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車水馬龍間丟失的究竟是誰的青春

2020-11-09 文史海洋

1999年上映的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作品《我的父親母親》一直以來在華語電影的影壇都有著相當崇高的地位和話語權。

至今為止,許多電影學院依然習慣使用這部電影為教材使用,而這部電影在色彩與鏡頭上的藝術語言,也使得這部作品在過了20年後依然在華語電影影壇佔據著一席之地,作為代表作,這部電影屬於張藝謀的早期作品,也是演員章子怡最著名的作品。

影片以兒子的第一人稱為視角,介紹了他父親的死,回憶了他的父母認識並相愛的過程。整部電影以村子前面的一路為線索,將整個故事的情節和藝術深刻的串聯在一起。

影片的敘事並不複雜,但卻深刻感人,尤其是在聲音和繪畫的運用、節奏的控制等方面都非常出色。

其中表達出來的導演張藝謀本身對於藝術語言的深刻理解,是至今為止華語影壇無法超越的。整個影片的故事和基調都比較平淡,但是值得觀察的卻並不僅僅是這部影片所表達出來的「平淡」感,甚至於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正是在平淡中尋找真實的理念,因此作為華語電影的常青樹,這部電影至今還被認為是張藝謀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一、色彩理解和鏡頭運用

首先,在欣賞整部影片時,觀眾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創作者在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對美術的合理運用,因為色彩的運用使得作品從頭到尾貫穿於藝術之中,極具魅力。不難看出,色彩的運用巧妙地將情節劃分為記憶和現實兩部分。採用彩色和黑白圖像的組合分別呈現給觀眾。

一方面,導演張藝謀將黑白兩種角色進行對比,讓觀眾了解劇情,區分過去和現在。另一方面,通過顏色的對比圖片,強烈的突出了這部電影作品本身帶有的色彩美感,反映出導演的專業知識,以及在這種紮實的專業知識的支持下所創造的詩意的浪漫故事,這樣觀眾可以從視覺上感覺的影響,實現思維同時共振。

眾所周知,評斷作品本身好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就是這部作品能否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共情能力,在這一點上,由於《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回憶性的電影作品,在故事情節的表達上略微處於劣勢狀態,另外一方面,因為《我的父親母親》所反映的時代略微不同於現在的時代,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我的父親母親》是在表達共情能力上有著巨大的風險的。

但是不得不說導演張藝謀的老謀深算也正是在此,為了將現實與回憶糅合,張藝謀精準的運用了電影色彩美學的手法去試圖完成這次跨越電影領域的創作。

在影片的記憶部分,採用了彩色的畫面來突出父母這一代的幸福和美好的感情。與此同時,鄉村風景舒適的自然、自由、質樸不斷被展現,讓記憶內容更加溫暖、寧靜。

與此同時,溫馨的畫面也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的視覺享受,也給之前寫實場景中的悲傷氛圍帶來了一定的舒適感。在後面的幾集裡,有很多暖色,比如紅色和黃色。

而紅色黃色在電影美學乃至美術基礎上被籠統地分為暖色調的行列,比之令人感到冷靜的冷色調,暖色調帶給觀眾予以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就是溫暖和幸福觀感。

而張藝謀也非常精準的將這些暖色調的元素出色的運用到了整個電影的體系中,以達到一種回憶與現實到達平衡點的狀態。

在整部電影中,暖色調的佔比率是非常大的,隨著鏡頭的移動,畫面中出現了很多紅色的物體,比如紅色的圍巾,紅色的髮夾,紅色的棉襖等等。

這樣暖色物品的出現,襯託了節日和歡樂,象徵著愛情和幸福。外部色彩也是如此。少女招娣在田野裡歡快地奔跑著,也展現出許多暖色的風景。

觀眾可以看到黃色的小草、金色的陽光等顏色的出現,這不僅表現了母親的滿足和幸福,也給予觀眾在觀影上強烈的幸福觀感,這也就是張藝謀自己作為導演本身對於色彩的精準運用和他多年以來豐富的導演經驗賦予這部電影作品的額外加成。

