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羅青長和母親杜希健的紅色愛情

2021-01-19 海疆在線

導讀: 現在一些年輕人會感到疑惑,革命是轟轟烈烈的亢奮,愛情是柔情繞指的纏綿,這兩者怎麼能結合到一起呢?但在我們父輩的那個年代,革命與愛情確確實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2018年9月17日,是家父羅青長100周年誕辰,本想和常人一樣寫一些文字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懷念,但因為家父從事的是特殊工作,我們做子女的除了媒體上披露的一些情況之外,對父親從事的工作確實知之甚少。但有一件事,使我至今刻骨銘心,難以忘懷,那就是父親與母親感人至深的革命愛情。

現在一些年輕人會感到疑惑,革命是轟轟烈烈的亢奮,愛情是柔情繞指的纏綿,這兩者怎麼能結合到一起呢?但在我們父輩的那個年代,革命與愛情確確實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我所認識的許多伯伯伯母、叔叔阿姨,有些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有些是英雄相慕,剛柔互補;有些是性格迥異,搭伴為生;有些是組織拉配,日後生情……但他們都相濡以沫,度過了他們那一代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是什麼使他們結合到了一起?革命,這個具有磁石般的理想信念,吸引著全中國來自各個階層、來自天南地北的熱血青年,讓他們都聚集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

我的父母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走到了一起的。

父親羅青長,出生於四川省蒼溪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奶奶為了讓這個羅家的長子長孫日後有出息,省吃儉用,把他送入了私塾。父親憑著自己的勤奮,以全縣第二名考入了蒼溪中學。在學校,由於受到具有進步思想的老師的引導,父親參加了革命工作。1934年紅軍來到我的老家,父親與23名小夥伴一起加入了紅軍,踏上了長徵的徵程。經過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辛到達延安後,父親被選派到中央黨校學習,並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當了教員。後又經黨組織選拔,他進入第一期棗園情報保衛幹部訓練班學習。畢業後,被派往西安國統區,先是任八路軍駐陝辦事處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的機要秘書兼辦事處黨支部書記,而後轉入地下,進入吳德峰情報系統,以國民黨三十八軍中尉書記員的身份為掩護,負責聯絡並業務指導該系統的重要情報人員,其中就有後來被周恩來稱為「情報後三傑」的熊向暉、陳忠經、申健。

我的母親杜希健,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1938年受其哥哥杜希唐的影響加入革命隊伍。後隨彭雪楓學校轉移至延安,進入無線電訓練班學習。畢業後,搭乘護送周恩來去西安的卡車,進入國統區,也到了吳德峰情報系統當報務員,這樣,父親便成為母親的直接領導者。

就這樣,機緣巧合,我的父母走到了一起。而讓他們千裡姻緣一線牽的紅線是共同的革命理想。在白色恐怖下從事黨的秘密工作,環境艱苦又危險。驚險的敵後鬥爭,使我的父母相互信任,相互依託,漸漸彼此產生了愛慕之情。

1940年的雙十節,日軍的飛機飛臨西安上空,造成全城恐慌,人們四處躲避。此時,父親羅青長卻擔心秘密電臺的安危,他與民眾逆向而行,趕往秘密電臺所在地。當他趕到秘密地點時,看到20歲的杜希健正神情自若地守候在電臺旁邊。父親當時非常激動也非常高興,他對母親平時的欣賞與愛慕頓時升華為革命的愛情。也就是在這一聲聲刺耳的空襲警報聲中,羅青長向杜希健傾吐了心聲。

後來,經過黨組織的批准,羅青長和杜希健這對紅色特工結成了終身伴侶。在他們舉行結婚典禮時,沒有鮮花,沒有美酒,窗外只有北風的呼嘯聲,還有刺耳的警笛聲。當時來參加婚禮的,只有和羅青長保持單線聯繫的地下交通員陶斯詠與他的女兒一階。

