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列車》藏著的秘密,絕不是階級與剝削那麼簡單

2020-12-28 納蘭澤

2015年,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美國隊長扮演者埃文斯主演的《雪國列車》著實引起了一陣轟動。《雪國列車》用一個末世列車的高概念讓大家對社會體系與階層思考後背脊發涼。

電影生動演繹了什麼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也冷酷地告訴大家,在上位者眼中,普通老百姓只是冷冰冰的數字。

01 階級固化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雪國列車》用金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定位了老百姓的階層,也直接對抗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革命思維。劇情不斷地提醒你:每個人從出生起,就有自己的位置。

一個出生於底層的人想要越位,要想法、要天賦、要努力、要氣運、要天命。美國隊長埃文斯飾演的男主柯蒂斯就是一位這樣集想法、天賦、努力、氣運和天命於一身的男人。

一將功成萬骨枯,走向車頭的柯蒂斯腳下是隊友用鮮血鋪就的路。同樣,也和很多成功的人一樣,柯蒂斯從一開始只是一名跟隨者,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剩者為王。

這恰恰回答了社會對於階級固化的爭議:階級固化在於認命和接受階級定位的現實,從而屈從命運。而每一次對階層的突破,都需要付出血淋淋的代價。

02 奮鬥的最後,就是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奉俊昊用《雪國列車》表達了社會體制的宿命輪迴與規則的不可抗拒。

劇情中,柯蒂斯革命的目的是為了改造列車中的小社會,希望創造公平與和諧,每個人都能夠獲得平等的生存機會和尊重。

然而,走到車頭的男主角是絕望的。他無法接受自己在一番努力後,終於變成了他最討厭的人。最後毀滅列車的行為,與其說他在尋求宿命的解脫,不如說他無奈地選擇了自暴自棄。因為他什麼也改變不了,誰也救不了。

在社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總得有人在底層為其它階層提供養料。如果底層的人上來,上面的人就得下去。階層的人也許變了,但階層從未改變。柯蒂斯既不能拯救列車尾車廂的底層人民,也無法把他們當成是維持世界運行的工具。

這種絕望,是理想主義者浪漫理想的破滅。

現實,是無數奮鬥者不想當科蒂斯這樣救世主,而是想自己脫離底層,向上躍升。

03 羊奮鬥成了狼,怎麼可能還去吃草?

臥底的智者在他們衝到水房車廂時奉勸,停下吧,別再往前衝了,男主角已經是走得最遠的人了。智者說的其實正是階層天花板,踏過這一層,人生便再不由己。

當扒下了你的羊皮,即便不穿上狼皮,血淋淋的你也再回不到羊群。你只能做狼,去進化成獅子,甚至化身騰格里。但羊,吃草。狼,必須吃肉。

下位者,只需考慮自己;中位者,考慮的是圈層;上位者,考慮的是規則與體系。草、羊、狼、獅子和大草原共同構成了一個生生不息的金字塔體系,缺一不可。

上位者做的是在維持微妙而動態的平衡下,讓利益分配儘量合理。他們的每一個決策,無論是對是錯,都是取捨。他們的目標和行為不分善惡,只看體系的穩定與發展。

就像中國用數十萬人的生命在朝鮮換了近70年的和平發展環境,又用幾千萬人的下崗,換取了20年的社會與市場活力。

列車面對的兩條鐵軌,一條綁著人,一條安全通暢,可以做很容易的選擇。一條綁著一個人,一條綁著十個人呢?一條綁著一個成就巨大的科學家,一條綁著十個老弱病殘的人呢?

所以,男主角崩潰了。他選擇了最壞的選擇——脫軌。他欲戴皇冠,卻難承其重。

04 你以為你是羊,可能你只是草

《雪國列車》的劇集在5月底上映,又重新喚醒了大家的思考:你是羊,還是狼?當你同情羊時,有沒有考慮過你其實是被羊吃的草?

