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黑老黑一本黑
自從我上次在抖音看了幾天鬥地主和直播PK之後,系統認定我可能是個遊手好閒的人。於是幾天之後又給我推了一種名叫幸運盒子的東西。
超多網紅和大V都在玩,幸運如他們開出了智能手錶、拍立得、電視機、阿瑪尼口紅之類。
我好羨慕啊,花30塊錢就有可能開車價值幾千上萬的東西,而且看大V們的中獎比例,好像比買彩票中獎容易多了。搏一搏,30變3000,簡直賺翻了。
真的是這樣的嗎?
從抖音的幸運盒子說起
看完一個幸運盒子的拆箱視頻後,我有點好奇,還有多少人在網上看拆箱。於是我搜了一下這個話題,好傢夥。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關於幸運盒子的播放量,僅抖音這個平臺的播放量就超過了7億次。
在這數萬個幸運盒子的開箱視頻裡,有人花600塊買了20個現金幸運盒子,開出了701塊現金,最終純賺101塊。
也有人一次買了100個售價59.9的盒子,最後成功開出了遙控無人機、手持印表機等驚喜產品。
這種所謂的幸運盒子網上都有賣,線下也有自動售貨機,價格在十幾塊到幾十不等。
今年上半年的時候這玩意特別火,原因很簡單,在家無聊得找點樂子。所以疫情期間裸聊詐騙也十分高發,都是一個理。
解封之後,有眼力見的商家們就把這種自動售貨機搬進了商場裡或者路邊,一般一個盒子的售價在30以內,定價高了也沒人來買。
宣傳海報裡都寫著,盒子裡可能有頭戴式耳機、iPhone、智能手錶等單價上千的禮物。以小博大,30塊也不貴,說不定就中了。
但往往大家開出來的都是一些爛便宜的東西,什麼一個鑰匙扣,一包肉鬆餅,幾根水彩筆,或者其他雜七雜八,單價不會超過十塊錢的禮物。
這麼多搞盲盒的,我就服賣莆田鞋的
後來玩的人多了,大家就開始吐槽,啥幸運盒子,全是坑。
而網上所謂歐氣爆棚的網紅開箱視頻,你也知道人家是網紅了。網紅不僅能帶貨,人家還可以接廣告的哇。
如果沒有這種動不動就開出驚喜的視頻,怎麼會有繁榮的市場經濟呢?
於是在B站上有人專門發視頻揭露這種所謂幸運盒子的套路,說到底就是商家的一場撈錢遊戲。
把那些廉價的、滯銷的商品,用紙盒裝起來,再塞進自動售貨機,不僅能清庫存還能撈一筆,商家怎麼會不開心呢?
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歐氣爆棚,更多只是智商沉底。
不就是盲盒嗎?
等我關掉視頻一回味,誒,這不就是沒有IP的盲盒嗎?
不過這種套路居多的玩法,註定是不會長久的,不像盲盒,只要祖國大地上還有青少年 韭菜 的存在,盲盒這門生意就一定不會消失。
盲盒起源於日本,最早叫福袋,是商場促銷清庫存喜歡用的營銷手段。由於物超所值,深受消費者喜愛,慢慢變成一種常規操作。
現在很多淘寶店季末清倉也會推出低價福袋系列,至於裡面的東西怎麼樣,一般就看運氣了。
後來吧,一些模型愛好者的覺得這種方法真他娘的是個天才,於是後來就出現了賣模型的扭蛋機。
福袋玩的是神秘感,扭蛋玩的是隨機性。將這兩者結合的,就是盲盒的玩法啦。
有句歌是這麼唱的,
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想像。
泡泡瑪特就是傳聞中那個賣盲盒年賺十幾億,還曾把公司搞上市的那個品牌(本月又要上市了)。
在Z(1995-2009年出生)世代的眼裡,當大家說起盲盒,一般都是指裡邊裝著動漫、電影手辦或者IP玩偶的產品。比如泡泡瑪特家的、故宮的或者ViViCat。
買盲盒最大的快樂就在於拆箱的那一刻,那種感覺叫做驚喜,如果抽到了隱藏款,那種快樂就像坐上了直升機。如果抽到了已有的款式,那就只能換來一聲嘆息。
盲盒的價格不貴,單個的價格在百元以內,常見的價格區間集中在39-69。
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由固定款和隱藏款組成。固定款就是很容易得到的樣式,而隱藏款又分隱藏和大隱藏,顧名思義就是稀有款,發行量極為稀少的那種。