以後,父母的工作從地下轉到了地上,由戰爭年代轉到了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變的是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有一次,父親到國外執行任務,意外發生車禍。獲此消息,母親的心始終懸著,掛念不已。父親回國的那一天,母親跑到機場迎接,當她看見丈夫胳膊吊著繃帶走下飛機後,她一直緊繃著的神經才鬆弛下來。而這次驚嚇讓她幾天高燒不退,時常在昏迷中呼喚父親的名字。

父母一路走來,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濡以沫,攜手前行,一直走到生命的盡頭。

1991年,母親因久病醫治無效,離開了我們。母親的離去使父親悲痛欲絕,導致心臟病突發,住進了醫院。

在醫院中,父親流著淚給母親寫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告別詞,我把它摘錄如下,作為他們革命愛情的寫照:

希健,您離開我們走了。您生前憂黨憂國憂民,我們常議及我倆半個多世紀的經歷,堅信我們一生追求的事業必勝必成。

您多次談到對兒女、孫子、孫女的健康成長和家庭和睦感到滿意……

遵照您生前相約,您的骨灰,我們撒在長城,以遂您的遺願。您是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走上革命道路的,現在您又隨著國歌聲飄颺而去。

我們在中華民族面臨新的危險的時候要居安思危,革命到底。要以我們的骨灰同萬眾一心,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長城是祖國國魂所系,也是您的英靈所在。您先走了,我將來也要隨您與長城同在。

子女和孫兒們都會理解我們的……您的老伴和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們都將繼承您的遺志。

學習敬愛的周總理的典範,代代相傳。這是可以告慰於你的。

永別了,希健!您安息吧,您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青長哀書

字裡行間充滿了一名丈夫對妻子的理解、深情與眷戀,至今讀來仍然讓人盪氣迴腸、淚流滿襟。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永遠與長城同在,永遠與祖國同在。你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

(摘自2018年第12期《黨史縱覽》)

