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電影扎堆在周五上映,昨天只上映了一部電影,那就是黃磊老師的《麻煩家族》。
昨天首映收穫800萬票房,成績還算過得去。《麻煩家族》是黃磊老師的處女作,改編自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
翻拍山田洋次的庶民喜劇,也難也不難。
不難的地方是,這類題材不需要特別複雜的技術手段和視聽技巧,重頭戲是藏在細水長流敘事中微妙的戲劇衝突和幽默感。
而這最精華的部分,山田洋次的原作已經構建得相當好,只要改得不太跑偏,基本都會安全穩妥。
難的地方是,看似簡單的家長裡短雞毛蒜皮,背後折射的是整個日本的社會現狀和人情世故。
庶民喜劇自30年代日本有聲片開山之作《夫人與老婆》起發展到現在,已經被嫻熟用於表現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性格缺陷。
中國電視觀眾對家庭劇尚且算熟悉,但對電影觀眾來說,這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題材。
故事講的是祖孫三代一大家人住在一起,一天,老頭子遛彎回來,才想起當天是老太太的生日,他說那你自己決定要什麼禮物吧。
沒想到老太太拿出一張已經準備好的離婚協議書——一瞬間,整個大家庭都炸了鍋,於是大家決定開個家庭會議,共同討論這件棘手的事情。
這個故事的整體構思是非常日本的。在日本,老年人離婚率居高不下,成為一個獨特的社會現象。
而這背後又有很現實的原因:日本有男尊女卑傳統,但進入現代以後,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傳統的家庭模式遭遇衝擊;
再有,十年前日本政府出臺了新的「養老金分配製度」,規定夫婦離婚必須平均分配養老金,日本女性平均壽命又比男性高7歲。
因此進入老年後,妻子拋棄垂垂老矣的丈夫,帶著豐厚的養老金離開然後開啟新生活的案例也越來越多。
很多日本老年離異男人的生活境況都比較悽涼,為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日本男人也越來越注重在年輕時善待妻子,不再奉行「大男子主義」。
中國老太太有因為多年忍受老頭糟糕的生活習慣而鬧離婚的嗎?相信也有,但發生機率應該沒有日本高。
中國女性可能不太會一忍忍幾十年,然後一朝又突然覺醒反抗。
但作為一部翻拍片,故事的總體框架基本不能改,那麼就只能通過不斷修改細節,來讓這個故事更接中國地氣,更加本土化。
我們來看看黃磊做了哪些改動吧:
首先,原作裡的老頭性格是非常蠻橫和執拗的,是個典型的日本大男子主義丈夫形象,夫妻間的相處方式也很「相敬如賓」。
中國版裡李立群飾演的老頭性格柔軟了許多,某些時候甚至有些「慫」,他對妻子的不善待多半是來自無意識,而非強勢。
這樣的話,就弱化了男尊女卑的家庭模式,將矛盾轉移到具體的生活問題上。
其次,黃磊、王迅、魏大勳、任容萱飾演的幾位兒女的設定也做出了一些改動,更能體現中國當下的潮流。
比如黃磊給自己加了很多戲,滿口蹦幼兒園水平的英文單詞,推測應該是個在外貿公司上班的中層幹部,還要陪老闆去三亞打高爾夫球;
王迅是個吃老婆軟飯的男人,並且三觀不是很正,認為男人出軌是難以避免的;
魏大勳和任容萱這對小情侶畫風清新,顏值突出,從原作中的家庭關係彌合劑變成了觀念前衛的新新人類,甚至能夠理解父母離婚。這些和原作中都不盡相同。
再有就是給為什麼一大家人要住在一塊作出了中國式的闡釋。日本土地資源緊張,人均居住面積很小,全家人擠在一起住不算新奇。
而黃磊把片中的家庭移到了北京郊外的聯排別墅裡,交代稱這家人原本住胡同,為了長子家的孩子上學而舉家搬到了郊區,房子面積很大,但離市區遙遠。
(不過有網友指出,京郊別墅還是很貴啊,而且為什麼長子家多年前就有了二胎?)相應的,因為中國版的房子空間很大,原版裡出現頻率頗高的多人鏡頭也變少了,調度方式有一些變化。
