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入圍項目 | 田建明《江南棄兒》

2021-02-23 浙江省攝影家協會

第七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簡稱「侯獎」)評審會近日在深圳召開。本屆「侯獎」於2019年4月9日正式啟動報名,至10月10日截止。組委會共計收到93271件申報作品。按照本屆申報規則,有效申報項目數量為291個(270位攝影師)。在有效投稿量上,本屆投稿系歷屆之最。經過評選,本屆「侯獎」獲獎項目為3個,提名項目為7個,入圍項目為33個。浙江攝影家葛亞琪作品《2015-2019龍翔橋》、張曉武作品《鄉村系列之<鄉村學校>》、田建明作品《江南棄兒》、陳勁作品《小鎮青年》入圍。

上世紀60年代前後,江南(江浙滬)地區尤其是農村出現了較嚴重的糧食短缺,一些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被福利院收養後,被相關部門分批派送或民間介紹到相對殷實的北方缺兒少女的家庭收養,他們被稱為「江南棄兒」。又因為節育措施落後、選擇性別養育以及地方民情等原因,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70年代才逐漸減少。「自己養不好,送出去會有更好的生活」成為該地區大多數棄子家庭心照不宣的共識。據民間志願者不完全統計,結合公開報導的交叉求證,這一群體多達10萬人。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些孩子在各地長大。他們普遍經歷了童年時期被稱為「抱養的、野孩子」的譏諷,在自卑中長大。經過從怨恨到理解的心理歷程之後,他們開始放下成見尋親,試圖弄清楚「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個困擾了大半生的問題。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是一個普適性的、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哲學問題。

▲朱阿華,87歲,家住浙江省嘉善縣長遠浜,她的女兒1959年3月20日出生,取名單彩婷(音),次年遺棄在嘉善火車站附近的渡口。時隔60年,朱阿華提起女兒就老淚縱橫,張口就能說出女兒的生日。「1960年,當時家裡20多天沒有一粒米,自己也沒有奶水,全家靠吃野菜保命,但是僅1歲的女兒不吃野菜,也吃不下任何粗糧,朱阿華把自己結婚時穿的毛衣拿去換來10斤紅薯,也是壞的。無奈之下,一家人決定將1歲的女兒送出去,以免餓死。朱阿華的丈夫第一次走到嘉善渡口候船的長椅上,等了一天沒人理,只好抱回家。過了幾天看著女兒餓得哇哇哭,只好再次去嘉善將女兒裝入元寶籃放在渡口的長椅上,然後躲在角落裡看。大約 下午4點,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子看到孩子無人認領,抱起來坐上去嘉興方向的船。而朱阿華的丈夫則哭著回了家。60年來,朱阿華一家四處打聽女兒的下落,但是沒有結果,丈夫帶著遺憾和愧疚去世。

▲浙北農家曾經很常見的「元寶籃」,被尋親志願者稱之為「生命的搖籃」,在那些困難的年月裡,生活水平低下的棄兒父母,大多是將剛出生的孩子放進這樣的「元寶籃」裡,放在車站、碼頭、路邊,被發現者抱往當地福利院。這是志願者在表演尋親的舞臺節目,以擴大影響力,讓更多的棄兒父母站出來。

▲1968年農曆閏7月21日,浙江嘉興新塍鎮楊家浜的沈阿大生下第四個兒子,一家人住在一間草棚裡,無力撫養,擔心長大娶不起媳婦,丈夫用紅紙寫下兒子的生辰,與孩子一起放在集市上,被人發現後在送往嘉興救濟院(現嘉興市社會福利院)。同年,山東莒縣農村的趙家有六個女兒,想要個兒子。通過中間人介紹,沈阿大第四子輾轉被抱到山東莒縣趙家,成為6個姐姐的弟弟,取名趙淑亮。

▲浙江省海寧市斜橋鎮斜橋,20世紀六七十年代,江南地區水路發達,人們出行多靠行船,此橋處是來往的碼頭。因為此河通往當時當地唯一福利院(東山養育堂),當時,家庭困難的人家把剛出生的孩子裝進「元寶籃」裡放在這個橋頭,有船靠岸時,有人看到會把孩子抱到船上,順手送去福利院。