也正是這種由暖色調帶來的喜悅與滿足,使得相機語言下的田野和路邊的花草顯得更加熾熱和生動,象徵著穩定的幸福和生命的美好開端。

張藝謀對於電影顏色的精準運用淋漓盡致地體現在這部電影作品上,黑白圖像的飽和度較低的電影描述的故事主要是影片中本身具有悲劇性質的橋段。

在這個橋段上,張藝謀對於色彩的運用是冷色調的,而在相應的具有溫情的電影時刻,他運用的顏色就比較傾向於暖色調,並且藉此來完成整個電影情緒的過過渡。

五顏六色的彩色照片,反映出一種浪漫的感覺和幸福,並通過高對比度的顏色,以時間和空間的性質區分的電影,並給感情色彩,其實不難看出張藝謀對色彩的運用和對紅色的熱愛非常出色。

從《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到《我的父親母親》,只要認真地觀察過這些出自於張藝謀之手的比較優秀的電影作品,不難看出張藝謀本身具有的一種對於紅色特殊的迷戀。

母親招娣身上的紅色棉襖、紅領巾在畫面中極為奪目。而這些紅色元素的出現無疑也給整個影片提供了相對的幸福觀感,使得電影本身與那些大喜大悲的市面上的電影完整地區別開來,色彩對於觀眾的直接作用是拉升了這部電影本身所具有的一種直接觀感,整部電影的質感在色彩的運用上得到了完美的提升。

二、電影鏡頭的嫻熟運用

影片中經常結合父親和母親的面部特徵,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人物的內心情感和他們的非語言交流,描述了父親和母親相遇、認識對方、相愛的整個過程。場景中兩人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很多的結局攝影圖片和長焦鏡頭是用來延長時間,為了創造一種超然的氛圍。也能夠帶給觀眾強烈的共情能力。

此外,還運用了短鏡頭蒙太奇來體現緊張的節奏。例如,在鏡頭(45 ')中,張藝謀連續使用了21個短鏡頭,沒有音樂和對話,這些都是固定的。

招娣進入畫面,從右側向左走。最後,鏡頭落在了《老遠先生》的全景上,畫面外傳來了招娣的叫聲。這組鏡頭巧妙地解釋了空間,

影片中有許多經常使用的固定場景,如村口道路的全景,母親在門框中編織的背影,學校大樓的遠景等等,這些場景背後都有深刻的寓意

如村路,不僅是線索,這也集中反映了爸爸媽媽的愛,這條路作為線索貫穿了整部電影,這部電影從路上,路邊也,結束的時候招娣跑在路上,穿著紅棉襖,鏡頭以及整個作品的色調,都是非常值得揣摩的地方。

當然,整部電影值得揣摩的地方並不僅僅只有此處,就像舞臺劇和話劇的呈現方式經常要藉助演員靈活生動、層次豐富的肢體語言一樣,電影對於作品呈現的方式,多展現在電影的鏡頭中

電影鏡頭可謂是會說話的,它以專業的方式給予觀眾們以或多或少的體驗感,這種體驗感則是整個電影最後呈現結局的重要因素,在這一點上,《我的父親母親》可謂是給後輩電影呈現了一種教科書的教學,整部影片之中,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的,這樣嫻熟的畫面處理技巧毫無疑問給予了觀眾最好的觀影體驗。

因此,很多人認為,《我的父親母親》已經是張藝謀導演在華語電影美學史上最為精彩的一次創作,的確,單單從這部電影本身來講,在同時代同類型大多數以劇情和電影戲劇化處理取勝的時代,這部電影在華語電影市場上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而且此時的張藝謀還只不過是初出茅廬的小子,《我的父親母親》這樣出色的電影就已經足夠成為他進軍更深處的華語電影市場的資本和資源,他的導演手法和風格也逐漸在這部極其優秀的電影作品中展現出來,在平淡的劇情下,反而隱藏著張藝謀導演深厚的導演功力,這本身就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

三、電影主旨:平淡中感受真我

對於《我的父親母親》想要表達出來的一種理想狀態,是愛情理想主義的最大體現。

在影片中,張藝謀通過平淡的真實打破了大部分人對愛情的刻板印象——愛情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它是否需要通過金錢來堆砌,時間來判斷?誰都無法確定,但是始終可以確定的是真正的愛情是不需要通過物質的豐裕去達到精神上豐裕的一種理想狀態的,因為從始至終,精神愛情和物質愛情都屬於一種因果關係。

純粹的感情是可以拋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終到達一個比較中和的狀態,這種狀態即是張藝謀在自己電影中想要表達的真我。