最後就是各個細節的本土化改造了。比如:原作裡老爺子沒事就去打高爾夫,黃磊版改成和鸚鵡史航一起去羽毛球館;
原作裡兩個小孩子打棒球,黃磊版改成踢足球;原作裡老頭總愛去小酒館,黃磊版改成去爆肚店;
原作裡兒女們討論父親去世後棺材運回家怎麼布置,黃磊版改成討論如何在家裡舉行一場小型追思會,黃磊還在醫院裡安插了一個搞笑的墓地推銷員角色,等等。
除了上述這些修修改改之外,黃磊還在自己的電影處女作裡夾入了不少「私貨」,展示個人電影情結。
最有趣的是山田洋次原版裡電視機上放的是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我們都知道山田洋次的庶民劇頗具小津遺風,此舉無疑是向前輩致敬;
而黃磊版電視機裡放的是山田洋次在中國婦孺皆知的名作《幸福的黃手帕》,又致敬了山田洋次導演。一代一代,薪火相傳,也算佳話。
在影片最後,黃磊版計程車上放的歌曲是《莉莉瑪蓮》,一首二戰時期被不同交戰國家同時傳唱的名曲,賴納·法斯賓德還拍過同名電影。
最後一個鏡頭則固定在雨中奔跑的小狗牛二身上,宛如弗朗索瓦·特呂弗《四百擊》中最後的經典定格。
而《四百擊》確實是一部對學生時代的黃磊有著啟蒙意義的經典電影。
山田洋次作品裡的愛情主題總是關于堅守和回歸,《家族之苦》和翻拍它的《麻煩家族》也不出意外,有一個溫暖的結局。
目前這類走細膩溫情風的電影在中國市場上的確比較罕見,至於這次黃磊的改編值不值、好不好,可能每個觀眾走出影院時都有自己的答案。
近幾年來,國內改編成風,除了國內各種IP改編,還把手伸到了國外。
除了這部《麻煩家族》,上個月上映的《嫌疑人X的獻身》也是改編自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
但是這些改編沒幾部是特別成功的,要不就是直接照搬照抄,從人物形象到背景臺詞都完全一模一樣,甚至有的連原作的bug都照抄不誤。
要麼就是本土化太生硬,想著要融入國內的大環境,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
我們來看看近幾年各種失敗改編。
首先來看看在限韓之前,大家最愛的韓國翻拍案例。
我們先從最近拿了「國際影后」的大冪冪所拍的《我是證人》說起吧,這部電影翻拍自韓國的《盲證》。
《盲證》雖說是一部流水線的類型化電影,但是女主角金荷娜的演技真的太好了,還憑此片還拿了第48屆韓國電影大鐘獎的最佳女主角。
而反觀《我是證人》,我真的太佩服楊冪老師了,竟然把一個盲人拍出了滿滿的鏡頭感!我是誰?我在哪?我要美美噠!
但是《我是證人》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在反派人物上做了改進,增加了人物作案的動機,尤其是朱亞文出色的演技讓整個人物更加飽滿!
除了反派人物的改進之外,整部電影跟原作幾乎無二區別,雖然是同一個導演,但你好歹接地氣一點吧!
除了約炮神器陌陌、oppo手機和水密碼的植入,get不到其他的本土化..
如果說《盲證》是一部合格的流水線原作,那韓影《捉迷藏》則是bug巨多的類型化作品。
就這樣一部不怎麼出色的電影,咱們都要舔著臉去翻拍!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導演還是拍出過《青春派》這樣不錯作品的劉傑。
原作中雖然存在不少毛病,但是主演們演技都還在線,情緒拿捏的也很到位。
而我們中國版的《捉迷藏》是由影后秦海璐和霍建華主演,秦海璐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剛拉完雙眼皮的她,那對大雙眼皮著實讓我出戲啊!
還有男主霍建華,演過好幾部電影的他,歷史證明,他不太適合大銀幕,還是演電視劇吧
除了主演的問題,整部電影別說本土化,連服裝臺詞都完全一樣啊!!!我的天吶,這是讓你翻拍,不是讓你翻譯啊!就連原作的bug都一樣不落的搬過來,你這又是何必呢?!