▲姚雨忠(丈夫)、姚五寶夫婦,均為75歲,家住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建南村。1969年7月12日(農曆五月二十八日),姚五寶生下第三個女兒。「我從那時起就患有坐骨神經痛,近兩年已換過兩次人造骨,當時還在生產隊掙工分,我身體弱,就想要生個男孩補充家裡的勞動力。」夫妻倆商議後,就在當夜12點,步行近兩個小時將剛出生的二女兒送到原海寧硤石東山養育堂門口。當夜姚雨忠返回家中,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天一亮便到養育堂尋找女兒;工作人員告訴他,孩子已經被浙江衢州人抱養走了,姚雨忠只好回家。50年來,姚雨忠夫妻倆一直掛念著這個女兒。

▲袁景軍,男,1964年農曆4月14日出生於浙江海寧,遺棄後被送往原浙江省海寧縣硤石福利所,當年11月21日由河南省安陽市農民楊文臻領養,又輾轉送往袁姓養父收養。這是袁景軍在第一個養父家裡獲取了包含他身份秘密的一個信封,才知道自己是江南棄兒身份。

▲袁景軍自幼被村裡夥伴嘲笑不是親生的,他唯一慶幸的是自己通過發奮讀書考上專科院校,跳出農門成為公務員,免受了村人嘲諷之苦。十幾年來,袁景軍每年都會在節假日期間去海寧尋找生父母,但是因為時間久遠一無所獲。

▲樊新只,女,1971年9月15日出生在浙江海寧後被遺棄至當地福利院,50天後被河北邯鄲臨漳縣養父抱養。十個月大時,因家庭矛盾養母投井自盡,養父離家出走,只能跟爺爺奶奶生活,奶奶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小時候生病曾15天沒吃飯,奶奶罵我是妖怪」。為了報答抱養家庭的養育之恩,樊新只在16周歲時嫁人,因為對方肯出雙份彩禮錢。

▲山東莒縣,劉彥雷(右)與王順風一起喝羊頭湯、吃鍋餅,商量著組團下江南尋親。他們都是出生在嘉興,是同一個人介紹給山東莒縣的養父母抱養。雖然是江南棄兒,但是他們自小在山東長大,喜食麵食,生活習慣與江南人完全不一樣。

▲河南鄭州,10名江南棄兒聚會,商議組團尋親。尋親之路艱難且漫長,成功者只是少數,大多棄兒在希望和失望的交織中前行。江南棄兒在收養家庭多為獨苗,他們沒有兄弟姐妹,互相聯絡,把彼此當做親人,在尋親路上互相慰藉。

▲河南安陽的史紅亮坐火車轉站上海後前往浙江嘉興尋親,這段滬杭鐵路也是他父親當年抱養他時所走的路。他1972年2月14日(除夕年夜)出生於嘉興地區,遭遺棄後被送往嘉興救濟院(現嘉興市社會福利院),1972年8月8日被養父抱到河南安陽,當時救濟院送往兩位保育員阿姨不舍,還坐火車從嘉興到上海送了兩站路。兒時的他得知被抱養,曾在安陽沿著鐵路向南尋找。現在,他輾轉江浙滬地區打工,邊賺錢邊尋親,希望有一天找到親人。

▲2018年8月,江南棄兒尋親志願者在浙江省嘉興市人民公園召開首屆尋親大會,來自浙江、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地超過200名尋親者到場。他們有的是尋找親生父母,有的是尋找曾經送養的孩子。

▲2018年12月9日,來自河南安陽的趙紅霞、趙紅英(右)姐妹倆來到浙江省海寧市尋親,尋親會上,姐妹倆講完身世淚水奪眶而出,小外甥女為二姨趙紅英擦眼淚。趙紅霞出生於1966年,趙紅英出生於1971年,均出生於嘉興地區,被河南安陽同一對養父母抱養,成為姐妹關係。

▲陳瑞洪,男,1968年農曆4月25日出生於嘉興,被山東莒縣的養父母抱養時,將他的小名「南紅」以及出生日期用原子筆寫在「紅衛兵」紅袖章上。這塊既有時代特色,又記錄他出生秘密的紅布被珍藏至今。據悉,他被抱往山東後,嘉興親生父母曾託介紹人要走一張兒時的照片,而今線索中斷。