年輕的章子怡是乾淨的,在招娣的選角上,沒有人能夠在比她更加合適不過了,招娣這個角色本身的個性是很具有男人的性格的,她堅定勇敢、再加上樸實乾淨,是父母愛情中最美好的象徵。

這樣的感情不被快節奏的時代所影響,或者換句話來說,這樣的感情本身就是慢節奏的一種象徵,在最淳樸的農村,擁有最實質純粹的愛情,這不僅僅是一代人的回憶,更是一代人的警醒。

沒有人說過愛情非要轟轟烈烈才是真愛,有時候,愛情並不需要通過情節誇張的小說電影作品中描述的那些生死離別的場景來表現愛情的堅定,有時候,回歸真愛本身,愛情不過是彼此的相守相知。

在整部電影溫暖的基調中,母親織布的場景前後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年輕,一次是年老。年輕的時候,母親為村小學織布,一針一線中儘是溫暖和溫情,在這裡,張藝謀給予了母親一個特寫:太陽光從背後打來,照耀在母親的身上,年輕的女人身上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光一般顯得動人又美麗。

年老時的招娣有著花白的頭髮和已經彎曲的脊背,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招娣這個角色本身就具有悲涼的意義。

毫無疑問,張藝謀一定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導演,在他的創作下,整部電影變得溫情平淡中卻又不失溫馨的,而在大部分人眼中的愛情理念並沒有這麼的治癒。

但是張藝謀的愛情理念依然符合著整個時代的主題,這也是他能夠給予這部電影靈魂的原因。相比起來其他的愛情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並不是在情節和人物塑造上最出色的,但是美學能力和感染力卻是相當超群的。

在這部電影的敘事手法裡,張藝謀沒有使用什麼特殊的、複雜的手法,而是將一個故事娓娓道來,以平鋪直敘的方法直接而熱烈的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不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故事的基調,都是簡單到極致的樸實無華。

也正是因為《我的父親母親》擁有這樣獨特基調,才使得它超脫於市面上的大部分電影,從而深刻的存在於每個人的腦海之中。

觀眾對於愛情的感動,電影色彩和鏡頭的享受,都為這部電影的高度評價奠定了基礎,愛情本來就是搭夥過日子,轟轟烈烈反而不一定是真,細水長流的愛情雖然少了一些驚奇與刺激,但是卻是人們心中最理想的愛情,而真正理想的愛情也不過如此。張藝謀在電影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理念是具有宏觀意境和多重意義上的愛情,也是最純粹最樸實的愛情,在平凡中找到真我,反而才是還原了愛情的感人。

