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養在深閨人未識」來形容那些深藏於大山深處的地方好茶,是再貼切不過的。今年 4 月,現代派中國茶小罐茶與湄潭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恩施市、政和縣四個重點產茶區開展公益扶貧合作項目,就是要讓這些「養在深閨」的地方好茶走出大山,帶動當地茶農脫貧致富的同時,也讓更多的消費者享受好茶的芬芳。
咱們中國茶的家底沒得說!尤其經過近十幾年卯著勁兒的發展,兒女眾多,枝繁葉茂,身材成長,產能大增。
如果把遍布 20 幾個省的茶區看成中國茶親媽的話,現在眾兒女面臨一個新問題:親媽養育之恩怎麼報?
要我看,眾兒女長大成人、出落有致,到了該出去闖蕩市場、揚名立萬的時候了!
怎麼闖?找「星探」!因為星探就是高人,高人指路,事倍功半!
怎麼立?上「新光大道」!因為星光大道可以證明自己、實現價值。如果埋沒了自己這一身天資,何談回報親媽的養育之恩?
「懷胎分娩」,娘苦!
茶區就是茶葉的娘。娘為兒女心甘情願,但我們不能不感念娘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之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恩在「坐胎」。不論是「南茶北引」還是「推廣扦插」,這些年的茶園擴張、產能提升,哪個不是親娘有意為之?哪個離得開政府推動、財政支持、專家輔導、茶農耕耘?
以貴州湄潭縣為例, 2001 年,湄潭縣僅有茶園2. 8 萬畝,面積小,產量少,經過全縣近 20 年大發展,目前湄潭標準化生態茶園面積達到 60 萬畝,與福建安溪並列全國第一。
二恩在「持家」。
各地茶區為搞好生產發展,也是費盡心力。比如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機制,提升組織化;比如對茶園確權、嘗試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茶農變股東;比如推動茶文旅一體化發展;比如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大哥帶小弟加快發展……這些事體,哪件不累白娘頭?
三恩在「教養」
為兒女們修養好、嫁得好,中國茶區這個娘沒少操心!比如,貴州湄潭為給孩子起好個好名,動用院士資源。「湄潭翠芽」和「遵義紅」地域品牌就是這麼來的;比如為打知名度,走出去做宣傳,迎進來搞活動;比如為打通銷售,湄潭除開拓電商外,在內,建交易市場,向外, 1136 餘家專賣店、旗艦店鋪向全國;再比如,為兒女「出國深造」不惜成本,「雨林聯盟」認證、「歐盟標準」建設,可勁兒來。
即便母恩重如山,在眾多的茶葉兒女中,仍有不少天生麗質的茶葉姐妹、筋骨強健的茶葉兒郎自嘆命苦。為什麼?
「兒女太多」,命苦!
「優生優育」之「優」一定與育的資源、投入聯繫在一起,也一定與生的數量「少」聯繫在一起。
但中國茶葉家族就如中國人口一樣,雄踞世界第一。在中國六大茶類、上千個公共品牌、數萬家企業商標,真正能餵偏食、吃夜草的,畢竟是少數。因為咱娘實在照顧不過來呀!
在中國茶葉家族面前,葫蘆娃敢說兄弟姐妹多?
比如福建政和白茶,堪稱白茶「小王」,但前有福鼎白茶「大王」一出群山空,後有「安吉白」小清新亂人雙目、「月光白」夜不能眠後來居上,被圍追堵截的政和白,那美麗的白皙成了黛玉的慘白;
比如恩施茶葉,擁有獨一份的「蒸青綠茶」工藝,怎奈市場上流行「炒青」。「蒸青」有啥好,嘴小說不清:
比如湖北五峰綠茶,天生麗質深閨遠,蘭質蕙心少人識;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湄潭茶葉,「湄潭翠芽」和「遵義紅」像一雙優秀的兒女,但關注度低、知名度低,帶來的就是身價低。「遵義紅」擁有貴州最好的自然資源、吸收了福建紅茶工藝的精華,但努力很多年了,始終沒有進入一線陣營。
這該怪誰呢?怪咱娘嗎?
茶區政府、企業、茶農對茶葉的養育之恩怎麼能最後落一個埋怨呢?
要怪只能怪自己:上遊農業階段咱娘的養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而下遊商業階段的市場之路,只有靠你自己走啦!