▲成長於山東莒縣農村的江南棄兒王順風,在嘉興市人民公園連續尋親數日,累得躺在長椅上入夢。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困難時期,之所以產生大量北方家庭收養江南棄兒的狀況,除了南北民俗民情的差異之外,有研究學者認為,江南地區以種植水稻為主,農作物單一,產生旱澇災害易造成全年絕收,而北方的農作物比較豐富,例如紅薯、花生等作為輔助作物補充了饑荒年代的口糧。

▲來自山東莒縣的江南棄兒趙淑亮,在尋親會上通過DNA檢測找到了親生父母。為了不讓養父母傷心,他在養父母雙亡、自認為無牽無掛後開始尋親,最終找到浙江嘉興新塍鎮的出生地。這是他帶著家鄉的禮品,在親生母親地帶領下上門認親。

▲半個世紀過去,趙淑亮說的山東方言,他的生母沈阿大說的是浙江嘉興土話,二人雖為親生母子,卻聽不懂彼此的言語。

▲魏小寶,82歲,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倪家浜村人,送走的女兒生於1959年。1960年3月或4月,魏小寶發病闌尾炎,住進嘉興市一家醫院後化膿,奄奄一息。嗷嗷待哺的女兒無法照料,魏小寶的丈夫先是將女兒送給鄰居家,鄰居家也沒有養育能力,第二天又將女兒還回來。無奈之下,丈夫在他人的建議下,將女兒放在醫院門口廁所旁的平板車上,被一位婦女抱走。後來,醫院檢測魏小寶與丈夫的血型相同,丈夫為她輸血救回了一條命。「活過來」的魏小寶開始找自己的女兒,丈夫告訴她真相後,夫妻倆便開始在嘉興市區走訪尋女。近些年,魏小寶一家在嘉興曾遇到過幾位疑似的女兒,經核實信息後均不相符,魏小寶的丈夫在愧疚中離世。

▲1972年2月14日,陽曆是西方情人節,陰曆是大年三十除夕。在嘉興秀洲新塍鎮,村婦沈文珍生下一女嬰。因為之前已經有兩兒一女,家裡生活條件差,丈夫便於大年初二將女嬰放在新塍鎮集市上,隨後女嬰被撿起來送往嘉興救濟院(現嘉興市社會福利院),被七星鎮陸先生抱養,女孩被取名陸愛英。這是陸愛英通過尋親會,與生母沈文珍相認的場景。「他們都有自己的媽媽,我沒有,今天我終於也有了自己的媽媽了。」她把頭埋進媽媽的懷裡說。

▲2019年6月22日,海寧市鹽官鎮郭店村,來自安陽的50歲的劉擁軍回家認親,親戚、街坊鄰居蜂擁而至歡迎他。22日與23日連續兩天,郭店村迎來了兩位來自河南的江南棄兒前來認親。

▲1969年5月15日(陰曆三月二十九),來自河南新鄉的王龍業抱養了浙江海寧郭店村杜家的第四個兒子杜建國,取名王植喜。抱養之處,兩家還有書信來往,在王植喜五歲時,王龍業給杜家寫了一封信,並寄了這張照片,信中謊稱「王植喜不幸夭折」,從此斷了來往。

▲52歲的王植喜撲通一聲跪在生父的墓碑前失聲痛哭。2019年6月23日,在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郭店村,來自河南新鄉縣朗公廟鎮的王植喜登門認親。50多年過去了,王植喜第一次回到出生地。

▲趙小燕T恤上「save me(救我)」一詞,是她一生最好的註解。她1959年生於浙江嘉善地區,後被養父母收養。養父在她11歲時去世後,養母對她放手不管,並為她取名「小燕」,意指她沒有父母,像小燕子一樣飛來的。她在社會上流浪,受盡屈辱,至23歲後為了有固定的居所結婚,後離異,育有一女。