相關焦點

  • 《我的父親母親》影評: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
    我在幫母親整理東西的時候,看到了一張父母的合影,於是故事的回憶便從這個巧合中展開。從現實轉接到回憶,張藝謀巧妙地利用了插敘和倒敘的蒙太奇手法,利用第一人稱的角度開始講述其父母的愛情故事,從現實色彩的黑白到回憶中色彩的鮮豔,正切合了現實的悲痛,以及過去愛情的美好。
  • 往事| 周總理臨終前最後召見的人是羅青長?鄔吉成:我才是
    同月20日的清晨,一直沒有意識的總理突然清醒,提出要見時任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組主任的羅青長。消息傳出,卻被當時正在值班的張春橋拒絕,他對總理的秘書說:"總理已病危,不能見任何人,也不能談工作。"秘書無功而返,可他不忍總理失望,思考再三,最終把突破點放在一貫和總理親近的鄧公身上。鄧公接到秘書電話,果然急了,說:"都什麼時候了!
  • 《我的父親母親》——中國最好的愛情電影
    夜裡,望著母親織布的背影,生子回憶起了關於父親和母親的往事,當年父親和母親談戀愛的事,曾經轟動一時,村裡人說來說去,聽起來像個故事中午的時候,父親果然如約來了,但讓母親沒想到的是,父親竟是來和她道別的,父親被莫名其妙地打成「右派」,要回城裡去交代錯誤
  • 《我的父親母親》:女性視角,平凡樸素的情感,詮釋著浪漫的愛情
    導語:1999年上映的《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導演描述該片是一部純美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由張藝謀導演,章子怡、鄭昊、孫紅雷主演,影片一上映,一舉拿下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第2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熊獎。
  • 紅色珍藏:母親入朝探親的故事
    這個入朝證,也是他們愛情的見證。歷經七十年,還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要感謝作者和他的家人,這些文物寄託著作者及他家人對父母的愛;也記錄了七十年前的那一段歷史。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七十年之際,《通信兵的故事》編輯一行2人來到了紅色收藏家——孫煥良的家裡。
  • 《我的父親母親》:車水馬龍間丟失的究竟是誰的青春
    》是一部回憶性的電影作品,在故事情節的表達上略微處於劣勢狀態,另外一方面,因為《我的父親母親》所反映的時代略微不同於現在的時代,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我的父親母親》是在表達共情能力上有著巨大的風險的。二、電影鏡頭的嫻熟運用影片中經常結合父親和母親的面部特徵,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人物的內心情感和他們的非語言交流,描述了父親和母親相遇、認識對方、相愛的整個過程。場景中兩人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很多的結局攝影圖片和長焦鏡頭是用來延長時間,為了創造一種超然的氛圍。也能夠帶給觀眾強烈的共情能力。
  • 電影美樂蒂今日推薦——《我的父親母親》
    你聽過母親年輕時的愛情故事嗎?其實,母親也曾經是個向著愛一路奔跑的單純姑娘。教室裡的念書聲,招娣覺得那是有生以來最好聽的聲音。
  • 父親「分居」了,母親唱起了小情歌,愛情的保質期究竟有多久?
    她父親是上市公司老總,母親醫院財務科長。她們是高中同學,那時候笛子母親比她父親高一屆,年齡也大一歲。因為都是學校學生會幹部,笛子父親和校花級學霸母親,時常有互動,一來二去,兩個情犢初開的少男少女敲開了戀愛之門。
  • 《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的經典之作,「國際章」演出純真的愛情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最給純碎的愛情呢?想起之前看過張藝謀導演的《我的父親母親》,裡面的招娣的臉紅彤彤的,依稀出現在眼前。招娣的扮演者「國際章」章子怡,還有駱長餘的扮演者鄭昊,這部電影中兩人演繹的故事愛情,或許能給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純碎的愛情一些解釋和思考。
  • 《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的經典之作,「國際章」演出純真的愛情
    《我的父親母親》是在1999年10月16日上映的一部電影,電影名字沒有過多的花裡花哨,就是簡簡單單的我的父親母親,卻給人無法言說的,道不盡也說不完的回憶。,如金黃的樹林以及湛藍的天空,還有那皚皚的白雪和那隻青花碗《我的父親母親》一貫的沿用了張藝謀導演對於色彩大膽運用的風格。