此外還有限定款,比如情人節限定款、XX聯名款。
由於盲盒的隨機性,你壓根不知道即將到手的是個什麼玩意。如果你是一個有收集愛好的人,那麼買盲盒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瘋狂買買買,直到集齊全套。如果不想憑運氣,也可以選擇在閒魚上高價回收,也不貴,也就溢價那麼三五十倍吧。
比如sooya bts ,閒魚也就6500;比如大久保 雪怪,也才7500塊吧。
對不起,我凡爾賽了。
不管是sooya,還是雪怪,甚至是一千多塊的胡桃夾子,我都買不起。
這個價格,真的有人買嗎?我不知道。
但是真的有人靠倒賣盲盒賺了錢的,閒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一30歲的上海男子通過轉賣盲盒賺了10萬。泡泡瑪特靠盲盒賺了16億。
盲盒的生意有多好?泡泡瑪特今年雙十一的銷量為1.42億,這樣你大概能明白,盲盒到底有多受人追捧。
盲盒是年輕人的玩意,數據顯示18-24歲的玩家最多,但月薪8000-20000萬的消費者佔了9成。
雖然盲盒被稱為95後5大燒錢愛好的No1,但實際上,論購買力還得是95前人群,畢竟經濟實力擺在那。
盲盒的玩偶長得那麼可愛,試問哪個女生不想擁有呢?
那圓潤的曲線,亮麗的色彩搭配,以及豐富的表情。嚶嚶嚶,作為猛男的我也很想擁有啊。
不管是Molly還是畢奇還是LABUBU,每個都能萌一臉血。
我真的心動了,但摸摸口袋,我忍住了,衝動是魔鬼。
成套的產品邏輯+隨機盲猜的玩法,想不上癮都難。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花費幾萬甚至數十萬買盲盒的原因。
那些盲盒資深愛好者,還會通過「搖、捏、晃」等手法來辨別盒子裡的到底是隱藏款還是固定款。和咱們去超市買西瓜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訣竅來判斷這個瓜到底是不是好瓜。
只不過抽隱藏款盲盒比肉眼挑瓜更難,有人統計過一個隱藏款出現的概率大概為1/144。
假設一個盲盒的售價為49元,想抽中隱藏款集齊全套,沒個大幾千是下不來的。
而一個IP旗下有多個系列,每個系列一次會推出12款左右的玩偶。此外還有品牌聯名,節假日限定款。
泡泡瑪特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中國迪士尼,隱藏的意思就是,「我們會不停的增加合作IP或者自創IP」。只要你想花錢,不愁沒路子。
不得不感嘆一句,這屆後生仔是真的了不得。玩潮牌、買手辦、打電競,哪一個不燒錢啊,擱我們年輕那會,哪敢這麼玩。
在天貓上,一年有接近20萬人在盲盒上的花費超過2萬,他們被稱為硬核玩家,他們絕大部分是95後。
也有人花數幾十上百萬隻為集盲盒,難怪有人說「盲盒一面牆,北京一套房。」
為什麼買盲盒會上癮?
那些沉迷於收集盲盒/AJ/椰子/.....的人,我們一般統稱為韭菜。這個收割了無數韭菜的盒子,又被親切稱為韭菜盒子。
之所以我們會認定這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無外乎是因為這件商品配不上我們心目中的價位。
比如球鞋,這是商品,是用來穿的,一兩千一雙可以,一兩萬,智商稅吧!!!
比如,盲盒,這是擺件,拿來看的,四五十一個可以,四五千,大可不必!!!
比如普洱,這是飲品,拿來喝的,幾百上千一斤也行,80萬一餅,神經病吧!!
這些東西能被炒出天價,正是因為商家給這類商品強加了內涵,比如AJ代表潮,普洱代表品位,鑽石象徵愛情諸如此類。
其實都很扯,商品就是商品,喝80萬的普洱跟喝8毛錢的立頓有什麼區別?所有的象徵意義都是人為賦予的,只要給一樣商品注入象徵意義,那商品就有了生命。
這是商家的套路,只有這樣,才有商品的圈層,才有高檔低檔之分。
盲盒也同樣如此,一些人認為盲盒和球鞋一樣是一種潮文化,象徵著年輕人追求時尚與自由的生活態度。
就尼瑪扯呢。
丁真穿AJ了嗎?他的生活不自由嗎?他騎小白馬的時候不潮嗎?