今年年初,另一部高概念的西班牙類型片《飢餓站臺》也引起了觀眾們的熱議。在《飢餓站臺》的設定中,每個人被隨機分配到一個樓層,每個樓層只能吃上一層剩下的食物。人的樓層每隔一段時間會隨機重新分配。

《飢餓站臺》劇情辛辣而諷刺,他揭露了德不配位會造成的醜態,以及資源相對有限且沒有分配規則和統治束縛的情況下,人類對於最原始的本能的屈從,和文明背後醜惡的極端利己主義。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有信仰和目標,則影響可能有所不同,正如那個尋找孩子的女人。如果一群人有信仰、有組織、有行動,則有可能重塑遊戲規則。就像後來的男主角與他的黑人同伴(是不是很像一些歷史進程?)。

只是略顯悲哀的是,《飢餓站臺》的男主角只是到達了《雪國列車》的水房,他們的世界只是一個遊戲實驗。

《飢餓站臺》的男主角經歷的是必死局,因為他只是最大化地利用了他這個階層的規則,卻突破不了整個遊戲的天花板設置。

站臺外為了囚徒精心準備食物、精益求精的廚師們和《雪國列車》的中高等車廂的人一樣,在不對稱的信息下,還以為世界本是自己想像的如此。

這種宿命,比很多解讀中的人種、職業、階層、價值觀的討論更令人灰心喪氣。

05 三部電影的三個結局,卻殊途同歸

2010年,一部名為《2012》的電影則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在世界末日來臨之時,有錢人早早買好了船票。窮人們卻連青藏高原在建造方舟都不知道。

但影片更值得玩味的是,當洪水退去,人類開始重建家園,這個時候的遊戲規則將如何重新制定?

《2012》的結局叫不服。這個新生是人類的新生,更是規則的新生,體系、階層的新生。

還是曾經的有錢人身居上位?恐怕未必。這才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最佳表現機會。這個新生的背後是不服。以前沒機會,現在別怪我。

所以,任何一個社會,統治階層都先求穩。這個穩帶來的不僅是體系的安全,更是自己的安全。

《雪國列車》和《飢餓站臺》同樣提供了開放式的結局。

《雪國列車》的結局叫孤獨。下位者科蒂斯是孤獨的,列車頭的掌控者——上位者維爾福德是孤獨的,迎向新世界的父女倆也是孤獨的。

你太弱,沒資格和別人做朋友。

你太強,別人沒資格和你做朋友。

你太超前,連做朋友的人都沒有。

《飢餓站臺》的結局叫幻想。有解讀認為,男主角早已死了,他營救的小女孩升到頂層都是他死前的幻象。但事實上,不管哪種考慮,都是幻想。

因為自己生命的隕落,男主角只能寄希望於遊戲的制定者出於同情讓小女孩有個更好的生活,卻忘了三個字:憑什麼?

幻想之所以只是幻想,是因為它的空洞與不可延續。它不像前赴後繼的革命者眾志成城,有人繼承我輩遺志奮不顧身。它沒有行動力,沒有繼承,甚至從沒有被認同。

就像草幻想羊不吃草,羊幻想狼不吃羊,狼幻想自己死後不會回歸自然,徒勞。

這隻羊不吃這根草,總得吃那根草。這隻羊不被這隻狼吃,總得被那隻狼吃。

對於騰格里的意識來說,需要考慮的是多少草、羊和狼能讓草原生生不息,又或讓草原綿延覆蓋到其它區域。小草的故事,只是草原的數字。

而你,是草、是羊、還是狼?你認命了嗎?為之付出了什麼?

