才有商品的圈層,才有高檔低檔之分。

盲盒也同樣如此,一些人認為盲盒和球鞋一樣是一種潮文化,象徵著年輕人追求時尚與自由的生活態度。

就尼瑪扯呢。

丁真穿AJ了嗎?他的生活不自由嗎?他騎小白馬的時候不潮嗎?

任何一種潮流的突然爆發,背後必有其推手,百度指數顯示,盲盒突然熱起來是在2018年的12月。與此同時,B站多了一條某品牌盲盒的開箱視頻。

此後的一年裡,盲盒的搜索指數一路上漲。

而在這之前,你在網上搜索盲盒,除了極個別博主的開箱視頻,其他都是教人怎麼自製盲盒、盲袋的。關於盲盒的資訊,屈指可數。

也就是說盲盒在兩年前還是屬於小眾愛好,可是兩年後你再看看泡泡瑪特的營收你就明白了,它已經正在趕超潮鞋,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盲盒在成為一種新潮流之後,憑藉自身的優勢,迅速俘獲了一大批青少年玩家。但是這樣的玩法不會長久,想要讓一件非必需品擁有持續的生命力,就得讓它擁有一些社交屬性。

於是泡泡瑪特建了葩趣,一個專門給盲盒愛好者展示、炫耀、交流的社區。在這裡除了可以參與抽號,還有專門的盲盒改造展示區。

隨著愛好者交流的逐漸加深,一種對於社區的依賴性也正在養成。

買盲盒-集齊盲盒-展示稀有款盲盒-改造盲盒-互換盲盒,圍繞盲盒展開的行為早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社交閉環。盲盒愛好者的社交圈已經形成了,而習慣也正是這樣養成的。

之所以會盲盒成癮,有兩個原因:

1、商家的營銷手段

商家設置的限量版與隱藏款,是吸引人購買盲盒的原動力。不管什麼產品,只要打上限量兩個字就一定會使部分人變得衝動。有人覺得限量=收藏,有人覺得限量=轉手就是賺。

這其實就是飢餓營銷。一個工廠流水線上出來的產品,為什麼會出現限量?用腦子想想也明白這就是商家的手段。

隱藏款,也就是所謂的驚喜營銷。和以小博大有雷同之處,利用的無非就是消費者對於未知的期待。驚喜當然是存在的,但是1/144之一的機率,商家不會告訴你。

2、消費者本身的投入-產出

由於單個盲盒的價格並不貴,幾十塊就算學生黨也消費得起,但如果每個月都花費數百元去集盲盒呢?

「不差這一個,反正買得起。」成為許多人自我慰藉的理由。

除了購買盲盒的金錢支出,花在社區裡的討論時間等等,這些沉沒成本的增加,會讓人產生一種,我投入的越多,它就會越值錢的錯覺。

僥倖抽到隱藏款,在社區分享時,別人的羨慕與恭維會加深自己心中的魔怔。這種關注與優越感,會使人產生持續投入的欲望。

從商家的價格設定到營銷方法,到自己得到的回饋,似乎每個環節都是一種強化,能不斷地使人增加購買頻率。

咱們小時候買方便麵集水滸卡,其實玩的就是初代盲盒。想當初為了多集幾張卡片,我偷了我媽一塊錢,被發現以後,我爸媽給我來一頓男女混合雙打。

從那以後我不僅失去了對卡片的興趣,連方便麵都不愛吃了。

不過我並不認為買盲盒的人就是韭菜,自從盲盒的優勢被商家發現之後,已經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各種商業促銷活動中。

魅族618期間推出了17元的配件盲盒;雷蛇靈刃也上線了618購機抽盲盒;某買菜App推出生鮮盲盒,清庫存增銷量。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將盲盒與宣傳動保的方式結合,用來普及動保知識。

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

每個人都擁有一種興趣愛好其實是件很好的事情,不管你是喜歡漢服還是喜歡盲盒,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滿足的愛好,是一種令人開心的體驗。

但盲盒市場的水被投機者攪混了,有數據顯示玩盲盒人的人當中職業炒盒的佔21%,入坑爬不出來的韭菜佔48%,剩餘的是普通用戶。

所謂的資深玩家、骨灰級玩家通常都是一個市場裡面的冤大頭和接盤俠。

盲盒當然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泡泡瑪特又要上市了,他們還說要打造中國迪士尼。因為年輕的一代正在崛起,他們都是未來的消費力。

盲盒也是網紅主播們打廣告的一種新方式,在他們的盲盒開箱視頻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購物平臺的植入。

盲盒,人人都可以玩,但我勸你冷靜。

在B站盲盒開箱視頻列表裡,5個視頻有4個標題會出現幸運。

盲盒是幸運嗎?是希望嗎?

