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懂懂筆記
近日,泡泡瑪特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同時,泡泡瑪特CEO還入選財富雜誌中文版「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業精英」。耐人尋味的是,在財富中文公眾號這篇文章的留言中,一位讀者這樣評述:「這是一個讓我傾家蕩產的男人」。
有網友戲說,正是大量的年輕玩家,用拆盲盒的方式將泡泡瑪特「送」上市。隨著泡泡瑪特成為了資本追捧的「香餑餑」,收集「未知」玩法更是讓年輕玩家欲罷不能。
那麼,泡泡瑪特的融資消息以及上市傳聞,會讓平臺運營的盲盒玩具繼續爆發式增長嗎?那些為盲盒「傾家蕩產」的「搶帽子者」,是否有望解套呢?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泡泡瑪特最新一輪融資是由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谷資本領投,融資金額超過了1億美元。有媒體統計,此次融資,是泡泡瑪特自2010年成立以來完成的第八輪融資。更有知情人士稱,完成本輪融資後,泡泡瑪特最快將於5月份向港交所申請上市。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作為新興的潮玩方式,以泡泡瑪特為首的盲盒玩具運營平臺,經歷了破圈式的高速發展。
「其實(泡泡瑪特)融資也好,上市也罷,和我沒有絲毫關係。」
剛見到張勁,懂懂筆記很難將這位身材魁梧的大男生,與「女生化」的盲盒玩具迷聯想在一起。2018年底,仍在為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四處面試的張勁,就已經迷上了盲盒玩具。
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並不是迷戀玩具的造型,更不是追求收藏限量款盲盒公仔的成就感,而是為了抽取隱藏款的盲盒公仔並高價出售,「這和搶(購)潮鞋的同學一樣,低價入手然後再高價賣掉,只是賺些快錢。」
即便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之後,他還每天堅持抽取盲盒。大半年下來,他抽取的公仔裝了滿滿一大收納箱,其中還售出去過一批。而積壓在家的眾多公仔也引發了家人的不滿,對於他抽取盲盒的行為,家人一直頗有微詞,經常指責他不務正業、玩物喪志。
「在最瘋狂的時期,我試過三天抽了將近8000元。為了抽盲盒,我前後套現透支了三張信用卡,算一算得有六、七萬了。」據張勁透露,在盲盒上消費六、七萬元,在朋友圈算不上「壕」,有認識的「炒家」兩個月就抽了三十多萬元的盲盒。
和大部分「炒家」一樣,他所抽取的公仔都會放在閒魚、朋友圈裡出售。雖然最初出售的公仔遠比抽取的少,但每月還是能固定賣出幾十隻普通款,「只不過從去年九月份之後,公仔就很難出手了。」
他發現從九月份初開始,即便算上少量隱藏款,每月能夠賣出的盲盒公仔也只有幾隻到十幾隻。十月份最少,只賣掉了四個藝術家系列Molly公仔。此時的張勁,仍舊沒有意識到危機即將發生,每月為了「進貨」在盲盒上投入上千元。
「今年一月,也就是春節前,我一隻公仔都沒賣出去,而且月底還發生了疫情。」張勁坦言,一月份的盲盒公仔無人問津讓他不知所措,甚至慌亂焦慮。圈子裡認識的一些「炒家」相繼降低普通款公仔價格,試圖通過拋售減輕資金壓力。
「我當時也趕緊降價,59元抽的盲盒29元賣。但在二、三月還是一隻都沒賣。」在剛剛過去的四月份,他僅僅賣出了兩隻普通款盲盒公仔,「最近一直失眠,也不敢抽盲盒了,只能拼命加班償還信用卡的欠債。」
張勁坦言,企業復工後這段時間,他曾想過最壞的打算,就是抽取的盲盒公仔全部都砸在自己手裡。至於嚴重透支的信用卡,也只能通過申請分期的方式慢慢償還,只不過家人的「精神攻擊」最讓他倍感煎熬,「每天數落我,鬱悶極了」。
曾經一度備受年輕玩家熱捧的盲盒公仔,在疫情之下突然陷入「斷崖式」危機,讓部分盲盒「炒家」損失慘重。但令人好奇的是,當初吸引行業「炒家」入「坑」的原因,真的就是快速炒貨賺錢嗎?