▲經過尋親志願者的努力,趙小燕找到自己的生母與兄弟姐妹。哥哥告訴她,「家裡將你送出,虧欠,你想要什麼,哥哥補償你。」趙小燕回答,「我什麼都不要,我只需要一個擁抱就夠了。」

▲1960年5月,張娟芬(當時叫何永妹)家中生活困難,在父母的授意下,10歲的她被15歲的二哥遺棄在嘉興火車站,後在海寧養父母家長大。2018年10月14日,浙江省嘉善縣陶莊鎮,58年後,棄女張娟芬來到大姐家認親,生父母均過世,大姐何好妹現在已經做了奶奶,7歲的孫子叫孫浩銘,聽到姨奶奶何永妹講述被遺棄的委屈,孫浩銘哇哇大哭,哄也哄不住。

▲2019年8月27日,47年後,來自河南新鄉的郭忠領來到浙江省桐鄉市區革新小區,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兄弟姐妹認親,一家人淚灑現場。1972年2月12日,桐鄉的蔡榮堂的妻子胡秀鳳生下第五個孩子男孩,因為家貧無力撫養,被來自河南新鄉的郭長寶抱養走,取名郭忠領。近半個世紀後,雙方互相尋親成功。

▲郭忠領第一次回到出生的家,親生父母蔡榮堂、胡秀鳳為她準備了生日蛋糕,上面寫著「歡迎回家「」。他們對郭忠領說,都是爸爸媽媽對不起你,這是咱家為你過的第一個生日。

▲2019年5月9日,來自浙江海寧的於祥榮(中)在浙江桐鄉與親哥哥餘悅慶(左)、餘學勤相認。1957年4月,剛出生不久的於祥榮被送到海寧硤石的保育堂附近,後被于姓人家收養。2019年4月,第二屆大愛公益尋親會在海寧舉辦,後來,尋親志願者採集到雙方的DNA信息,確認了親兄弟的身份。六十二年後,於祥榮的親生父母均過世。

▲郎解,女,1960年前出生於浙江嘉興,因小兒麻痺後遺症不能行走,四歲時被遺棄在嘉興救濟院(現嘉興市社會福利院),在福利院長大至成年,見證了一個個棄兒被送往福利院之後,又被其他家庭領養的過程。1985年,郎解在全國殘疾人桌球錦標賽中奪得銀牌,得到了關注,當年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她來到了一家民政福利企業紙廠工作,一做就是20年,直至退休。現在她已經知道的親生父母的住址,對方卻因為身份原因不肯相認。

▲2019年8月,浙江省義烏市舉辦尋親大會,目前在美國、荷蘭等地生活的「江南棄兒」,也委託志願者做成宣傳頁掛在一起,等著前來尋親的「親生父母」認領。

▲2019年7月22日,在河南省安陽腫瘤醫院,56歲的趙海林患有胃竇腺癌,正在接受治療。1964年農曆8月20日前後,趙海林的安陽養父來到浙江海寧硤石福利院,通過山東姓麥的先生介紹抱養了8個月大的趙海林,趙海林的生日是1963年陰曆12月21日。「十幾歲時就聽街坊鄰居說,隱約知道自己是抱養的。1997年,養母已經因病去世,養父在病床上彌留之際,才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我。這麼多年來,我曾經在江蘇常州打工,抽時間在海寧尋親,一直沒有任何信息,現在不幸患上胃癌,唯一的念想是找到親生父母或親兄弟姐妹,弄明白自己的根在哪裡,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趙海林說。

▲2019年12月8日,河南省安陽縣,趙海林因癌症抱憾離世後,家人為他舉行葬禮。趙海林終其一生未能如願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近期拍攝,本幅非入圍作品)

▲山東莒縣,6名江南棄兒站在山頭望向南方的故鄉,他們均出生在浙江嘉興,通過同一個介紹人,被山東莒縣缺少兒子的家庭抱養傳宗接代。而今介紹人王姓老太太已經90多歲,不透露信息,這唯一的希望破滅,讓他們的尋親路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如隔萬重山。