任何一種潮流的突然爆發,背後必有其推手,百度指數顯示,盲盒突然熱起來是在2018年的12月。與此同時,B站多了一條某品牌盲盒的開箱視頻。
此後的一年裡,盲盒的搜索指數一路上漲。
而在這之前,你在網上搜索盲盒,除了極個別博主的開箱視頻,其他都是教人怎麼自製盲盒、盲袋的。關於盲盒的資訊,屈指可數。
也就是說盲盒在兩年前還是屬於小眾愛好,可是兩年後你再看看泡泡瑪特的營收你就明白了,它已經正在趕超潮鞋,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盲盒在成為一種新潮流之後,憑藉自身的優勢,迅速俘獲了一大批青少年玩家。但是這樣的玩法不會長久,想要讓一件非必需品擁有持續的生命力,就得讓它擁有一些社交屬性。
於是泡泡瑪特建了葩趣,一個專門給盲盒愛好者展示、炫耀、交流的社區。在這裡除了可以參與抽號,還有專門的盲盒改造展示區。
隨著愛好者交流的逐漸加深,一種對於社區的依賴性也正在養成。
買盲盒-集齊盲盒-展示稀有款盲盒-改造盲盒-互換盲盒,圍繞盲盒展開的行為早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社交閉環。盲盒愛好者的社交圈已經形成了,而習慣也正是這樣養成的。
之所以會盲盒成癮,有兩個原因:
1、商家的營銷手段
商家設置的限量版與隱藏款,是吸引人購買盲盒的原動力。不管什麼產品,只要打上限量兩個字就一定會使部分人變得衝動。有人覺得限量=收藏,有人覺得限量=轉手就是賺。
這其實就是飢餓營銷。一個工廠流水線上出來的產品,為什麼會出現限量?用腦子想想也明白這就是商家的手段。
隱藏款,也就是所謂的驚喜營銷。和以小博大有雷同之處,利用的無非就是消費者對於未知的期待。驚喜當然是存在的,但是1/144之一的機率,商家不會告訴你。
2、消費者本身的投入-產出
由於單個盲盒的價格並不貴,幾十塊就算學生黨也消費得起,但如果每個月都花費數百元去集盲盒呢?
「不差這一個,反正買得起。」成為許多人自我慰藉的理由。
除了購買盲盒的金錢支出,花在社區裡的討論時間等等,這些沉沒成本的增加,會讓人產生一種,我投入的越多,它就會越值錢的錯覺。
僥倖抽到隱藏款,在社區分享時,別人的羨慕與恭維會加深自己心中的魔怔。這種關注與優越感,會使人產生持續投入的欲望。
從商家的價格設定到營銷方法,到自己得到的回饋,似乎每個環節都是一種強化,能不斷地使人增加購買頻率。
咱們小時候買方便麵集水滸卡,其實玩的就是初代盲盒。想當初為了多集幾張卡片,我偷了我媽一塊錢,被發現以後,我爸媽給我來一頓男女混合雙打。
從那以後我不僅失去了對卡片的興趣,連方便麵都不愛吃了。
不過我並不認為買盲盒的人就是韭菜,自從盲盒的優勢被商家發現之後,已經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各種商業促銷活動中。
魅族618期間推出了17元的配件盲盒;雷蛇靈刃也上線了618購機抽盲盒;某買菜App推出生鮮盲盒,清庫存增銷量。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將盲盒與宣傳動保的方式結合,用來普及動保知識。
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
每個人都擁有一種興趣愛好其實是件很好的事情,不管你是喜歡漢服還是喜歡盲盒,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滿足的愛好,是一種令人開心的體驗。
但盲盒市場的水被投機者攪混了,有數據顯示玩盲盒人的人當中職業炒盒的佔21%,入坑爬不出來的韭菜佔48%,剩餘的是普通用戶。
所謂的資深玩家、骨灰級玩家通常都是一個市場裡面的冤大頭和接盤俠。
盲盒當然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泡泡瑪特又要上市了,他們還說要打造中國迪士尼。因為年輕的一代正在崛起,他們都是未來的消費力。
盲盒也是網紅主播們打廣告的一種新方式,在他們的盲盒開箱視頻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購物平臺的植入。
盲盒,人人都可以玩,但我勸你冷靜。
在B站盲盒開箱視頻列表裡,5個視頻有4個標題會出現幸運。
盲盒是幸運嗎?是希望嗎?
當然不是,盲盒裡裝的不是幸運,也不是韭菜,
那叫商品。
商品是有價值的,而我們的錢包是有底線的。
打工人,我勸你懸崖勒馬,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