「還不是網上那些文章整天吹,說什麼抽盲盒月入幾萬、十幾萬。」
聊及入「坑」成為盲盒「炒家」的原因,張勁有些懊惱,但更多的是懊悔。他告訴懂懂筆記,最初身邊有同學和朋友抽盲盒,是因為看到網上有部分媒體報導,有玩家通過銷售隱藏款公仔收入不菲。
「一開始朋友在說,我也不大相信,所以到網上搜了搜。」張勁在淘寶、閒魚等電商平臺上搜索了一番隱藏款盲盒公仔,發現相關商品出售價格的確高得離譜,59元抽中的隱藏款盲盒,線上銷售的價格居然高達三四千元,轉眼間就翻了六十倍。
「我是理科生,自己算了一筆帳,網上說隱藏款的抽出概率約是百分之一,這個概率不低了。」早在一年前,普通款盲盒大都能原價出售。因此,只要抽出一隻隱藏款的公仔就能賺到,運氣好的話,抽中幾隻就能實現月入過萬。
在張勁眼裡,抽盲盒與賭博一樣,都是都是與運氣「博弈」的過程,「加上網上銷售的隱藏款價格奇高,所以我就心動了。」回想起當初那份衝動,他後悔得直撓頭,「現在盲盒都不好賣,隱藏款也是如此。有賣家雖然掛著三四千元,但銷量都是零蛋。」
近幾個月來,冷靜下來的張勁開始回想,火爆的盲盒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遇冷,「我發現從半年前開始,很多淘寶、閒魚的盲盒賣家都沒有相關的銷售記錄,而走量銷售的也是其它的商品。」
最近和同為「炒家」的朋友交流時,大家也紛紛推測,可能是有專業的商業機構,通過電商出售高價隱藏款盲盒公仔售價的方式抬高盲盒市場價。「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高的成交量,只為讓炒家們誤認為盲盒有很高的價值。」
「這就有點兒像中介抬高租金一樣,統一調高房源的月租價格,讓租客以為租金漲了。」張勁告訴懂懂筆記,幾乎絕大部分「後浪」炒家都只知道隱藏款公仔的價格高,但是很少會有「炒家」從一開始便深入研究盲盒公仔的實際銷量和價值。或許,很多人都是一時衝動就開始抽取盲盒,走上一條頻繁「剁手」的不歸路。
那麼,作為盲盒炒家中的「後浪」,現在後悔是否還來得及?
「我想,我應該是最後那一撮韭菜了。」
張勁失落的表示,盲盒和潮鞋雖然都是被人為捧熱的,但相比起品牌潮鞋,盲盒公仔不具備實用功能。因此,現在即便是低價拋售也難以出手。張勁前不久也和朋友嘗試過將盲盒公仔銷售往低線城市、小縣城,試圖利用流行趨勢差異,尋找新的「韭菜」群體購買盲盒公仔。
「在部分小縣市擺過幾次集市,購買的人幾乎沒有,年輕人對盲盒玩具都不感冒。」讓他驚訝的是,一同在集市中銷售高仿日漫手辦玩具的商家,生意比他們明顯要好不少,許多孩子纏著家長購買高仿手辦和玩具。
可見,盲盒公仔的流行趨勢遠沒有下沉,一二線城市消費者仍是主要受眾,「後來我也混過Molly 、畢奇的群,寄望尋找真正的藏家,購買、收藏手上的公仔。」但是在和真正的藏家溝通的時,他卻發現有習慣抽取盲盒的收藏玩家,普遍都不會購買現成的公仔款式,有藏家告訴張勁,盲盒真正的樂趣,在於「未知」。
「大家享受的是抽取未知款式公仔的過程,如果是已知的款式也就沒有樂趣了。」許多女生只是「小抽怡情」,並不會在盲盒上投入大量的金錢。因此,他想尋找藏家購買公仔的願望也就此落空。
在聽聞泡泡瑪特融資的新聞以及上市傳聞後,張勁心裡很不是滋味。在他身邊,的確有早期通過盲盒獲利的朋友。但更多的還是和他一樣,守著一堆聚氯乙烯公仔,難以出售、變現的投機買家。
「貪婪害人,無論買盲盒還是潮鞋,都是因為貪婪想賺快錢,才會成為這些商家的韭菜。」對於這一場「投機失敗」,張勁承認自己是因為貪婪犯下了錯。但他同時也認為,機構和部分媒體毫無下限的宣傳,不切實際誇大投機商品的價值,更是下流無恥的行為。
貪婪和好逸惡勞是原罪,正因為如此,炒家「後浪」們才會在肥沃的土地上,成長成為一撮撮綠油油的「韭菜」,等待資本的收割。無論是流行潮鞋抑或是盲盒公仔,品牌、資本機構對於「韭菜」的收割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如果相信盲盒真能月入十萬、年入百萬,才是真的「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