田建明,85後,出生於河南滑縣,畢業於河南大學攝影專業,就職於嘉興日報社,工作生活在浙江嘉興。

相關焦點

  • "金鏡頭"專訪|田建明:報導攝影要準確平衡
    體育新聞類組照銀獎:《90後體操教練》獲獎攝影師:田建明>(嘉興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好的人文紀實攝影不光是要有美的畫面語言,更重要的是要有鋒利的狠勁,敢於揭露社會的真相。本期對話田建明,聽他用人文關懷和細膩情感為我們講述溫暖故事。
  • 田建明:寫給而立之年的「金鏡頭」|「金鏡頭」30年回望⑥
    那時為了開闊眼界,圖書館裡關於攝影的書籍、雜誌、報紙,我都會看,尤其是《人民攝影》報的紀實專版,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開封》組照之一臨畢業那年,我將一組拍自開封街頭的紀實照片發到了《人民攝影》報紀實專版的郵箱,很快收到編輯崔維老師的回覆,一個《開封》紀實攝影專版順利刊登。
  • 對話 | 田建明:探索世界的多元
    生於河南的田建明似乎總能對他身處的環境和時代發生的事有敏感準確的宏觀認知,不僅使得他的拍攝選題能夠承載足夠的信息和分量,也能使他在職業道路上作出準確的選擇
  • 尋找江南棄兒 尋找被人遺忘的飢餓《江南棄兒》採寫手記
    突然在朋友圈看到一個連結,一篇文章,介紹了一些紀錄片項目,隻言片語說起一個故事:上世紀50到70年代,江南地區曾出現大量棄嬰、如今孩子回來尋親。 今年5月3日,江蘇南京尋親會,一位90多歲的宜興老人在尋找1959年左右送走的兒子。丁煥新 攝這對應的背景,有大躍進、三年困難時期、計劃生育。
  • 田建明:時光奔流 夢想不老 | 嘉視覺·我的2019
    這一年,「嘉視覺」攝影人迎來眾多高光榮耀的時刻:我們的攝影作品入圍27屆國展;我們的記者獲評人民攝影「金鏡頭」年度潛力記者;讀嘉app上線,我們的視覺產品成為網絡新熱點。這一年,我們用鏡頭定格偉大時代,用影像謳歌百姓生活,用照片傳遞溫暖溫情,努力踐行「四力」,做新時代紅船旁的影像記錄者。
  • 紀實攝影竟然如此「接地氣」?
    是嚴肅沉重的新聞圖片,還是看似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人文攝影作品?其實紀實攝影也可以很幽默,更能夠「接地氣」。許多攝影師將鏡頭對準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甚至不禁使我們感嘆:what?這也算藝術?《Pictures from The Real World》上世紀80年代,融合了傳統紀實攝影與流行文化的「新彩色紀實派」在英國嶄露頭角。攝影師們紛紛拋棄了以往古板的攝影題材,將關注點放在了平淡日常的攝影對象上。
  • 【懷川人物】用心靈觸碰快門——記從焦作日報走出的優秀攝影記者田建明
    「作為一個年輕記者,為什麼你的攝影專題內容往往偏於沉重?」這是《中國攝影報》記者在對田建明進行人物專訪時問到的話。的確,田建明的鏡頭因頻頻對準困難群體、記錄人生的不幸與苦難而顯得「沉重」。其實,在焦作日報社工作期間,田建明已經開始用攝影鏡頭關注人的命運。
  • 【娛樂】第55屆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 許光漢柯佳嬿爭視帝後
    26日,第55屆臺灣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張孝全、許光漢等入圍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天心、柯佳嬿、楊謹華等入圍女主角獎。
  • 第55屆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電視劇《想見你》獲6項提名(附完整名單)
    第55屆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電視劇《想見你》獲6項提名(附完整名單)  Connor Feng • 2020-08-27
  • 2020第22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徵稿
    >●邀請獲獎者參加「2020第22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頒獎暨CAPA藝術攝影金鼎獎頒獎盛典」●編輯出版《2020第22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獲獎作品集》大型攝影畫冊1、綜合攝影類特等獎:在所有參賽作品類別中選出;2、藝術攝影類:經過藝術構思和技巧進行藝術創作,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與審美價值的作品,以及電腦創意或傳統暗房創意作品;3、紀實攝影類:以紀實攝影手法,關注社會自然生活等題材的新聞和紀實作品;4、風光攝影類
  • 今日紀實攝影:從前紀實到後紀實(上)
    本文內容根據2020年6月6日影藝堂千聊公益講座整理、改編,主要從三個維度來探討紀實攝影:· 從羅森布拉姆的定義出發·從攝影史出發社會性紀實藝術家的紀實(下期推出)· 從當代攝影的語境中出發(下期推出)今日紀實攝影:從前紀實到後紀實(上)作者 | 胡塗排版 | 夏日未央
  • 紀實攝影的形而上與形而下
    這裡我想剖析兩個紀實攝影基金,它們的工作模式完全是本著發揮紀實攝影的功能出發的,它們是「改變現實基金會」(Changing Ideas)和「開放社會基金紀實項目」(Open Society Institute)。    改變現實基金是大衛·格拉漢姆(David Graham)建立的。