市場之路就是品牌之路。不品牌,難價值。
茶葉眾兄弟姐妹怎麼打造自己的品牌?怎樣獲得品牌的加持跨越發展?
「龍頭企業」,來助!
中國茶上千年了,形成了眾多知名品牌。這些品牌含金量極高,但都拿時光熬製提煉出來的。比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它們都是「自然經濟」時代的品牌。「自然經濟」的品牌規律註定了它「時間久」「數量少」「覆蓋廣」。這也是「區域公共品牌」的特點。
然而中國眾多茶業姊妹品類、兄弟品種無法加入這個大家庭。結果,要麼冒名頂替,揩它一把油!要麼獨行成名路,何日是盡頭?
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那麼遠幹啥?
解決這個矛盾的途徑有沒有?
有!就是「企業品牌」!
作為與「區域品牌」並存的重要一翼,作為中國茶「品牌戰略」的2. 0 版本,作為「品牌演進」的必然,「企業品牌」運用中國茶最欠缺的「商業力量」,以符合「商業規律」的運作,創造一個品牌;並以品牌固有的「吸附力」「輻射力」構築起一個品牌平臺,整合帶動眾多被低估的茶葉資源,也為市場帶來更豐富的產品和服務。
「4+1」模式,有戲!
今年 4 月 8 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公益扶貧茶項目·小罐茶 2020 年度公益扶貧茶雲籤約儀式」在全國五地同時舉行。
這個項目我把它稱為「4+1」模式——通過 2020 年度公益扶貧茶項目,貴州湄潭縣、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恩施市、福建政和縣四個重點產茶區,與小罐茶攜手進行公益扶貧合作。一是聚焦國家級、地方貧困產茶區,二是由龍頭企業對這些地區的好茶進行發掘、推廣和資金幫扶。
4 月初籤約,短短三個多月, 7 月中旬,小罐茶與四茶區合作出品的單罐裝「情益白茶」、「情益紅茶」、「情益玉露」茶已經上線銷售,包含五峰綠茶的「情益茶禮盒」預計 7 月底上線。
據悉,小罐茶將捐出每罐的利潤 25 元,返還支持欠發達茶區。
小罐茶「特別情益」系列公益茶產品,含:情益紅茶(遵義紅茶)、情益玉露茶(恩施玉露)、情益綠茶(五峰綠)
拋開「4+1」模式表象,甚至超越扶貧功業,深入思考茶界眾兄弟姐妹的發展瓶頸,我們似乎可以看到,
打造品牌(獲得行業勢能)——
發掘資源(賦能優質資源)——
造血振興(幫帶傳統茶企)——這三個環節正在書寫茶業發展的新軌跡!還可以感受到它背後的內在產業邏輯,是那麼的鮮活有力!
尤其是小罐茶在搭建好品牌平臺後,尋找資質好、潛力深、意願強的茶葉,通過輔導學習、系統提升,實現其價值提升;進而壯大這些茶界「菜鳥」,造血強筋骨,歷練豐羽翼,最終實現好茶有好價、好價促好茶的良性健康發展之路。
我突然覺得小罐茶這不是在充當中國茶的「星探」嗎?眾多價值被忽視、光芒被埋沒的明珠不是要被發掘出來、大放異彩了嗎?
也使我想起那些遍及全國、功成名就的「區域公共品牌」,他們是什麼呢?他們就像是一個個公共頻道;
而企業品牌更像是那些明星輩出、新人不斷的頻道節目、熱點欄目,對,就是「星光大道」。
這樣,茶界品牌的1. 0 版和2. 0 版就順利銜接了!
小罐茶的「星探」已經由上面的四款產品坐實了。
那麼,小罐茶像不像茶界的「星光大道」呢?隨著更多新星的發掘和崛起,小罐茶平臺的「星光大道」特質,一定會越來越顯豁、越來越成熟。
小罐茶通過公益項目,與貧困茶產區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出遵義紅茶、政和白茶、五峰綠茶及恩施玉露 4 款公益產品,讓「養在深閨」的地方好茶走上茶業星光大道,讓更多消費者品茗到這些好茶的芳香,打響當地優質茶品牌、做強茶產業、帶領當地茶農致富奔小康。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如小罐茶這樣的「星探」去發現地方好茶,以茶助農,帶領所有貧困茶產區的茶農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