當然不是,盲盒裡裝的不是幸運,也不是韭菜,

那叫商品。

商品是有價值的,而我們的錢包是有底線的。

打工人,我勸你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對於盲盒,有的人可能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所謂的盲盒,是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延伸產品,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盲盒裡面不確定性的刺激增加了愛好者的重複購買,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小眾現象,就像買彩票,有賭運氣的成分。2019年堪稱是中國的「盲盒元年」。
  • 年輕人眼中的盲盒到底是什麼?
    甚至有人斷言,泡泡瑪特就是靠著盲盒這種帶有賭徒成分的營銷手段,讓年輕人上癮,再把他們當韭菜割。 但這話不少人聽了覺得委屈,當年大家摔存錢罐,狂吃乾脆麵集水滸卡的時候,也沒見誰說誰韭菜綠油油。怎麼方便麵袋換成紙盒,卡片變成塑料娃娃,就成了智商稅?
  • 現象級玩具,盲盒是怎樣讓你上癮的?
    盲盒這一驚喜盒子從社交的方方面面露臉,顏值高且款式多的盲盒讓不少年輕人的錢包日漸消瘦。不少95後年輕人直呼:「一入盲盒深似海!」小小的玩具,到底為何讓年輕人頻頻上癮,魔力到底從何而來?04 驚喜盒子的癮感買盲盒的用戶分三類:職業炒盒的佔21%,入坑爬不出的韭菜佔48%,剩下的都是普通用戶。
  • 盲盒?不就是一盒子「爽」麼
    1、六耳獼「盒」 大家總是傾向於把盲盒往智商稅的行列裡塞,主要是因為盲盒中確實是有一種「韭菜盒子」 - 幸運盒子。不過這種幸運盒,還真的是盲盒界的「嫡出」。這種銷售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百貨公司在年終大促銷的時候推出的一個產品,叫做「福袋」。也就是把不同價格的各類產品,都放進不透明的袋子裡,再統一標價。
  • 泡泡瑪特都融資一億了,炒家手上的盲盒公仔能「解套」嗎?
    張勁坦言,一月份的盲盒公仔無人問津讓他不知所措,甚至慌亂焦慮。圈子裡認識的一些「炒家」相繼降低普通款公仔價格,試圖通過拋售減輕資金壓力。 「我當時也趕緊降價,59元抽的盲盒29元賣。但在二、三月還是一隻都沒賣。」在剛剛過去的四月份,他僅僅賣出了兩隻普通款盲盒公仔,「最近一直失眠,也不敢抽盲盒了,只能拼命加班償還信用卡的欠債。」
  • 文具盲盒在小學生圈流行
    楚天都市報記者 詹鈃 實習生 陳逸帆  各種各樣的盲盒產品,可謂一波又一波,不斷收割著各類人群的「韭菜」。  最近,記者發現,一種「文具盲盒」開始在不少小學生中流行。這種盲盒內的商品包括中性筆、橡皮擦、文具盲袋等。平均價格都在五元至數十元不等,一些可愛的設計和與動漫聯名的盲盒深受小學生喜歡。  有專家提醒,盲盒雖然有趣,但小學生消費盲盒產品,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 20萬人掏錢,千億港元市值,年輕人眼中的盲盒到底是什麼?
    到現在也有人搞不懂一個小小盲盒究竟有何魔力,讓20萬人心甘情願掏錢,造就出一個市值千億港元,碾壓完美世界、三七互娛等遊戲巨頭的玩具公司。甚至有人斷言,泡泡瑪特就是靠著盲盒這種帶有賭徒成分的營銷手段,讓年輕人上癮,再把他們當韭菜割。但這話不少人聽了覺得委屈,當年大家摔存錢罐,狂吃乾脆麵集水滸卡的時候,也沒見誰說誰韭菜綠油油。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盲盒」還能火多久
    在盲盒的消費人群中,年輕人佔據半壁江山。25歲的北京白領張曉告訴記者,她集齊了2個系列的Molly,以每個盲盒59元計算,已為Molly投入上千元。  談起鍾情盲盒的原因,張曉表示,是盲盒帶來的新奇、酷以及驚喜感擊中了她的消費需求,「工作壓力太大了,開盲盒能將我『治癒』。」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 被盲盒經濟醞釀的球鞋市場,誰來為他護航?
    但在去年年底,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某位Nike員工,從內購悶包(由於單品隨機性,悶包、福袋也被認定為盲盒)中開出一雙未發售的CLOT x AF1粉絲綢。 這無疑將炒鞋經濟和盲盒經濟本就起飛的勢頭增添了一把助燃物。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通過這些粉絲的講述,我們嘗試為讀者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泡泡瑪特和盲盒,關於商業模式的探討過多,很難有超出原有認知範圍的內容,不如我們就聽一聽盲盒愛好者最真實的故事,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感受。朋友拉著我反思了一下,泡泡瑪特的營銷和商業模式,其實就是調動情緒,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買的不是盲盒,而是自己的情緒。這種狂熱的退卻來自搬家,幾百個娃娃在搬家的過程中被摔壞了幾個。看著支離破碎的Molly,我突然冷靜下來,它只不過是個玩偶,我為何要被它支配生活和情緒?但真正完全退坑,是因為覺得泡泡瑪特這家公司並不在乎粉絲,只是把我們當韭菜。