除了犯罪懸疑電影,我們還得拍拍人家的喜劇!你以為我要說《重返二十歲》?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
至少在我看來,《重返二十歲》還是有他的優點,不至於太出戲。
我要說的是去年上映的《外公芳齡三十八》,本片翻拍自車太賢的《非常主播》,之前風靡一時的小孩表情包就是來自這部電影。
《非常主播》走的是喜劇+治癒的路線,車太賢一幅喪臉本身就是喜劇,而樸寶英更是被稱為文根英的接班人,加之萌萌噠的小正太。
劇情有趣不刻意,所以整體的觀影效果非常好。
但《外公芳齡三十八》首先片名就讓我很抓狂,導演可能是想先在片名讓觀眾感覺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外公+芳齡=38?
外公您今年多大啊?我芳齡38!一點都不有趣啊!以佟大為的演技完全可以演出自己的特色,但是電影裡完全就是在模仿車太賢啊!
陳妍希不停賣萌,佟大為賣力搞笑,而我只想原地爆炸!整部電影就是在刻意有趣,這樣反倒讓人十分尷尬。
以上幾部是比較經典的韓國電影翻拍,說完韓國,我們來看看隔壁的日本!
由於限韓令的橫空出世,國內的投資者一看韓國沒戲了,紛紛轉戰隔壁的日本。
由於轉戰的時間較短,且大多是翻拍日劇,所以我們就先來時間最近的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這部由謀女郎張慧雯和歐豪主演的純愛電影翻拍自2004年柴崎幸和長澤雅美的日本同名電影,同年還出過日劇版,由綾瀨遙主演。
在十多年前,純愛電影還是非常有市場的,但是放在今天,多少讓人有點無語。
如果說前面幾部電影是原封不動的拿來主義,這部則是完全是按照導演個人想法來的大雜燴電影。
本來絕症梗已經過時了,導演卻還嫌不夠,又打又鬧又離婚,車禍也是想來就來。
接地氣的照相館也被改成了特別天外飛仙的未來郵局,還佐以美人魚,午夜兇鈴等魔幻恐怖元素。
叫你本土化改編,不是讓你想怎麼來就怎麼來啊!!!
而日劇改編,最近可是層出不窮,不提最近的油膩版《求婚大作戰》,之前的《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和《問題餐廳》都已經讓人跌破眼鏡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光薅隔壁的羊毛啊,偶爾也顧忌一下那頭的美利堅嘛,所以又有了《新娘大作戰》和《我最好朋友的婚禮》這樣的作品。
《新娘大作戰》改編自美國的《結婚大作戰》,原作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小妞電影,也不是一部特別值得翻拍的電影。
但是國內翻拍的核心是啥?!如果翻拍一部優秀的電影我就拍成爛片,要是翻拍一部不怎麼好看的電影,那我就拍成無敵大爛片!
恭喜《新娘大作戰》成功變成無敵大爛片!這是一部以黃曉明出場,馮紹峰結束的電影,中間的劇情就是楊穎老師和倪妮老師各種撕逼。
在百花影后楊穎老師的襯託下,倪妮的演技竟然還可以!
接下來是翻拍同名美國小妞電影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別的不多說,就想知道馮紹峰是不是瞎?竟然選宋茜不選舒淇?!
全程在宋茜的嘟嘴眨眼賣萌的輪番攻陷下,我真的很想把宋茜女士從屏幕裡揪出來暴打一頓!
當然國內也不全是這種腦殘無水準的翻拍電影,2014年的《十二公民》就非常不錯,做到吸取原作《十二怒漢》的精華。
並且在其基礎上融進了很多中國特有元素,文革、排外、河南人以及傍大款等元素都融的特別自然,尤其是韓童生老師的演技十分炸裂啊!
並不是說反對翻拍國外的電影,翻拍首先是在吃透了原作的基礎上,加入真正本土化特色的東西,將兩者自然的融為一體,使觀眾不會產生排斥感,這樣的才是真正的翻拍。
如果拍攝者只是抱著一種賺快錢的方式來翻拍,那就請滾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