  • 第55屆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 許光漢柯佳嬿爭視帝後
    來源:新浪娛樂26日,第55屆臺灣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想見你》《俗女養成記》《誰是被害者》《罪夢者》均入圍多項大獎。張孝全、許光漢等入圍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天心、柯佳嬿、楊謹華等入圍女主角獎。噬罪者鏡子森林>>迷你劇集獎俗女養成記罪夢者糖糖Online>>電視電影獎公視人生劇展—殘值公視迷你電影院—釘子花住戶公約第一條客家電視電影院—大桔大利 闔家平安新創電影短片 大吉>>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 SOFA TALKS | 走進當代攝影展覽「分層與合成」
    而合成則呈現出相反的動作,以現實為藍本,通過設置劇情、進行布景、綜合排演、行為表達,形成一套既關乎攝影本身,又攜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進行現實隱喻的集合景觀。此次展覽與策展人海傑近幾年的中國當代攝影研究有關:「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藝術家的行為表達與攝影的攜手變得普遍又顯著,而現實的戲劇化排演也獲得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 第55屆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罪夢者》八提領跑
    據臺媒報導,8月26日,第55屆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其中,《罪夢者》8項提名領跑本屆金鐘獎。張孝全入圍「迷你劇集男主角獎」、王柏傑入圍「迷你劇集男配角獎」、範曉萱入圍「迷你劇集女配角獎」,《罪夢者》入圍「迷你劇集獎」、「戲劇類節目攝影獎」、「聲音設計獎」、「燈光獎」、「美術設計獎」。
  • 第55屆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罪夢者》八提領跑
    據臺媒報導,8月26日,第55屆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其中,《罪夢者》8項提名領跑本屆金鐘獎。張孝全入圍「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王柏傑入圍「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範曉萱入圍「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罪夢者》入圍「迷你劇集獎」、「戲劇類節目攝影獎」、「聲音設計獎」、「燈光獎」、「美術設計獎」。
  • 2013年臺灣金鐘獎入圍名單出爐 周渝民爭視帝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2013年第48屆臺灣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26日出爐,本屆共計1940件作品,角逐 35個獎項。2013年度臺灣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一、節目獎(一)戲劇節目獎回家(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含苞欲墜的每一天(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含笑食堂(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客家電視電影院—死了一個國中生之後(關關影業有限公司)罪美麗(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第七屆國際美術攝影獎
    國際美術攝影獎,這是一個相對專注於藝術美術的攝影比賽。今年是第七屆比賽了,我也連續參與了前面的四屆。不知道是不是隨著年紀的增加,對美的認知也在逐漸發生改變。一些以前自己認為好的甚至獲獎的作品,今天有可能會感覺平平或發現有美中不足的地方。然而這種發現並不會使人懊惱,相反的,它會讓我開心。因為藝術恐怕就是這個樣子,它很難被定義。
  • 「2017第五屆中華藝術金馬獎」獲獎名單及代表作品欣賞,總有打動你的攝影作品.
    陳鳳林  代表作:愛的力量  獲香港第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新聞及紀實攝影類金獎陳瑜(中國廣東)羅軍  代表作:輪迴  獲香港第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工業及建築攝影類金獎疏隸書(中國江西疏隸書  代表作:保護傘  獲香港第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花卉及動物攝影類金獎王建國(中國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