  • 還在妄想通過「盲盒」賭博一夜暴富?不過是資本家的墊腳石
    是讓無數年輕人為之瘋狂的「盲盒」。所謂「盲盒」就是一個個裝著款式不同的玩偶的盒子,這些盒子的外在包裝一樣,在用戶買到、拆封之前,不知道裡面裝的哪一款。在泡泡瑪特的盲盒中,一個系列一般有13款,除了限定隱藏之外,其餘12款的樣式基本公開,由於不確定性一直存在,因此,作為買家,你無法知道,下一次購買,你究竟能買到哪一款。
  • 市值破千億,盲盒怎麼成了「印鈔機」?
    無論你是否了解盲盒、是否理解這種潮流方式,都已經無法忽視盲盒所代表的流行文化。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盲盒店裡都擠滿了人,盲盒自動售貨機也出現在了商場的各個角落。連我這個不知道盲盒怎麼玩的人,看完朋友抽完,好奇順手抽了一把,真香!所以,這個靠猜的盒子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 泡泡瑪特迎上市,背後是誰在為盲盒「印鈔機」買單?
    通過採訪幾位盲盒玩家,我們獲知了幾款熱門的隱藏款盲盒,它們在閒魚上溢價15至76倍不等。同時,同一款隱藏盲盒在二手市場的最高與最低價仍然相差懸殊,可見賣家的定價標準並未形成,盲盒二手市場也尚未規範化。誰在買盲盒?隨著盲盒經濟崛起,有人提出疑問,到底是誰在買盲盒?
  • 盲盒「熄火」:玩家後悔入坑 自稱「被割韭菜了」
    受到疫情影響,線下體驗陷入停擺,讓潮玩在消費者心中的存在感降低,影響了熱度和銷量;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盲盒玩家清醒,宣布「退坑」,聲稱這是消費主義的「陷阱」,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韭菜。 盲盒正在「熄火」。
  • 鳳凰網文創《文化風向標》發布盲盒報告:盲盒出路在何方?
    有報導稱,一位宅男家裡的盲盒公仔能擺滿一整面牆,平均每個月在盲盒上的花費要40多萬;一對夫婦4個月花了20萬在盲盒上;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萬元購買盲盒;還有運氣爆表的人,通過轉手盲盒一年賺了10萬……  「萌既正義?」「抽中限量款!」
  • 盲盒的金錢遊戲
    就連一家原來經營文旅、雕塑的工廠供應商,也因為及時轉型生產盲盒產品,從原來的業績平平,到現在賺得盆滿缽滿。該盲盒工廠負責人劉偉(化名)告訴「創業最前線」,他是在去年8月,聽從朋友的建議,轉型生產盲盒手辦的。經過1年多發展,工廠現在訂單一直在增長。他沒有透露具體的訂單量,只是說,「差不多是以前的4、5倍。」
  • 萬物皆可盲盒?對寵物「活體盲盒」說不.淺析盲盒經濟合規性
    從網友目前反饋的信息看,很多人買到手的「活體盲盒」裡的「病貓病狗」不在少數,或者並非自己喜歡的品種,有的消費者就直接「棄養」或「放生」了。法律評析借著盲盒這個風口,現在有種萬物皆可盲的趨勢,小到橡皮大到動物,以後是不是要賣車?我認為這個趨勢需要監管層喊一下適可而止了。而這樣賣動物的行為必須禁止,因為這已危害到了公序良俗,寵物買回來不順心怎麼辦?扔了、殺了、吃了?
  • 數百萬年輕人迷「盲盒」,I Do推出「愛情盲盒」新玩法
    前不久,一家叫泡泡瑪特的公司開啟了赴港IPO之路,一時間,不少人被「盲盒」二字鋪屏。究竟什麼是盲盒,盲盒生意有多好,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迷它……一堆問題也像打開巧克力盒,隨之滾滾而來。2019年「雙十一」當天,泡泡瑪特銷售額8212萬元,超過迪士尼登頂玩具類榜首,55,000個LABUBU1代盲盒僅用9秒就被搶空。閒魚數據顯示,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2018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將盲盒放到潮玩領域,數據更加驚人。
  • 「一入盲盒深似海」,讓人上癮的盲盒究竟賣的是什麼?
    盲盒經濟堪比「印鈔機盲盒不知從何時開始流行起來,並悄無聲息地「攻佔」了國內潮玩市場。繁華街區的實體店和商場裡的盲盒自動售貨機現身於各個角落,吸引著同好者光顧。義烏盲盒廠家工作人員歐陽青稱,工廠自今年10月27日起開始做盲盒生意,一共有兩個倉庫,南倉在廣州,北倉在河北白溝。盲盒以箱為單位出售,雖然每天都在生產,但因買家數量增加導致需求量大增,依舊供不應求。有不少客戶一次性收購十萬至二十萬個盲盒,其中包括來自阿里巴巴的大額訂單。
  • 平價盲盒,正在崛起
    盲盒經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在貼吧、微博、QQ、半次元等各個平臺上都形成了以盲盒為主題的社區,大量盲盒愛好者聚集在這些地方分享自己抽到的盲盒,俗稱「曬娃」。現場拆盲盒的視頻也非常受玩家的歡迎,往往一個高質量的視頻可以收到十幾萬的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