作者:納蘭澤

相關焦點

  • 《雪國列車》觀後感
    看完電影《雪國列車》,總有一個問題縈繞在我的腦子裡,「何為公平?」無可否認,在現實社會中確實沒有絕對的公平,相反我們也是更加的信賴相對公平,那如果說雪國列車中對於每一節車廂中地位階級的設定就是一種相對的公平,而「我」又正好置身於其中的末節車廂,那這種原本被認知的相對公平是否又會被否定,可能很多時候我們承認的相對公平,只不過是自己沒有身處於更弱勢的位置。
  • 【首發】2020設計師必看新劇《雪國列車》!
    片頭列車設計圖紙故事線順沿2013電影版的故事脈絡:地球已然成了零下119度的絕跡雪國世界,人類的3000存遺踏上了環球旅行的列車。《雪國列車》的放映時間毗鄰2019奧斯卡巨擘《寄生上流》(Parasite),同一導演,兩部作品,軸心高度相似,觀眾在認知空間中自然而然搭建出矢量直角坐標系,將《寄上》旋轉90度放倒,然而,垂直階級只會沿著線性加速度運動的列車管道水平延展而不是驟然倒塌
  • 韓國影片《雪國列車》:自然法則中,階級對抗存在著人性的希望
    雪國列車》,顧名思義,冰天雪地,密閉空間,有人,就有鬥爭。故事講述一場突如其來的氣候異變讓地球上大部分人類滅亡,在一列沒有終點、循環行駛下去的列車上,載著地球上最後倖存的人們,在這最後列車牢籠裡,受盡壓迫的末節車廂反抗者為了生存與尊嚴向列車上的權利階層展開鬥爭的故事。
  • 雪國列車已經失去平衡,威爾福德先生的秘密即將暴露!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下劇集版《雪國列車》的第五話。如果說電影版《雪國列車》講述的是對現實的隱喻,那麼劇集版就是在講述人類最後的一場戰爭。為了維持列車上的平衡,梅蘭妮不得不利用「威爾福德先生」的謊言來拉攏人心,實際上她自己才是雪國列車的領導者,那麼如果威爾福德先生只是一個謊言的話,那麼永動機也真的存在嗎?
  • 《雪國列車》永動機存在的世界,為何要製造一臺列車?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下《雪國列車》的故事。劇集版《雪國列車》終於來了,而這部作品也給大家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感受,標準的末日科幻類小說,但卻重點描繪在不同階級之間的博弈之上,而在科幻方面除了極寒天氣和永動機之外,並沒有太多的建樹。
  • [美劇]雪國列車第一季/全集Snowpiercer
    劇情簡介:《雪國列車》(Snowpiercer劇版) 是一部即將上映的美國後世界末日反烏託邦驚悚電視連續劇。
  • 細思極恐,「雪國列車」上的所有預言都成真了
    末世時代看末世電影,《創世紀》中有諾亞方舟,電影《2012》中也有人類共同建造的新諾亞方舟,而Neflix推出韓國導演奉俊昊同名電影《雪國列車》的改編劇集,則給大家帶來新思路——一輛永不停歇的巨型列車「破雪號」,在末日中穿行。
  • 《雪國列車》中的列車是什麼?為何會永動?
    《雪國列車》為什麼不是&34;呢在影片中《雪國列車》是一部觀感很強烈,卻又殘忍的電影。而影片中描述了在人們躁動不安的思想裡,總是擁有著既想安逸地呆在體制裡,又想突破體制的雙重欲望,實則難以兩全其美,而暴力固然醜陋,卻能革命出完美,《雪國列車》正演繹著的被分成三六九等末世人類蜷縮在列車的每一節車廂。反襯受剝削的底層人民反抗剝削的強烈意志,也剖析了人類在等級體系下的罪惡與可悲。
  • 透過《雪國列車》,感受韓國導演奉俊昊的藝術表達
    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雪國列車》,改編自獲得1986年昂格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法國同名科幻漫畫。與前段時間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蟲》一樣,奉俊昊通過自己獨特的影片設計反映了社會的階級問題,暗喻著體制。在不同末世題材的電影中,會以不同的設計來拯救倖存的人類。
  • 《雪國列車》已啟動,準備好上車嗎?
    彼此珍惜,不要說散就散了,防失聯,敬請關注時點電影編輯部另一電影公號——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你每一次點在看 轉發 朋友圈分享 留言/互動就是給我們不間斷的日更最好的點讚即將上線的新劇及回歸的美劇,劇迷們期待的《雪國列車
  • 電視劇版《雪國列車》如何成為備受關注的「警世寓言」?!