相關焦點

  • 父親「分居」了,母親唱起了小情歌,愛情的保質期究竟有多久?
    納悶了,誰送錯了吧?端詳著花束,一張卡片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謝謝曉嫻!你真是情感領域一流的心靈導師,你真是我們家的美麗天使等等……極盡讚美之詞。最後一句是——我的父親分居了,我的母親唱起了小情歌。落款是心懷感激的笛子。
  • 韓青 | 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的童年比父親可憐。姊妹四個,她是老大,小小年紀,照顧弟弟妹妹,挑起了與年齡不符的擔子,承受很多苦難。父親、母親像兩顆一拱出地面就被寒風吹得東倒西歪的小草,雖經風雨,但還是倔強地從林間的縫隙中吸納陽光,張揚著生命的綠色。長大後的父親成了一名軍人,身著威武的軍裝,透著青春的朝氣。情竇初開的母親經人介紹對父親一見鍾情,結為夫妻。
  • 趙光選‖我愛父親母親
    我愛父親母親 常常有人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的愛人和母親同時掉到河水裡,而你只能救其中一個,你會救哪一個?也許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為兩個都是最愛。如果是我,我一定毫不猶豫地回答:母親!高中時,我雖然已經會騎自行車了,但家中只有父親剛買的一輛舊自行車,他會編鐵絲筐、笊籬等生活用品,閒時賣鐵貨要經常用自行車。我也就只能由父親接送了。當時我是住校生,父親每到周末按時接送一趟,風雨無阻,從未間斷過。在一個星期一早晨,外面下著大雨,我心想等雨停了再讓父親送我去學校,耽誤半天課不會有問題。
  • 《我的父親母親》影評: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
    今天,我重溫了一次關於愛情的電影,故事裡那份純真的愛情再一次把我打動,就好像一杯烈酒,慢慢的才讀懂那其中的滋味,那樣純潔的愛將我的心慢慢的融化掉,撥開心弦是最質樸的感動。《我的父親母親》是由張藝謀導演、孫紅雷、章子怡主演的一部電影,故事根據作家鮑十的作品《紀念》改編,影片採用第一人稱「我」的角度來敘述關於我的父親母親的愛情故事。
  • 2020國際長者節系列活動 |「我的父親母親」全球徵文 [佳作獎作品] 回不去的青春
    有家歸不得之後,我的父親母親一輩父老,才有了五零後出生的「戰後嬰兒潮」之說;1954年夏至,也才有了我這個七七小么妹。|      在我親娘眼裡,鄉愁是流不盡的淚水;鄉愁是她心底深處抹不去的憂傷。一輩子躲在「期待」中存活,期待反攻大陸。母親並沒有等到與她爹媽見上一面的機會。不得通商、不得通航、不得通郵的「三不通」政策,無情地離間血緣、拆散骨肉。
  • 父親,母親,你更愛誰?
    父親,母親,你更愛誰?那一天,是我永久的記憶。
  • 《過春天》青春有愛情更有成長
    一道海關將熱鬧繁華大都香港和深圳倆市的車水馬龍相連,也將一個少女的成長故事與此相連。導演新秀白雪擺脫了傳統青春片的束縛,突破了傳統青春片的同質化攜電影《過春天》亮相,從麥克·尼克斯的《畢業生》到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再到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無不缺少著電影對「青春,愛情,友情,夢想,自尊」的詮釋,而《過春天》就講述了一個住在深圳卻求學於香港的少女佩佩成長的故事,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的是人物與家庭甚至社會間的複雜關係以及情感的變化。
  • 蔣緯國口述自傳:我的父親母親
    有一次為了一個想法———選擇幹部究竟是道德重於學術還是學術重於道德,我們爭論了兩個禮拜,最後父親接受我的意見。一般來說當然是道德重於學術,不過,我認為在方法上一定是學術第一,不講道德,因為我們不能寄托在道德上,我們說某人是個了不起的君子,這是從結果顯示,而我們選擇幹部時,事前無法知道他的道德是否崇高。所以事前選擇幹部的依據只有學術,學是理論、術則是方法。
  • 無極的父親到底是誰?母親臨死說是天權王的,是真的嗎?
    劇中無極的身世一直是個謎,相信大家看到他的媽媽和叔叔的關係,父親讓母親喝慢性毒藥的劇情時,就應該開始懷疑無極到底是不是父親的親生兒子,在父親眼裡這可能沒有那麼重要,他只明白無極是天選定的太子,只有他可以拯救五洲,但他也不會讓家醜外揚,所以才給無極母親喝毒藥。
  • 「我的父親母親」主題作文點評
    那時,我手拙,不會繫鞋帶,每次回家,鞋帶大都是鬆開著的,母親見了,嗔怪著我,彎下腰來,替我把鞋帶整理好。那時,母親的發烏黑如墨玉。母親的腰,是被生活這塊大石頭硬硬地墜彎的。我在八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當爹又當年,辛辛苦苦拉扯著我,沒白沒黑地勞作。我每次在田裡見到她,她都是在彎腰忙碌著,半天也不見她抬起身來。播種、收穫,母親一次次彎腰,只是希望田裡能長出我們母子生活更多的依靠來。