  • 張藝謀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拍出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父親駱長餘在鄉村小學教書40多年,為了籌錢翻蓋校舍,不幸染上風寒,在縣城醫院裡去世,母親招娣固執地要將父親的遺體從醫院抬回三合屯。考慮到現實的種種困難比如:路途遙遠,並且大冬天路不好走;村中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只有老弱病。在我與村長商量之後,我決定試圖說服母親放棄這種想法。當我翻到父親母親的昔日的合影,往事又變得歷歷在目。
  • 用顏色表達情感,用動作講故事-淺析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
    ,就是用那流水一般平淡的節奏,講了父親和母親的愛情。母親在電影中最多的動作就是跑。為了偶遇父親,為了送父親最愛吃的蘑菇餡蒸餃,母親經常疾奔於鄉間林裡的小道上。她的少女的熱情與神秘又直白的心思,就是通過這一趟趟的跑來告訴觀眾的。母親穿著大棉襖,厚棉褲的跑步姿勢很明顯不優雅,也不好看。但質樸的愛情何須優雅?
  • 章子怡的《我的父親母親》,原來還藏著這麼多的深意?
    電影中多次重複運用了多種意象,強烈突出和渲染了他們之間的美好愛情。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碗,招娣一直對這個碗視若珍寶,這個碗是他們愛情的定情信物。紅色:熱烈愛情的象徵電影一開始母親就執意要親手織一塊紅布給去世的父親,當時兒子很不能理解母親這一做法。買一塊紅布就行了,為什麼要費那麼大精力去親手織呢?看了後面回憶的畫面就可以理解母親這樣的想法了。
  • 老謀子,一場老謀深算的鄉村愛情故事,《我的父親母親》讓人淚奔
    特別喜歡大導演張藝謀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影片是以一個兒子在他父親去世後回憶父母愛情的經過來描述的。現實中黑白鏡頭,回憶是彩色的。冬日雪景是白的,演員是黑白色的,襯託是父親去世的沉重。還有年邁的母親用織布機織著一塊白布,用來做蓋父親的白布,沉重的黑白鏡頭和織布機聲音拉長了一生相愛相守的父親母親生離死別的悲傷。影片結束是父親生前教過的學生聞訊都趕來輪替著從幾十裡外的縣城醫院徒步往回抬棺材。而年邁的母親也是步走,她是想帶著她的老伴,就是影片中的父親,從那條小路回家。這條路就是她年輕時一望再望一等再等戀人回來的路。
  • 章子怡的電影敲門磚,《我的父親母親》講述最動人的中國愛情故事
    《我的父親母親》是國際章的電影敲門磚,彼時的她還是一個大學生,被張藝謀導演相中,出演了這部電影。也許這個名字過於質樸,但是情感卻無比豐富。這個發生在金色田野間的愛情故事,足夠美好,足夠感人。一段回憶招娣是鄉裡有名的漂亮姑娘,她到了嫁人的年紀,卻看不上周圍任何的小夥子。這天,縣裡派過來的教書先生到了。
  • 父親的愛情
    我那時很好奇父親為什麼會傻乎乎地放棄這樣一門絕好的親事。緣於奶奶每天一封催他回家的書信。想到年輕守寡的他的母親,年幼的弟弟,還有忠厚老實的大哥,再加上一群姐妹……父親徹夜難眠,最終不得不選擇回了江蘇。用母親的話講,那時看到他從江西回來,只是躲在門縫裡偷看了一眼,然後就不顧家人的反對義無反顧的嫁給了我的父親。 我們經常埋怨身材高挑的母親,竟然會選擇嫁了一個身高不足160CM的我的父親。
  • 只為和你在一起︱電影《我的父親母親》
    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女主角昭娣就是這樣,為愛痴狂。伴著青春的羞澀,為了和心愛的駱先生在一起瘋狂的去追求。本片講述的就是這麼一段關於上世紀的浪漫愛情。有人拿此片與《山楂樹之戀》比較,視為姊妹片,的確,這兩部電影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是帶著鄉土風味的純情男女故事,都是一個導演的風格,只是區於不同的時代,後者中男女主人公並沒有終成眷屬,可其本質都是表現了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與嚮往。
  • 韓青 | 我的父親母親
    在雞蛋換鹽吃的年月,父親、母親也始終沒有忽略對孩子的愛,我們姐弟幾個的童年正是物資匱乏、買東西靠票靠證的年代,但我們還是在父愛、母愛的佑護下快樂成長。有一年中秋節,父親給我們帶回了幾個月餅、蘋果。皎潔的月光下,爺爺、父親、母親和我們一起,在院子裡鋪張草蓆,盤腿而坐,邊吃邊說,其樂融融。爺爺還給我們講嫦娥奔月,吳剛、玉兔的故事。
  • 真實「黑童謠」:她拿斧頭砍了父親40下,母親41下,衣服變成紅色
    莉齊的母親是安德魯的原配妻子,在她5歲那年,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大夫說,自從她當年產子落下病根,就一直沒有痊癒過。因此,父親把妻子的死怪罪到了莉齊頭上,處理完後續的一系列殯葬儀式之後,他就再也沒和女兒說過話了。後來,安德魯娶了第二任妻子艾比·杜菲,她是個能說會道、年輕漂亮的女子,在家中地位很高。
  • 「我的父親母親」徵文大賽獲獎作品選登——《那個貨車司機是我的父親》
    當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才發覺已近兩個月沒有和父親見過面了。我家在關中平原的一個小縣城,90年代初,我的父母經人介紹組成了一個小家。聽母親說,剛結婚那幾年,他們的日子常常"硝煙瀰漫"。有一年冬天,流行大紅色條絨褲,追求新潮的母親就給自己也買了一條,一向保守老派的父親為了阻撓母親穿那條他認為招搖的大紅色條絨褲,主動發起了戰爭且最終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