    以下整理了影集《雪國列車》的5大重點,全部都是必追的理由!如果你在《寄生上流》之前不認識奉俊昊,推薦你可以把他過去的作品一口氣看完!除了他最經典的韓國電影《非常母親》,還有撼動南韓法律的《殺人回憶》,再加上2013年奉俊昊首次執導的同名好萊塢巨作《雪國列車》,也是奉俊昊首部外語作品!
  • 每周更新《雪國列車》【深度解說】神劇預訂~
    【深度解說】《雪國列車》劇版首集:列車重啟,BOSS居然是TA?_嗶以下為第一集文字版由奉俊昊導演,美隊埃文斯主演的災難科幻片《雪國列車》大家一定不陌生,這部2013年上映的漫改電影,在當年就引起了大量討論,末世的背景,人性的醜惡,階級固化的赤裸裸展露,加上滾滾的列車
  • 從電影到劇集,《雪國列車》帶給我們無限驚喜
    相比電影前作,這部劇集版的《雪國列車》將給觀眾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和體驗呢?而在《雪國列車》的原著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雪國列車》的原著第一卷的故事作者雅克•羅布也有過相似的經歷,不過在他的心中,這種感覺所帶來的不是驚奇,而是失望。作為二戰後成長起來的歐洲一代,羅布和許多同齡歐洲年輕人一樣充滿著對美國文化的憧憬與嚮往。這個在戰後為整個歐洲大陸重建提供了大量資金,並以一己之力守護整個西歐免於蘇聯擴張威脅的超級大國在每個歐洲人眼中都意味著無限希望和新生。
  • 看過《雪國列車》,影評人陪你燒燒腦
    就在該片首映當晚,南都觀影團的18位受訪北京團友中有13位給影片打出了8分或以上的高分。對於這部高概念科幻片,南都搜集了「團友」們及其他觀眾在網絡上提出的疑問,邀請幾位影評人代為解讀。這是一部有點「燒腦」的電影,但其實也沒那麼高深。
  • 導演奉俊昊藏在電影《雪國列車》中的理念,你看懂了嗎?
    近期於 Netflix 的每日 Top 10 排行榜中經常出現的,相信是 5 月份才推出、改編自《雪國列車》(Snowpiercer)的同名劇集,劇集是奉俊昊的《雪國列車》延伸發展出來的全新故事,可以算是電影版的前傳故事。隨著《上流寄生蟲》的爆紅,加上 Netflix 推出這部劇集,讓電影重新成為觀眾們的討論熱話。
  • 劇版《雪國列車》又撲了,反烏託邦怎麼這麼難拍?
    很簡單,將船上的人掀下來、自己爬上去就行了。這就是穩妥妥的階級鬥爭嘛。《雪國列車》原著走的就是這一路數。這部獲得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漫畫,講述了雪國列車上反烏託邦式的獨裁體制:這列火車共有1001節,從前到後不同的車廂代表著不同的地位。頭等艙有水果與鮮肉,車尾只有難吃的蛋白塊,甚至有時還易子相食。
  • 《雪國列車》,生存的競爭,充滿殘酷!
    按照金字塔相關原則和叢林法則的相互作用,在任何時代,權利和財富的絕大部分都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裡,更多的人都不得不忍受剝削和慘澹的生活,這似乎是一種隱晦的平衡,直到某一天會有一群人將平衡打破,混亂之後會重新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周而復始,循環上演。
  • 《雪國列車(劇版) 第一季》用末日,謀殺,無間道等一手好牌,是如何打出一部稀爛的美劇的?
    《雪國列車》劇版已更新到第八集了。看了依然感覺不明不白。完全沒有電影版的震撼和簡潔。可以說並不是一場成功的擴編。本身漫畫原著的設定將科幻,階級的衝突調度得非常緊密,是一出特別適合搬上屏幕的戲。世界末日。諾亞火車。有票的才能上。有票的那不都是非富即貴嗎?1001節列車裡,匯聚了世界上最有錢的人。
  • 《雪國列車》這部影片比喪屍片還很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部電影是《雪國列車》,雖然影片延續著小說原著的思想思維方式,但是表現手法和故事情節已經完全不同。第一次看這類電影的觀眾會覺得這部電影的劇情很科幻,危機感,壓迫感非常足,但是同時又讓觀眾振奮,讓壓抑的心情得到滿足。
  • 2020美劇版《雪國列車》全集開播,尺度升級!
    說起韓國導演,就不得不提起他——奉俊昊自2000年出道以來,作品雖寥寥可數,但每一部影片都堪稱經典《寄生蟲》更是在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拿下主競賽單元金棕櫚大獎早在2013年,奉俊昊就以另一部科幻電影對此進行了探索——《雪國列車》筆直的列車在軌道上飛馳,一節一節的車廂分割出不同的世界,它們彼此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