  • 故事:離婚時父親給母親間小屋子,12年後他舔著臉來討房
    十年前,這間80平的小房子並不值錢,也沒有任何拆遷的跡象,畢竟它地處偏遠郊區,與市內隔著兩個小時的車程。那時,任誰也不可能想到它竟也有變成「金餑餑」的一天,造就如今這番尷尬的局面。「靜靜,當年與你母親離婚也是萬不得已,我們的性格確實是不合適。」
  • 河南說唱之神 車水馬龍沒關係 伴奏 beat 高品質
    河南說唱之神 車水馬龍沒關係 伴奏 beat 高品質伴奏:閒魚影音工作室你的夜晚如此的蔚藍灰色的我變得很為難我還妄想著有你陪伴yah我們兩個對話沒阻礙房間空著我卻進不來讓我覺得很失敗i hadbean so tired 對不是我錯你不在 對為啥還說不理睬u made me sad別人說的 還是別人做的 不喜歡我有我 的想法你們都與 我無關向著銀河許下願望 雖然隔著千萬裡我難過寫在臉上 到頭來是空歡喜流星只是一晃 划過的那是你的愛唯一的是夜晚還是夜晚
  • 周口"丟失男嬰"事件,有隱情?父親回應
    日前,備受關注的周口男嬰丟失事件又有新進展,據大河客戶端19日消息,案發現場並非男嬰丟失現場,「周口男嬰事件」背後疑有隱情。
  • 我的父親母親(二)
    所以,後來父親與母親回憶起他們在第一次相親的情況時,母親說連父親長什麼樣都沒有看清楚,父親說他也是在媒人的指點下,也只看清楚了母親身上穿的衣服的顏色,至於她長的什麼樣,也沒有看到。儘管如此,由於父親當時看起來還是一個不錯的小夥(說實話,現在看父親年輕時的照片,覺得真的很英俊,我做為父親的兒子,在有些方面還真比不上父親),外公外婆便同意了父母親的這樁婚事。
  • 那個三八節,父親給母親的禮物,讓我學會了如何送禮物
    但是那喜歡很快就變得有些擔憂了,因為她覺得老姐經濟不寬裕,這一大束花在母親看來、簡直就是有些不懂事的浪費和奢侈。母親也不好表現出這個意思,只是後來的幾天,我常看到她對著那束插在房間的花擺頭皺眉。那時,我慶幸我沒有給母親買花,而是給了她幾百塊錢。
  • 《白夜追兇》關宏峰丟失是不是紀傑搞鬼 警察局的內鬼是誰
    ­  《白夜追兇》正在熱播,最新的劇情中關宏峰丟失的槍枝竟是紀傑找人偷走的,那麼關宏峰丟失是不是紀傑搞鬼?警察局的內鬼究竟是誰?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關宏峰丟失跟紀傑有關係嗎­  電視劇《白夜追兇》中最新的劇情中出現了一個新的人物叫紀傑,這個名叫紀傑的一出場就死了,但是紀傑的死因卻有很多的疑點,這個人曾經因為叛賣槍枝被通告過,而紀傑明顯是被人殺了之後拋屍到河邊的
  • 我的父親母親—20年經典
    《我的父親母親》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根據鮑十的小說《紀念》改編,講述了母親招娣與父親駱長餘相知、相愛、分離,最終相守一生的故事。電影由張藝謀執導,章子怡飾演的招娣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勇敢地成為十裡八鄉第一個自由戀愛的女孩;父親駱長餘是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一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教書;駱玉生是兒子也是故事的講述者。
  • 故事:父親去世後,母親把我告上了
    走到門診大樓門口的時候,父親說:「其實,我知道自己的病。」我笑了:「您都能診斷自己的病,醫生都要失業了。」他說,兩個月前因為胃疼得受不了,他自己偷偷去了市區醫院。為了不被發現,他把醫生開的止疼藥曲馬多,找了個胃康寧的瓶子裝著。我愣了兩秒,難以置信地跳起來:「我不信!要是胃癌,您怎麼不對我們說?」我了解父親,平時就是打個噴嚏,他也會趕緊去看病拿藥。父親無奈地垂下頭:「得了這病,說不說又有什麼用?
  • 餘少華丨父親的月亮母親的太陽
    父子情深從字裡行間就顯現出來,"月亮是李白的,也是父親餘楊林的",開場白就抓住了讀者心裡,讓人跟隨作者一探究竟。作者用深厚的愛,簡潔細膩的筆觸,給讀者刻畫出了一個內心豐富,下放農村時淳樸農民父親的形象。父親對兒子的愛,表達在夜半挑楠竹時,由於風大天寒,父親用自己的胸膛溫暖兒子的細節裡。在那個艱難困苦的時代,作者本該讀書年齡卻不得不跟隨父母出工勞動,作為父親感到深深的無奈。
  • 資料: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故事梗概
    趙青楚要在「理智與情感」間做一個抉擇,無法兼得,她選擇了其中一個,是否意味著要永遠失去另一個?  錢小樣為追求「個性和自由」,付出慘痛代價,但她真的就錯了嗎?在她放棄自我、選擇承擔責任以後,理想是否從此就跟她南轅北轍、漸行漸遠?